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华门 (北京)

指数 中华门 (北京)

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原明代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中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此門曾是明、清、民国三朝的象徵性國門,平常日子不得開啟。.

34 关系: 城楼大学士大清會典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门中华民国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中轴线北京市北京皇城皇后皇太后皇帝青金石顺治首都博物馆解縉轿辛亥革命李自成正阳门歇山顶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逝世永乐 (明朝)清帝大婚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明季北略

城楼

城樓,或稱作城門樓子,是指設在城上用來瞭望的樓臺。《後漢書·卷十六·鄧禹傳》:「從至廣阿,光武舍城樓上,披輿地圖。」城樓有時作為城堡主城的一部分,有時則作為城牆的防禦要塞,多設制於城牆的四角或城門上方。.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城楼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大清會典

《大清會典》,簡稱《清會典》,是中國清朝中央政府官修、钦定的會典。.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大清會典 · 查看更多 »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稱為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佈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天安门 · 查看更多 »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因位于明清北京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外而得名。广场北端设有国旗杆,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旗、降旗仪式。 根据《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天安门广场地区及广场东侧、西侧各100米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另外,驶经天安门广场的公共汽车的车身也不得有广告。因此在天安门广场上,除节日豎立起的政治标语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广告标语。.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天安门广场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2018年3月撤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主管文化及艺术事业。.

新!!: 中华门 (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中华门

中华门为中国南京城正南门,位于内外秦淮河之间,原名聚宝门。中华门城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中国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中华门门内是内秦淮河,以镇淮桥连接自南唐以来历经千年繁华的中华路;门外是外秦淮河,以长干桥连接雨花路。 中华门城門上的題字則是在1931年的雙十節前夕,由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所題。.

新!!: 中华门 (北京)和中华门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中华门 (北京)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會堂位於中國首都北京市西城区天安門廣場西側,建成於1959年。不僅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地點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和辦公地點,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还对外承接会议与宴请及文艺活动。人民大會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管理。.

新!!: 中华门 (北京)和人民大会堂 · 查看更多 »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在天安门城楼、长安街、国旗旗杆以南,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也是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

新!!: 中华门 (北京)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 查看更多 »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北京中轴线是世界文化遗产储备项目,北京市已于2018年开启对中轴线的全面整治计划。.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北京中轴线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皇城

北京皇城位于明清北京紫禁城之外、北京内城之内。四周由城墙环绕,并设置城门,被称为皇城。 北京皇城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其范围南至东长安街、西长安街和毛主席纪念堂处;北至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东大街;西至府右街、灵境胡同、西黄城根南街、西黄城根北街;东至晨光街、东黄城根南街、东黄城根北街。面积约6.87平方公里。.

新!!: 中华门 (北京)和北京皇城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新!!: 中华门 (北京)和皇后 · 查看更多 »

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天皇为其母亲所上的尊号,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秦宣太后羋八子(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新!!: 中华门 (北京)和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中华门 (北京)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獅(學名:Panthera leo),俗稱獅子(古稱狻猊),被人稱為万獸之王。獅是一種生存在非洲和亞洲的大型猫科動物,豹屬之中最著名的一種,現存中是和老虎并列的两大猫科动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徵之一,過去牠分佈在多個洲,但因為人類的開發,現代的獅群生存環境與分佈已經大大縮小了。中國地區本來沒有獅子,直到張騫通西域以後,才從伊朗附近的地區知道獅子的存在。 獅子的天生死敵为鬣狗。.

新!!: 中华门 (北京)和狮 · 查看更多 »

青金石

青金石(Lazurite)為一種架狀矽酸鹽礦物,含硫酸根、硫離子、氯離子,化學式為(Na,Ca)8。 屬於似長石類礦物方鈉石礦物群的一員,晶系為等軸晶系,不過完好的晶型極為罕見,大多呈塊狀。自然界中多數存在於青金岩中。其英文「Lazurite」則來自波斯語lazward 其意為藍色。.

新!!: 中华门 (北京)和青金石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中华门 (北京)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是北京市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北京市文物局直属单位。.

