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指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生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后发展成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1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26日,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0年6月16日,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63 关系: 埃里希·宝隆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溪吴孟超吴在德吴淞镇吴旻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天主教柏德學校外科学宜宾市上海市上海德文医学堂丁文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山公園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师奖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张涤生徐诵明侯云德德语医学寄生虫学內科學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四川省王智平硚口区童第周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田玉科白求恩奖章韦加宁裘法祖解放大道 (武汉)谷镜汧贝时璋钱信忠钉螺肖传国老武汉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陈孝平...陆道培杨宝峰桂希恩梁伯强武忠弼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市汉口沈其震淞沪会战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埃里希·宝隆

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1862年3月4日出生于德国帕塞瓦爾克, 1909年3月5日逝世于上海),是一位德国医生,他在上海建立了同济医院和上海德文医学堂(即今天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埃里希·宝隆 · 查看更多 »

华中理工大学

2000年5月,华中理工大学中文名称改为华中科技大学。.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华中理工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英语: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缩写:HUST)坐落于中国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其历史追溯于1950年代中国大陆院系调整中在武汉设立的原华中工学院、1907年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博士创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今上海同济大学前身)、1950年代在江西庐山设立的原中南建筑工程学校,三校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首批列入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涵盖理、工、医、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被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评为中国十大科研机构之一,是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授予“大学领先奖”的两所中国大学之一,被外国友人和国家领导人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也被新浪网称为中南六省第一校。.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溪

南溪可以指:.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南溪 · 查看更多 »

吴孟超

吴孟超(),福建省闽清县人,马来西亚归侨,肝胆外科专家,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级文职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现海军军医大学)副校长,创立二军大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并担任首任院长、所长,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1943年吴孟超考入上海同济医学院,师从裘法祖,1949年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同济大学名誉教授。2011年6月,受聘为福建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吴孟超 · 查看更多 »

吴在德

吴在德,1927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著名医学家、外科医生、教育学家,现任武汉医学会会长。.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吴在德 · 查看更多 »

吴淞镇

吴淞鎮可以指:.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吴淞镇 · 查看更多 »

吴旻

吴旻(),中国肿瘤遗传学家。江苏常州人。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61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吴旻 · 查看更多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行政级别为副部级。是“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同济建筑系与清华建筑系并列全国榜首。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校。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后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同济大学,1949年更名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目前共设有38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5所附属中学;有全日制本科生1.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近5000人。有外国留学生数千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850亩;纸本图书400余万册。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和2018年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同济大学均位列全国(中国大陆)第十。.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大学 · 查看更多 »

同济大学医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医科。于是,中国出现了两个使用“同济”品牌的医学院,上海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同济医科大学

#重定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科大学 · 查看更多 »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事实上,只有武汉同济医院拥有同济医院的品牌,并已将“同济”注册为医院领域的商标。在同济大学合并铁道大学建立医学院并将原上海甘泉医院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后,曾因此将武汉同济医院告上法庭,希望武汉同济医院至少能同意品牌共享。对此同济医院未作表态。详见:可以指:.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柏德學校

天主教柏德學校(Bishop Paschang Catholic School)於1969年創校,是一所位於香港的男女子天主教小學,由瑪利諾會於牛頭角下邨創立,原名柏德學校 (英文 Bishop Paschang Memorial School)。該校校訓為「仁義勤儉」。 創校時分為上、下午校,2002年上午校遷往九龍灣學校村,實施全日制,改名為「天主教柏德學校」(英文"Bishop Paschang Catholic School");下午校則留於原址,亦改為全日制。牛頭角校舍現已清拆,現今的柏德學校校舍位於九龍灣,屬觀塘區第46校網。 天主教柏德學校是一所香港政府津貼小學,辦學團體乃俗稱瑪利諾神父會(Maryknoll Fathers)的美國天主教外方傳教會。.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天主教柏德學校 · 查看更多 »

