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杨磁单极子

指数 吴-杨磁单极子

吴-杨磁单极子是杨-米尔斯场方程的第一个解,由和杨振宁于1968年给出,描述的是点磁单极子,相互作用势与二者之间距离成反比。.

2 关系: 磁单极子杨振宁

磁单极子

磁单极子是理论物理学中指一些仅带有北極或南極单一磁极的磁性物质,它们的磁感线分布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更专业地说,这种粒子是一种带有一个单位“磁荷”(类比于电荷)的粒子。科学界之所以如此感兴趣于磁单极子,是因为磁单极子在粒子物理学当中的重要性,大统一理论和超弦理论都预测了它的存在。这种物质的存在性在科学界時有紛爭,截至2013年末,尚未发现以基本粒子形式存在的磁单极子。可以说是21世纪物理学界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 但是,非孤立的磁单极准粒子确实存在于某些凝聚态物质系统中,人工磁单极子已经被德国的一组研究者成功地制造出来。.

新!!: 吴-杨磁单极子和磁单极子 · 查看更多 »

杨振宁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中國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戰爭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唸本科、碩士,后赴美唸博士。他與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最早的华人諾獎得主。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三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SU(2)的伴随表示。这就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和R.J.Baxter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V.G.Drinfeld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经过系统的发展,已经证明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扭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 吴-杨磁单极子和杨振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