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史前的泰國

指数 史前的泰國

史前的泰國大概可以追溯到100萬年前的化石時代和石器時代。最早的證據是在今天泰國北部南邦府出土的直立人──「南邦人」化石,其年代大約為50萬年至100萬年前。石器工具曾在北碧府、烏汶府、洛坤府、華富里等地出土,大約一萬年前的岩畫也在上述地區被發現。.

21 关系: 劍齒虎南邦府大熊猫东南亚北碧府石器時代班清猩猩烏汶府遺傳遗传学華富里府青铜时代鬣狗科越南铁器时代Homo erectus洛坤府湄宏順府新石器时代怒江

劍齒虎

劍齒虎是指多種不同的物種,主要是分類在貓科下的劍齒虎亞科、鬣齒獸科及獵貓科,且包括有袋下綱的兩個科,生存於新生代的不同時期,各自演化出像劍的犬齒。牠們的上犬齒最長可達20厘米,縱然口合起來,其犬齒仍然清晰可見。劍齒虎的身形一般都較現今的貓科強壯和龐大,彷彿像熊一般。.

新!!: 史前的泰國和劍齒虎 · 查看更多 »

南邦府

南邦府 ลำปาง 南邦府府徽 南邦府位置圖 府治 南邦 南邦府(另译喃邦府;ลำปาง;RTGS:Lampang)為泰國北部的一個府。鄰近府為(自北面順時針方向)清萊府,拍天府,帕府,素可泰府,來興府,南奔府與清邁府。南邦的舊名為Khelang Nakhon。.

新!!: 史前的泰國和南邦府 · 查看更多 »

大熊猫

大熊猫(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一般稱為「--」或「--」,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猫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数据)。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由於生育率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猫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黑白相間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猫為標誌,大熊猫俨然已成為了濒危物種保护最重要的象徵;大熊猫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元老級人物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熊貓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Jamil Anderlini,The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 2017。.

新!!: 史前的泰國和大熊猫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史前的泰國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北碧府

北碧府,泰语名为甘差那武里(กาญจนบุรี;RTGS:Kanchanaburi)是位於泰國中部之一個府。.

新!!: 史前的泰國和北碧府 · 查看更多 »

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指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這時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只可以以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而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石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改進。而在時代劃分上,石器時代大致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時代 。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紅铜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包含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次科技的大范围传播,以及人类从东非萨瓦纳地区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随着农业、畜牧以及冶铜技术的发展,石器时代结束了。这段时期被称作史前时期,因为人类还没有开始书写传统意义上的历史。 “石器时代”的称呼被考古学家用来表示冶金时代以前的漫长时期,這段時間約占人類歷史的99%以上,在这段时期中各种石制工具的使用远比用其它(更软的)材料所制的工具多。在John Lubbock 1865所著的经典书籍《史前时代》(Pre-historic Times)中,石器时代是他的三時代系統(three-age system)中的第一级,它又被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Mesolithic and Neolithic periods)。 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时代的更替彼此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时代中人类仍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扩张,因此当被提及到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石器时代”.

新!!: 史前的泰國和石器時代 · 查看更多 »

班清

班清(แหล่งโบราณคดีบ้านเชียง)位于泰国的乌隆地区,於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班清考古地点”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班清考古地点於1966年被一位旅泰美人發現,當時该处附近正在施工維修道路,其中的文物因此被這名遊客發現,得知了這裡的文物有好幾千年的歷史。1974年,聯合國資助泰國藝術廳及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一批考古学家進行考察,但当他们挖到5米深处时,發現了公元前250年的文物,由此往下,发现了层次分明的6个文化层,最底一層可追溯至公元前3600年,在當中發掘了墓穴祭品、龙骨陶器及脚镯手镯等。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班清的居民於公元前2000年(一说公元前3500年)已經懂得使用青銅器具,相比西方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及中國的夏商時代還要早500年,因此有人認為班清文明才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泰国一个医生索訕威遷在六十年代指泰国人就是班清人后代。.

新!!: 史前的泰國和班清 · 查看更多 »

猩猩

猩猩可以指:.

新!!: 史前的泰國和猩猩 · 查看更多 »

烏汶府

烏汶府(จังหวัดอุบลราชธานี;RTGS:Changwat Ubon Ratchathani)位於泰國東北部的一個府。.

新!!: 史前的泰國和烏汶府 · 查看更多 »

遺傳

遺傳(Heredity),俗称随根,是指經由基因的傳遞,使後代獲得親代的特徵。遺傳學是研究此一現象的學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現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除了遺傳之外,決定生物特徵的因素還有環境,以及環境與基因的交互作用。.

