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城皇街

指数 城皇街

城皇街(Shing Wong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港島上環的山坡路。 由南至北,起自半山區的堅道,大樓梯路經過士丹頓街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西面、及經過以前為中央書院的舊址,現在用作聖公會基恩學校的西邊車道、直到中環歌賦街交接止。在北面交會處,有一條小街樓梯通往上環荷李活道260號--。.

18 关系: 城隍半山區堅道士丹頓街孫中山史蹟徑上環中環中西區 (香港)必列者士街皇仁書院荷李活道荷李活道警察宿舍荷李活華庭香港香港島楼梯樓花歌賦街

城隍

城隍,又稱城隍爺、城隍爺公、城隍老爺,原意是「城牆」與「護城河」的意思,後來演變為民間信仰中的城池的守護神,亦為陰間司法體系的職司。.

新!!: 城皇街和城隍 · 查看更多 »

半山區

半山區(英文:Mid-levels)是香港島一個形容住宅區的統稱,當中有廣義及狹義兩個意思。當中狹義半山區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由於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是多個世界最昂貴的高尚住宅所在地。 廣義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西四部分:中環、上環、西環的為「西半山」(當中鄰近中環、上環為狹義的半山區);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近灣仔的為「中半山」;而銅鑼灣一帶(包括渣甸山及畢拉山)稱作「東半山」,而北角的即寶馬山稱之為「北半山」,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西半山居民以較高收入的中產爲主,當中前三者收入相若,後者(中環半山)則只有前三者的60-70%,但仍略高於部份的中產區如太古城西的62,370。.

新!!: 城皇街和半山區 · 查看更多 »

堅道

堅道(Caine Road)是香港半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以香港第一位裁判官威廉·堅(William Caine)命名。 堅道東面連接上亞厘畢道、亞畢諾道及己連拿利交界香港動植物公園,西面則連接般咸道、醫院道及西摩道交界合一堂。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堅道。 堅道是1840年代已經開拓的道路。 堅道由東向西方向為巴士專用線,私家車輛不可以在週一至週五上午7時至下午7時,週六上午7時至下午1時使用堅道西行線。.

新!!: 城皇街和堅道 · 查看更多 »

士丹頓街

士丹頓街(Staunton Street)是香港有名的街道之一,位處香港島中環蘇豪區。遊人可由德輔道中、荷李活道乘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步行到達。士丹頓街名稱來自英國下議院議員士丹頓(George Thomas Staunton),他懂中文,曾為廣東的東印度公司工作,是中國通之一員。.

新!!: 城皇街和士丹頓街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史蹟徑

孫中山史蹟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徑,由中西區區議會在1996年設立,藉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週年。由於一直沒有統一的識別系統,遊人難以穿梭其中。為配合於2006年落成的孫中山紀念館,中西區區議會連同建築署、旅遊事務署斥資四百萬元修葺史蹟徑。 翻新後的史蹟徑以香港大學為起點,沿般咸道至德己立街為終點,全長共3.3公里,行畢全程需時120分鐘。景點則由13個增至15個,新增景點分別是第一景點的香港大學,它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是孫中山來港時學醫的地方,大學正門設立展板,介紹孫中山與港大的關係。另一新增的第五景點是香港興中會會長楊衢雲被暗殺的地方。將孫中山生前在香港活動過的地點串連起來,包括他在香港讀書、做禮拜、居住及與革命黨人聚會的地方,以突出他與香港的密切關係。目的使公眾緬懷孫中山的足跡之餘,能對他的革命思想及愛國情操有更多認識,從而亦加深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史蹟徑原名「中山史蹟徑」,為配合孫中山紀念館啟用而更名。.

新!!: 城皇街和孫中山史蹟徑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新!!: 城皇街和上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城皇街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城皇街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必列者士街

必列者士街(Bridges Street,簡稱必街)是位於香港上環的一條街道,全長330米,單線雙向行車,東端與士丹頓街及城皇街交匯,西至四方街與居賢坊之交匯點止。必列者士街的西端有一道樓梯,跟太平山街交接,所以行車道至此成為堀頭路,駕車人士必須駛回鴨巴甸街,才可以回到荷李活道。以前為卅間的社區核心。.

新!!: 城皇街和必列者士街 · 查看更多 »

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是位於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的著名官立男子中學,為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前身是創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1889年的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皇仁書院一名則於1894年開始沿用。.

新!!: 城皇街和皇仁書院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稱作--道,連接中環與水坑口,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荷里活無關,而是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新!!: 城皇街和荷李活道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重定向 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

新!!: 城皇街和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華庭

荷李活華庭(Hollywood Terrace),是香港島位於內地段8732號及內地段850號A地段的兩個不同地段之上,即上環荷李活道123號與皇后大道中268號之間,為香港房屋協會轄下最後一個的市區改善計劃的屋苑。落成後的單位與私人樓宇一樣,可以透過自由市場公開發售,並無任何申請資格和轉讓限制。屋苑總建築面積達41,430平方米,由本港著名建築師, 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的合夥人嚴迅奇從1987年開始設計,金門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後來兩者均被政府委任設計及承建政府總部。荷李活華庭原訂於九十年代初落成,惟政府收樓時遇到嚴重業權衝突,複雜的土木工程訴訟延亦糾纏數年,歷十二載後於1999年終告落成,其後並獲得2003年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及2001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新!!: 城皇街和荷李活華庭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城皇街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城皇街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楼梯

樓梯是建築垂直交通的一種主要解決方式,用於樓層之間和高差較大時的交通聯繫。高層建築儘管採用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是仍然要保留樓梯供緊急時逃生或平時之用。 樓梯主要由樓梯段、休息板(平臺)和欄杆扶手(欄板)三部分組成。.

新!!: 城皇街和楼梯 · 查看更多 »

樓花

樓花,為地產物業市場的名詞,是一種投資工具不動產期貨,指预售的尚未完成的地產發展項目。房屋预售许可证则俗称楼--花。 在中国大陆,期房阶段开始于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当建筑完工,开发商在当地房屋管理部门完成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并获得房地产权证(大产证)之后,房屋即成为现房。 在香港,該地產項目如果還未有政府當局發出的入伙紙,也定義為樓花。 地產發展項目以樓花方式發售,對地產發展商最有利,在現金流方面而言,先收錢,一年半載之後才交貨。 在物業買家方面,投資風險是最高,因為有「隔山買牛」的現象,除了有現金流、銀行按揭、利息等風險之外,還有例如發展商的誠信、當地法律對投資者的保護、爛尾樓及縮水樓等潛在風險。.

新!!: 城皇街和樓花 · 查看更多 »

歌賦街

歌賦街是在香港上環的一條街道,東接鴨巴甸街,西接城皇街。 自從鄰近的中環蘭桂坊及中環蘇豪區食店租金成天價之後,此處西式餐廳開始出現,成為上環一個美食區,吸引到不少名人光顧。而近年中環整體街舖租戶變化很大,現時新租戶以國際連鎖時裝店及潮流家居擺設裝飾等店舖為主。.

新!!: 城皇街和歌賦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