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6 关系: 卑南遺址,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台灣原住民,台灣獼猴,台灣黑熊,台灣日治時期,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夜行性,學名,山羌,巽他云豹,亞種,北大武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博物館,玉山,玉山國家公園,玉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禁忌,猫科,特有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魯凱族,豹貓,鹿,黑色,郇和,臺灣保育物種列表,臺東廳,艾倫·拉賓諾維茨,雲豹,東海大學 (台灣),松鼠,海岸山脈。
- 台灣哺乳動物
- 台灣滅絕動物
卑南遺址
卑南遺址,位於台灣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之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一個代表性遺址。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卑南遺址的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此外,卑南遺址也出土了許多石板棺以及棺內精美的陪葬品,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目前,卑南遺址不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指定的國定遺址,同時在該處也設有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
查看 台灣雲豹和卑南遺址
台北市立動物園
#重定向 臺北市立動物園.
查看 台灣雲豹和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台灣雲豹和台灣
台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查看 台灣雲豹和台灣原住民
台灣獼猴
臺灣獼猴,又稱黑肢猴,台灣特有種,珍稀野生動物,屬舊世界猴。也是除了人類外台灣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和日本獼猴、普通獼猴有血緣關係。.
查看 台灣雲豹和台灣獼猴
台灣黑熊
臺灣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布農語:tumaz、賽夏語:somay、泰雅語:ngarox、鄒語:cmoi、卡那卡那富語:cumai、太魯閣語:kumay),是臺灣特有的亞洲黑熊亞種,胸前的V字型白色斑紋(太魯閣語稱做 rabang)是亞洲黑熊共有的特徵。台灣黑熊目前現存族群數量不多,出沒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1000公尺-3500公尺的山區,活動範圍可達50平方公里。早在1932年日本探險家堀川安市所著的《台灣哺乳動物圖說》中,因土地開發導致棲息地喪失,臺灣黑熊的數量在下降中。在1989年依照臺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台灣黑熊被列為瀕危。2001年台灣黑熊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不少台灣公司、企業、地方政府,都選用台灣黑熊作為吉祥物,是著名的台灣意象之一。.
查看 台灣雲豹和台灣黑熊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台灣雲豹和台灣日治時期
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為日本政府於1919年4月10日公佈制定的中央法規,同年6月1日則開始施行。該法之前,1897年的《古社寺保存法》則具有與此法有相當程度的同質性。 《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初定時全文為61條條文,其立法精神與歐美19世紀末同期的保存文化財思想相符。除了將稍早就明定保護的神社寺院外,也包含了歷史建築,歷史遺跡,舊址,紀念碑,古城址,並涵蓋稀有的自然物種,如:動物、植物或礦物等。 《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以法律44號名義於日本訂定頒布後,日本政府緊接著頒定細則或調查會章程等子法來貫徹該法。另外,在日本內地以外;受台灣總督府管轄的台灣地方,則於1930年適用該法,並將相關條文從61條擴充至104條,不過仍稱《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台灣於1931~1932年進行調查共計35項被列入。.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臺東縣境內中央山脈南端包括北大武山等山峰稜線的東向坡面,是臺灣最大的自然保留區。.
夜行性
夜行性(英文:Nocturnality),是一種動物行為,形容這些生物會於日間休息,卻在晚間活躍,正好與我們所熟悉的日行性行為相反。也有介乎兩者之間,於黃昏時期出沒的生活習性。晝伏夜出的習性是一種生態位分化的表現,不過並不以資源的多寡來決定,而是根據時間本身。另外夜行性也可看成是一種避敵(Crypsis)行為,避過有較多獵食者活躍的時間,從而減少被捕獵的機會。 避開日間猛烈的陽光也可以是生物選擇夜行性的一大因素,特別是在沙漠生活的生物,就會為了減少散失身體的水份而選擇於晚間活動。夜行性也有助生物適應較好的滲透調節。 不少物種一般於日間活動,但在特別的季節或活動時則展現出夜行性。例如不少海鳥及海龜會在繁殖季節時,於晚間到達繁殖場所,以減少牠們及子女們被捕獵的機會。 夜行性動物常展現出發達的聽覺及嗅覺系統,並有特別用以適應晚間活動時,低光環境下的特別視覺系統。一些動物如貓等,擁有同時適應日間或晚間活動光照度差異大的眼睛,因此日間與晚間時間均可活動;但嬰猴科或蝙蝠等則受限於視覺系統而只能於晚間活動。 動物園為了使夜行性動物於遊客參觀的日間時間內表現出活躍的一面而不是一睡不起,會加裝特別的夜間發光裝置,而顛倒牠們的晝夜節律。.
