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指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規定受到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1988年12月10日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业部、農業部發佈、施行。該名錄中共有330多種,一級保護動物較二級保護動物為少,共90多种。 列入該名录的动物有:.

107 关系: 双峰骆驼坡鹿大硨磲大熊猫大鸨小鸥小鸨小鼷鹿小懶猴川金丝猴巨蜥帝雉中华秋沙鸭中华蛩蠊中国鳄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白海豚中華鱘丹顶鹤东方白鹳亚洲象北方豚尾獼猴喜瑪拉雅塔爾羊儒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四川山鹧鸪四爪陸龜短尾信天翁玉带海雕灰孔雀雉灰腹角雉秦岭羚牛紫貂紅珊瑚红胸角雉红斑羚绿孔雀绿尾虹雉羚牛羱羊熊猴熊狸牦牛白头鹤白尾梢虹雉白尾海雕白唇鹿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颈长尾雉白鱀豚白鲟白鹤白鹳白背兀鹫白肩雕白臀葉猴白腹军舰鸟白掌長臂猿蟒蛇遗鸥菲氏葉猴褐马鸡西藏野驴马来熊高鼻羚羊豚鹿貂熊鹦鹉螺麋鹿黑头角雉黑冠长臂猿黑颈鹤黑颈长尾雉黑鹳黑麂黑葉猴黔金丝猴黄腹角雉达氏鲟蜂猴胡兀鷲赤颈鹤藏羚羊蒙古野驢野生动物野牛野马金雕金斑喙凤蝶雪豹雲豹雉鹑虎头海雕梅花鹿棕尾虹雉河狸波斑鸨滇金丝猴朱鹮海南山鹧鸪扬子鳄普氏原羚 扩展索引 (57 更多) »

双峰骆驼

双峰骆驼(学名:Camelus bactrianus),也叫双峰驼,是一個大型的偶蹄動物,与单峰骆驼不同,有双峰,主要栖息在中亚與土耳其。一些機構,特別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使用Camelus ferus作為野生雙峰駝的學名,而馴養雙峰駝的學名則為Camelus bactrianus。雙峰駝因其耐寒,耐旱和對高海拔地區的適應力而於中亞長期馴養作馱畜,例如絲綢之路的駱駝商隊。 今天全世界大约有二百萬馴養的双峰骆驼。2002年10月数据显示,目前大约还有800头野生双峰驼,分佈在中國和蒙古的野外偏遠地區,包括戈壁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並會在冬季從沙漠遷移到西伯利亞的河流,有少數的野生雙峰駝出沒於哈薩克斯坦西南部的曼格斯套州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克什米爾山谷,澳洲亦有野化的雙峰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该物种列为极度濒危。.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双峰骆驼 · 查看更多 »

坡鹿

坡鹿(Cervus eldii),又名海南坡鹿,是東南亞特有的一種鹿。牠們最初是於1839年在曼尼普爾發現的。.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坡鹿 · 查看更多 »

大硨磲

大硨磲(学名:Tridacna gigas),又称巨蚌、库氏砗磲,是最大型的雙殼貝類動物。棲息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最重可達200公斤,殼寬可達1.2公尺。 在傳說中,巨蚌常被誤解為“殺人蚌”或“食人蚌”,《美國海軍潛水手冊》甚至曾經詳述如果被巨蚌所夾住要如何切斷其內收肌脫困。然而事實上巨蚌並不特別有侵略性或特別危險,更不是肉食性貝類。巨蚌的確有能力合起雙殼,但這是一種防禦性行為。而且因為受到刺激關閉,牠必須先噴水,排出濾食中的海水,時間足足有10幾秒之多,並非陷阱式的夾合。 台灣又叫 五爪貝.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大硨磲 · 查看更多 »

大熊猫

大熊猫(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一般稱為「--」或「--」,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猫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数据)。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由於生育率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猫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黑白相間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猫為標誌,大熊猫俨然已成為了濒危物種保护最重要的象徵;大熊猫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元老級人物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熊貓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Jamil Anderlini,The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 2017。.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大熊猫 · 查看更多 »

大鸨

大鸨(拼音:dà bǎo;注音:ㄉㄚˋ ㄅㄠˇ),学名Otis tarda,属于鹤形目鸨科。.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大鸨 · 查看更多 »

小鸥

小鸥(学名:Larus minutus)为鸥科鸥属的鸟类。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包括中国大陆内蒙古、新疆、江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小鸥 · 查看更多 »

小鸨

小鸨(学名:Otis tetrax)为鸨科鸨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小鸨 · 查看更多 »

小鼷鹿

小鼷鹿(学名:Tragulus kanchil)又名鼠鹿,是一种体形很小的原始反刍类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小鼷鹿 · 查看更多 »

小懶猴

小懶猴(學名Nycticebus pygmaeus),別名倭蜂猴,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懶猴,生活在中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的熱帶和亞熱帶乾燥闊葉林中。目前全世界大約野生小懶猴大約有72,000隻,圈養的有183隻。 成年的小懶猴體長18-21釐米,幾乎沒有尾巴,體重大約450克。 小懶猴是一種夜行動物,樹栖性,以果實、昆蟲、小型哺乳動物、蝸牛等為食。 孕期190天,每胎1-2仔。斷奶期為9個月,雌性成熟期與此相當,雄性成熟期則為17-20個月。.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小懶猴 · 查看更多 »

