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民總力朝鮮聯盟

指数 國民總力朝鮮聯盟

國民總力朝鮮聯盟(こくみんそうりょくちょうせんれんめい),是朝鮮日佔時期為配合新體制運動,而於1940年成立的組織,由時任朝鮮總督府機關報每日新報社長擔任理事。 前身為1938年(昭和13年)成立之「國民精神總動員朝鮮聯盟」,其性質相當於内地的大政翼贊會。 Category:朝鲜日治时期组织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1945年解散的組織.

3 关系: 大政翼贊會內地 (大日本帝國)朝鲜总督府

大政翼贊會

大政翼贊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政治團體,於1940年10月12日宣告成立,1945年6月13日解散。其以推動政治權力集中的「」作為主要目標,將既有的政黨解散成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以一黨專政的模式統治日本。 由於當時任何形式的結社自由均被管制,大政翼贊會因而自稱是一種為了公共目的而成立的「公事結社」。雖然自身認為是一個超越黨派的組織,但戰後被廣泛被認為是與同時代之納粹黨、法西斯黨相似的獨裁政黨,較不同之處是大政翼贊會採取多數決,與上述政黨多為個人獨裁相異。除了位於首都東京的中央本部外,在全國各地設有道府縣支部、大都市支部、市區町村支部、町内會、部落會等分支機構。 大政翼贊會成立後,曾與許多功能類似的團體合併、也成立許多外圍團體,例如1942年5月26日成立的「日本文學報國會」、1942年12月23日成立的「大日本言論報國會」等。在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情勢下,以大政翼贊會為中心、對軍部的方針給予支持的政治體制,被稱為「翼贊體制」,無論是政府運作、公共政策、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等各種國政事務,均在這種體系下被大政翼贊會及其外圍團體緊密掌握。 1945年3月30日,其旗下肩負議會政黨職責的改組為「大日本政治會」,大政翼贊會本身則在同年6月被解散併入因應本土決戰而成立的「國民義勇隊」。.

新!!: 國民總力朝鮮聯盟和大政翼贊會 · 查看更多 »

內地 (大日本帝國)

内地()是日本戰前(即大日本帝國時期)使用的專有名詞,意指本土區域,等同於現今的日本列島。其對應詞為外地。出生於內地者為日本國民,或稱「內地人」;反之,出生於外地者則不一定為日本國「國民」,而為「臣民」。內地使用的規定以法律形式發布,外地使用的規定以勅令發布。換言之,內地與外地所使用的法令及其效力在當時並不盡相同。日本投降後,放棄一切非本土領地的任何權利主張,自然已無內地外地的地域區隔,故法律上的實際效力已經喪失,因為日本已無海外領地。.

新!!: 國民總力朝鮮聯盟和內地 (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朝鲜总督府

朝鮮总督府是大日本帝國统治朝鲜期間,在京城(今首爾)景福宫内设立的最高政府机构。 朝鮮總督府大樓於1926年完工,位在當時漢城主要的南北向大街的主軸線上,1910年日韓合併后更將景福宮拆除了一部份讓與這座建築當作建地,佔有當年正宮的位置;建築物的造型是歐洲的學院派,上有圓頂、下有列柱的官府建築,體型與規模比起當時的台灣總督府顯得恢宏些。駐有朝鲜总督,直隸于日本天皇,掌握朝鲜殖民地的军事、立法、行政、司法。全权总督下设置政务总監、总督官房、五部(总务部、内务部、度支部、农商工部、司法部)。另外,设有中枢院、警务总監部、法院和铁路司等机构。 朝鲜总督府统治时期可以分為三期;.

新!!: 國民總力朝鮮聯盟和朝鲜总督府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