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 关系: 卫国,卿,叔孙宣伯,叔孙侨如,叔孙豹,姬姓,宋国,左传,东门襄仲,三桓,周襄王,周易,公孙兹,竖牛,简牍,魯宣公,魯文公,鲁国,齊惠公,齐国,葬礼,鄭國,鄋瞒,虺 (叔孙氏),陈国,楚国,毛伯卫,沈国,成周,晋国,晋襄公。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查看 叔孙得臣和卫国
卿
卿可以指:.
查看 叔孙得臣和卿
叔孙宣伯
#重定向 叔孙侨如.
查看 叔孙得臣和叔孙宣伯
叔孙侨如
叔孙侨如(),'''姬'''姓,'''叔孙'''氏,名侨如,谥宣,又被称为叔孙宣伯、叔孙宣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虺和叔孙豹哥哥。鲁成公时,叔孙侨如为卿《春秋·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春秋·成公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郑公子喜帅师伐许。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查看 叔孙得臣和叔孙侨如
叔孙豹
叔孙豹(),'''姬'''姓,'''叔孙'''氏第5代宗主,名豹,谥穆,又被称为穆叔、叔孙穆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虺和叔孙侨如的弟弟。前575年,叔孙侨如与鲁成公的母亲穆姜私通,想要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而夺取他们的家产。穆姜要求鲁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正在參加鄢陵之战。但最后結果叔孙侨如被驅逐,其弟叔孫豹从齐国回國嗣位。叔孙豹多次參加晉國為盟主的會盟,前559年,十三國聯軍討伐秦國,前549年,出使晉國,范宣子與他談論不朽。他說:“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前546年,他代表魯國到宋國,與晉國的趙武、楚國的屈建(子木)等人舉行弭兵之會,前538年,他與庚宗女生的兒子竖牛害死了他和齊女生的兒子孟丙、仲壬,不送食物給叔孙豹。十二月廿八乙卯日,叔孙豹去世,竖牛立其弟叔孙婼為宗主。.
查看 叔孙得臣和叔孙豹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查看 叔孙得臣和姬姓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查看 叔孙得臣和宋国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查看 叔孙得臣和左传
东门襄仲
東門襄仲(),名遂,中國春秋时期魯国政治人物,姬姓,魯僖公的弟弟,魯莊公的儿子。因住在魯國東門,所以又稱為東門遂、公子遂、仲遂,諡號襄。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攻打魯國,公子遂和臧文仲出使楚國求援。城濮之戰後,魯國倒向晉國。公子遂多次出使晉國、齊國。前620年,他聘娶莒國女子,孟穆伯公孫敖去迎親,見该女子貌美,於是自娶為妻。公子遂大怒,想討伐孟穆伯,被叔仲惠伯勸阻。但公孫敖害怕,于第二年借向周襄王弔喪之機,逃到莒國,以其子孟文伯繼承孟孫氏。孟穆伯和孟文伯相繼死後,聲己所生的兒子孟惠叔繼承孟孫氏。前609年,魯文公去世,公子遂殺死了公子惡、公子視,立敬嬴的兒子為魯宣公,同時,殺害了叔仲惠伯。前601年,公子遂去世,其子公孫歸父,字子家,後裔為子家氏,其子公孫婴齐,後裔為仲氏。.
查看 叔孙得臣和东门襄仲
三桓
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魯國的三桓起於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长子慶父(謚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孟孙氏,又称仲孫氏、孟氏)、庶次子叔牙(謚僖,其後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謚成,其後代稱季孫氏、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為卿,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於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為『魯三桓』。 魯國自魯僖公以後,三桓世為魯卿,執掌國政,其中以季孫氏在三桓中實力最強。三桓互相矛盾又有共同利益,對魯國的歷史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魯宣公時三桓發動政變,驱逐了意图消灭三桓影响,恢复鲁君威信的公孙归父(東門襄仲之子,魯莊公之孙),三桓共掌魯國政事。至魯昭公時期(前541年─前510年),三桓將魯公室的土地財產、軍隊及人口瓜分,並由三桓進貢以供養魯君。魯昭公到後期無法容忍三桓,在前517年與三桓交惡的郈氏合作對抗三桓卻失敗,魯昭公被迫出走,六年後死在晉國之-乾-侯,三桓立昭公弟為魯定公,到魯哀公、魯悼公、魯元公時期,魯國國君始終無法擺脫三桓的專政。直到魯穆公時期(前415年-前383年),魯國實行改革,任命博士公儀休為魯相,遂漸從三桓手中收回政權,國政開始奉法循理,擺脫了三桓專政的問題,重新確立了魯公室的權威。叔孙氏和孟孙氏先后亡于齐国,而季孫氏則據其封邑費、卞,獨立成為了費國。.
