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十月六日城

指数 十月六日城

十月六日城(مدينة السادس من أكتوبر)是埃及吉薩省的一個城市,是已取消的十月六日省的首府,人口約500,000,是新的國際性城市,不同國籍的學生在城內的7間私立大學唸書。 十月六日城在1979年由埃及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頒佈總統令成立,離吉薩17公里,與開羅市中心相距32公里。城市面積400平方公里,預計將來可容納370萬居民。十月六日城在2008年4月成為新設立的十月六日省的首府,2011年十月六日省并入吉萨省。 城市名稱是紀念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開始日期。.

7 关系: 埃及十月六日省吉萨吉薩省开罗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贖罪日戰爭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十月六日城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十月六日省

十月六日省(محافظة السادس من اكتوبر)原是埃及的一个省,位于埃及北部,尼罗河以西。该省以前为吉萨省的一部分,2008年4月17日析置。首府十月六日城。该省人口约250萬人。2011年“十月六号省”再次划归吉萨省。.

新!!: 十月六日城和十月六日省 · 查看更多 »

吉萨

吉薩(阿拉伯文:,拉丁化:)是尼羅河西的城市,在開羅西南約20公里外,現為開羅都會區的一部分,也是吉薩省的首府,人口有4,779,000(1998年)。著名景點有吉薩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還有許多其它古代建築。.

新!!: 十月六日城和吉萨 · 查看更多 »

吉薩省

吉薩省(محافظة الجيزة),是埃及的一個省,位于該國北部尼羅河三角洲南角,伸入西部沙漠區的拜哈里耶綠洲。首府为吉薩。面积85,105平方公里,人口6,272,571人(2006年统计)。2008年4月17日,十月六日省自本省分出,2011年4月又合併入本省。.

新!!: 十月六日城和吉薩省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十月六日城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محمد أنورالسادات,),前埃及總統。 萨达特出生於米努夫省迈特阿布库姆村(Mit Abu Al-Kum),有13个兄弟姐妹。1936年進入开罗军事学院学习。1939年秘密建立“自由军官”小组,因从事反英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1952年7月23日,参加纳赛尔领导推翻法鲁克王朝的七月革命。埃及共和国成立后,曾於1964年至1966年及1969年到1970年間,两次任職副总统。 1970年,纳赛尔逝世,萨达特继任总统。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一起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摧毁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1978年9月,在美国参与下,萨达特與以色列总理贝京在華盛頓特區签署戴维营協議,因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在开罗举行庆祝贖罪日戰爭胜利八周年的阅兵儀式上身亡。他的國葬於10月10日舉行,遺體安葬於位於他遇刺地方對面的無名英雄紀念碑;此處及當年遇刺的檢閱台,後來成為遊客必到的埃及旅遊景點。 沙達特繼任總統之初經常睡不著,三更半夜仍在寢室走來走去不睡。他的妻子就問「你怎麼了?」沙達特回答「我想起納瑟這二十年所發生的事睡不著」。沙達特的妻子告訴他說「忘掉納瑟吧,想想你自己的事」。日後台灣發生二月政爭時,李登輝處於精神壓力大而在許多夜晚都睡不著。即以沙達特的處境比擬當時他的心境。.

新!!: 十月六日城和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 查看更多 »

贖罪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מלחמת יום הכיפורים;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新!!: 十月六日城和贖罪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