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粵語亦俗稱為唱雙簧,是中国传统艺术相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口相声中,一个人为甲方,称作“逗哏”的,另一人为乙方,称作“捧哏”的。对口相声是在单口相声的形式上加以升华,给人笑料。.
查看 十点钟开始和对口相声
张庆森
张庆森()中国相声演员,满族,曾和马三立合作十余年,表演了《开粥场》、《十点钟开始》、《文章会》、《开会迷》等脍炙人口的段子,两人配合默契,感情甚笃。.
查看 十点钟开始和张庆森
刘宝瑞
刘宝瑞(),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 刘宝瑞1915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寒,曾向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时拜相声家张寿臣为师。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音,开始崭露头角。1940年从济南回北京,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声誉鹊起。后去南京、上海等地献艺。刘宝瑞以单口相声表演而著称,被称为“单口相声大王”。1940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声艺术介绍给予港澳观众。1949年后参加中国曲艺团,后调至中国广播说唱团。文化大革命后下放至北京郊区劳动,1968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五)在北京房山农场劳动时遭现场批斗,当晚逝世。死因有多种说法,或是胃穿孔病逝,或是被人殴打致死,或是死于自杀,遗体经多方寻找至今尚未寻获。 刘宝瑞勇于探索,擅于借鉴吸收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
查看 十点钟开始和刘宝瑞
相声
声是一种中国曲艺表演艺术,於清朝道光年間,在北京出現,其前身為八角鼓。主要功夫分四门功课:说、学、逗、唱。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戲。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由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出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查看 十点钟开始和相声
马三立
三立(),中国相声第五代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回族,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從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
查看 十点钟开始和马三立
郭全宝
郭全宝(),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 1934年拜于俊波为师学习相声。建国后参与了传统相声的整理,并且表演了大量的新作品。曾与刘宝瑞、侯宝林,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常为捧哏,被称为“少郭爷”,有时也作逗哏或表演单口相声,如《捉放曹》,《借火》等,晚年常与罗荣寿表演双簧,还精通京剧、单弦儿、数来宝等多种艺术形式。.
查看 十点钟开始和郭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