外科学

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療。外科學和所有的臨床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後, 而且外科學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症、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後的照顧、手術的併發症與預後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发现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也就已经从战争、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外科的实践经验。现代外科学开创于19世纪末,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代理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 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渐深化及完善。 临床外科学根据治疗目标的不同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乳房、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腹腔外科则可细分为肛肠、肝胆、上消化道外科等等)、心臟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合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等。廣義的外科學則尚可包含眼科、妇产科、口腔頜面外科等。 外科经常處理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隨著藥物、早期诊断技术與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併發症不可或缺的後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視鏡手术)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外科学 · 查看更多 »

宜宾市

宜宾市(四川话拼音:ȵi2bin1;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市境东界泸州市,北临自贡市,西接乐山市、凉山州,南邻云南省昭通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南为云贵高原大娄山区,西部为大凉山区,东北部为川东岭谷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金沙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于宜宾城区与岷江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长江由宜宾至宜昌一段亦称川江。全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人口449万。宜宾酿酒业发达,以五粮液为名酒代表,被誉为“酒都”,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宜宾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德文医学堂

#重定向 同济大学.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上海德文医学堂 · 查看更多 »

丁文渊

丁文渊(),字月波,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丁文江之弟。 1920年丁文渊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后留学德国,获法兰克福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考试院参事。陈介大使出使德国时,他被派往德国,任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副院长、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参赞。回国后,1942年抗战期间在四川李庄任同济大学校长。在任时,其治校作风引发学生与教授的不满,于1944年离任。战后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57年在香港去世。.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丁文渊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卫生工作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门之一。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卫生部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能合并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查看更多 »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的公園,主要分布在臺灣、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布於中國移民聚居地的中山公園通常由華僑捐建,亦有於當地政府與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中山公園 · 查看更多 »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总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1957年协和医学院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目前医科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结合,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医师奖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简称中国医师奖,是中国目前医师行业的最高荣誉,经卫生部授权,由中国医师协会于2003年设立,计划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在医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和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促进中国医师队伍行业建设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医师及协会工作人员。中国医师奖证书由中国医师协会颁发。首届中国医师奖由于非典爆发,推迟于2004年6月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颁发。.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中国医师奖 · 查看更多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重定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张涤生

张涤生()院士,知名医学家,中国整复外科的开创人,被称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张涤生是中国显微外科的重要创始人,曾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整复外科主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张涤生 · 查看更多 »

徐诵明

徐诵明(),字轼游、号清来,浙江新昌人,中国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徐诵明出生于一塾师家庭,早年先后就读于南明学堂、浙江高等学堂预科。1908年瞒着父母由同学资助前往日本求学,并经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后由于经费原因被迫回国。次年再赴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0年毕业后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徐诵明回到中国,在徐锡骥组建的陆军卫生部担任革命军上尉连长。次年返回日本继续学业。1913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8年毕业,于次年回国出任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病理学教授。期间,他创建了中国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校中的病理研究室,并首先开始用中文讲授病理学。1926年北伐战争时,曾担任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医科教授。1927年,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卫生科长。北伐军攻克南京后,负责接管鼓楼医院。宁汉分裂后,他回绝了何应钦提名的军医处长之职,回到北平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32年起,出任北平大学代理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与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成立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徐诵明出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他继续担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9年西北联大解散,他前往重庆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1943年,当选中华医学会理事。1944年,调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并兼医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调任国立沈阳医学院院长兼病理学教授,后于1948年辞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诵明出任卫生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任北京医学院病理学教授、中华药典编纂委员、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3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1956年起出任中华医学会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他于1958年被划为右派,后于1978年文革结束后获平反。此后,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是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徐诵明 · 查看更多 »

侯云德

侯云德(),江苏常州人,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传染病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侯云德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侯云德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医学寄生虫学

醫學寄生蟲學(Medical Parasitology),又稱人體寄生蟲學(Human Parasitology),是寄生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研究人體寄生蟲型態、生活史,了解人體和寄生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進而達到預防與治療的科學。 醫學寄生蟲學包括三大領域:.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医学寄生虫学 · 查看更多 »

