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

指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發生於大历十一年(776年),是唐朝與汴宋留後李靈曜的一場大戰,最後李靈曜戰敗被殺。 大历十一年(776年)五月,汴宋留後田神玉去世,李灵曜杀兵馬使、濮州(今山东鄄城东北)刺史孟鑑,又向北勾结田承嗣。唐廷只得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不接受,六月,朝廷改授其为汴宋留後。灵曜擔任留後,日漸驕慢,“悉以其党為管內八州刺史、縣令”,想效法河北三鎮。田承嗣表示支持李灵曜,不久出兵滑州,击败永平节度使李勉。朝廷命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淮南陈少游、淄青李正己讨之。 李忠臣與马燧驻军郑州,李灵曜率军迎战,李忠臣、马燧两军退守荥泽,淮西兵逃潰了十之五六。李忠臣兵败,欲逃回淮西,马燧劝阻他。這時田承嗣出兵三萬人援救李灵曜,被李忠臣与马燧所败。十月十八日,李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南,攻破李靈曜部。李靈曜兵败,趁夜逃到韦城(今河南长垣北),被李勉骑将杜如江擒获,李勉械送李靈曜至長安斩首。馬燧知李忠臣暴戾,將戰功全讓給李忠臣,不入汴城,引軍西屯板橋。李忠臣入城後,果專其功,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被忠臣所擊殺,宋州牙门将劉昌因此逃亡。朝廷以李忠臣镇守汴州。.

8 关系: 孟鑑田承嗣馬燧李忠臣李勉李灵曜李正己河朔三镇

孟鑑

孟鑑(),字克明,直隸保定府博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天府鄉試中舉。宣德八年(1433年),參加癸丑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九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五十七名,除吏科給事中,歷陞都給事中,遷戶部左侍郎。景泰年間被免,后起用南京工部左侍郎。曾祖父孟甫安。祖父孟遇春。父亲孟桓,曾任任開封府通判。.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孟鑑 · 查看更多 »

田承嗣

承嗣(),字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省盧龍縣)人。曾為魏博節度使,封雁门郡王。曾祖田堪,隋州从事。祖父田璟,為鄭州司馬。父田守義,官至安東副都護。.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田承嗣 · 查看更多 »

馬燧

燧(),字洵美,汝州郟城(今河南省郟縣)人。唐朝官员、武将。嶽麓山道林精舍之創建人。.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馬燧 · 查看更多 »

李忠臣

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薊县人。 少年从军,以材力奮,為節度使薛楚玉部下。安史之亂時,隨史思明攻打河陽,趁夜率五百人投降李光弼,唐肅宗召至京師,賜名李忠臣,賜良馬、甲第。時立有戰功,大敗奚族首領阿布離。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獨勝。李忠臣對下貪暴兇淫,曾為辛京杲死罪開脫。任淮西節度使,與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參與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南,攻破李靈曜部。 馬燧知李忠臣暴戾,不入汴城。忠臣入城後,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擊殺之;忠臣又打算殺害劉昌,劉昌因此逃亡。李忠臣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大歷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李希烈驅逐,783年,擁立朱泚稱帝,784年朱泚败后,被朝廷处死。.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李忠臣 · 查看更多 »

李勉

李勉(),字玄卿。唐朝宗室、官员。 曾祖李元懿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父李择言,曾为汉、褒、相、岐四州刺史。李勉幼通經史,沉雅清峻,官至開封尉。安史之亂時,随唐肃宗来到灵武,拜监察御史。入朝為太常少卿。因不附和李辅国,出为汾州、虢州刺史。大历二年(767年),入朝拜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與鱼朝恩不和,不久罷官。大历四年,任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大历十年(775年),内召为工部尚书。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留后田神玉逝世后,下诏命李勉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未行。第二年,复诏李勉为汴宋节度使,移理汴州。 779年,唐德宗登基,加检校吏部尚书,寻加平章事。建中元年(780年),检校左仆射,充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余如故。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反,李勉守汴州城数月,无外援,南奔宋州。李勉回朝,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 贞元元年(785年)盧杞徙澧州(今湖南澧縣)。德宗謂李勉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何不知!卿如其狀乎?」李勉謂德宗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而陛下獨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李勉累次上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788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太傅,諡貞簡。 四子:李纘、李縝、李緯、兵部員外郎李约。.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李勉 · 查看更多 »

李灵曜

李靈曜(),唐朝时人。 早年是汴宋节度使麾下都虞候。大历十一年(776年)五月,汴宋留後田神玉去世,李灵曜杀兵馬使、濮州(今山东鄄城东北)刺史孟鑑,又向北勾结田承嗣。唐廷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不接受,六月朝廷改授其为汴宋留后。灵曜擔任留后,日漸驕慢,又想效法河北三鎮,朝廷命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淮南陈少游、淄青李正己讨之。 這時田承嗣出兵三萬人援救李灵曜,被李忠臣与马燧所败。十月十八日,李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南,攻破李靈曜部。李靈曜兵败逃亡,被李勉軍所俘虏,押送至京师斩首,史稱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李灵曜 · 查看更多 »

李正己

李正己,原名李懷玉,唐代高句麗人。唐朝第一任淄青平盧節度使。 早年是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的副將,駐軍於營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力抗安祿山有功。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使其无法在营州地区立足,从而渡海南迁入青州(今山东益都)。进入山东后,李正己与侯希逸重视农业,法制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被李懷玉驅逐,朝廷不能阻止,遂以懷玉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受赐名正己。大历中期,李灵曜叛變,李正己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實力最堅強。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並聯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燕薊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馬會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九月,李寶臣和李正己在棗強會兵,進圍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見勢不妙,暗中勾結李正己,於是李正己按兵不動。河南诸道兵亦不敢进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稱罪,事遂不了了之。大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又蠢蠢欲動,出兵援救李灵曜,最後李灵曜失敗被殺,田承嗣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又替他说话,事遂平。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自领军政。.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李正己 · 查看更多 »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

新!!: 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和河朔三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