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又名仰鼻猴、金丝猴、金线猴、金丝狨、丝狨、狨子、金锦狨、倒鼻猴、狮子鼻、长尾子等,通常人们所说的金丝猴往往都指川金丝猴,因为它们有一身金色的皮毛。.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川金丝猴 · 查看更多 »

巨蜥

巨蜥是巨蜥屬(学名:Varanus)的蜥蜴,包括了所有蜥蜴中最重的科莫多龍及最長的薩氏巨蜥。牠們的最近親是蛇蜥科及毒蜥屬。.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巨蜥 · 查看更多 »

帝雉

帝雉(學名:Syrmaticus mikado)又稱台灣帝雉、黑長尾雉,俗稱羅漢腳雉、海雉、烏雉,是台灣特有的長尾雉屬鳥類,分布於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曾見於3850公尺附近,是台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帝雉被列為世界近危鳥類,與台灣藍腹鷴同被列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帝雉也是所有台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羽色最高貴的,因而台灣推動選其為「國鳥」。帝雉的形象還被用在1000元新台幣紙鈔的背面,以及中華航空於2016年引進的新型客機空中巴士A350。.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帝雉 · 查看更多 »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也称鳞胁秋沙鸭、--。.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中华秋沙鸭 · 查看更多 »

中华蛩蠊

中華蛩蠊(學名:Galloisiana sinensis),有翅亞綱蛩蠊目,體細長、呈暗灰色,無翅,絲狀觸角,複眼小,尾鬚長。多棲於高山的苔蘚、石塊下和土中,種類極少。1985年中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为“中华蛩蠊”。为中国一级保护昆虫。.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中华蛩蠊 · 查看更多 »

中国鳄蜥

蜥(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鳄蜥科鳄蜥属的爬行动物,又称中国鳄蜥,瑶山鳄蜥,俗名大睡蛇、木睡鱼、落水狗。为中国的特有物种,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中国鳄蜥在广西金秀的大瑶山首次被发现,所以又称之为瑶山鳄蜥。2003年,越南的Le Khac Quyet和德国的Thomas Ziegler在HAMADRYAD杂志上报道在越南东北部的广宁省安图自然保护区发现有鳄蜥,这是首次报道在中国以外有鳄蜥分布。.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中国鳄蜥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臺灣種的「臺灣白海豚」(Taiwanese Humpback Dolphin,學名: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俗稱為媽祖魚,屬鯨目海豚科,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亞種,身長由一米到三米不等。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印度洋海岸線以至南非,也有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例如長江、閩江、九龍江、珠江口、漢江和珠江等,分布極之廣泛。西方文獻有關中華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1637年由探險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名為白海豚,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白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會呈粉紅色。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吉祥物之一。2007年11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公佈「我最喜愛海洋10寶」公眾網上投票結果,此網上投票為期4個月選出最受歡迎十種本地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得3679票榮獲「我最喜愛海洋10寶」第一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中華白海豚 · 查看更多 »

中華鱘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又名中國鱘、鱘魚、鰉魚、苦臘子、鱣,是中國特產的珍貴魚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是古老珍稀魚類,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紀,牠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鱘並稱為中國的“水中國寶”。 中華鱘形成了穩定的生殖迴遊習性,有自古以來固定不變的航道:親魚從近海迴遊到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孵化出的鱘苗順流而下,漂遊入海,大約十年後,幼鱘長大了,又追尋牠們童年的足跡,從大海返回上游尋根產卵。 中华鲟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使其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物种,因此在鱼类进化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中華鱘 · 查看更多 »

丹顶鹤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也叫仙鹤、白鹤(其實白鶴是另一種鶴屬鳥類)、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丹顶鹤 · 查看更多 »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一种大型涉禽,属于鹳科鹳属。与白鹳是近亲,但比白鹳更大,体长1.29米,体重4.4千克,翼宽2.22米。与白鹳不同的是,除了翅膀为黑色外,东方白鹳的眼睛周围还有一块红色的皮肤。虹膜为白色,喙部黑色。.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东方白鹳 · 查看更多 »

亚洲象

亚洲象(學名:Elephas maximus),是象的一种,印度象是亚洲象的指名亚种。亚洲象為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亚洲象 · 查看更多 »

北方豚尾獼猴

北方豚尾獼猴,學名Macaca leonina,獼猴屬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的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地,中國南部也有少量分佈。體型比豚尾獼猴略小。 Category:獼猴屬 Category:中国國家一級保護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北方豚尾獼猴 · 查看更多 »

喜瑪拉雅塔爾羊

喜瑪拉雅塔爾羊(学名:Hemitragus jemlahicus),羊亞科的一個物種,舊屬於塔爾羊屬,現時獨立成為一個單種屬。 主要分佈在喜瑪拉雅山的中段,除中國外目前原生種分佈在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的旁遮普地區直到喀什米爾區。牠是所有中國土生的羊中發現最晚,亦是最為少見的一種。.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喜瑪拉雅塔爾羊 · 查看更多 »

