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合肥市第一中学

指数 合肥市第一中学

合肥市第一中学,简称合肥一中,是建立于1902的安徽省重点中学,属于首批安徽省示范中学。被校友亲切地称为“大合一”。合肥一中在2016年中国内地高中美国留学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十八。.

目录

  1. 14 关系: 合肥市安徽省中国抗日战争彭一刚刘盛纲刘有成科举许嵩诺贝尔物理学奖肖纪美李经方李鴻章杨元庆杨振宁

合肥市

合肥市,简称合或肥,有时亦简称庐,别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和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环抱巢湖,位于安徽省正中央,分别与东边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南边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西边的六安市,北边的淮南市相邻。现辖4区4县1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9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 合肥历史悠久,自秦汉建制已有二千余年,历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合肥市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安徽省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中国抗日战争

彭一刚

彭一刚(),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名誉院长。1932年生于安徽合肥,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后留校任教。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鉴于在建筑理论研究及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上的成就,彭一刚曾获建筑界最高奖项——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彭一刚设计的主要作品包括:天津大学建筑馆、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山东刘公岛甲午海战馆、平度市现河公园、伦敦中国城等。.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彭一刚

刘盛纲

刘盛纲(),生于安徽肥东,物理电子学家,在电子回旋脉塞、自由电子激光与高功率微波、微波电子学及微波等离子体电子学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及奠基性工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MIT国际电磁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高级科学顾问、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真空电子学会会长,曾长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刘盛纲

刘有成

刘有成(),中国有机化学家。生于安徽舒城,1935年毕业于舒城中学初中部。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45年考取奖学金赴英国留学,1948年在利兹大学有机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51年到芝加哥大学随M.S.Kharasch教授任博士后研究员。1954年回国后历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系名誉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7-1993年应国家教委聘任,担任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获得物理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 2016年1月31日9时在安徽合肥逝世,享年96岁。.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刘有成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科举

许嵩

许嵩(),中国大陆著名独立音乐人、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2004年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大学期间自修作曲及音乐制作,通过当时自己的博客发表音乐作品。2009年独立出版首张词曲全创作专辑《自定义》,包揽了全部曲目的词曲创作及制作以及发行;2010年出版第二张词曲全创作专辑《寻雾启示》; 2011年加盟海蝶音乐,推出第三张词曲全创作专辑《苏格拉没有底》;2012年7月发表第四张全创作专辑《梦游计》,音乐才华受乐坛专业人士肯定,成为中国乐坛较受瞩目的音乐人,掀起"嵩式"热潮;2013年8月出版个人摄影随笔集《海上灵光》;2014年8月推出第五张全创作专辑《不如吃茶去》。2016年4月发行第六张全创作专辑《青年晚报》。 许嵩因其在词曲创作上的天赋在华语音乐界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音乐鬼才”。.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许嵩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肖纪美

肖纪美(),中国材料科学家。生于湖南凤凰。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分类:凤凰人 分类:交通大学校友.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肖纪美

李经方

李经方(),字伯行,号端甫,安徽合肥磨店(今属肥东县)人。經方為李鴻章姪子,後過繼予李鸿章為嗣子,長期任李鴻章祕書翻譯等職。著有《李袭侯遗集》、《安徽全省铁路图说》等。 甲午戰爭後,李經方隨鴻章赴日本山口縣赤馬關議和,1895年4月13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與澎湖群島,同年6月2日,任「割臺專使」的李經方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避開民怨熾鋒。.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李经方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李鴻章

杨元庆

杨元庆(),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大陆IT界人物,现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和CEO,上海交通大学校友。.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杨元庆

杨振宁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中國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戰爭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唸本科、碩士,后赴美唸博士。他與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最早的华人諾獎得主。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三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SU(2)的伴随表示。这就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和R.J.Baxter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V.G.Drinfeld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经过系统的发展,已经证明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扭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查看 合肥市第一中学和杨振宁

亦称为 合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