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

指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為一座位於臺灣高雄市三民區的火力發電廠,舊稱高雄發電廠,該發電廠在日治時期時又稱為高雄第二火力發電所或是三塊厝火力發電所,廠區坐落在建國三路與同盟三路的交叉口旁,原址目前已改為台灣電力公司三民一次配電變電所以及電力修護處南部分處的辦公中心。.

23 关系: 南部發電廠南臺灣台灣電力公司同盟路太平洋战争三民區國民政府火力發電廠第二次世界大战瓦特發電廠荖濃溪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高雄市高雄第一火力發電所高雄預備火力發電所臺灣臺灣省政府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臺灣日治時期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

南部發電廠

南部發電廠為一座位於臺灣高雄市前鎮區的天然氣火力發電廠,廠區面積17.5公頃,由台灣電力公司所有,全名為台灣電力公司南部發電廠,為臺灣現存唯一座落於都會區內的發電廠。.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南部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南臺灣

南臺灣,為臺灣南部簡稱。關於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南部地區。臺灣話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中常稱的「下港」亦意指南部或南臺灣地區。以高雄市與臺南市兩大都會區組成雙核心結構的區域核心,並形成臺灣第三大的高雄都會區及第五大的臺南都會區,並擁有以嘉義市為核心的嘉義都會區等,共計三個都會區。.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南臺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是臺灣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負責臺澎金馬的電力供應。截至2017年,為全臺灣實收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在1995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電力自由化」之前,台電負責所有的發電和輸電、配電;開放民間興建發電廠之後,民間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均由台電購入。至2016年為止,台電共有11座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發電裝置總容量為4213.25萬瓩,發電量2257.92億度。 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9.9%,其中燃煤36.9%、燃油4.4%、燃氣36%、汽電共生2.6% (不含垃圾及沼氣),再生能源占比為5.1%(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5%,核能為13.5%。.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台灣電力公司 · 查看更多 »

同盟路

同盟路(Tongmeng Rd.)為台灣高雄市的東西向主要道路,全線共分為三個部分,大部分路段沿著愛河行進。東起於民族一路口接建工路,西在中華路而轉為南向道路至建國三路止,下續接河東路。僅經三民一區,也是往來中都地區的重要道路。.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同盟路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三民區

三民區為台灣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市中心中央地帶,與鼓山區、鹽埕區、新興區、前金區、苓雅區、左營區、鳳山區、鳥松區、仁武區相鄰,高雄市人口排名第二行政區。本區機關學校眾多,交通發達,高雄車站位於此區,是台鐵和捷運共站。.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三民區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火力發電廠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可以持续地大量发电,在许多国家,大部分电能均由火力发电厂提供。 火力发电厂(除了磁流体发电机)通过各种旋转机械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驱动发电机。原动机通常是蒸汽机或燃气轮机,在一些较小的电站,也有可能会使用内燃机。他们都是通过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或燃气通过涡轮变为低压空气或冷凝水这一过程中的压降来发电的。 火电站发电带来许多其他副产物,并产生诸多的环境影响。根据卡诺循环的原理,总有一部分廢棄熱要通过冷却塔排放到大气,或被自然江河等水体冷却。化石燃料燃烧后的烟道气会被排放到大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的一些成分比如氮气、氮氧化物、氧化硫等,如果是煤发电厂,还会有粉煤灰、汞等。煤燃烧后的残渣也必须从锅炉中排除,有些可以用来回收制作建筑材料。 火力发电厂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近一百年来这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每产生一度电,褐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天然气的3倍,黑煤则是天然气的2倍。尝试将排放中碳收集储存起来在2025年之前是不现实的。虽在过去的十年,全球变暖进入了一个“暂停期”,但近来的研究顯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火力发电厂(主要以煤为燃料)大量的硫排放造成的,另外其他研究提及近年深层海洋吸收了浅层海水的温度,因此温度上升似乎较为趋缓,但无法保证此情形将会持续多久。.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火力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瓦特

特(符号:W)是国际单位制的功率单位。瓦特的定义是1焦耳/秒(1 J/s),即每秒钟转换,使用或耗散的(以安培为量度的)能量的速率。日常生活中更常用千瓦作为单位,1千.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瓦特 · 查看更多 »