新!!: 中华门 (北京)和首都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解縉

解縉(),字大紳,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綸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新!!: 中华门 (北京)和解縉 · 查看更多 »

轿

轿,也称轿子、舆、肩舆、抬椅、滑竿等,是一类交通工具。广义的轿子外形为装有抬杠的无轮结构,乘客坐在其中,由两人或多人肩扛或手抬,步行运输。抬轿者称为轿夫。 和马车等其他旧时交通工具比,轿子的速度较慢,但更为平稳舒适。轿子也有利于穿行狭窄曲折的街道。另外由于雇佣人力来运输,也可以显示乘轿人的社会地位。 中国唐朝及以前的时候,乘轿者多为皇室、女性、老弱官员。自宋朝开始,轿子开始广泛流行。近现代,轿子先是被人力车,后被汽车逐步取代。在当代,除了少数险峻无道路的山地还在用抬椅、滑竿等运输外,轿子一般只用于旅游娱乐,以及婚礼、葬礼、廟會等传统仪式。.

新!!: 中华门 (北京)和轿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中华门 (北京)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南侧正中,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其城楼是明清北京城内九门现存的唯一一座城楼。该门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初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加盖箭楼和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更名正阳门。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在明清两朝时多次被焚毁,又多次重建。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正阳门箭楼成为独立建筑。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先后对公众开放。.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正阳门 · 查看更多 »

歇山顶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歇山顶 · 查看更多 »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是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逝世后,根据同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建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物,位於天安门广场南侧、北京中轴线上,其中陈列有经特殊处理保存的毛泽东的遗体。毛主席纪念堂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管理。目前分日期和时间段免费对公众开放。毛主席紀念堂有嚴格的參觀規定,禁止喧譁、吸菸和拍照,穿迷你裙或背心、拖鞋的遊客禁止入內。.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毛主席纪念堂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逝世

#重定向 毛泽东之死.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毛泽东逝世 · 查看更多 »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永乐 (明朝) · 查看更多 »

清帝大婚

清帝大婚是指清朝皇帝在位期间举行的婚礼。在中國皇帝結婚稱之為「大婚」,清朝皇帝舉行大婚共有四次,分別在順治、康熙、同治、光緒期間舉行。.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清帝大婚 · 查看更多 »

清东陵

清东陵(z)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境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一带,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距离天津150公里,是清朝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整座陵园共有5座帝陵,4座--陵,5座皇妃陵寝,8座皇子陵寝,4座奶妈坟,1座贞官墓和1座穆公墓,其中部分皇子陵寝分布于天津市境内。这些陵寝均建造于清朝年间,整座陵园的最后的2位墓主人下葬于1935年。清东陵在清朝存续期间一直都有专门的机构主持祭祀,也有专门的部队对陵寝及其周边进行护卫。清朝灭亡后,清东陵的保护机构已经无力守卫整座陵园,这导致清东陵在1952年前多次遭到抢掠和盗掘,其中以1928年时孙殿英制造的盗案规模最大,破坏也最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东陵重新得到了专门机构的保护,该机构的保护范围经历过多次变化。1961年,清东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1月,清东陵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孝陵、景陵、裕陵、昭西陵、菩陀峪定东陵、裕妃园寝六处陵寝可供游客参观。.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清东陵 · 查看更多 »

清西陵

清西陵(z)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之一。该陵园筹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至1924年瑾妃入葬正式修建完毕,陵区共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以及多名妃嫔、亲王和公主。清西陵在清朝存续期间一直都有专门的机构主持祭祀和日常维护,也有专门的部队对陵寝及其周边进行护卫。清朝灭亡后,清西陵的保护机构已经无力守卫整座陵园,这导致在1954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成立之前,清西陵屡遭盗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清西陵得到妥善保护。1980年,崇陵地宫在清理完毕后对外开放。2000年,清西陵被列为世界遗产。.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清西陵 · 查看更多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天壽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離北京市区約50公里,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築群。自永樂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2003年7月3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明十三陵 · 查看更多 »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共二十四卷,記錄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努爾哈赤崛起東北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於崇禎一朝之事記載甚詳,李自成入北京後之事,幾乎是按日編排。.

新!!: 中华门 (北京)和明季北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門 (北京)大清门大明门北京中华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