儒艮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為海牛目儒艮科草食性海生動物,类似其海牛科(Trichechidae)近亲,但棲息地不盡相同,牠們是海牛目中唯一仍生存於印度洋與太平洋地區的物種。 和海牛科的圆尾鳍不同,儒艮的尾鰭近似於海豚的Y形尾,突出嘴外的長牙則近似其遠親大象,不過仍有很多人仍會混稱海牛。 雖然牠們的分布範圍廣泛,某些地區仍有相當的數量,但在人類持續的獵殺、棲地減少以及困在漁網中溺斃的意外等已嚴重威脅到牠們的生存。 某些地區稱牠們為海牛、海豬、或海駱駝。.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儒艮 · 查看更多 »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規定受到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1988年12月10日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业部、農業部發佈、施行。該名錄中共有330多種,二級保護動物較一級保護動物更多,共230多种。 列入該名录的动物有:.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查看更多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經國務院於1988年12月10日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原林業部、農業部發佈施行的一個保護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的名錄。1993年4月14日,原林業部發出通知,決定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和附錄Ⅱ所列非原產中國的所有野生動物(如犀牛、食蟹猴、袋鼠、鴕鳥、非洲象、斑馬等),分別核准為國家一級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共330多種。2003年2月21日,國家林業局發佈第7號令,將麝科麝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以全面加強麝資源保護。 該名錄中的動物分為兩個保護級別:.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查看更多 »

四川山鹧鸪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俗名荀鸡、砣砣鸡,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阔叶林下的浓密竹丛和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甘洛县的大桥公社。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浓艳的山鹧鸪。头顶褐,眉纹白,胸部具宽阔的栗色环带及喉近白为本种特征。眼周裸皮红色,耳羽黄棕色。 虹膜-暗褐;嘴-灰色;脚-近粉。 叫声:繁殖雄鸟早晚间或正午鸣叫,叫声为嘹亮的上升哨音,间隔数秒反复重复。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极危物种(Collar et al., 1994)。栖息环境的丧失导致至野外数量极为稀少。仅存于四川南部(甘洛、屏山、马边、攀枝花市等地)海拔1000~2200米处的低山亚热带阔叶林中,亦见于云南东北部。 习性:具本属的典型特性。成对或成小群在地面烂树叶间翻找觅食。.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四川山鹧鸪 · 查看更多 »

四爪陸龜

四爪陸龜又叫俄羅斯陸龜、草原龜、四指陸龜,產地以哈薩克斯坦南部荒漠地區和天山山前地帶為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也有分佈。海拔范围为600至1100米。在中國僅分佈於新疆霍城縣境內,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牠們由於只有四隻腳趾,因而被命名為四爪陸龜。.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四爪陸龜 · 查看更多 »

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是最大的信天翁,翅膀展开可以有三米宽。成年鸟可达11公斤。它也是唯一白色身体的信天翁,只在头颈泛淡黄色。它拥有白背,翅膀外半部是黑色,蓝尖粉红色的嘴,淡蓝色的腿脚。年轻的鸟是棕黑色,成长期间逐渐发白。在日本稱作信天翁、阿房鳥、--。 短尾信天翁主要吃海面的鱼卵,虾和乌贼,一般在清晨或日落的时间进食。.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短尾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拉丁文學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又稱黑鷹和腰玉,是大型而全身呈棕色的海雕屬成員之一。牠們在由裏海和黃海中間的地區、從哈薩克到蒙古國、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印度北部等的亞洲中部地區進行繁殖。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西藏、四川、河北、山西、江苏等地,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乌拉尔河。.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玉带海雕 · 查看更多 »

灰孔雀雉

孔雀雉(学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为雉科灰孔雀雉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多栖息于1500米的山林竹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索亚。.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灰孔雀雉 · 查看更多 »

灰腹角雉

腹角雉(學名Tragopan blythii),别名寿鸡、灰斑角雉,是产于印度东北部、不丹、缅甸北部以及中国云南西北和西藏东南部的一种角雉,食物主要是树叶、浆果、种子以及昆虫。牠們也是那加兰邦邦鳥。.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灰腹角雉 · 查看更多 »

秦岭羚牛

岭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是羚牛的一个亚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秦岭羚牛 · 查看更多 »

紫貂

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也叫黑貂、林貂,为哺乳纲鼬科动物。 紫貂形似黄鼬,体长30-40厘米,尾巴短而粗,长约11-19厘米,末端毛很长,耳朵大;身体为暗褐色,头部颜色较浅;爪很尖利,适合于爬树。 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它们分布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紫貂以其皮毛闻名,黑色的皮毛价值最高。 紫貂是在白天活动的猎食者。它们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花栗鼠、松鼠、老鼠、小鸟和鱼类。有时它们也吃浆果和松果。 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捕杀时下,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紫貂是一种比较凶残的动物,但驯养的紫貂也常常显得活泼好动而且比较“温驯”。 紫貂的皮毛称为貂皮,在中国只产于东北地区,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东北三宝”。现已被中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猎野生的紫貂。.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紫貂 · 查看更多 »

紅珊瑚

紅珊瑚又稱貴珊瑚,它們的骨骼呈紅色或粉紅色或白色,能长时间保存,常會用來製作珠寶。紅珊瑚非常珍贵,其中有4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Ⅲ中。目前大陸、台灣、香港間的個人攜帶或貿易皆需申辦CITES證書。 目前台灣珊瑚漁船採捕之珊瑚以寶石珊瑚為限。珊瑚漁船限由宜蘭縣南方澳漁港、澎湖縣馬公第三漁港或高雄市旗津漁港進出。珊瑚漁船採獲珊瑚之交易,應於蘇澳區漁會以拍賣、議價、標價或投標方式公開為之。.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紅珊瑚 · 查看更多 »

红胸角雉

红胸角雉(学名:Tragopan satyra),是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一种角雉,生活在海拔2400-4300米的山地森林中,冬天则下到1800米的林区。.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红胸角雉 · 查看更多 »