內科學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專科,幾乎是所有其他臨床醫學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它的內容包含了對疾病的定義、病因學、致病機理、流行病學、自然史、症狀、症候、實驗診斷、影像檢查、鑑別診斷、診斷、治療和預後等。 內科學的方法是透過病史詢問或面談後,進行理學檢查,根據病史與檢查所見做實驗診斷與影像檢查,以期在眾多鑑別診斷中排除可能性較低者,獲得最有可能的診斷;獲得診斷後,內科的治療方法包含追蹤觀察、生活方式、藥物、介入性治療(如心導管、內視鏡)等,根據病人的狀況調整藥物之使用,防止並處理副作用及併發症。.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內科學 · 查看更多 »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是由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改组而来,成立于1928年7月。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抗战时被称为四大名校。而后几经更名、调整、合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武汉大学,详见武汉大学历史。.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国立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圖書館在人類文明發展及歷史存留具顯著作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資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們漸漸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資源,作為館藏提供大眾使用或查閱。.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王智平

王智平(),山东菏泽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4年5月参加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3月,任甘肃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9年5月任校长。2002年9月,甘肃工业大学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王智平出任党委书记。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教育界,分入第四十一组。 2012年8月,任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甘肃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2015年6月兼任甘肃省教育考试院院长。2016年1月,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正厅长级)。.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王智平 · 查看更多 »

硚口区

口区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市辖区。位于武汉三镇中的汉口。辖区面积41.9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56967人(2004年),实际常住人口68.63万。行政区划分为11个街道,再分为129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区内汉正街为清朝汉口镇正街,现以汉正街市场驰名。 Category:武汉市辖区.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硚口区 · 查看更多 »

童第周

童第周(),字蔚蓀,浙江省鄞縣人,著名胚胎學家,因在克隆技術上的貢獻而聞名。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后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第周出生于大清浙江鄞縣(今属宁波鄞州)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以插班生考试录取者中最后一名身份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就读,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于1924年获心理学学位。192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担任蔡翘教授的助教。之后又于1930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1934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 1930—1934年,童第周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布拉舍(A. Brachet)实验室开始了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他在棕蛙(Rana fusca)卵子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的研究中,证明了对称面不完全决定于受精面,而决定于卵子内部的两侧对称结构状态。同期,还完成了海鞘早期发育的研究。 1963年,他將雄性鯉魚的DNA放入雌性鯉魚的卵子內,成為首位成功將鯉魚克隆的科學家。.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童第周 · 查看更多 »

病理生理学

#重定向 病态生理学.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病理生理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田玉科

玉科(),湖北五峰人,土家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湖北地区代表。 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麻醉学专业。加入九三学社。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妇联兼职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湖北省主委。.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田玉科 · 查看更多 »

白求恩奖章

白求恩奖章,以著名国际人道主义医生白求恩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该奖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4年设立,以后不定期评选,颁发。.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白求恩奖章 · 查看更多 »

韦加宁

韦加宁(1938年4月5日~2003年4月13日),广西南宁人,中国著名外科专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韦加宁 · 查看更多 »

裘法祖

裘法祖(),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外科学家,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生前曾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等。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裘法祖 · 查看更多 »

解放大道 (武汉)

解放大道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纵贯汉口市区的大道,跨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西接汉宜公路,东到堤角工业区,长达25公里,宽60米,曾经是武汉市最长的一条主干道。 解放大道与东南侧的中山大道、沿江大道-沿河大道,及西北侧的建设大道等平行。中间与硚口路、航空路、青年大道、利济北路、武胜路、新华路、江汉路、黄石路、台北路、香港路、大智路、球场路、三阳路、澳门路、解放公园路、黄浦路、二七路等多条街道相交。 解放大道的形成比中山大道、沿江大道要晚,1920年代还只是平汉铁路外侧的荒凉地段。自华商跑马场(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通往江汉路有一土路,名为西满路,1929年以后改为碎石路,中间部分加铺沥青,名为中正路,陆续迁来或兴建中山公園、协和医院。1950年代到1970年代间,自宗关水厂到黄浦路的解放大道中段逐步建成宽60米的干道,建造中苏友好宫(今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建筑。同时向上下两端延伸。.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解放大道 (武汉) · 查看更多 »

