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关系: 吳少陽,中國,唐朝,元和 (唐朝),光州,王承宗,禹州市,申州,裴度,襄城,藩镇,蔡州 (隋朝),长安,陽翟,李師道,李愬,沧州 (古代),沧州市,河南省,河北省,淮西节度使。
- 817年逝世
吳少陽
吳少陽(),滄州清池人。唐代申蔡節度使。 申蔡節度使吳少誠之父吳翔在魏博軍軍中,與吳少陽相識,後吳少誠寵任吳少陽,收為義弟,出入如至親,累遷申州(今河南信陽)刺史。 吳少誠有疾,家僮鮮於熊兒詐以少誠命,召少陽攝副使、知軍州事。吳少陽為了鞏固權位,殺少誠之子吳元慶,軟禁少誠。 元和四年(809年)秋十一月吳少誠忧病致死,吳少陽自稱留後,朝廷不能節制,又怕少陽造反,遂同意任命。时吴少阳为彰义军马军先锋兵马使、正议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申州诸军事、申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会稽郡王,朝廷任其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依前兼御史大夫、使持节蔡州诸军事、权知蔡州刺史、充彰义军节度管内支度营田、申光蔡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留后,仍赐上柱国,封如故。吴少阳从不朝觐,又给朝廷进贡马匹,朝廷遂予善待。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擁兵自立,秘不發喪。.
查看 吳元濟和吳少陽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吳元濟和中國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吳元濟和唐朝
元和 (唐朝)
元和(806年正月—820年十二月)是唐憲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李恒即位沿用。.
查看 吳元濟和元和 (唐朝)
光州
光州,中国古代的州。 始建于南朝梁年间,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唐朝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因濒淮河上游,自古为南北兵争之地。南宋在此置榷场,与金贸易。明朝辖境扩大至今息县。清朝雍正二年(1913年)升格为直隶州。民国二年,废州设道,光州直隶州改为豫南道(民国三年改为汝阳道),州治更名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光州下辖光山县(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县(今固始县、淮滨县南部),商城县,息县(今息县、淮滨县西部)。近年,因潢川县、光山县施行一体化同城战略, 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查看 吳元濟和光州
王承宗
王承宗(),契丹人。成德節度使王士真之子,官副太使。 元和四年三月(809年),王士真病死,承宗自稱留後,奉德州(山東陵縣)、棣(山東惠民)二州。不久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出來挑撥,王承宗後悔,囚禁德州刺史薛昌朝。憲宗勸諭承宗放薛昌朝還鎮,承宗不奉詔。元和四年下詔削奪王承宗爵。元和五年(810年),憲宗遣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六镇对其进行讨伐,以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計伐王承宗的唐軍二十萬無功,左神策大將軍酈定進戰死,盧從史暗中和王承宗互通聲氣。 元和十年(815年),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暗中派遣刺客,於六月三日拂曉在靖安坊東門將宰相武元衡殺死於上朝途中,取首,御史中丞裴度也被刺成重傷。但朝野一直认为是王承宗所为。 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承宗勾结吴元济,宪宗发六道兵以十万兵力进行讨伐,两年无功,宪宗被迫罢兵。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奉敕討伐王承宗,命何進滔率精騎千余,奔襲鎮州(今河北省正定地區),大勝成德軍。 元和十二年(817年)田弘正大破王承宗於南宮,承宗勢蹙請降,“自陳為盧從史所離間,乞輸貢賦,請官吏,許其自新。 ”并送二子王知感、王知信到京師为人质。唐廷亦因久戰乏力,以承宗為成德節度使。 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定;王承宗迫于形势献地谢罪;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戰敗,被部將謀殺。史稱元和中興。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死,其弟王承元上表歸順朝廷。 王承宗女王循嫁王承宗甥承务郎行同州白水县尉李景裕;第三女(815年—829年6月2日)后为王承元所养,王承元任凤翔节度使后随行,卒于凤翔,有墓志。还有一女嫁薛昌朝。.
查看 吳元濟和王承宗
禹州市
禹州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地级市代管。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国于禹州,夏启即位于禹州,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市禹王大道与画圣路交汇处有一座高大的手拿石耜的大禹石雕像,便是“大禹像”,为如今禹州的标志性雕像。全市城镇化率45.25%,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80%、55%,绿地率34%;森林覆盖率27.6%,林木覆盖率40.2%,绿化覆盖率41%。 地理上,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部,北距郑州80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禹州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前列,2015年禹州市GDP总量5,123,810万元。禹州全市辖4个街道、19个镇、3个乡、2个管委会。市政府驻颍川街道。 禹州最著名的特产为神垕镇的钧瓷,北宋时期与汝、官、哥、定瓷一起称为五大名瓷。禹州还是历史上中药材主要集散地,据称唐代药王孙思邈曾长期在此行医。另外,禹州还是河南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 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正式命名“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被全国爱卫办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查看 吳元濟和禹州市
申州
申州,中國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设立申州。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改申州为义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义州为义阳郡,治所在义阳县(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管辖五县:义阳县、钟山县、罗山县、礼山县、淮源县。唐朝复为申州,属淮南道,辖三县:义阳县、钟山县、罗山县。宋朝属于淮南西路,北宋初,申州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县(义阳县、钟山县合并)、罗山县。 信阳沿革:.
