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坎德施泰格
#重定向 坎德斯泰格.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坎德施泰格
布里格
#重定向 雙桅橫帆船.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布里格
伯尔尼
伯恩(:Bärn、Bern、Berne、Berna、Berna)位於瑞士西半部領土中央偏北之處,為僅次於蘇黎世、日內瓦和巴塞爾的第四大城,是伯恩州首府,亦是該國實際上的首都。其舊城區今日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世界遺產。.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伯尔尼
伯尔尼-勒奇山-辛普朗铁路
#重定向 BLS勒奇山铁路.
伯恩州
伯恩州(Kanton Bern,Canton de Berne,Berna,Berna)是瑞士西半邊的一個州,面積僅居格勞邦頓州之下,人口密度也只次於蘇黎世的瑞士第二大州。伯恩州的官方和民間皆雙語并行,這個區域可通行德語及法語,唯其口音與拼寫方式略不同於德法兩國。.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伯恩州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公里
勒奇山基线隧道
勒奇山基线隧道()是位於瑞士的一條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鐵路隧道,全長,是目前世界最長的陸地鐵路隧道,同时也是世界第三长的铁路隧道。隧道的兩個出口分別位於伯恩州的弗鲁蒂根和瓦萊州的拉龙,是新阿尔卑斯铁路枢纽网络(NEAT: Neuen Eisenbahn-Alpentransversale)勒奇山-辛普朗线(Lötschberg-Simplon-Achse)上的一段。瑞士的NEAT构建两大铁路通道,它们均北起瑞士的巴塞尔,一条经伯尔尼-图恩-施皮茨到达勒奇山,经过勒奇山基线隧道后,再经过布里格--多莫多索拉,到达意大利境内的米兰,诺瓦拉和热那亚;另一条经过瑞士中部圣哥达山(Gotthard)的圣哥达基线隧道,也是通往意大利的米兰,诺瓦拉和热那亚。这两大通道属于欧洲大陆铁路货运走廊(鹿特丹-热那亚)的一部分。 該隧道於2007年6月16日通車,2007年12月9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隧道配备了先进的ETCS 2级铁路装备。.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瑞士
瓦莱州
瓦莱州(法语:Valais,德语:Wallis,意大利语:Vallese)是瑞士西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一个州,州府锡永,居民以使用法语为主,人口278,200(2003年)。.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瓦莱州
隧道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供交通立体化、穿山越岭、地下通道、越江、过海、管道运输、电缆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不一定全是地下通道,仅位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或地下道路。.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隧道
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rail transport),通稱軌道運輸或轨道交通。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種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陸上運輸方式。而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浮列車、纜車、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在中国大陆,軌道交通一般指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其英文譯名為「urban rail transit」。.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鐵路運輸
辛普朗隧道
辛普朗隧道(Traforo del Sempione)是一条位于瑞士和意大利交界处的铁路隧道,是瑞士伯尔尼至意大利米兰铁路干线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通道。隧道由1号和2号两条平行单线组成,两条隧道长度均为19.8公里,中心相距17米。在聖哥達基線隧道完工前,为世界上最长的山岭铁路隧道。 辛普朗隧道1号于1898年开工,1906年建成。为了纪念隧道顺利通车,当年还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一届世博会。2号隧道于1912年开工,1921年建成。.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辛普朗隧道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en;Alpes;Alpi;Alpe)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它可以被细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瓦莱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伦纳山口到斯洛文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45公尺,位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公尺,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北邊是水氣較多的氣候,而南邊則較為乾燥,雨量很少。.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阿尔卑斯山
雪崩
雪崩,是在长年积雪的山中常有的自然災害,是指大量的雪由斜坡表面上快速滑動下來,產生原因通常是積雪處於一種「危險」的平衡狀態下,如果稍微有外力作用,就會失去平衡,造成雪塊滑動,進而引起更多積雪運動,使大量的瞬間傾盆而下;附近的人及村莊往往不能倖免。 雪崩一般而言是由某一區域的積雪重量超過其強度所成(板状雪崩,slab avalanche),但也有時是是因為積雪漸漸的變寬所造成(鬆雪崩,loose snow avalanche)。雪崩在開始後,其速度會迅速的變快,也會帶走路徑上的雪,因此其重量及體積也會越來越大。若雪移動的夠快,雪可能會混合一些空氣,形成粉末狀的雪崩,是一種密度流。 有關雪崩有許多的分類方式,但還沒有一種廣為接受的分類,會因為不同的目的而為雪崩做不同的分類。雪崩可以用其大小、破壞力、啟動機制、組成及動態特性來描述。.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雪崩
施皮茨
施皮茨(瑞士德语:Spiez)是瑞士的城鎮,位於該國中部圖恩湖南岸,由伯恩州負責管轄,面積16.6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07米,是熱門的旅遊地點,2010年人口12,475。.
查看 勒奇山隧道和施皮茨
另见
1913年完工隧道
- 勒奇山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