红斑羚

红斑羚(学名:Naemorhedus baileyi),属于牛科斑羚属,是一种小型的偶蹄目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和缅甸,包括西藏亚种和缅甸亚种。自然栖息地为亚热带和热带的干燥森林或低地草原地区,由于栖息地的破坏,数量日益减少,面临绝种的威胁,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红斑羚 · 查看更多 »

绿孔雀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也叫爪哇孔雀、龙鸟,是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蓝孔雀(Pavo cristatus)。绿孔雀包括三个亚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绿孔雀 · 查看更多 »

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學名Lophophorus lhuysii,又名贝母鸡、鹰鸡、火炭鸡、羊鸡。.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绿尾虹雉 · 查看更多 »

羚牛

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动物,共有四个亚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不丹,羚牛被稱作「塔金()」,被奉為國獸。.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羚牛 · 查看更多 »

羱羊

羱羊或阿尔卑斯羱羊(学名:Capra ibex),居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上的一种山羊屬的野生山羊。.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羱羊 · 查看更多 »

熊猴

(學名:Macaca assamensis),是一種產于印度、尼泊爾、越南以及中國南方雲南、廣西、西藏等地的獼猴屬動物。 熊猴的體長為50-73釐米,尾長19-38釐米,公猴體重在10-14.5公斤,母猴稍輕,為8-12公斤。熊猴主要生活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喜歡在樹上攀爬,很少下地活動。熊猴是日行動物。 熊猴一般以果實、樹葉、穀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甚至蛙類和鳥類。 熊猴面臨的主要生存威脅是棲息林地的破壞以及偷獵。.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熊猴 · 查看更多 »

熊狸

(学名:Arctictis binturong),英文名Bearcat或Binturong(来自马来语,另说来自他加禄语),是一种灵猫科动物。熊狸属于蹠行动物,行走的时候脚掌着地,像熊;熊狸的眼睛会遇强光变成一道竖缝,像猫。熊狸的名字就是从这两点相似性来的。.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熊狸 · 查看更多 »

牦牛

牛(学名:Bos grunniens,),--,是一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长毛的牛属动物,在西藏是一種被驯养的牲畜。 野生的牦牛的肩高可达两米,驯养的牦牛一般只有一半高,野牦牛和家牦牛都有长毛来御寒,野牦牛一般是棕色或黑色的,家牦牛也有白色的。 牦牛主要因为它们的奶和肉而被驯养,不过当地的牧民、商人和登山者也用它们来驮运重物。 野牦牛是易危物种,屬於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牦牛 · 查看更多 »

白头鹤

白头鹤,學名Grus monacha,亦稱鍋鶴、玄鶴、修女鶴,是一種深色的小型鶴。.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头鹤 · 查看更多 »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学名:Lophophorus sclateri),别名雪鹅,一种大型高山雉类,属于虹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海拔2500-4200米喜马拉雅山东麓林区。 白尾梢虹雉的体长可达68厘米。雄鸟通体颜色艳丽,上体羽毛为金属紫绿色,颈部为铜绿色,喉部为紫黑色,背部白色,喙部为金黄色。尾巴为白色,夹杂栗色带纹。雌鸟的色彩暗弱,通体深褐色,喉部为白色,喙部浅黄色。 白尾梢虹雉主要以种子和花为食物,每次产卵3-5枚。 中国特有鸟类种,由于栖息地的不断减少以及偷猎的威胁,数量十分稀少,IUCN列为易危物种,被列入CITES附录I。.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尾梢虹雉 · 查看更多 »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又稱白尾海鷲,是鷹科中一種非常大型的猛禽。很多人認為牠們是美國白頭海雕的近親,並深信牠們在舊大陸居住在同一個生態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尾海雕 · 查看更多 »

白唇鹿

白唇鹿也叫黄鹿、红鹿、黄臀鹿、扁角鹿是鹿类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它们仅分布在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特有种。白唇鹿在青藏高原特有的条件下演化而来,由于它的栖息地人烟稀少,直到19世纪才被研究人员所认识。由于白唇鹿对生存环境高度适应,使它们的分布十分狭窄,距1990年代中后期的统计估计有15800头。.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唇鹿 · 查看更多 »

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屬(学名:Hoolock),是长臂猿科下的一属。.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眉长臂猿 · 查看更多 »

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学名:Nomascus leucogenys),是黑冠长臂猿属的一种长臂猿,生活在中国云南、越南和老挝等地的热带森林中。其主要特征为两颊长有明显的两块白色块斑,雄性体色为黑色,雌性则为黄褐色或金黄色。 白颊长臂猿数量极为稀少,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些研究報告對於白頰長臂猿是否仍分布在中國境內感到存疑,最後一次有關於白頰長臂猿在中國境內的研究發表已經將近18年之久。.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颊长臂猿 · 查看更多 »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ellioti)又名横纹背鸡,是大型雉科長尾雉屬鳥類,為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一帶。.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颈长尾雉 · 查看更多 »

白鱀豚

白鱀豚(学名:)亦称白鱀鯨、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揚子江豚及長江豚等,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至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在2006年11至12月持續六周的野外科考没有发现一头,这物种被确认为功能性灭绝,就算是还有個體仍然生存,其數量也很难維持并延續种群。2007年8月29日,安徽铜陵市有白鱀豚目击报告,之后在2011年8月25日的湖北洪湖,2016年10月4日的安徽芜湖和2018年5月2日都有过白鱀豚的疑似目击报告。.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鱀豚 · 查看更多 »

