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司馬南弟

指数 司馬南弟

司马南弟(),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晋明帝司馬绍之女,封为庐陵公主。 司马南弟嫁给了刘惔,袁乔有一次去拜访刘惔,刘惔在里屋睡觉还没起来。袁乔就因此作诗嘲笑他道:“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引用《诗经·唐风·葛生》嘲弄晋献公的典故嘲弄刘惔。司马南弟看到诗后非常愤怒的说:“袁羊真是有古人狂妄的风格!” 升平元年(357年),司马南弟还未下葬,她的侄子晋穆帝符问太常,冬至小会应该不应该作乐。博士胡讷奏议说:“国君对于卿大夫,接近卒哭时不奏乐,庐陵公主又是陛下的骨肉之亲,应当撤去音乐。”太常王彪之说:“考查晋武帝的诏书,举哀三日的人三旬后才奏乐,举哀一日的人三日后奏乐。泰始十年(274年)春长乐长公主去世,太康七年(286年)秋扶风王司马骏去世,晋武帝都是高声号哭三天而已。晋元帝中兴建立东晋后,更参与讨论不改变这项制度。如今小会应该作乐。”朝廷对两种奏议竟然不知该如何取舍。.

目录

  1. 19 关系: 博士升平司馬炎太常太康 (西晋)东晋刘耽冬至公主王彪之焦作市诗经长乐公主 (西晋)河南省河內郡 (中國)泰始 (西晋)温县晋献公晋朝

博士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一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理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管理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學位會與姓氏相結合而被稱為某博士。而博士英文同醫生一樣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論文必須包含該領域創新又有深度的內容,並通過同行學者審查方能取得博士學位。 然而,醫學博士及法律博士雖稱作「博士」,這不是一般所指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然而在美國與PhD博士學位具備同等地位(部分國家則視為類碩士學位)。 中国古代的“博士”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例如漢武帝時的五经博士)。 後來衍生為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

查看 司馬南弟和博士

升平

--平(357年-361年)是东晋皇帝晉穆帝司馬聃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 --平五年五月晋哀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隆和元年。 前凉张玄靓、張天錫沿用该年号,从--平五年到二十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平十一年”的文物。.

查看 司馬南弟和升平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查看 司馬南弟和司馬炎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查看 司馬南弟和太常

太康 (西晋)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馬炎的第三个年号,共计10年。 咸宁六年四月,消灭孙吴政权,统一中国,改元太康元年。.

查看 司馬南弟和太康 (西晋)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查看 司馬南弟和东晋

刘耽

刘耽,字敬道,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晋官員。汉朝宗室后裔,祖父刘乔、父亲颍川郡太守刘挺。 刘耽年轻时行为举止良好,以义尚著称,为宗族所推崇。刘耽博学,明习《诗经》、《礼经》、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纪)。历任度支尚书,加散骑常侍。在职以公平廉慎著称。刘耽的女儿刘氏嫁给了桓玄。桓玄辅政,以刘耽为尚书令,加侍中,刘耽没有就任,改任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刘耽子刘柳。.

查看 司馬南弟和刘耽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查看 司馬南弟和冬至

公主

公主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代稱君主制的皇女或王女,例如日本的皇女及封為內親王的親王之女,或者歐洲君主之女兒、姊妹、姑母(若母親為女王或女皇則包括姨母),以及其他直系王室成員之女;有時則依其與君主的親疏之別,分以「公主」或「郡主」稱之,例如稱日本的「女王」為「郡主」。公主也作為欧洲女性爵位Princess的翻譯,專用作非因婚姻而得到Princess爵位者,通常為君主的直系親屬。有時,一些非君主直系親屬而被封為“Princess”的女性,也被稱為公主,例如巴伐利亞的茜茜公主。 在古代东亚通常是皇女的位號。《幼學瓊林》卷二.外戚類:「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稱。」 此外,在若干影視作品的漢語譯文中,日本古代公卿或大名之女(姬)亦常被不準確地譯為「公主」;然而,這些公家或武家的小姐,其身分地位與嚴格意義上的「公主」並不相稱,这时的实际含义应为千金或者小姐。欧洲作品如格林童话等,也将封建领主之女大多譯為「公主」,与前者情况类似。.

查看 司馬南弟和公主

王彪之

王彪之(),字叔虎,小字虎犢,琅邪临沂人。王彬之子,王导之堂侄。出身琅琊王氏,是東晉重要官員,官至尚書令,曾與謝安等人對抗桓溫,並於桓溫死後與謝安一同掌政。.

查看 司馬南弟和王彪之

焦作市

作市,古称山阳、怀州、怀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处黄河中下游北畔,是焦太线-焦柳线上重要的城市,属于中原城市群。全市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人口353.4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焦作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焦作人文荟萃,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及竹林七贤山涛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20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此大规模开采煤矿,焦作成为“煤城”。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焦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为口号转向发展旅游经济,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等多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被称为“焦作现象”。.

查看 司馬南弟和焦作市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查看 司馬南弟和诗经

长乐公主 (西晋)

长乐公主(),中国西晋的公主。 长乐公主的父母不详,长乐公主于泰始十年(274年)春去世。长乐公主与扶风王司马骏死后都受到晋武帝举哀三日的哀悼。.

查看 司馬南弟和长乐公主 (西晋)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查看 司馬南弟和河南省

河內郡 (中國)

河内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戰國時河內為魏國領土。秦末民变时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内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與河東郡、河南郡合稱三河,领县十六: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漢武帝時,河內郡守王溫舒“令郡具私馬五十疋為驛,自河內至長安”,可知河內當時有大量養殖牲畜。 西漢官員在河內推動了許多防洪工程。西漢末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和基本經濟區,已從關中轉移到河內一帶。光武帝劉秀起兵,把河內委托給最信賴的部下寇恂,令他準備和轉運軍糧。.

查看 司馬南弟和河內郡 (中國)

泰始 (西晋)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

查看 司馬南弟和泰始 (西晋)

温县

温县是河南省北部的焦作市南側的一個縣,總面積462平方公里。溫縣東側鄰武陟縣、西側為孟州市,北部為博愛縣與沁陽市,南瀕黃河與鄭州、洛陽兩市相鄰。該縣以境內溫泉而得名.

查看 司馬南弟和温县

晋献公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佹諸,是春秋时代晋国君主,在位26年。攻灭虢國、虞國、魏國等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查看 司馬南弟和晋献公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查看 司馬南弟和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