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鑑 (史書)

指数 唐鑑 (史書)

《唐鑑》,北宋范祖禹撰,凡十二卷。 范祖禹曾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代及五代十国部分,又把唐代历史的认识以史论的方式写定为《唐鉴》一书。《唐鑑》上起唐高祖,下迄唐昭宣;《唐鑑》自序謂:“臣祖禹受詔與臣光修《資治通鑑》,臣祖禹分職唐史,得以考其興廢治亂。”范祖禹评论唐德宗时说:“德宗性本猜克,故小人易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建立唐朝的功劳多归于李世民。《唐鉴》卷一《唐高祖》评论“太宗有志有才而不知义”中批評李世民说:“太宗陷父于罪而胁之以起兵,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宫女而不辞,又称臣于突厥,倚以为助,何以示后世矣?”;又稱美“高祖斩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高祖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建立唐朝,真正功劳在是李渊。有學者用范祖禹《唐鉴》与中华书局本《通鉴》相校,列舉44处不同处。 宋高宗曾撫此書再三讚賞:“讀《唐鑒》,知范祖禹有臺諫手段。”程颐认为《唐鉴》“自三代以后无此议论”《朱子语录》谓其“议论弱,又有不相应处。”朱熹说:“《唐鉴》议论大纲好,欠商量处亦多。”又批评道:“纯夫议论,大率皆只从门前过。”吕祖谦為此書作注,改为二十四卷。後世學者尊為“唐鑑公”,蔡绦《铁围山丛谈》曰:“祖禹子温,游大相国寺,诸贵珰见之,皆指目曰,此《唐鉴》之子。”。明太祖说:“宁舍玉妃,不舍《唐鉴》”。清仁宗稱:“范祖禹所著《唐鉴》一书,胪叙一代事迹,考镜得失,其立论颇有裨于治道”,并下令館臣仿照《唐鉴》的体例,辑成《明鉴》。.

11 关系: 司马光宋高宗五代十国张端义唐朝王懋竑程颐資治通鑒范祖禹李世民朱子语类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唐鑑 (史書)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唐鑑 (史書)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唐鑑 (史書)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张端义

張端義,字正夫,自號荃翁,原籍鄭州。 生卒年不詳,早年居姑蘇(今江蘇蘇州朱長文樂圃故址)。少時勤於讀書,又習技擊,師從項平齋於荊南。官至真州錄事參軍。宋理宗端平年間,因三次上書得罪朝廷,被謫韶州(今屬廣東)。著有《貴耳集》三集,另有《荃翁集》,已佚。.

新!!: 唐鑑 (史書)和张端义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唐鑑 (史書)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王懋竑

王懋竑(),字予中,号白田,江苏宝应县人。 王懋竑为王式丹之侄。生于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少從叔父式丹學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鄉試中舉,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成戊戌科進士,授官安慶府教授。精研朱熹之學,錢穆說他的成就“主要在考据与注释之两者。”虽所得甚丰,然“自有一限量”。卒于高宗乾隆六年(1741年)。.

新!!: 唐鑑 (史書)和王懋竑 · 查看更多 »

程颐

程頤(),字正叔,北宋洛陽伊川(今河南省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人稱「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後追封洛国公,配祀孔廟。.

新!!: 唐鑑 (史書)和程颐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唐鑑 (史書)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范祖禹

范祖禹(),字淳夫(一作淳父、純父、純甫),一字夢得,成都府華陽縣(辖区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境)人,宰相呂公著女婿,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北宋史学家、文學家、官员。.

新!!: 唐鑑 (史書)和范祖禹 · 查看更多 »

李世民

#重定向 唐太宗.

新!!: 唐鑑 (史書)和李世民 · 查看更多 »

朱子语类

《朱子語類大全》(又名《朱子語類》),由南宋導江人黎靖德於咸淳六年(1270年)編成,全書共一百四十卷,集錄了南宋理學家朱熹(1130年-1200年)與其門人的對答,即今通行本《朱子語類》。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儒家類。 胡适指出,朱熹死後,最早编集朱子语类的是李道传。嘉定八年(1215年),李道传于池州搜辑朱子语类,共得三十三家所记的语录,刻成四十三卷的《朱子语录》,世稱“池录”。李道传之弟李性传继续搜访,又得四十一家,在饶州刻成四十六卷本的《朱子语续录》,李性传撰后序。吴坚又在建安刊刻《朱子语别录》,共搜得六十五家语录,“重加会粹,以三录所余二十九家,及增入未刊者四家,自为别集,以附《续录》,《后录》之末”。在剑南亦有朱熹門人弟子黃士毅在“池录”为基础的,成就《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即“蜀类”。但因各門人記錄互有出入,又因重刻版本不一,間有錯訛。咸淳六年(1270年),黎靖德收集這些語錄,刪除重復一千一百五十餘條,按內容分類編輯成爲二十六門,遂成定編,刊刻傳世。其中以口語式的文體記述了很多師徒間的對答,使朱熹精深細緻的哲學觀點,變得平易實用。在師徒一問一答之間,盡得儒學性命道德、天人事物之精要。當然,朱子所說的話,常因時間或物件的不同,及抄錄者理解力的不同,而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朱熹其门人李性傳认为,朱熹的《语类》与《四书集注》有矛盾的,应以《集注》为准。但是,想要深入瞭解朱子學派的思想,《朱子語類》乃是最寶貴的資料。.

新!!: 唐鑑 (史書)和朱子语类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