谷镜汧

谷镜汧,1896年—1968年,中国著名病理学家,中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潭村人。与胡正祥、侯宝璋、梁伯强、林振纲等同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病理学家。.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谷镜汧 · 查看更多 »

贝时璋

贝时璋(),生物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人。他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贝时璋 · 查看更多 »

钱信忠

钱信忠(),江苏省宝山县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1965年至1973年以及1979年至1982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1982年至1983年)。钱信忠任计生委主任期间提出“一胎上环,二胎绝育”,仅1983年就实施女性绝育手术1600多万例。.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钱信忠 · 查看更多 »

钉螺

#重定向 釘螺屬.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钉螺 · 查看更多 »

肖传国

肖传国,中国泌尿外科医生,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主编等职。.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肖传国 · 查看更多 »

老武汉大学

老武汉大学是直属中国教育部领导的,按照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发展重点文理科综合大学。这一时期自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国立武汉大学,到2000年8月2日与其他高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老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耳鼻咽喉科学

#重定向 耳鼻喉科學.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耳鼻咽喉科学 · 查看更多 »

陈孝平

孝平,安徽阜南人,肝胆外科领域专家。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2年、1985年各取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肝脏外科中心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陈孝平 · 查看更多 »

陆道培

陆道培院士(英語:Prof.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陆道培 · 查看更多 »

杨宝峰

杨宝峰(1957年12月-),吉林松原市前郭县乌兰塔拉乡人,药理学家,沈阳药科大学学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校长、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科带头人。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杨宝峰 · 查看更多 »

桂希恩

桂希恩(1937年-),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医生,中国艾滋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成员。因其在艾滋病教育、预防、关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贝利马丁基金会颁发的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唯一得主,2004年度中国中央电视台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桂希恩 · 查看更多 »

梁伯强

梁伯强(),中国病理学家、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广东省梅县人。其父为梁邵勤,6岁丧母。192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医学院任助教。因教学水平优异,他被学校推荐前去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习病理学,1924年获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因上海战事告急前往广州,任中山医学院教授、副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2年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次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和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左的肝癌发生机理:肝硬化的致病因子之一是病毒性肝炎,而不是营养缺乏。这一观点直到1980年才被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所证实。1968年11月28日因心脏病复发于广州去世,享年69岁。.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梁伯强 · 查看更多 »

武忠弼

武忠弼,中国安徽省定远县人,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德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起求学、执教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至今。抗战时期,他与同济医学院一起内迁,从上海吴淞、浙江金华、江西赣州、云南昆明到四川李庄,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1949年后,与同济医学院一道从上海内迁武汉,世人称之为同济医学活化石。 其为推动中国和德国医学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前后两次分别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十字勋章和星级大十字勋章,与裘法祖并称为同济双璧。 2007年11月8日,武忠弼教授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享年88岁.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忠弼 · 查看更多 »

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Wuhan Union Hospital),又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作为教学机构时又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协和医院 · 查看更多 »

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又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英文为Wuhan Tongji Hospital),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作为教学机构时又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同济医院拥有医院、牙科、医疗辅助等项目上“同济”的商标。.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於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學。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葛寅亮創辦的江漢書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綜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9位,全世界第282位。.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医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院可以指:.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沈其震

沈其震(),湖南长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家。担任大连医学院院长,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沈其震 · 查看更多 »

淞沪会战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或上海戰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變)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卢沟桥事变后,蔣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國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採取主動發起战役。對中國而言,标志著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面战争。即使當時日本國力遠高於中國,也動員全國,馬上投入全面戰爭。例如隨即大量增加公債發行,並發起了日本全國性的「消費節約運動」。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市区和郊区展开。上海是中國當時首都南京門戶,又是中國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上海為中國第一大商港,每年對外貿易額佔全國二分之一以上。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劃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三个月。.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淞沪会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Tjmu中南同济医学院上海同济德文医学堂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同济医科武汉医学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