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国际商店

指数 国际商店

国际商店(Intershop)是东德的一種国营零售连锁商店,主要針對西方国家的访客设置。该商店不接受东德马克,只接受硬通货及东德外汇券。国际商店的副作用是东德居民能够通过国际商店了解到西方消费品的种类。 国际商店成立于1961年12月14日,是一个人民企业(VEB)。开设这一商店的目的是吸引西方访客和过境者的硬通货流入东德,最早的一个国际商店移动售货车设在柏林腓特烈大街车站。1962年年销售额达到了一百万西德马克。 最初的国际商店是德国国营铁路下属的米托帕运营的,国际旅店开设后西方游客可以在酒店房间用硬通货订购西方消费品,这是国际商店的雏形。随后在过境检查站和过境者休息区亦开设了国际商店。 1974年前,东德居民不允许持有外币。1974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发布命令解除了这项限制,东德居民得以访问国际商店。1979年4月后,东德居民被要求在东德国家银行兑换东德外汇券(forumscheck)才能在国际商店消费,外汇券与西德马克等值。.

目录

  1. 12 关系: 友谊商店小白樺商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企业德國馬克德国国营铁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硬通货米托帕蘇聯柏林腓特烈大街车站東德

  2. 东德经济
  3. 社会主义国家硬通货商店

友谊商店

友谊商店是1970年代产生于中国大陆的一个国营商店品牌,早期仅限服务于外宾、外交官和其他政府官员,也因此而一度成为“特權階級”的象征。1990年代后向公众开放,与一般的高档百货商场无异。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友谊商店得以存活,其它分店早已结束营业。作为对过去的怀念,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的几家大型友谊商店被保留了下来。.

查看 国际商店和友谊商店

小白樺商店

小白樺商店(Берёзка)是苏联政府设立的使用外汇购买商品的商店。该商店一般是仅为外国人服務,但也能給苏联政府官员等特权阶层提供稀缺食品和外国享乐用品,是「红色贵族」的象征。戈爾巴喬夫上臺後廢除了小白樺商店。.

查看 国际商店和小白樺商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国际商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企业

人民企业(Volkseigener Betrieb,缩写为VEB)是东德企业的主要法律形式。1945年至1960年代初,东德的私有企业被大规模国有化,包括1954年的33家先前被苏联占领的企业。 人民企业的总经理被称为工厂管理者(Werkleiter、Werkdirektor或Betriebdirektor)。其职责为协助工厂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委(Betriebsparteiorganisation)第一书记以及工会主席(Betriebsgewerkschaftsleitung)对工厂进行管理。 最初东德的人民企业由人民企业协会(Vereinigung Volkseigener Betriebe,VVB)管理,以巩固生产、减少浪费。1979年成立了人民企业联合会(VEB Kombinate),东德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管理联合会内所有公有企业。 1989年,人民企业的雇员占东德的劳动力总数的79.9%。1990年两德统一后,在原东德地区引进了市场经济,约8000家人民企业由新成立的信托机关(Treuhandanstalt)接管,监督东德的国有财产私有化。 有时,领导人或其他名字会加入公司名称中作为超额完成工作指标的激励,如“人民企业瓦爾特·烏布利希洛伊纳化工厂”等。.

查看 国际商店和人民企业

德國馬克

德国马克( ,,简写为"DM")是德国在2002年欧元使用前的法定货币。英语中,通常被称为"Deutschmark",而德国人一般叫或者。1948年,它首先在盟军占领区发行,以替代原先的帝国马克,并在之后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直到1999年被欧元替换;它的 硬币与纸币继续流通,直到2002年欧元纸币与硬币的发行。欧元引入后,德国马克不再是法定货币——与其他欧元区国家一样,欧元与原来的货币混合流通了两个月。在2002年2月28日以前,马克硬币和纸币继续在德国作为有效的支付形式。 德意志联邦银行保证全部的德国马克现金可以在任何联邦银行的网点进行无限期兑换。纸币甚至可以用邮件寄到银行。 1998年12月31日,欧洲中央银行(ECB)确定了欧元与马克的兑换比率,自1999年1月1日起,马克与欧元的比价固定为DM 1.95583.

查看 国际商店和德國馬克

德国国营铁路

德国国营铁路(Deutsche Reichsbahn),又称德意志国铁路,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東德)的国营铁路名称。成立于1949年,于1993年底和西德的德国联邦铁路合并,并在1994年1月1日共同成立了德国铁路股份公司。.

查看 国际商店和德国国营铁路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

#重定向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

查看 国际商店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

硬通货

--,或作--(Hard Currency或Strong Currency)指保值货币。保证一种货币足够“硬”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政治稳定、低通货膨胀、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足够的贵金属储备支持、以及同其他货币比价长期保持稳定或攀升。 硬通货在不同时期的种类不同。古代的硬通货一般是黃金、白银等貴金屬製成的貨幣。 在一些经济体中,尤其是较为封闭的计划经济经济体或货币较为疲软的经济体中,一些商店可能会只接受硬通货交易。.

查看 国际商店和硬通货

米托帕

米托帕(Mitropa,Mitteleuropäische Schlaf- und Speisewagen Aktiengesellschaft,Mitropa AG)是一家德国铁路餐车及卧铺运营公司,成立于1916年。该公司在20世纪德国铁路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业务开展,2002年公司重新组织后,业务变更为仅为铁路或公路乘客提供食品服务。 公司名称来源于德语“中欧”(Mitteleuropa)一词,其配属车厢为带有公司标志的紫红色涂装。.

查看 国际商店和米托帕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查看 国际商店和蘇聯

柏林腓特烈大街车站

柏林腓特烈大街站(Bahnhof Berlin Friedrichstraße)是德国铁路的一座車站,设于德国首都柏林的米特区内、介于腓特烈大街与施普雷河之间,為德國鐵路車站分級中的81座二等车站之一。本站不僅是(東西高架幹線)和唯一的交會點,營運的区域列车、快铁(S-Bahn)和柏林运输公司经营的地铁(U-Bahn)亦在此設站。由于車站所处的位置邻近市中心的菩提树下大街、勃兰登堡门和德国国会大厦等著名景点,又可换乘公共汽车及路面街車等市内交通工具,而使其成为一个人潮眾多的繁忙交通樞紐。 腓特烈大街車站興建於187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因應旅次增加的需求而實施過數次擴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則由於站體受損,而在戰後進行翻修。冷戰及時期,本站雖然完全處在东德境內,但仍有西柏林的快鐵、地鐵和長途鐵道路線行經,因此成為一處主要的跨境關口accessdate,同時也是西柏林地鐵系統中唯一座落於東柏林的車站。兩德統一之後,腓特烈大街車站的利用人次也隨著列車服務增加而快速成長,2006年時,本站的日均区域鐵路旅客進出量冠绝全柏林,其次是动物园车站及亚历山大广场车站。 腓特烈大街車站在地上共设有3座站台,从南往北依次編为A、B、C站台。这些站台建在城铁的高架桥上,并由兩座所覆盖,较大的南側棚頂下為德鐵列车的A和B月台,较小的北側棚頂下則為快铁列车的C月台。D站台則位於車站西北側、與河岸平行的地下站體內,主要供南北隧道上運行的快铁列车停靠,而柏林运输公司经营的地鐵U6线也在車站東側的腓特烈大街地下設站。.

查看 国际商店和柏林腓特烈大街车站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查看 国际商店和東德

另见

东德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硬通货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