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防譯粹

指数 國防譯粹

《國防譯粹》(National Defense Digest)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發行的一份月刊。創刊於1974年1月。討論軍事事務,將外文文章翻譯成中文,範圍特別集中於美軍期刊文章。現在的內容多半以戰略為主,戰術與武器的資料較少,翻譯者多為大直外語學校訓練出來的軍官。此刊物針對中高階以上軍官,免費寄達海陸空三軍營級(含大隊、二級艦)以上指揮暨參謀軍官閱讀,一般民眾則可在位於臺北的國軍歷史文物館免費取閱。.

6 关系: 尖端科技 (雜誌)中華民國國防部國軍歷史文物館武器战略战术

尖端科技 (雜誌)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英文:Defense Technology Monthly,略稱DTM)是台灣第一本軍事題材的專業雜誌,總編輯是早期出版過《戰翼》和《世界軍用機》兩本軍用機書籍的畢雲皓先生。 目前,该軍事杂志以月刊與網路媒體的方式發行,除了台灣以外,《尖端科技》也可以在香港、中國大陸、東南亞、美洲等地區購買或者是訂閱。ISSN 0258-2341.

新!!: 國防譯粹和尖端科技 (雜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國防譯粹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國軍歷史文物館

國軍歷史文物館(Armed Forces Museum),簡稱軍史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軍事博物館,是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政務辦公室史政編譯處的一個任務編組,位於臺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243號,於1961年(民國50年)10月31日由時任總統蔣中正揭幕。建館目的,是為了展示中華民國國軍每個不同時期的文物、史料,讓人民進而更了解國軍。全館樓高3層,各樓層總面積約450坪,常設展覽有「黃埔建軍與北伐統一」、「對日抗戰」、「戡亂暨臺海戰役」、「整軍經武」、「國軍兵器室」。.

新!!: 國防譯粹和國軍歷史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國防譯粹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战略

战略/策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

新!!: 國防譯粹和战略 · 查看更多 »

战术

戰術是指取得小規模勝利或實現小規模優化的技術。在戰爭、經濟、貿易、遊戲和協商中戰術經常被使用。具體而言戰術就是戰略的過程,即執行戰略的方法。單純的戰術上勝利往往未必能夠令戰爭成功,如姜維的劍閣山之戰中就是明顯的例子。即使能夠對敵陣造成大量傷亡,仍然無法逆轉戰略的失敗。.

新!!: 國防譯粹和战术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