查看 台灣雲豹和夜行性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台灣雲豹和學名
山羌
山羌(学名:Muntiacus reevesi、Reeves's muntjac),--。鹿科麂屬的草食性動物, 分布於華中、華南地區與臺灣。該動物屬於可食用野生動物,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獵物之一,面臨獵捕壓力。.
查看 台灣雲豹和山羌
巽他云豹
巽他云豹(学名:Neofelis diardi)是一种分布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地区的猫科动物,早前一度被视云豹(Neofelis nebulosa)的亚种,直到2006年,遗传学研究才发现两者的遗传差异颇大,分析认为巽他云豹和亚洲大陆的云豹已有百万年的生殖隔离史,因而将其提升为独立物种。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就将其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早在冰河时期,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巽他云豹就因为地理原因而分隔开来,长期的演化使得两地的云豹发生了遗传学上的差异,以及头骨和牙齿等细节部位的形态学上的差异,形成了两个亚种:婆罗洲云豹(Neofelis diardi borneensis)和苏门答腊云豹(Neofelis diardi diardi)。.
查看 台灣雲豹和巽他云豹
亞種
亚种(subspecies)是指雖屬同一物種但种内彼此占据地理分布或宿主互不重叠且生殖隔离不完善,彼此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查看 台灣雲豹和亞種
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排灣語:Kavulungan)位處於台灣的屏東縣泰武鄉與臺東縣金峰鄉交界,也是大武地壘的最高峰,標高3,092公尺,一般人習稱「大武山」,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也是南台灣屏東地區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又因為在南北30公里的中央山脈主稜上,沒有一座比她更高的山峰,所以特別的巍峨高聳,故有「南台灣屏障」之稱。 在文化上,長久以來倚居在北大武山的排灣族的傳統觀念中,北大武山是排灣族及魯凱族的聖山,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排灣的傳統詩歌中出現,因此北大武山更成為排灣族智慧與文化的象徵。 另外,北大武山不但名列在台灣百岳之中,同時也是台灣五嶽之一:北大武山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氣勢磅礡,雄霸一方,在排灣文化陶冶下,淵源流長.
查看 台灣雲豹和北大武山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NPUST、屏東科大、屏科大、屏科、Ping Tech,是一所位於臺灣屏東縣內埔鄉的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臺博館、臺灣博物館)是臺灣一座公立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北側,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始建於日治時期,不但是臺灣歷史最久的博物館,其建物也以該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名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查看 台灣雲豹和國立臺灣博物館
玉山
玉山,通常是指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峰。 布農族稱其為Tongku Saveq、卡那卡那富族稱其為Tanungu'incu、鄒族稱其為Patungkuonʉ(八通關)、排灣族稱其為kanasi,主峰為臺灣最高的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位於玉山國家公園中。早期西方人稱摩里遜山(Mt.
查看 台灣雲豹和玉山
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1937–1945)。1985年4月6日公告計畫,1985年4月10日成立管理處,總面積103,121.4公頃,涵蓋台灣本島行政區域包括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以及花蓮縣,為台灣陸域面積最大之國家公園。園區位居台灣本島中央地帶,地理位置獨特,奇峰兀立,雄偉壯麗,為台灣高山少數仍保存原始風貌之地區。其間包括有台灣第一高峰,海拔3952公尺之玉山主峰,主峰鄰近地區崇山峻嶺,溪谷深邃,天然植被隨海拔之變化而異,由亞熱帶、溫帶以至寒帶林相次變化,野生動物遍布,並具有清朝所建歷史遺跡八通關古道;因此,全區蘊藏許多珍貴之生態資源及人文史蹟。.
