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查看 向敏中和同平章事
向子諲
向子諲(),字伯恭,號薌林居士,祖籍开封,临江人。宋朝官员、著名词人。.
查看 向敏中和向子諲
向宗回
向宗回,字子发,怀州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北宋外戚。宋神宗向皇后的弟弟。 向宗回是向经的长子。少年时骄纵,有小才,在蔡州任上,擒获巨贼,惩处余党。遇到饥荒,开仓放粮以兴力役。官至相州观察使。宋徽宗即位,进彰德军留后。向太后临朝,封向宗回汉东郡王,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崇宁初年,有人告发他有阴谋,宋徽宗命开封府、御史中丞审问,向宗回恐惧,交还印绶,以太子少保致仕。后削官流放郴州。走了两天,改为居家反省,次年,恢复官爵,奉朝请。六十二岁去世,赠检校少师,谥号荣纵。.
查看 向敏中和向宗回
向经
向经,字审礼,怀州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北宋外戚。宋神宗向皇后的父亲。 他是向敏中之孙,向传亮之子,向传范侄。以荫官至虞部员外郎。女儿嫁给颖王为妃,改为庄宅使。颖王即位为宋神宗,王妃为皇后,向经改任光州团练使。知陈州时,平反冤狱。西华县令害人致死,诬告病卒,属员怕他,不敢言说,向经听说真情,将西华县令绳之以法。知河阳时,有旱灾、蝗灾,百姓饥饿,他劝富人出粮,赈济灾民。改知徐州,迁明州观察使,召还京城,提举景灵宫,出知青州,得病后回京,在淄州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赠侍中,谥号康懿。.
查看 向敏中和向经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查看 向敏中和太平兴国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查看 向敏中和宰相
宋名臣言行錄
《宋名臣言行錄》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所編,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共二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八卷、別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共五十一卷。該書彙編了散見於筆記、碑傳、行狀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蹟,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今印行的前集,其原書名為《五朝名臣言行錄》,後集為《三朝名臣言行錄》,二書並稱為《八朝名臣言行錄》。若不包含附傳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後集收入42人。.
查看 向敏中和宋名臣言行錄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查看 向敏中和宋神宗
張齊賢
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人。 三歲時為避戰亂舉家遷洛陽,好学上进。宋太祖幸洛陽,齊賢以布衣至其馬前獻策。飯量特大,曾一次吃掉5大盤牛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赐其进士第,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任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同年冬,以右辅阙,升任转运使。拜枢密直学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雍熙初年,转任左谏议大夫。 雍熙三年(986年),代州名将杨业战殁,张齐贤授给事中,出知代州。端拱元年(988年),拜工部侍郎。宋真宗时,咸平元年(998年)十月官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咸平三年(1000年)十一月辛卯日因朝会时劇饮酒失職,張齊賢為自己辨護,真宗說“卿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有憲典,朕不敢私。”被免去宰相职务。咸平四年(1001年)闰十二月,拜右仆射、判邠州兼经略使。,“令环庆、泾原两路及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驻泊兵并受齐贤节度”,以制约西面行营都部署王超。后以司空致仕。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夏,逝世,谥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查看 向敏中和張齊賢
冯梦龙
冯梦龙(),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耳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顾曲散人、绿天馆主人等。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画家冯梦桂、其弟诗人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查看 向敏中和冯梦龙
王稱
王稱(?-?),又作王偁,字季平,南宋眉州人。 其父王賞官任實錄修撰。王稱少承家学,淳熙十四年(1187年)以承議郎出知龍州,进《东都事略》百二十卷,特授直秘閣,官至吏部郎中。《四库提要》谓:“宋人私史卓然可传者,唯称与李焘、李心传之书而三,固宜为考宋史者所珍视”。著作除《东都事略》外,另有詩四--,已佚。.
查看 向敏中和王稱
顺德帝姬
顺德帝姬(赵缨络;),宋徽宗第八女,母不详。初封顺德公主。 顺德帝姬初嫁向子扆。 靖康之变后,成為完顏宗翰的妾。其前夫向子扆一同被俘入金,根據《北狩行录》記載,绍兴二年宋徽宗被兒子沂王趙㮙与前女婿刘彦文誣告時,向子扆通女真語,也曾出堂為宋徽宗作證。 天會十四年,完顏宗翰死,順德帝姬离开完颜宗翰寨,前去五国城,為金东路都统习古国王所截,指為私逃,強留為妾。次年,順德帝姬去世。.
查看 向敏中和顺德帝姬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查看 向敏中和进士
薛居正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学家。.
查看 向敏中和薛居正
李幼武
李幼武,字士英,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趙崇硂外孫。理宗時,曾依朱熹之例續輯《皇朝名臣言行續錄》、《四朝名臣言行錄》、《皇朝道學名臣言行錄》,主要收入南宋開國以來重要人物,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之後的續輯。景定間以李衡校正本《五朝名臣言行錄》、《三朝名臣言行錄》連同自輯三種著作合刻,書成名為《皇朝名臣言行錄》,後世稱為《宋名臣言行錄》。.
查看 向敏中和李幼武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學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於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查看 向敏中和朱熹
成德帝姬
成德帝姬(赵瑚儿;), 宋徽宗第十三女,生母顯肅皇后。初封昌福公主。 成德帝姬初嫁向子房,靖康之变后,入金国洗衣院。此后史书中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查看 向敏中和成德帝姬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 向敏中和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