查看 吳元濟和申州
裴度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东眷裴。中晚唐時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
查看 吳元濟和裴度
襄城
襄城,可以指:.
查看 吳元濟和襄城
藩镇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代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唐玄宗為防止邊地胡人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 天寶十節度中,安祿山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後發動叛亂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國勢中衰,“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在今陝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鎮大多依舊服從中央政府,向中央繳納賦稅。而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一帶的藩鎮,即時稱「河朔三鎮」的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則割據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亦不賦稅,形同獨立政權,“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買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變易主帥,有同兒戲,如史憲誠、何進滔、韓君雄、樂彥禎,皆為其所立,優獎小不如意,則舉族被害”。後代史家把這種局面統稱為“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藩镇成為唐政府對抗邊犯的重要屏障,“大者連州十馀,小者猶兼三四”,藩鎮和皇室、宦官之間構成錯綜復雜的關係,藩鎮“喜則連衡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唐朝后期財賦重心轉移到江淮地區,東南豐沛的資源,使朝廷得以延續其統治。宋人尹源評說:“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強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查看 吳元濟和藩镇
蔡州 (隋朝)
蔡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改溱州置,治所在上蔡县(同时改为汝阳县,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唐朝初年改豫州。宝应元年(762年),当是避唐代宗李豫讳,改为蔡州。唐朝时,户八万七千六十一,口四十六万二百五。下领十县:汝阳县、朗山县、遂平县、上蔡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真阳县、平舆县、西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北,桐柏山以东,洪河上游以南地区。唐朝中叶李希烈、吳元濟等藩镇先后割据于此。 金朝泰和后,辖境缩小。金朝末年,金哀宗由汴梁迁此。最终,蔡州城在蔡州之战中为南宋与蒙古联军所克。元朝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为汝宁府。地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
查看 吳元濟和蔡州 (隋朝)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吳元濟和长安
陽翟
陽翟,中國古代地名,為今日河南禹州市。 傳說是夏禹建國時的首都。在東周周襄王時,狄人入侵此地而得名。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前375年,韩哀侯将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但阳翟仍然是韩国重要商业城市,吕不韦曾在此经商活动。在明朝洪武時期曾改名叫鈞州,到萬曆時,因避諱明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為禹州。.
查看 吳元濟和陽翟
李師道
李師道(),高丽人,李氏割据的末任淄青節度使。 後被部將劉悟發動兵變,斬殺。.
查看 吳元濟和李師道
李愬
李--()。唐臨潭人。字元直。鳳翔節度使李晟之子,有謀略,善騎射,曾經平定淮西留後吳元濟之亂,史稱「雪夜下蔡州」。封涼國公、鳳翔節度使。.
查看 吳元濟和李愬
沧州 (古代)
沧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地。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设置,治所在饶安县(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辖浮阳郡、安德郡、乐陵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漳河郡废入沧州。大业三年(607年),以沧州改置渤海郡,治所在阳信县(今属山东省滨州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徙治饶安县,六年(623年),徙治胡苏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贞观元年(627年),复治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五。下辖七县:清池县、盐山县、长芦县、乐陵县、饶安县、无棣县、乾符县。管辖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海河以南,静海县、青县、交河以东,东光县和山东省宁津县、乐陵市、无棣县以北地区。唐朝时,从沧州境内,先后分出棣州、景州。武德四年(621年),以沧州的阳信县、滳河县、乐陵县、厌次县置棣州。八年(625年),棣州废,四县还隶沧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复以沧州的厌次县,德州之滳河县、阳信县置。贞元三年(787年),以沧州的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置景州。长庆元年(821年),景州废,县还沧州。长庆二年(822年),复以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南皮县、景城县置。大和四年(830年),景州又废,县还沧州。景福元年(892年),复置景州。 宋朝之后辖境有所变动。元朝延祐改治长芦镇(今河北省沧州市)。明朝初年以清池县省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朝雍正后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改为沧县。.
查看 吳元濟和沧州 (古代)
沧州市
沧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连衡水市,东南邻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东临渤海。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南运河、子牙新河流经境内。全市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744.3万。沧州盛产海盐,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查看 吳元濟和沧州市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查看 吳元濟和河南省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查看 吳元濟和河北省
淮西节度使
淮西節度使,又称淮宁節度使、申蔡節度使、彰义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淮南道西部设置的節度使,是割据的藩镇,在817年,平定吴元济后废除。.
查看 吳元濟和淮西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