查看 叔孙得臣和三桓
周襄王
周襄王(),姬姓,名鄭,東周第六代君主,諡號襄王。襄王是周惠王的兒子,《史記·周本紀》稱襄王在位32年,《左傳》稱襄王在魯文公八年(前619年)秋天去世。 惠王死後,襄王懼怕異母弟王子帶爭奪王位繼承權,秘不發喪,並派人向齊國求援,襄王直到大局已定才公佈父王死訊。 前636年,王子帶欲圖篡位,以狄人攻周,大敗周師,周襄王逃到鄭國;此前,周襄王欲伐鄭,故娶狄人隗氏為--,以換取狄兵一同伐鄭。事成後卻廢黜--,令隗--怨恨,進而引致隗--同異母弟王子帶聯合,成為內應令狄人得以大破襄王。當時晉文公勢力強大,在前635年出兵助襄王,殺王子帶,迎接周襄王返回洛陽復位。前632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見他。 周襄王在位期间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相继称霸。在位期间执政为宰孔、周公忌父、王子虎、周公閱、王叔桓公。.
查看 叔孙得臣和周襄王
周易
#重定向 易经.
查看 叔孙得臣和周易
公孙兹
公孙兹(),'''姬'''姓,'''叔孙'''氏,名兹,一作慈,谥戴,又被称为叔孙戴伯,是鲁桓公的孙子,叔牙的长子,武仲休的哥哥。鲁僖公时,公孙兹为卿。《春秋·僖公十六年》: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
查看 叔孙得臣和公孙兹
竖牛
牛(),'''姬'''姓,'''叔孙'''氏,是叔孙豹的庶长子,孟丙、仲壬、叔孙昭子的异母兄。 当初叔孙豹离开本宗叔孙氏,到庚宗(今山东省泗水县东部泗张镇),邂逅一女,在她那里吃饭留宿。女人问他去哪,叔孙豹告诉她,她哭着送走叔孙豹。叔孙豹后来梦见天塌下来压自己,顶不住时,回头看见一个黑皮肤、驼背、深眼睛、猪嘴巴的人,喊道:“牛,来帮我!”这才顶住了天。早晨醒来见属下里没有像梦中见到的人,就说:“记住这个人!”叔孙豹立为鲁卿以后,和他在庚宗睡觉的女人送来野鸡。叔孙豹问他儿子的情况,她说:“我儿子长大了,能捧着野鸡,跟着我了。”召来孩子一看,就像他所梦见之人。叔孙豹没问他名字,就喊他叫“牛”,孩子答应了。叔孙豹把属下都召来,让他们看这个孩子,就让孩子做了小臣。牛受到叔孙豹的宠信,长大后叔孙豹让他主管家政。 前538年,叔孙豹在丘莸打猎时生病,竖牛想把叔孙家占为己有,一定要和叔孙豹嫡子孟丙盟誓,孟丙不愿。叔孙豹为孟丙铸造了一口钟,说:“你还没进入正式交际场合,为大夫们举行享礼时,举行钟的落成典礼(确认是叔孙氏的继承人)。”孟丙将享礼准备好之后,让竖牛请叔孙豹定日期。竖牛进入叔孙豹的房间但是不报告这事,出来假称叔孙豹之命,定了日期。宾客来后,叔孙豹后来听到钟声,感到很奇怪。竖牛说:“孟丙那里在招待北妇人之客(孟丙生母国姜的改嫁的丈夫公孙明)。”叔孙豹大怒,准备前去,被竖牛阻止。客人走后,叔孙豹派人拘禁了孟丙,在外边杀了他。 竖牛又硬要和仲壬结盟,仲壬不答应。仲壬和鲁昭公的御士莱书在公宫游玩,鲁昭公赐给仲壬玉环。仲壬让竖牛把玉环送去叔孙豹看,竖牛到叔孙豹的房间,没给他看玉环。竖牛出来后假称叔孙豹之命,让仲壬佩戴玉环。之后竖牛对叔孙豹说:“让仲壬进见国君如何(确立他做叔孙氏的继承人)?”叔孙豹不解,竖牛说:“你不让他进见,他自己已去见过国君,国君还给了他玉环佩到身上。”叔孙豹赶走了仲壬,仲壬逃亡到齐国。叔孙豹病危后,下令召仲壬回来,竖牛表面答应了,但没有去召。 杜泄覲見叔孙豹,叔孙豹说自己又饥又渴,交给杜泄一把戈,让他去杀死竖牛。杜泄回答说:“召他他来,为何又要除掉他?”竖牛说:“大夫他病得很重,不想见人。”让人把送来的食物放在厢房,就退出去。竖牛不把食物送进,就倒掉了,让人撤走餐具。十二月廿六日,叔孙豹没有吃东西,十二月廿八日叔孙豹死。竖牛立叔孙昭子来辅佐他。鲁昭公命杜泄安葬叔孙豹,竖牛送财货给叔仲昭子和季氏的家臣南遗,让他们向季孙宿说杜泄的坏话,来除掉他。