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基辅省 (波兰)

指数 基辅省 (波兰)

基辅省(Київське воєводство,Województwo kijowskie)是一个于1471年至1569年属于立陶宛大公国,于1569年至1793年或1795年属于波兰王国小波兰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为波兰立陶宛联邦最大的省,其中包括第聂伯河哥萨克的土地,也成为扎波里。根据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的命令,用基辅省取代基辅公国,由奥列科维奇公爵统治,继承阿尔格尔达斯。 它的第一个首府为基辅,但当城市于1667年通过安德鲁索沃条约交给俄罗斯帝国时,首府转移到日托米尔,并统治到1793年。今天这个地区属于乌克兰。.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21 关系: 基輔基辅大公国县 (波兰)卡齐米日四世小波兰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省布拉茨瓦夫省乌克兰俄罗斯帝国切尔尼戈夫省 (波兰)克里米亞汗國立陶宛大公国維也納莫斯科大公国阿姆斯特丹波多尔省波兰王国王冠领地波兰立陶宛联邦明斯克省 (波兰)日托米尔

  2. 147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3. 15世紀立陶宛建立
  4. 1793年波蘭立陶宛聯邦廢除
  5. 乌克兰地理史
  6. 基輔州歷史
  7. 基辅历史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基輔

基辅大公国

基辅大公国(Киевс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是基辅罗斯分裂后的形成诸多诸侯国之一,它位于如今乌克兰的基辅一带,1321年,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攻下基辅,基辅大公国开始沦入立陶宛大公国之手,1471年,基辅大公国被立陶宛大公国正式吞并,成为其下属的基辅省。.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基辅大公国

县 (波兰)

县(powiat,复数形式powiaty)为波兰的第2级行政区划,位于省之下。縣之下為。 县分为两种类型,分別是都市县(powiaty grodzkie)与乡村县(powiaty ziemskie)。截至2008年,波兰全国有379个县,其中都市县65个,乡村县314个。.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县 (波兰)

卡齐米日四世

#重定向 卡齐米日四世·雅盖隆契克.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卡齐米日四世

小波兰

小波兰(Małopolska,Polonia Minor)是波兰的历史地区之一,位于波兰的东南角。该地区不能与小波兰省相混淆,该省只包括小波兰历史地区的一部分。.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小波兰

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省

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Województwo Brzesko-Litewskie,Берасьцейскае ваяводзтва),是一个15世纪建立,1795年瓜分波兰时撤销的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联邦)行政区划。.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省

布拉茨瓦夫省

布拉克沃夫省(Województwo Bracławskie)在1566年到1569年为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到1793年(或1795年)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和波多尔省共为历史行省波多里亚的组成部分。它于1672年至1699年由奥斯曼帝国统治。现在该地区属于乌克兰。.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布拉茨瓦夫省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乌克兰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俄罗斯帝国

切尔尼戈夫省 (波兰)

切尔尼戈夫省(Województwo Czernihowskie)是于1635年到1772年至1795年瓜分波兰之间波兰王国(波兰立陶宛联邦)设立的行政区划。 在1635年,马尔钦·卡利诺夫斯基成为第一位切尔尼戈夫省总督(voivode)。.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切尔尼戈夫省 (波兰)

克里米亞汗國

克里米亞汗國,又名可里米亚汗国、克里木汗国(قريم خانلغى;Крымское ханство - Krymskoye khanstvo;Кримське ханство - Kryms'ke khanstvo;Kırım Hanlığı;Chanat Krymski),是一個1430年至1783年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國家,為金帳汗國衍生出的國家中國祚最長的一個。汗國不只是在克里米亞半島,而是延伸到北高加索與坦波夫及耶列兹一帶的钦察草原。金帳汗國的实际建立者拔都把汗國分成13分,克里米亞是禿花帖木兒封地。.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克里米亞汗國

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Magnus Ducatus Lituania,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T.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維也納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公國(Velikoe Knjažestvo Moskovskoe;),準確翻譯為莫斯科大親王國,是一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世紀俄羅斯政權,於1283年至1547年存在。莫斯科公國作為一個政府,於俄羅斯的記錄,被很多西方資料認為起源於Muscovy。但是,這個名稱有時亦應用到沙皇俄国。 莫斯科公國最初的領土範圍是今天的俄國西北部,為一內陸國,但從蒙古帝國金帳汗國手中成功奪取大量領土以後,便宣稱為它的繼承者,其後亦宣稱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詡為「第三羅馬」。.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莫斯科大公国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時也稱其為荷京,是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根据2008年1月的统计数据,这座城市人口达747,290人;而该城市所处的兰斯台德都市圈,大约有670万人口,是欧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Vol 1, p896-898.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阿姆斯特丹

鄉是一種行政区划单位,通常運用於鄉村地區,可以指:.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鄉

波多尔省

波多尔省(Polish: Województwo Podolskie)是一个波兰王国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成立于14世纪,撤销于1793年或1795年,不包括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短暂时间(1672年-1699年)。与布拉克沃夫省同为历史行省波多利亚的一部分。今天该省属于乌克兰。.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波多尔省

波兰王国王冠领地

波兰王国王冠领地(Corona Regni Poloniae),或简称为王冠领地 (Korona),是由波兰王国统治之始建立,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灭亡(1795年)时撤销的受波兰直接管辖的土地的名称。领地区分结成联邦的不同国家,例如普鲁士公国,立陶宛大公国和库尔兰公国在与波兰结成联邦时交给波兰的土地,并予以这些土地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在1569年卢布林联合之前,王冠领地可以理解为波兰正统的,波兰人居住,并属于波兰行政区划的地区。卢布林联合后,无论如何,现在乌克兰的大多数地区(这些地区波兰人极少,并在之前由立陶宛大公国统治)被波兰政府通过,同样成为波兰王冠领地。 在此期间,波兰人的一个称谓为koroniarz(复数:koroniarze),来自于Korona。.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波兰王国王冠领地

波兰立陶宛联邦

#重定向 波蘭立陶宛.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波兰立陶宛联邦

明斯克省 (波兰)

明斯克省(Województwo Mińskie)是一个1413年建立,1795年瓜分波兰时撤销的,先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集中于明斯克市周围,由立陶宛大公国统治,该地区延续传统和与以前建立的行政区划的共有的边界。特别是一个独立的公国,明斯克大公国在12世纪被立陶宛吞并。.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明斯克省 (波兰)

日托米尔

#重定向 日托米爾.

查看 基辅省 (波兰)和日托米尔

另见

147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15世紀立陶宛建立

1793年波蘭立陶宛聯邦廢除

乌克兰地理史

基輔州歷史

基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