新!!: 史前的泰國和遺傳 · 查看更多 »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Hartl D, Jones E (2005)。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则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 基因位于DNA上,而DNA是由四类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链状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天然DNA以双链形式存在,两条链上的核苷酸互补,而每一条链都能够作为模板来合成新的互补链。这就是生成可以被遗传的基因的复制方式。 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细胞翻译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就对应着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这种对应性被称为遗传密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它如何折叠成为一个三维结构,而蛋白质结构则与它所发挥的功能密不可分。蛋白质执行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进程来维持细胞的生存。DNA上的一个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并可能改变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细胞甚至整个生物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虽然遗传学在决定生物体外形和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此过程是遗传学和生物体所经历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虽然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体重,人在孩童时期的所经历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对他的体重有重大影响。.

新!!: 史前的泰國和遗传学 · 查看更多 »

華富里府

華富里府(ลพบุรี;RTGS:Lop Buri)是泰國中部之一個府。.

新!!: 史前的泰國和華富里府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新!!: 史前的泰國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鬣狗科

鬣狗科(学名:Hyaenidae)是體型中等偏小的肉食性哺乳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西亚和印度次大陸。尽管根据动物谱系学,鬣狗科更接近于猫科和灵猫科,然而根据从形态及其习性来看,则更接近于犬科。鬣狗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毛或棕黃色或棕褐色。同科下的不同属有着不同的外表和习性,如拥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的斑点鬣狗捕猎,而条纹鬣狗食用獸類屍體腐爛的肉維生。 斑点鬣狗95%以上的食物来自于捕猎,而圍捕獵物或互相打鬥时发出的类似人类女性的笑声也是斑鬣最著名的特徵。尽管人们通常认为鬣狗是胆小的,但他们实际上以可以驱赶大型捕猎者(如狮子)偷盗猎物而著名。鬣狗为夜行动物,但也会罕见的在清晨时活动。斑点鬣狗過著母系社會體系的群居群獵生活,但除此之外,大部分鬣狗并不是社会性动物,尽管他们也可能群居或者因捕猎而聚集起来,其天生死敵为獅子。 在其分布广泛的区域内,鬣狗在当地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角色。一些文化认为鬣狗会影响人类的精神,会盗墓,会偷走人类饲养的禽畜。非洲一些地区则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新!!: 史前的泰國和鬣狗科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史前的泰國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考古學上继青铜时代之后的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时代。这是在实际上所说的铁器时代是指的早期阶段,在晚期各国都已经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也就多以各国的朝代来称呼其时代。当时人們已能冶铁和製造鐵器作为生产工具。其與之前時代的主要區別在於農業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模式。 鐵器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最後的主要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不同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有所不同,即使同在歐洲,日耳曼地區和羅馬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亦有所不同。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是赫梯王国,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年左右。中国在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末年,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 雖然各地區進鐵器時代的時間不盡相同,亦難以以準確的年份標示,但鐵器時代與之前時代的區別仍是十分明顯的。鐵器時代是指已經能運用很複雜的金屬加工來生産鐵器。鐵的硬度,高熔點與鐵礦的高蘊含量,使得鐵相對青銅來說來得便宜及可在各方面運用,所以其需求很快便遠超青銅。 在美洲及大洋洲的鐵器時代並不是發展自青銅器時代,因為鐵的運用是由歐洲探險家傳入的。.

新!!: 史前的泰國和铁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Homo erectus

#重定向 直立人.

新!!: 史前的泰國和Homo erectus · 查看更多 »

洛坤府

洛坤府(南泰語:ลิกอร์,RTGS:Liko,厲郭),泰语名那空是贪玛叻(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Nakhon Si Thammarat),口語那空(南泰語/泰語:นคร,Nakhon),是泰国南部人口最多的府。东面临着泰国湾,邻近府份从南到北按顺时针顺序为宋卡府、博他侖府、董里府、甲米府和素叻府。本府名字在印度梵文中意思是「圣王之城」(Nagara Sri Dhammaraja)。.

新!!: 史前的泰國和洛坤府 · 查看更多 »

湄宏順府

湄宏順府 แม่ฮ่องสอน 湄宏順府府徽 湄宏順府位置圖 府治 湄宏順 湄宏順府(也作夜丰颂府,แม่ฮ่องสอน;RTGS:Mae Hong Son)位處泰國最西北的旮旯,全府面積為12,681平方公里。湄宏順府西邊和北邊有近半總府界與緬甸相接,東邊與泰國清邁府為鄰,南邊有小部份邊界和來興府(或稱達府)相連。湄宏順府的府治位於湄宏順(也作夜丰颂)。.

新!!: 史前的泰國和湄宏順府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新!!: 史前的泰國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怒江

怒江(),是薩爾溫江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发源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唐古拉山南麓的将美尔岗尕楼冰川,流经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幹流長度2,013公里,流域面積12.48萬平方公里。。 怒江上游因江水深黑,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藏語名為那曲(),義同。怒江在当地的怒族中被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在汉语中译为江,“阿怒日美”就是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သံလွင်မြစ်,)。.

新!!: 史前的泰國和怒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泰國史前時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