查看 台灣雲豹和玉山國家公園
玉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重定向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
禁忌
禁忌或忌諱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詞彙或物品的話,則稱為禁忌語、禁忌物或禁忌品。有關的行為或詞彙之所以會被禁止,可能是因為:.
查看 台灣雲豹和禁忌
猫科
貓科包括獅子、老虎和豹等動物,是食肉目的9個科中最為肉食性的哺乳動物。第一種的貓科動物出現於漸新世,人們更熟悉的家貓和人類在一万年前開始有關連。家貓的野生種親戚野貓,仍然生存在歐洲、非洲和亞洲東部等地,雖然棲地破壞限制了其居住範圍。 其他貓科動物中知名的成員有包括如獅子、老虎、豹和美洲豹等大貓,以及其他如美洲獅、獵豹、猞猁、獰貓和短尾貓等貓亚科动物。已滅絕的劍齒虎亞科為真的貓科動物,而其他如袋劍齒虎和獵貓等相似的動物則不是。.
查看 台灣雲豹和猫科
特有種
特有種(endemic species,指特有性之現象或性質,英文為endemism)是指「因歷史、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僅侷限於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或大陸,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現」的物種。有些特有種原來就起源於該地區,這些物種因此又可以稱為該地區的固有種或土著種,比如說無尾熊和紅袋鼠,都僅產於澳洲,而未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發現過,因此兩者都是澳洲的固有種動物。有些則是從其他地區遷來的,比如說南美洲的駱馬(Lama guanicoe),根據古生物學的資料,它原發生於北美洲,是北美洲的固有種,後來卻在原產地絕滅了,現在的駝馬只分布在南美洲,成為該洲的特有種。.
查看 台灣雲豹和特有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魯凱族
魯凱族(魯凱語:Drekay,書寫系統制定前慣以 Rukai 表示。)為台灣原住民,分布於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等縣市境內,人口約一萬三千餘人。.
查看 台灣雲豹和魯凱族
豹貓
--(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或俗稱山貓、錢貓、--,是产于亚洲的猫科豹貓屬野生動物。 豹貓的体型与家猫大致相仿,以外表來看容易誤認為家貓,因此偶有野生豹貓被當家貓收養,但各亚种的差别比较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亚种平均体长45厘米,尾长20厘米,而西伯利亚的亚种体长则达到60厘米,尾长40厘米。 豹貓的毛皮也有很多种颜色:南方的豹貓为黄色,北方的则为银灰色(推測與適應各種生活環境有關)。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貓的斑点一般为黑色。 豹貓是夜行动物,通常以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为独处。豹貓的妊娠期为65-70天,每胎2-4个後代。.
查看 台灣雲豹和豹貓
鹿
鹿是偶蹄目反刍亚目中的一类区别于牛、羊等的动物。在不同情况下,鹿的概念的外延广狭多有不同:.
查看 台灣雲豹和鹿
黑色
黑色是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
查看 台灣雲豹和黑色
郇和
羅伯特·郇和(Robert Swinhoe,),或译史温侯、斯文侯、斯文豪,英国外交官,博物学家。 郇和生于英屬印度加尔各答,其家族來自英國諾森伯蘭郡。18岁便进入英国外交部担任外交官,曾长期担任英国驻厦门、打狗(今高雄)等地领事。在任内调查了中国南方和台湾的自然生态,在英国皇家鸟类学会的Ibis杂志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鸟类调查的文章,他曾经发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中国鸟类名录和台湾鸟类名录。现在台湾记录的鸟种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郇和首先报道的。郇和1877年在伦敦逝世,死后他作为外交官的工作逐渐不为人知,而他在中国自然考察方面,尤其是鸟类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却使他成为东方鸟类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伦敦动物学研究院主席,P.