白鲟

白鲟(學名:Psephurus gladius),或稱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亚种。另名为中国剑鱼,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鴨嘴,也可俗称为鴨嘴鱘,也有些白鱘的吻平直如劍,因此也可被稱為「象鼻鱘」。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鮪。当代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白鲟被列为中国一类保护动物,其物种受到严格的保护。其个体腹部黑白色头部灰色,种群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水域,个别的生存于水域广阔的湖泊中。白鲟与中华鲟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之说,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就是指的白鲟,黄排指代胭脂鱼。白鲟以其他鱼类和小型虾蟹为食。其个体7-8年成熟,身长可达2米体重达到25公斤。根据动物学家秉志记载20世纪五十年代有渔民捕获过7米长的白鲟,虽然该记录没有获得确认。 由于过度捕捞,白鲟物种已处濒危,虽然1983年中国政府已将白鲟列为保护物种并禁止对其捕捞,但由于新建的水坝将不同水域的白鲟种群隔离,由此其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目前,白鲟已经很少见到,因此被怀疑已经灭绝。.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鲟 · 查看更多 »

白鹤

白鶴(學名: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又稱西伯利亞白鶴(英文:Siberian White Crane)或雪鹤(英文:Snow Crane),是鶴科的成員之一。.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鹤 · 查看更多 »

白鹳

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是鹳科鹳属的一种大型涉禽,生活在中欧和南欧、非洲西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白鹳是候鸟,冬季迁徙到非洲和印度热带地区和,可以一直达到南非的南部。 白鹳身高100-125厘米,两翼展开宽155-200厘米,体重2.3-4.5千克。除了翅膀外,全身羽毛均为白色,喙部和腿部为红色,幼鸟则为黑色。一般在地面上缓慢而稳重地行走。飞行时将脖子伸展。 已知共有两个亚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鹳 · 查看更多 »

白背兀鹫

白背兀鹫(学名:Gyps bengalensis)也称拟兀鹫,为鹰科兀鹫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开阔地区以及筑巢于高的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背兀鹫 · 查看更多 »

白肩雕

白肩鵰(学名:Aquila heliaca)与金雕非常类似,个头略小,体长为80厘米,翼展为200厘米,属于猛禽家族的鹰科。 白肩雕分布在欧洲东南部、西亚和中亚。西班牙白肩雕(A.)生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前认为和白肩雕是一个物种,如今由于在形态学、生态学和特征的不同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类。 冬天,白肩鵰迁徙到非洲、印度和中国。欧洲,白肩雕是濒危物种,在它曾经分布的地方如匈牙利和奥地利几近消失。如今欧洲只有潘诺尼亚平原地区白肩雕的数量在上升,主要在匈牙利北部的山区和斯洛伐克南部,其中匈牙利白肩雕的数量约为70-80对。 奥匈帝国的君主曾经将白肩雕选做纹章上的动物,但是并没有对这种动物有所帮助。与其他雕不同的是,白肩雕喜欢栖息在小树林的田野,而不喜欢生活在山脉、大型森林或树木稀少的草原。 白肩鵰将巢筑在树上,周围没有其他树木,因此这些巢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白肩雕也可以观察周围的情况。白肩鵰用树枝筑巢,加以草与羽毛。 每年3-4月,雌雕产2-3枚卵。孵化期为45天,通常只有一只能存活下来,其余在长成过程中死亡。 白肩鵰主要吃美洲黃鼠,也扑食啮齿目、貂屬、狐属等哺乳动物及鸟类。.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肩雕 · 查看更多 »

白臀葉猴

白臀葉猴(學名:Pygathrix nemaeus)是一種全身色彩極其豐富的猴科動物,所以也被稱爲黃面葉猴、毛臀葉猴、七彩葉猴。白臀葉猴的外表像一個上身灰色,下身黑色的佛陀,膝部到踝部是栗紅色,前臂則是白色,手腳為黑色,面部為金色,眼簾部為粉藍色,尾巴則為白色,基部有一個白色的三角區域。此外,雄性白臀葉猴的外生殖器為紅白色。 白臀葉猴棲息在樹上,在日間活動。.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臀葉猴 · 查看更多 »

白腹军舰鸟

白腹軍艦鳥(學名:Fregata andrewsi)是一种热带大型海鸟,属于军舰鸟科。其主要分布于印度洋,以圣诞岛为繁殖地。捕食水面和浅滩中的鱼类;经常抢夺其他海鸟所捕获的鱼,故又被称为“海盗鸟”。.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腹军舰鸟 · 查看更多 »

白掌長臂猿

白掌長臂猿(學名:Hylobates lar)或白手長臂猿,屬於長臂猿屬,是一種動物園中比較常見的長臂猿。.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白掌長臂猿 · 查看更多 »

蟒蛇

蟒蛇是體型一般較龐大的無毒蛇類,可以指以下的動物分類群:.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蟒蛇 · 查看更多 »

遗鸥

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鸥科鸥属濒危候鸟,现其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数处)、哈萨克斯坦(2处)、俄罗斯(1处)和中国(1处),其越冬地在中国天津沿海和韩国。.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遗鸥 · 查看更多 »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學名:Trachypithecus phayrei),屬於烏葉猴屬,分佈于東南亞的孟加拉國、印度、緬甸、泰國、老撾和越南,在中國主要見於雲南南部。 菲氏葉猴是樹栖性猴,以各種樹葉為食。 菲氏葉猴分成三个亚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菲氏葉猴 · 查看更多 »

