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基希伯格,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孟德爾,传粉,微孢子蟲,德国,细胞分裂,瑞士,馬蒂亞斯·雅各布·施萊登,苏黎世,苏黎世大学,染色体,植物学,日内瓦大学,慕尼黑,慕尼黑大学。
- 弗賴堡大學教師
- 慕尼黑大學教師
- 日內瓦大學校友
- 瑞士真菌学家
- 瑞士贵族
- 苏黎世大学教师
- 苏黎世大学校友
- 藻类学家
基希伯格
基希伯格是瑞士的城鎮,位於該國北部,由蘇黎世州負責管轄,面積2.58平方公里,二成半土地是農業用地,海拔高度408米,2012年人口7,64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62人。.
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
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或Augustin Pyrame de Candolle)是瑞士植物学家,他首先提出了“自然战争”的概念,也因此启发了达尔文。 德堪多出生与日内瓦,祖先来自法国的普罗旺斯,童年时身体虚弱,但学习很好,对文学尤其喜好,但大学时反而学习科学,并投身到植物学的研究。 1796年,他到了巴黎,1799年出版了四卷本的《肉质植物历史》,1802年出版了《黄耆类》,引起了居维叶的注意,他因此成为法兰西学院中居维叶和拉马克的助手,1803年至1815年,拉马克委托他在第三版《法国植物》中写序言《植物学的基本原理》,他的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植物分类应该服从自然原则,而不是林奈的人为分类原则。 1804年,他获得背离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了《植物的医学用途试验》,1806年出版了《法国蔷薇的植物学分类》,在其后的6年中,因法国政府的聘请,每年夏季都进行对法国全国植物和农业的普查,1813年,出版了普查结果。1807年他被聘请担任蒙彼利埃大学医学院的植物学教授,1810年,被任命为当时这个大学科学学院新设立的植物学部主席。 在蒙彼利埃,1813年出版了《植物学基本理论》。1816年,他回到日内瓦,受州政府聘请担任新设立的自然历史部主席,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完善他的植物分类的自然系统,但很快他发现个人无法全部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1821年,只出版了两部《植物界自然系统》,于是他于1824年开始,编著更为概括的《植物界自然系统概论》,但即使这部书也只完成三分之二,只出版了七部,他的健康很快恶化,在日内瓦逝世。 他首先提出了“自然的战争”理论,指出物种之间在进行战争,不同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互相之间在进行战争。达尔文于1826年在爱丁堡大学研究了他的自然系统分类, 1839年他访问英国时,达尔文请他共进晚餐,和他讨论了他的理论,启发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 巴西坎多豆属(Candolleodendron)和燕子狸藻亚属(Candollea)是以他命名的。 他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尔方斯·德堪多继承他的事业,继续完成他的《概论》。.
孟德爾
孟德尔(格雷戈尔·约翰·门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一位奥地利遗传学家,天主教圣职人员,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在1856年至1863年间进行了着名的豌豆实验并建立了许多遗传法则,並提出孟德尔定律。孟德尔研究了豌豆植物的七大特徵:植物高度,豆荚的形状及颜色,种子的形状及颜色,以及花的位置和颜色。以种子颜色为例,孟德尔发现,当纯品系的黄色豌豆和纯品系的绿色豌豆交配时,他们的后代总是产生黄色豌豆。然而,在下一代,绿色豌豆重新出现,绿黄比例为1:3。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孟德尔提出了一些「显性」和「隐性」这个术语。孟德尔在1866年出版了他的论文,说明某种看不见的因素(也就是基因 )可预测、确定生物体的性状。 孟德尔也从事过植物嫁接和养蜂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进行了长期的气象观测。他生前是维也纳动植物学会会员,并且是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和奥地利气象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传粉
授粉(傳粉)指的是裸子植物和顯花植物的雄性配子,即花粉,從花药被傳到雌蕊的柱頭,使雌性配子受精的過程。超过80%的有花植物靠生物 (例如蜜蜂、蝴蝶、果蝠)傳播花粉,其餘則靠風 (例如稻)、水等媒介傳播花粉。.
