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

指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райо́н),又译北高加索经济区,是俄罗斯的12个经济地区之一。 北高加索经济区盛产石油、天然气和煤。主要城市有顿河畔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格罗兹尼、弗拉季高加索和新罗西斯克。索契为著名度假胜地。农业机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产业。库班河流域是肥沃的黑土地带,为俄罗斯主要产粮地之一。此地为小麦、糖用甜菜、烟草、大米和葵花籽的种植地,也是养牛的地域。其他主要运输河流还有顿河、库马河、捷列克河和伏尔加-顿河运河。.

22 关系: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塞瓦斯托波爾弗拉季高加索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克里米亞共和國克拉斯诺达尔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索契罗斯托夫州顿河顿河畔罗斯托夫黑土车臣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阿迪格共和国捷列克河格罗兹尼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新罗西斯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Kabardino-Balkarskaya Respublika;卡巴爾達語:;Къабарты-Малкъар Республика)位於大高加索北麓,南面與格魯吉亞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也是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12,500平方公里,人口901,494(2002年)。首府納爾奇克。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位於本共和國。.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arachayevo-Cherkesskaya Respublika; 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 Къарачай-Черк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 Qaraçay-Çerkes Respublika; 卡巴尔达语: Къэрэшей-Шэрджэс Республикэ, Ķêrêšei-Šêrdžês Respublikê, 诺盖语: Карашай-Шеркеш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Qaraşay-Şerkeş Respublikası)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14,100平方公里,人口439,470(2002年)。首府切爾克斯克,成立於1922年2月13日,現任首腦是。 位於大高加索北麓,南鄰格魯吉亞,北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西鄰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東鄰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官方語言有俄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卡巴爾達語(又稱切爾克斯語)、阿巴札語和諾蓋語。切尔克斯人是組成後期馬木留克軍團的重要部分,他們的女奴也是土耳其蘇丹後宮的最愛。.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印古什共和国

印古什共和國(Respublika Ingushetiya;ГӀалгӀай Мохк,羅馬化:Ğalğaj Moxk),又譯殷古什共和國、英古什共和國。「印古什」這個名稱是源自一個古代聚落Ongusht,喬治亞語的「-eti」意為「之地」,因此印古什的名字意為「印古什人居住之地。」印古什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地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2002年首府由納茲蘭遷至馬加斯,東接俄羅斯車臣共和國,西部和北部與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接壤,南以大高加索山脈分水嶺與喬治亞比鄰。印古什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中除了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塞凡堡以外最小的聯邦主體。在1992年6月4日成立之後,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一分為二。印古什的主要民族為印古什人(古凡那克人的後裔),人口為412,529人。 印古什是俄羅斯最貧窮和動盪的地區之一。鄰近的車臣共和國之軍事衝突也影響到印古什。此外,印古什也有嚴重的貪污和犯罪問題(包括政府部隊對平民的綁架和謀殺),也有反政府示威、對軍隊和行政機構的攻擊、俄軍的暴行與人權日益惡化等問題。.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印古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塞瓦斯托波爾

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Акъяр, Aqyar,Sevastopol'),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的港灣都市,面對黑海,是半岛上的重要港口城市。 昔日是黑海艦隊的基地,也是克里米亞戰爭時英俄兩國必爭之地。后為俄羅斯海軍拥有。 塞瓦斯托波爾原由乌克兰直轄,並不屬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管轄。1993年俄联邦宪政危机期间俄最高苏维埃曾宣布塞瓦斯托波尔拥有俄城市的联邦地位。 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后,克里米亞共和國宣布和塞瓦斯托波爾一起从乌克兰独立。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直轄市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後被合併到南部聯邦管區)。此公投未受到乌克兰、联合国和绝大部分国家的承认,故此地仍然存在主权争议。.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塞瓦斯托波爾 · 查看更多 »

弗拉季高加索

弗拉季高加索(Владикавка́з,俄语拉丁字母拼写:Vladikavkaz,奥塞梯语:Дзæуджыхъæу,英语:Vladikavkaz)是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的首府,城市位于共和国东南部高加索山脉的丘陵地带,位於,橫跨捷列克河。人口主要是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根据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该地区的人口为315,068人。弗拉季高加索所在的北奥塞梯共和国西接卡巴尔达-巴尔卡尔,东靠印古什, 东北部和战乱的车臣地区接壤,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弗拉季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北奥塞梯共和国,全稱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国(Respublika Severnaya Osetiya-Alaniya;奧塞梯語:официалон ном Республикæ Цæгат Ирыстон—Алани)位於高加索,曾爲蘇聯時期的一個自治共和國。现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俄罗斯自治共和国。是一個位於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地区,与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及格鲁吉亚毗邻而居,面积接近8000平方公里,首府为弗拉季高加索,总人口50多万人。 由于与车臣共和国接壤,这个地区近年来曾多次发生车臣恐怖份子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最为著名的是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共和國

克里米亚共和国(Respublika Krym;Республіка КримRespublikasy Krym;Къырым Джумхуриети, Qırım Cumhuriyeti),是2014年3月11日從烏克蘭獨立的共和國,國土位於克里米亞半島。首都是辛菲罗波尔。在2014年3月16日舉辦歸屬公投,公投结果以97%赞成的得票率获得通过,克里米亚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并于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後被合併到南部聯邦管區)。但此公投并未获得乌克兰、欧盟、美国及联合国承认。.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克里米亞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诺达尔