褐马鸡

褐马鸡(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马鸡属中的一个种,它只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境内是除环颈雉外分布最北的一个种,是中国的特有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褐马鸡 · 查看更多 »

西藏野驴

西藏野驢(學名:Equus kiang;)是大型馬科哺乳動物,分佈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7000米的地區,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平均肩高為140厘米。它們與波斯野驢(或亞洲野驢,E.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西藏野驴 · 查看更多 »

马来熊

来熊(学名:Helarctos malayanus),英文名为「Sun Bear」,藏語譯音為「耐力喀蘇」,是熊科馬來熊屬(Helarctos)的唯一一种生物,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马来熊 · 查看更多 »

高鼻羚羊

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又名高鼻羚、塞加羚羊(塞加羚)或大鼻羚羊(大鼻羚)。是牛科高鼻羚羊属下唯一的物種,和同樣瀕臨絕種的藏羚是近親。現存野生數量稀少,且可能持續下降中。已知最古老的高鼻羚羊化石發現自更新世地層,外型與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間接顯示這種動物可能也是第四紀冰河時期事件後倖存下來的生物之一。.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高鼻羚羊 · 查看更多 »

豚鹿

豚鹿(学名:Axis porcinus)为鹿科花鹿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豚鹿 · 查看更多 »

豹(学名:Panthera pardus)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适应能力强,行踪隐秘,总体生存状况好于它的猫科亲戚狮和虎,但是有些豹亚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不同亚种的豹毛色有浅黄,金黄,黄褐等不同。因为其浑身布满圆形斑纹,所以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花豹有時會有黑化現象,即為黑豹,皮膚及毛髮上出現大量黑色素,但還是可隱約見到斑點。.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豹 · 查看更多 »

貂熊

貂熊(學名Gulo gulo),又称狼獾,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巨獺體型更大,但主要為水生),包括两个亚种。成年貂熊體長65-87釐米,尾長17-26釐米,體重10-25公斤。雄性貂熊要比雌性大許多。從體型上看,貂熊很像是長著長尾巴的小型熊。像多數鼬科動物那樣,貂熊會發出難聞的氣味。 貂熊多分佈在北部的针叶林和接近北极的地区,以及北半球的高山冻原,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欧、俄罗斯西部、西伯利亞、斯堪的納維亞,波羅的海各國亦有发现,以及中国黑龙江与新疆北部。過去,貂熊還曾出現在北半球南部,例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等地。 自19世纪起,由于毛皮交易与栖息地的隔离,貂熊数量已有显著下降,因此欧洲南部与美国本土鲜有发现。.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貂熊 · 查看更多 »

鹦鹉螺

鹦鹉螺,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達曼海,東至斐濟等地區均有發現。位於鸚鵡螺主要產地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還以鸚鵡螺做為國徽的主要圖案。鹦鹉螺是四大名螺之一。 現存种群数量少。因生活環境須有數個大氣壓的水壓,故难人工饲养。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在帕劳共和国内的深海中尚有鹦鹉螺的栖息地。.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鹦鹉螺 · 查看更多 »

麋鹿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一種鹿科麋鹿屬的動物,中國古代稱之為麈,別稱四不像,西方也稱之為大衛神父鹿()。其体长达两米,重300--。常和馴鹿混淆。 麋鹿原生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以青草或水草为食,有时也到海中衔食海藻。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之后由于饲养的失败,麋鹿数量曾一度减至18头,直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在大约5000头,其中中国约有3000头。.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麋鹿 · 查看更多 »

黑头角雉

黑头角雉(学名Tragopan melanocephalus),是一种中等体型、颜色艳丽的角雉,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该种数量十分稀少,在中国只有西藏西部地区可以发现少量,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头角雉 · 查看更多 »

黑冠长臂猿

黑冠長臂猿(學名Nomascus concolor),也叫冠長臂猿、黑長臂猿,是一種產于印度、馬來半島、越南、老撾等地的長臂猿,在中國主要生活在雲南、廣西等地,產于東部的黑冠長臂猿現在被專門列爲獨立的種,即東部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 黑冠長臂猿有四個已知亞種。.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冠长臂猿 · 查看更多 »

黑颈鹤

黑颈鹤(學名:Grus nigricollis),别称高原鹤、藏鹤、雁鹅等,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使世界鹤类总数达到15种。黑颈鹤名列中国98种特有鸟类中的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颈鹤 · 查看更多 »

黑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humiae,一种长尾雉,属于鸡形目雉科。.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颈长尾雉 · 查看更多 »

黑鹳

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又叫黑老鹳、乌鹳、锅鹳。.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鹳 · 查看更多 »

黑麂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又名红头麂,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一种动物。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麂 · 查看更多 »

黑葉猴

黑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猴科乌叶猴属的一種。.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黑葉猴 · 查看更多 »

黔金丝猴

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又名灰仰鼻猴、白肩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线狨,主要仅分布于贵州梵净山,现数量700只左右。.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黔金丝猴 · 查看更多 »

黄腹角雉

腹角雉(學名Tragopan caboti),别名角鸡、吐绶鸟,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目前,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乌岩岭。.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黄腹角雉 · 查看更多 »

