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南如

指数 吴南如

吴南如(),江苏宜兴人,中华民国外交官。 吴南如早年在北京大学预科就读,后转入北洋大学法科,其间与张太雷熟识。 毕业后担任记者、编辑,并曾任北京国闻通信社主任。1922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研读法律。同年回国后,担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外交委员会秘书。1926年在颜惠庆推荐下,出任中华民国驻英国公使馆一等秘书。返回后,历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欧美司科长、情报司司长、驻苏联大使馆参事、中华民国驻丹麦公使等。1941年时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43年后,又历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欧洲司司长、中华民国驻瑞士公使、新闻局局长等。1956年,出任中华民国驻伊朗大使。1964年,调任中华民国驻科威特大使。1968起,任外交部顾问、外交人员训练所主任,并在中国文化学院任政治研究所所长。1975年在华盛顿逝世。.

20 关系: 华盛顿宜兴市中国驻丹麦大使列表中国驻伊朗大使列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列表中国驻瑞士大使列表张太雷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北洋政府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華盛頓大學行政院新聞局颜惠庆苏联英国江苏省沈錡沈昌煥

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通常是指:.

新!!: 吴南如和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宜兴市

宜兴市地处江苏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地理中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因盛产紫砂陶土,由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壺享誉中外,而被誉为中国“陶都”。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公里(含太湖面积24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16万(2014年底),其中城镇人口79.79万人(至2014年底)。.

新!!: 吴南如和宜兴市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丹麦大使列表

本列表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驻丹麦历任大使名录。.

新!!: 吴南如和中国驻丹麦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伊朗大使列表

本列表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驻伊朗历任大使名录。.

新!!: 吴南如和中国驻伊朗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列表

本列表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驻科威特历任大使名录。.

新!!: 吴南如和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瑞士大使列表

本列表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驻瑞士历任大使名录。.

新!!: 吴南如和中国驻瑞士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张太雷

张太雷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后改名张椿年,张太雷,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翻译,廣州暴動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人,在廣州暴動中被杀。 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发起组织“社会建设会”,后被大学开除。1920年8月赴北京,参加李大钊张申府组织的共产主义小组。后返回天津,组织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被派往俄国伊尔库茨克,任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6月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爾斯基来中国,筹备召开中共一大。6月23日,再度被派往俄国,代表中共出席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介绍中学老同学、《晨报》驻莫斯科通讯员、东方大学俄文翻译瞿秋白,加入中共。1922年春回国。 1924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1925年春调至广州工作;中共四大、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任湖北省委书记;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同陈独秀路线进行斗争,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任广东省委书记。 1927年12月11日领导廣州暴動,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张太雷与共产国际代表乘坐一辆敞篷汽车,在大北门附近遭遇市民武装枪击,身中三弹,倒在车内身亡。.

新!!: 吴南如和张太雷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吴南如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洋大学

国立北洋大学(Peiyang University),简称北洋大学、北洋,初名北洋大學堂,是1895年10月津海关道盛宣怀上奏光绪皇帝批准在天津建立的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校训为实事求是。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校,次年更名国立北洋大学。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至1920年,北洋大学开始专办工科教育。1928年,国民政府推行大学区制,期间学校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次年大学区制废除,原北洋大学脱离北平大学复校,因专办工科,不合大学建制,遂定名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因抗日战争,国立北洋工学院西迁至西安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次年3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再次改组成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3年,在北洋大学校友的复校呼吁下,教育部将英士大学工学院独立划出,组建了泰顺北洋工学院。受此影响,北洋大学校友在西安市组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北洋大学校友关于返回天津的复校呼声日渐高涨。1946年1月,教育部下令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和国立西北工学院返回天津复校,国立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旧址复员,建立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和化学工程5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1951年,国立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定名为天津大学。 目前,北洋大学的校园旧址在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内,现存建筑有团城、南楼、北楼三座。2013年5月,北洋大学堂旧址被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北洋大学堂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由于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学缘,目前天津大学每年10月2日举办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庆活动。天津大学先后建有北洋广场、100周年北洋纪念亭、北洋科学楼、120周年北洋纪念亭等庆祝北洋大学堂于1895年10月建校。.

新!!: 吴南如和北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吴南如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吴南如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吴南如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大學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縮寫為UW),一所位于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大學,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系統之一。創建於1861年,是美國西岸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美國西北部最大的大學。在1990年的時候,華盛頓大學分別在位於西雅圖北邊的巴薩爾(Bothell)和位於西雅圖南邊的塔科馬(Tacoma)設立了巴薩爾校區和塔科馬校區。 2018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0位,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第13位,醫學與電腦科學研究所居全美頂尖(全美第1位,第6位)。諾貝爾獎得主14位。擁有超過500棟建築,26座图书馆,校地達兩千萬平方英尺,藏书达750万册。.

新!!: 吴南如和華盛頓大學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吴南如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颜惠庆

惠庆(英文名:Yen, Wei Ching Williams或W.,),字骏人,上海虹口人。,中華民国大陆时期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政治家。.

新!!: 吴南如和颜惠庆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吴南如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吴南如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吴南如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沈錡

沈錡,浙江德清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官。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及派任多國大使。.

新!!: 吴南如和沈錡 · 查看更多 »

沈昌煥

沈昌煥(),祖籍江苏苏州吴县,生于江苏嘉定,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著名外交官,有「外交教父」之稱。.

新!!: 吴南如和沈昌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