微孢子蟲
微孢子蟲(學名:Microsporidia)為一門。它是由孢子形成的單細胞寄生蟲。目前多於一百萬種微孢子蟲中的1500種版命名。微孢子蟲只能寄生於動物宿主。大部份的動物物種都可以被微孢子蟲寄生,包括人類。它多數感染昆蟲,也是甲殼和魚的常見疾病。一般的来说,已经命名的微孢子蟲會專門感染指定的物種。而部分物種可能會感染人類,它們多是伺機感染原,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才造成感染。 約有10%的物種是脊椎動物的病原。.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是細胞週期的一部分。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 根据类型常可区分为有丝分裂(mitosis)和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以有丝分裂尤为重要,它不改变染色体的倍数。 细胞分裂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减数分裂(meiosis)。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倍数减半的生殖细胞,即配子,这是有性生殖的必要条件。 如果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常常导致特定细胞团的增生,异生或肿瘤。严重的情况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上皮组织来源的被称为癌症。.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馬蒂亞斯·雅各布·施萊登
蒂亞斯·雅各布·許萊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是一位德國植物學家,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之一。他出生於德國漢堡,大學時原本研讀法律,但後來轉向其興趣植物學。 他喜歡使用顯微鏡來觀察植物的結構,他在擔任耶拿大學教授時,紀錄了植物不同部位是由細胞所構成的現象。後來他也辨識出1831年時由植物學家羅伯特·布朗所發現的細胞核。.
苏黎世
苏黎世(Zürich ;瑞士德語:Züri )是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2012年城市人口約38万,市区人口近110万,包括郊区在内的苏黎世都会区人口达190万。),苏黎世州的首府。苏黎世是瑞士主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瑞士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在伯尔尼)。苏黎世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贷银行和许多私人银行都将总部设在苏黎世。苏黎世国际机场是瑞士全国最大的机场。国际足球联合会总部也设在苏黎世。根据2006年和2007年的部分调查显示,苏黎世在这两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高居全球首位。 「苏黎世」的名称可能来源于凯尔特语中的“Turus”,一项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出土的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占领时期的墓志铭上发现了古代该城名称的罗马化形式——“Turicum”。.
苏黎世大学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ät Zürich,UZH)是瑞士的一所州立大学,位于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该校成立于1833年,现有425位教授、两万四千余名学生分布于7个学院、百四十多个研究所,是瑞士最大的综合大学。苏黎世大学在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领域享有世界声誉,产生了爱因斯坦等12位诺贝尔奖得主http://www.uzh.ch/about/portrait/nobelprize.html。苏黎世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和国际博登湖高校联盟的成员。.
染色体
-- 染色體(chromosome)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構造,主要由雙股螺旋的脱氧核糖核酸和5种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构成,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本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组合(即核蛋白组成的),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是遗传信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如细胞质内的線粒体)。.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日内瓦大学
日内瓦大学(Université de Genève,常缩写为UNIGE),是瑞士日内瓦州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是1559年约翰·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学院(Schola Genevensis)。作为一所神学院,这里主要教授修辞学、辩证法、希伯来语和古典希腊语,在欧洲宗教改革期间获得广泛声誉。经过启蒙时代,其学科领域逐渐扩展,1873年建立医学系后,正式更名为大学。 日内瓦大学每年开展不同学科的240多种学位教育以及约150种继续教育项目。2005年度之前,大学采用法国学位系统,即学位分学士(Licence)、高等深入研究文凭(DEA)和博士(Doctorat)三级。在此之后,根据欧洲29国教育部长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精神,大学的学位系统逐步与欧洲各国接轨。日内瓦大学享有国际声誉,是集合了欧洲12所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成员之一。 2005-2006年度,大学主体共有注册学生名。其中外国学生占37%(来自131个国家和地区,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学生最多),教研人员人,规模仅次于苏黎世大学排在瑞士第二位。学生每学期需要缴纳500瑞士法郎的“大学税”方可参加考试。.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慕尼黑大学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簡稱為「慕尼黑大學」或「LMU」,是一所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的綜合性大學。 西元1472年,由巴伐利亚-蘭茨胡特公国的路德维希公爵所创建,為欧洲历史最為悠久的大学之一。西元1802年为纪念创建人路德维希公爵和選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校名變更为Universitas Ludovico-Maximilianea Monacensis(拉丁文),並賦予今日的德语名稱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慕尼黑大學為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以其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享譽國際,曾經培養造就過42位諾貝爾獎得主。2006年10月,慕尼黑大學成為德國為提升大學研究質量的「德國大學卓越計畫」中的「精英大學」之一,並且為首輪第一批入選的三所學校之一。在2012年6月揭曉的第二輪卓越計劃評選中,依舊維持其精英大學的地位,並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的研究資助。 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於2014年10月所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大學除了持續保有德國最優秀大學的地位外,並首度邁入世界最佳大學的前30名之列,為第29名。而在同年發表的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則與海德堡大學並列為德國最佳大學。.