查看 台灣雲豹和郇和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按照族群數量與保護等級,可分為瀕臨絕種保育類、珍貴稀有保育類及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共三大類,內容涵蓋臺灣境內及境外之物種。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自然紀念物,則包括珍貴稀有植物。 依據農委會公布的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物種,計有瀕臨絕種保育類41種、珍貴稀有保育類123種以及其他應予保育類48種。珍貴稀有植物則有5種。以下依種類分列,臺灣特有(亞)種於中文名後以星號標示(特有種:*,特有亞種:**)。.
臺東廳
臺東廳 台東廳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明治30年(1897)5月,將原有「三縣一廳」調整為「三縣三廳」,自台南縣分化出台東廳,台東廳所轄區域,等於清治末期台東直隸州轄境,東至紅頭嶼(蘭嶼)、西至卑南主山、南至阿朗壹溪、北至大濁水溪(和平溪)。明治42年(1909)10月,劃出花蓮港支廳和璞石閣支廳兩支廳轄區,設立花蓮港廳,行政區域大為縮小,相當等於今日台東縣轄境,台東廳之建制直到1945年改為台東縣為止。.
查看 台灣雲豹和臺東廳
艾倫·拉賓諾維茨
艾倫·拉賓諾維茨(Alan Rabinowitz,),全名为艾倫·罗伯特·拉賓諾維茨(Alan Robert Rabinowitz),美国动物学家, 环保主义者,田野生物学家。热衷于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 。.
雲豹
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屬於哺乳類的貓科動物,只分布於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台灣,包括緬甸和中國秦嶺以南;往南則從印度東部、中南半島開始,一直向南到马来半岛等地為止。雲豹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斑点。 云豹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按头颅比例来算,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云豹主要以树栖动物为食。 云豹的生存目前受到严重威胁,美丽的皮毛让牠它们成为了猎取目标,目前已於台灣境內消失。.
查看 台灣雲豹和雲豹
東海大學 (台灣)
東海大學(Tunghai University,縮寫为THU),簡稱東大,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一所基督教新教背景綜合大學,座落於臺中市西屯區大-肚-山山麓,校園面積廣達135.65公頃,是第一所在臺灣非改制升格設立且現存的私立大學。106學年度註冊率89.06%。.
松鼠
松鼠科(學名:Sciuridae),是哺乳綱啮齿目一個科,其下包括松鼠亞科(Sciurinae)和非洲地松鼠亞科(Xerinae),特徵是長著毛茸茸的長尾巴。本科和與其親緣關係接近的動物组成松鼠形亞目(Sciuromorpha)。.
查看 台灣雲豹和松鼠
海岸山脈
海岸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日治時期被稱為台東山脈,位於臺灣本島之東緣,即臺灣東部,北起花蓮縣花蓮溪口,南迄臺東縣卑南溪口,其縱長凡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稜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五大山脈之中最低矮者,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
查看 台灣雲豹和海岸山脈
另见
台灣哺乳動物
- 中華白海豚
- 中華穿山甲
- 华南兔
- 台湾长尾鼩
- 台灣哺乳動物列表
- 台灣梅花鹿
- 台灣森鼠
- 台灣犬
- 台灣獼猴
- 台灣長鬃山羊
- 台灣雲豹
- 台灣高山田鼠
- 台灣高山鼴鼠
- 台灣黑熊
- 喜马拉雅鼠耳蝠
- 小菊頭蝠
- 小靈貓
- 山羌
- 扁颅蝠
- 東亞家蝠
- 果子狸
- 梅花鹿
- 毛腿鼠耳蝠
- 毛足飛鼠
- 珀氏长吻松鼠
- 白腹鼠
- 红白鼯鼠
- 臺灣管鼻蝠
- 豹貓
- 赤腹松鼠
- 郝氏鼠耳蝠
- 长尾鼠耳蝠
- 食蟹獴
- 高山白腹鼠
- 高頭蝠
- 黃喉貂
- 黃胸管鼻蝠
- 黄鼬
台灣滅絕動物
- 台灣雲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