鼋(学名:Pelochelys cantorii,yuán,注音:ㄩㄢˊ),俗名沙鳖、蓝团鱼,是鼋属动物下三个物种中的一种,也是鱉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長到6英尺長(約2米)。主要分布在中国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曾經分佈在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巴布亞新幾內亞。由於現代以來的過度捕殺,已經極度瀕危,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鼋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因此古代寺庙的放生池里经常可以看见。鼋雖然是雜食性,主要還是以埋伏捕食和肉食性為主的動物,攝食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和魚,但同時也吃一些水生植物。牠可一天只换氣兩次,並在二月或三月在河邊下蛋。.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鼋 · 查看更多 »

达氏鲟

达氏鲟(学名:Acipenser dabryanus)为鲟科鲟属的鱼类,俗名沙腊子、长江鲟、鲟鱼、小腊子。分布于朝鲜西岸以及金沙江下段和长江上游干流、东海和黄海等,多生活于长江上游干流流水环境。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达氏鲟 · 查看更多 »

蜂猴

蜂猴(學名Loris tardigradus),是一種主要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雨林地區的小型原猴,屬於懒猴科蜂猴屬。 蜂猴平均體長在17.5-26釐米之間,平均體重只有85-350克。它們有一雙面向前方的大眼睛,耳朵也很大,大拇腳趾與其他四趾相對,形成鑷子的形狀,可以拿握東西,沒有尾巴。蜂猴的身體為深灰色,毛髮為銀白色。 群居動物,在晚上分頭覓食,白天則聚集到巢穴裏睡覺。蜂猴主要以昆蟲、蜥蜴和卵為食,有時也吃漿果、樹葉和花蕾。 母蜂猴在10個月時就達到性成熟期,每年可以和公蜂猴交配兩次。孕期為166-169天,每胎1-2仔,斷奶期為6-7個月。 由於獵殺和棲息地的減少,蜂猴目前被列爲瀕危動物。 共有兩個亞種:.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蜂猴 · 查看更多 »

胡兀鷲

胡兀鷲(拉丁文學名:Gypaetus barbatus)是胡兀鷲屬中唯一的成員。牠們一般會選擇分佈在南歐洲、非洲、印度和西藏的高山上生蛋,而牠們每次大約能生下一至兩顆蛋。牠們通常會選擇在冬天生蛋,因為這樣做牠們所生的蛋才可以趕上在春天孵化。雖然人們已成功的從阿爾卑斯山引入胡兀鷲,但是胡兀鷲在歐洲仍然是一種非常稀有的猛禽。 雖然胡兀鷲不喜歡吃動物的屍體,但牠們會以一些骨髓做為日常食物的一部分。牠們還會從高空把骨頭丟下,然後再從地上取得那些骨頭的碎片。牠們也因為這種習慣而得到骨頭壓碎機(Bone Crusher)的名稱。.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胡兀鷲 · 查看更多 »

赤颈鹤

赤頸鶴(Grus antigone)是全年生活在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尼泊爾、東南亞及澳洲昆士蘭的鳥類。牠們是非常大的鶴,平均長1.5米,生活在淡水沼澤及平原。.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赤颈鹤 · 查看更多 »

藏羚羊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學名藏羚,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屬動物。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藏羚羊 · 查看更多 »

蒙古野驢

蒙古野驢(Equus hemionus hemionus,),或稱戈壁野驢,是亞洲野驢的一個亞種。 牠們分佈在蒙古及中國北方,以往亦曾在哈薩克出沒,但因獵殺而在當地滅絕了。 蒙古野驢的分佈地於1990年代大大的減少。於1994年至1997年估計就有33000-63000隻蒙古野驢,分佈在差不多整個蒙古南部。但到了2003年就只有約20000隻,分佈在蒙古南部的17萬平方公里。雖然所有資料都非正式統計,但肯定牠們在過去70年就已失去了50%的分佈地。 蒙古野驢的數量下降是因被烹吃及與其他家畜爭食所致,並被列為瀕危物種。自1953年起,牠們在蒙古就已經全面受到保護。牠們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但是,由於人類人口膨漲及嚴冬的氣候,牠們與牧民之間的爭競就更為激烈。 蒙古野驢被烹吃的問題日益嚴重。在一些地區,牠們的肉是很廉價。單於2005年的問卷調查,就顯示每年有多達4500匹蒙古野驢被烹吃,即總數量的20%。再者於1990年代初,政策容許城市居民回歸為遊牧民族,引發野外地區的人口及家畜暴增。.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蒙古野驢 · 查看更多 »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泛指各种生活在自然状态下,未经人类驯化的动物。 自然界裡,野生动物会用排泄物來標識其領土,宣示主權的習慣。.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野生动物 · 查看更多 »

野牛

野牛,可以指:.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野牛 · 查看更多 »

野马

野馬(学名:Equus ferus),是马科马属的一种,其中已灭绝的欧洲野马一般被认为是家马的直系祖先,而蒙古野马(即普氏野马)则是目前仅存的真正野生亚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野马 · 查看更多 »

金雕

金鵰(學名:)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如所有鷹一樣,它屬於鹰科。金鵰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以著名。金鵰是深棕色的,在小斑上有更浅的金棕色羽毛。这种物种的幼鹰通常在尾部有白色,并且在翅膀上经常具有白色标记。 金鵰利用敏捷和速度加上强大的脚和大量尖锐的爪子来抢夺各种猎物(主要是兔子、旱獭和其他地松鼠)。.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金雕 · 查看更多 »

金斑喙凤蝶

金斑喙凤蝶(学名:Teinopalpus aureus)屬鳳蝶科,為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金斑喙凤蝶 · 查看更多 »