季孙宿策划去掉中军。竖牛说:“先夫子(叔孙豹)本来就要去掉它了。” 前537年,仲壬回到鲁国,季武子想要立他做叔孙氏的继承人。南遗反对,他说:“叔孙氏强大,季氏就会削弱。他家发生动乱,您不要参予,不可以吗?”南遗让国人帮助竖牛在府库的庭院里攻打仲壬,司宫用箭射仲壬,仲壬被射中眼睛而死。竖牛取得了东部边境的三十个城邑,送给了南遗。叔孙昭子召集叔孙家族要除掉杀嫡立庶、分裂封邑、造成祸乱的竖牛。竖牛害怕,出奔齐国。孟丙、仲壬的儿子在塞关之外杀死他,把他的脑袋扔在宁风的荆棘上。孔子说:“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查看 叔孙得臣和竖牛
简牍
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制的叫竹简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由于竹简的数量较多,有时也通称作“简”,其实是包含了木牍在内的意义。) 简牍是在纸普及之前用来记载的载体。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戰國、秦漢、三國,最晚至西晋。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
查看 叔孙得臣和简牍
魯宣公
魯宣公,姬姓,名俀,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任君主,承襲魯文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8年。 他為魯文公庶子,母敬嬴。前609年二月,父亲鲁文公去世,鲁国的正卿东门襄仲和他的母亲敬嬴勾结,打算立公子俀为君,遭到太子傅叔仲惠伯的反对。这一年六月,东门襄仲和叔孙庄叔出使齐国,东门襄仲请求齐惠公立公子俀做国君,齐惠公新即位,想亲近鲁国,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襄仲回国后,在十月杀了太子恶和公子视,立公子俀为国君。出姜两子皆死,只得“大归”齐国,再也不回来了。临走的时候,她哭泣的经过市集,说“天啊!襄仲横行无道,杀死嫡子,拥立庶子。”市集上的人都哭了。公子俀,就是鲁宣公。 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孫行父、仲孫蔑、叔孫僑如。.
查看 叔孙得臣和魯宣公
魯文公
魯文公,姬姓,名興,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九任君主。他為魯-釐-公兒子,承襲--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8年。 在位期間執政為孟穆伯、东门襄仲、叔孫庄叔、季文子、臧文仲。.
查看 叔孙得臣和魯文公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查看 叔孙得臣和鲁国
齊惠公
齊惠公,姜姓,名元,齊桓公之子、母親為衛國女子少衛姬。因躲避齊國內亂,所以逃往衛國。齊懿公即位後,非常驕橫,人心不歸附。所以齊懿公被邴歜和閻職殺死後,齊國人廢黜懿公之子而從衛國迎接公子元回齊,是爲齊惠公。在位十年至公元前599年,齊惠公死,其子齊頃公無野繼位。當初,崔杼曾得到惠公寵幸,等到惠公死後,高氏、國氏怕受他脅迫,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便逃到衛國。後來崔杼扶立齊莊公即位。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佐、高固。.