(Coal)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在历史上,煤被用作能源资源,主要是燃烧用于生产电力和/或热,并且也可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精炼金属,或生产化肥和许多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敗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煤產生之碳氫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煤 · 查看更多 »

發電廠

電廠(Power station、Generating station、Power plant、Powerhouse),又稱發電站或電廠,是將熱能或動能轉換為電能的設施,屬於電力系統一環。.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荖濃溪

荖濃溪(布農語:laku laku,意即"兇猛不定的河水";拉阿魯哇語:Sakulahlu Taunguara)位於台灣南部,為高屏溪的主流上游,河長133公里,流域面積2,038平方公里一說河長130公里,楊萬全,高屏溪流域和屏東平原的水資源,台灣水文論文集,2000年5月,第559頁,分佈於高雄市東部、屏東縣北部、臺東縣西端一小部分及南投縣南端一小部分。 荖濃溪源流區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南端,源頭位於玉山東峰東北坡,先向東北流,至八通關轉東南,匯集分別源自秀姑巒山西南坡及大水窟山西坡的支流後,轉向南南西進入高雄市境,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轉向南流至大津,納東側流入之濁口溪後,轉向西南流至里港,納東南方流入之隘寮溪,續流至嶺口與來自北方之旗山溪 (楠梓仙溪) 合流後,改稱高屏溪。 荖濃溪流域深入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為南部地區通往台東的重要孔道,南部橫貫公路 (省道台20線) 有一段即沿荖濃溪谷興建。 荖濃溪流域山高水長、景色優美,頗多值得採訪之處。梅山以北地區屬於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於入口處設有梅山遊客中心。桃源、六龜一帶溪谷及茂林、瑪家、霧台一帶山區則為茂林國家風景區的範圍,其中六龜一帶溪谷的奇峰與峽谷有「六龜耶馬溪」美名。另外尚有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區、寶來溫泉、不老溫泉、多納溫泉等景點。.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荖濃溪 · 查看更多 »

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

屏發電廠六龜機組為一座位在臺灣高雄市六龜區的水力發電廠,其臺灣日治時期之名稱為土壟灣發電所,戰後台電接收則改為土壟灣發電廠,至今與同在高雄市的美濃區 竹仔門發電廠合併後官方正式全名為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目前仍在商轉發電中。.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 · 查看更多 »

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

屏發電廠竹門機組,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位於臺灣高雄市美濃區境內,荖濃溪與濁口溪匯合處下游約 4 公里處,屬於第一代水力發電廠,舊稱竹仔門電廠或竹子門電廠自台電公司成立高屏發電廠竹仔門電廠納入管轄後,全名改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水源引自於荖濃溪,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1908年,至今屆滿百年仍可運轉使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龜山發電廠與該電廠為同期建物,列為歷史建築,但已停止運轉。 竹仔門電廠因其建築及內部發電機組極具歷史價值,中華民國內政部特別於1992年5月將該電廠列為台灣第一座「產業古蹟」,為三級古蹟;後來在2003年10月28日公告為國定古蹟。而該古蹟管轄機構台灣電力公司亦特別積極於該地導入產業文化活動。.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第一火力發電所

#重定向高雄預備火力發電所.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高雄第一火力發電所 · 查看更多 »

高雄預備火力發電所

備火力發電所又稱為高雄第一火力發電所、高雄出張所或打狗火力發電所,為一座位於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的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目前已經停機並拆除,原址現為台灣電力公司高雄區營業處的辦公中心。.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高雄預備火力發電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成立於1919年,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設立的電力公司,為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又稱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是1930年代台灣最大的水力發電計畫,該計畫自1919年(大正八年)動工,中間歷經數次的停工與復工,於1934年(昭和九年)完工,工程係以濁水溪為水源,以天然湖泊日月潭加高堰堤成為貯水湖,將湖水引至日月潭西側的門牌潭後,利用落差1,057尺(320公尺)之水力來推動發電機,而產生10萬千瓦的電量。.

新!!: 南部發電廠高雄分廠和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