雪豹

雪豹(學名:Panthera uncia ),在中國也被称为艾葉豹、荷葉豹、草豹、伊尔毕斯(西部少数民族),有“雪山之王”之称,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 雪豹敏感、机警、喜欢独行、夜间活动、远离人迹和高海拔的生活特性使其行为特征难以为人所知。到目前为止,人类对雪豹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因其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雪豹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而由于非法捕猎等多种人为因素,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现已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雪豹的数量甚至少于大熊猫。“只见雪豹皮,不见雪豹”是1990年代,美国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的痛心呐喊。 与此同时,对雪豹的一系列研究和保护工作也正在進行。2012年6月,青海三江源地区首次拍摄到雪豹影像,引发了较大关注。.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雪豹 · 查看更多 »

雲豹

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屬於哺乳類的貓科動物,只分布於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台灣,包括緬甸和中國秦嶺以南;往南則從印度東部、中南半島開始,一直向南到马来半岛等地為止。雲豹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斑点。 云豹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按头颅比例来算,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云豹主要以树栖动物为食。 云豹的生存目前受到严重威胁,美丽的皮毛让牠它们成为了猎取目标,目前已於台灣境內消失。.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雲豹 · 查看更多 »

雉鹑

雉鹑(学名:Tetraophasis obscurus)为雉科雉鹑属的鸟类,俗名西康雉鹑、四川雉鹑、木坪雉雷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常见于针叶林以及杜鹃灌丛而至树线以上的多岩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雉鹑 · 查看更多 »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大虫,是現存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被人称为百兽之王。野外個體可長達、重(此为狩猎数据,实测数据的最大值为261kg)。虎是掠食性肉食動物,有敏锐的听力、夜视力,可自由伸缩的尖爪和粗壮的犬齿。同时,它们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 牠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黃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这有助于其在捕猎时隐蔽自身。 虎為亚洲特有种类。其分布的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獨居的。它们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这一事实而来的是,其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从而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部份处于极危。20世纪初虎的数量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仅存3890只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虎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动物之一,它们出现在许多古代的神话和民俗传说,现代的电影和各类媒体中。在许多的旗帜、纹章、甚至运动会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见到牠们的图案。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国家动物。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家动物也是虎。.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虎 · 查看更多 »

虎头海雕

虎頭海雕(學名:Haliaeetus pelagicus、Steller's Sea Eagle)是鷹科中的一種大型的猛禽。虎頭海雕是現時所知全世界平均最重的鷹,平均每隻重約6.8公斤。 虎頭海雕在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沿岸、黑龍江、庫頁島北部及俄羅斯尚塔爾群島(Shantar Islands)一帶進行繁殖。大部分虎頭海雕在冬季來臨時都會往南遷至日本千島群島和北海道越冬。這說明了虎頭海雕比白尾海雕更不具流浪性,分佈的範圍亦不及白尾海雕廣泛。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河北等地,多栖息于海岸、河口。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Kamchatka。.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虎头海雕 · 查看更多 »

梅花鹿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鹿科的动物。.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梅花鹿 · 查看更多 »

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學名:Lophophorus impejanus),又名九色鳥,是雉科虹雉属的一种。主要生活在中国西藏南部、尼泊尔等地,是尼泊尔的国鸟。.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棕尾虹雉 · 查看更多 »

河狸

河狸属(學名:Castor)是囓齒目河狸科的一属,也是河狸科存活至今的唯一一属,是世界第二大的囓齒動物,本屬现存兩種河狸。 河狸有「自然界水壩工程師」之稱。主要分布在美洲北部,至於歐洲和亞洲的分布則非常少。 在歐洲,河狸受到聯合國的保護,在中國河狸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並設有新疆布爾根河狸自然保護區。.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河狸 · 查看更多 »

波斑鸨

波斑鴇(Chlamydotis macqueenii)是一種大型的鴇,分佈在亞洲西南部。牠們起初是翎頜鴇的亞種,現被重新分類為獨立的物種。波斑鴇與翎頜鴇的分界位於西奈半島。.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波斑鸨 · 查看更多 »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又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语称为「摆药」(按:白文baip hhod,白猴之意)。它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川金丝猴,它的体色是灰黑色的。滇金丝猴仅在中国的云南和西藏高山针叶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也因此它们很晚才被人们认识。长期以来滇金丝猴一直是人们狩猎的对象,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它们正受到栖息地缩小和分割的影响。.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滇金丝猴 · 查看更多 »

朱鹮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又名--、䴉、日本凤头鹮、红鹤、朱脸鹮鹭。根據2014年統計,朱鷺数量现在2000多只,其中野生朱鷺1000只左右。.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朱鹮 · 查看更多 »

海南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ardens)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海南岛,一般生活于和白鹇相似。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海南山鹧鸪 · 查看更多 »

扬子鳄

揚子鱷或稱作鼍、中华短吻鳄(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鼍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太湖。.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扬子鳄 · 查看更多 »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又名滩黄羊,与黄羊都属于牛科原羚属的一种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但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及之后的数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的数量达到500-600只(可能更多)。2008年IUCN评估至少有350-400只普氏原羚在野外活动,并在名录中将其由极危物种调整为濒危物种;同时指出其生存仍面临威胁,须保持定期监视其数量及种群趋势的变化。 该物种1873年由俄国探险家尼科莱·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在青海湖边发现,1949年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种。 普氏原羚的成对角的角尖明显向内侧勾曲。这是区别于黄羊、藏原羚的显著特征。.

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普氏原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