查看 叔孙得臣和齊惠公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查看 叔孙得臣和齐国
葬礼
葬礼,也称葬仪、葬丧、喪禮、白事或後事,是一种社会仪式,正式标志一个人的死亡,也是一种处理尸体的礼仪。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礼形式。葬礼的历史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例如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死者的肢体经常按一定格式摆放过、尸体涂有象征鲜血和生命的红赭石,墓穴中有陪葬品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葬礼是让活人用非破坏性的方式向死者致意,把由于人的死亡而被扰乱的社会关系重新平衡起来,它可以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并防止社会崩溃。.
查看 叔孙得臣和葬礼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查看 叔孙得臣和鄭國
鄋瞒
鄋瞒(汉语拼音 sōu mán),春秋时代狄人的一支,属于长狄。春秋中期,鄋瞒的首领侨如兄弟为诸夏诸侯歼灭,鄋瞒遂灭亡。 《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了鄋瞒与诸夏诸侯的战争历史。左传追溯了宋武公之世(前765年到前748年在位),鄋瞒讨伐宋国,宋师击败之,俘获长狄缘斯。 在春秋中叶,鄋瞒的侨如、焚如、荣如和简如四兄弟兴起。 首先,左传记事的鲁文公十一年当年(公元前616年),鄋瞒讨伐齐国,又讨伐鲁国,鲁师击败之,俘获老大侨如而杀之。 其次,齐惠公二年(公元前607年),鄋瞒讨伐齐国,齐人俘获老三荣如而杀之。卫国俘获老四简如。 最后,晋国灭赤狄潞氏之年(公元前594年),晋人俘获老二焚如。 四兄弟被歼灭,鄋瞒于是灭亡。 需要指出的是,荣如之死,《左传·文公十一年》作“齐襄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96年,老三在老大和老二的几乎一百年之前被俘。《史记》的《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以及《十二诸侯年表》将此事记载为“齐惠公二年”,则兄弟被俘获时间相隔不远。另,卫师俘获老四简如《左传》并未记录何年。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认为卫师俘获老四简如和齐人俘获老三荣如为同一年。 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陈尧村内有一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狄城遗址,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宫殿建筑基址,确定该地就是鄋瞒国的都城。.
查看 叔孙得臣和鄋瞒
虺 (叔孙氏)
虺,'''姬'''姓,'''叔孙'''氏,名虺,春秋时代鲁国人,叔孙庄叔次子,叔孙宣伯之弟,叔孙穆子之兄。 前616年,鄋瞒进犯齐国和鲁国,鲁文公占卜派叔孙庄叔追赶敌人,卦象很吉利,就派他出征。叔孙庄叔果然在咸地打败了狄人,俘获了长狄侨如、虺、豹三名狄人头目,叔孙庄叔就以这三个人的名字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命名。.
查看 叔孙得臣和虺 (叔孙氏)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查看 叔孙得臣和陈国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查看 叔孙得臣和楚国
毛伯卫
毛伯卫(),春秋时期毛国国君,伯爵。鲁文公元年(前626年)夏四月丁巳,安葬鲁僖公。周襄王派毛伯卫到鲁国册封鲁文公,叔孙得臣到周王室拜谢天子。鲁文公九年(前618年)春,毛伯卫去鲁国求金。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夏,王孙苏派王子捷杀召戴公及毛伯卫,立召桓公襄。.
查看 叔孙得臣和毛伯卫
沈国
沈国,又名聃国,是西周至春秋时代位于江汉流域的诸侯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西周成王朝三公之一的司空。聃国是侯国,位阶仅在公爵之下,其封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國)、南至淮阳(陈国)。周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随周平王东迁,沈国之地被另封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春秋时代,沈国多依附强大的邻国楚国,前506年,吳楚柏舉之戰前,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所灭。 汾水流域另有一远在周朝建立前就存在的古沈国,其地春秋时代位于晋国境内,见于《春秋左氏传·昭公元年》的记载。.
查看 叔孙得臣和沈国
成周
#重定向 雒邑.
查看 叔孙得臣和成周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查看 叔孙得臣和晋国
晋襄公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晋文公之子,为偪姞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薨,赵盾摄政。 在位期間執政為:先且居、趙衰、趙盾、欒枝、胥臣、箕鄭、先都、狐射姑、陽處父、賈佗。 Category:晋国君主 Category:前621年逝世 Category:姬姓.
查看 叔孙得臣和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