另见
弗賴堡大學教師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卡尔·尤利乌斯·佩勒布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 埃德蒙德·胡塞爾
- 尤理烏斯·馮·薩克斯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恩斯特·策梅洛
- 格奥尔格·维蒂希
-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 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
- 沃尔特·考夫曼
-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 海因里希·李凯尔特
- 聖斐德理
- 赫尔曼·施陶丁格
- 赫尔曼·达努泽
- 阿道夫·温道斯
- 阿道夫·華格納
- 马丁·海德格尔
- 马克斯·韦伯
慕尼黑大學教師
- 乔治·冯·赫特林
- 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
- 伯納德·馮·古登
- 克勞斯·羅可辛
- 卡尔·冯·弗里希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卡尔·恩吉施
- 卡尔·斯图姆夫
- 卡爾·豪斯霍弗爾
- 哈拉尔德·弗里奇
- 埃里克·沃格林
- 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
- 奧斯卡·佩龍
- 威廉·伦琴
-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 庫特·胡伯
- 弗兰茨·冯·保拉·施兰克
- 弗里德里希·卡尔·约翰尼斯·提艾利
- 弗里德里希·谢林
- 愛羅斯·阿茲海默
- 本篤十六世
- 格哈德·埃特尔
- 格奥尔格·凯兴斯泰纳
- 格雷戈尔·文策尔
-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 漢斯·察赫
- 瓦爾特·格拉赫
- 盧約·布倫塔諾
- 莫里茨·盖格
- 許迺曼 (德國)
- 费奥多尔·吕嫩
- 路德维希·阿道夫·蒂莫特乌斯·拉德尔科菲
- 迪特·吕斯特
-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 阿諾·索末菲
- 阿道夫·布特南特
- 雅各布·福尔哈德
- 雷米·卜拉葛
- 马克斯·冯·劳厄
- 马克斯·普朗克
- 马克斯·韦伯
日內瓦大學校友
- 亨利 (卢森堡大公)
- 伊夫·达科尔
- 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
- 克劳德·尼科里埃尔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卡尔·科尔施
- 古斯塔夫·阿多尔
- 张维为
- 徐道隣
- 斯特凡·烏德里
- 朱邦造
- 沃恩·琼斯
- 沃納·亞伯
- 特雷莎·海因茨·克里
- 瑪麗亞·特麗莎大公夫人 (盧森堡)
- 纳赛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
- 薛壽生
- 西摩爾·派普特
- 迪迪埃·奎洛兹
- 郭宏安
- 雅克·内克尔
- 雅克·杜博歇
- 馮客
- 马丁·海雷尔
瑞士真菌学家
- 加斯帕尔·博安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
瑞士贵族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薩
苏黎世大学教师
- 乌罗什·塞利亚克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卡尔·米勒
- 埃利亚斯·扈利
- 威廉·伦琴
- 彼得·德拜
- 恩斯特·策梅洛
- 恩斯特·费尔
- 格雷戈尔·文策尔
- 特奥多尔·蒙森
-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 羅夫·辛克納吉
- 阿图尔·阿维拉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阿尔弗雷德·克莱纳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 馬克·阿姆斯勒
- 马克斯·胡贝尔
- 魯道夫·沃夫
苏黎世大学校友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卡尔·施皮特勒
- 哈希姆·萨奇
- 多和田葉子
- 多麗絲·洛伊特哈德
- 威廉·伦琴
-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 約納斯·富勒爾
- 艾伯特·霍夫曼
- 華倫泰·巴格曼
- 谷口維紹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阿尔弗雷德·克莱纳
- 阿道夫·多伊歇尔
- 雷斯·约斯特
- 马克斯·胡贝尔
- 马克西米利安·谢尔
- 魯道夫·沃夫
- 麥嘉華
藻类学家
- 卡尔·威廉·冯·内格里
- 埃米尔·奥古斯特·约瑟夫·德维尔德曼
- 斯特凡·恩德利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