克拉斯诺达尔(p,Krasnodar)是位于俄罗斯南部库班河畔的城市,也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行政中心。.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克拉斯诺达尔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Krasnodarskiy kray),位於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亞速海—黑海東岸,與克里米亞隔刻赤海峽相望。南面與阿布哈茲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面積76,000平方公里,人口5,337,700 (2013年)。首府克拉斯諾達爾。 其他城市有索契和新羅西斯克。.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索契

索契(Сочи、亚美尼亚语:Սոչի, 格鲁吉亚语:სოჭი,拉丁字母轉寫:Sochi),另譯素溪,俄羅斯聯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阿布哈兹接界处、黑海沿岸,是俄罗斯受欢迎的渡假胜地。2013年有人口368,011人,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м образованиям на 1 января 2013 года.。。索契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疗养地点,他在这里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博物馆。 2007年7月4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布索契获得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也亦將舉行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索契 · 查看更多 »

罗斯托夫州

罗斯托夫州(Rostovskaya oblast)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位於東歐平原和前高加索之間,庫馬-馬內奇窪地從中穿過,亞速海從西南伸入。面積100,80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404,013,首府頓河畔羅斯托夫。 成立於1937年9月13日。.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罗斯托夫州 · 查看更多 »

顿河

#重定向 頓河.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顿河 · 查看更多 »

顿河畔罗斯托夫

顿河畔罗斯托夫(Ростов-на-Дону,俄语拉丁字母拼写:Rostov-na-Donu)是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和南部联邦管区的首府。 建于1749年,1807年建市。人口為111萬5000人(2015年)。.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顿河畔罗斯托夫 · 查看更多 »

黑土

#重定向 黑鈣土.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黑土 · 查看更多 »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Chechenskaya Respublika;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Noxçiyn Respublika)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轄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段边界,首府格羅茲尼。 歷史上,車臣地區由周邊各大國統治,也曾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國和城鎮。車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是由伊瑪目在高加索戰爭中為了抵抗俄國,所組成的,此為車臣民族國家之始。在伊玛目沙米勒帶領伊瑪目國抗俄二十多年後,1858年被俄羅斯帝國征服,並被軍事管治。1860年成立捷列克州,車臣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遭到鎮壓後,車臣地區開始工業化。 在蘇聯時代,車臣人與印古什人合併,組成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二次大戰爆發1940至1944年車臣起義。後因扁豆行動、、1951年東哈薩克車臣人大屠殺事件爆發大規模抗俄活動。蘇聯解體後,車臣共和國成立,但因車臣獨立組織領袖焦哈爾·杜達耶夫奪取政權,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宣告從俄羅斯獨立。 因車臣共和國接連不斷引起北高加索的軍事衝突,印古什共和國因此從車臣地區分出,最終引發第一次車臣戰爭,車臣地區事實上獨立。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收復車臣,並開始了北高加索叛亂的平定。两次战争中,车臣地区惨遭蹂躏,首府格罗兹尼前后发生四次战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战后,普京政府开始重建车臣。如今的车臣共和国基本上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目前由拉姆赞·卡德罗夫當選车臣共和国總統。.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车臣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达吉斯坦共和国

達吉斯坦共和國(Respublika Dagestan)位於俄羅斯最南部,東鄰裡海,北鄰卡爾梅克共和國,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車臣共和國,西南毗鄰格魯吉亞,南部與阿塞拜疆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成立於1921年1月30日。這裡是可薩汗國發源地。这里也是俄国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这里今天还有阿拉伯人的后人。 面積50,300平方公里,人口2,576,531(2002年)。首府馬哈奇卡拉。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阿瓦尔人,現任首腦是。 達吉斯坦近來曾多次發生恐怖份子的襲擊事件。.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达吉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迪格共和国

阿迪格共和国(Respublika Adygeya;阿迪格語:Адыгэ Республик),位於高加索山脈北麓,四周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包圍,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面積7,600平方公里,人口447,109 (2002年)。首府邁科普。阿迪格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阿迪格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捷列克河

捷列克河 (Терек、格魯吉亞語:თერგი、阿瓦爾語:Терек、車臣語、奧塞梯語:Терк)是北高加索的主要河流。發源於格魯吉亞,流經俄羅斯北奧塞梯、印古什、車臣,最後在達吉斯坦--入裡海。全長623公里,流域面積43,200平方公里。 Т თ.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捷列克河 · 查看更多 »

格罗兹尼

格罗兹尼(俄文:Гро́зный,俄文拉丁字母拼写:Grozny,車臣文:Соьлжа-ГIала、Sölƶ-Ġala或Джохар-ГIала、Dƶoxar-Ġala),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位于高加索山北麓。 格罗兹尼由沙皇俄国军队建城于1818年,其名俄文意为“威胁”,是俄军控制北高加索的主要要塞之一。该城1989年时人口曾达到40.1万人,后在两次车臣战争期间发生数次格罗兹尼战役,城市大部都遭到毁灭性破坏,1999年时人口仅有15万人,次年进行选民登记时,仅有9833人前来登记。車臣戰爭完結後,普京政府开始重建格罗兹尼,人口重新回升至20萬左右。如今整個格羅茲尼市區基本上已从战争狀態中恢复过来,重新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格罗兹尼 · 查看更多 »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Stavropolsky krai)位於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成立於1924年2月13日,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66,500平方公里,人口2,735,139(2002年),首府斯塔夫罗波尔。.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新罗西斯克

新罗西斯克(俄语:Новоросси́йск,又译诺沃罗西斯克或新俄罗斯斯克)是俄罗斯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是该国在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罗西斯克是苏联仅有的几个英雄城市之一,2005年估计人口281,400。.

新!!: 北高加索经济地区和新罗西斯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