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刘华妃

指数 刘华妃

刘华妃,唐玄宗李隆基妃。生奉天皇帝李琮(710年前出生)、靖恭太子李琬(711年至713年出生)、仪王李璲(716年至718年出生)。 除知道刘氏生三子外,并推测出她在玄宗登基前即已成为他的妾室外,其余事迹不详。开元年间后宫封号改制,始置惠妃、丽妃、华妃为三妃,正一品。开元十二年(724年),王皇后被废,玄宗特赐武氏为惠妃。刘氏和另一位后宫赵氏可能在此时分获华妃和丽妃的封号。其后,无相关记载。唐德宗时代的官员戴孚所著传奇小说《广异记》,称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华妃曾被盗墓、辱尸,真实性无考。.

15 关系: 丽妃开元傳奇 (小說)唐德宗唐玄宗王皇后 (唐玄宗)盜墓貞順皇后 (唐玄宗)趙麗妃李琬 (唐朝)李琮 (奉天皇帝)李璲惠妃戴孚旧唐书

丽妃

丽妃,古代中国妃嫔封号。唐开元时设置,地位仅次于皇后。金、明、清皆有此封号。.

新!!: 刘华妃和丽妃 · 查看更多 »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新!!: 刘华妃和开元 · 查看更多 »

傳奇 (小說)

傳奇,指中國唐代開始的虛構性的文言短篇小說,往往專指唐代小說,又稱唐傳奇或傳奇文。傳奇上承六朝神怪小說,始創於初唐,大盛於中唐,衰落於宋代,題材主要分愛情、神怪、俠義、歷史四類,代表作品有沈既濟《枕中記》、《任氏傳》、元稹《會真記》(又稱《崔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李公佐《南柯太守傳》、陳鴻《長恨歌傳》、袁郊《紅線傳》、杜光庭《虬髯客傳》等。典型的傳奇與一般筆記小說、志怪小說不同,具有複雜情節,曲折描寫,不是實事的記錄,而是有意識的創作,首度建立中國短篇小說的形式,提供大量故事素材,對後世小說和戲曲都有重大影響。以「傳奇」指唐代小說,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其定義是模糊的,具體包括哪些作品,學者意見互有出入。部份學者把「傳奇」界定為筆記小說以外一切的文言虛構性小說,把傳奇下限推到清代。.

新!!: 刘华妃和傳奇 (小說)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刘华妃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刘华妃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王皇后 (唐玄宗)

王皇后(),同州下邽县人,唐玄宗皇后。 王氏家族出于太原王氏,先祖為南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有双胞胎兄长王守一。史书未记载王氏的生年。當玄宗還在臨淄王時期時,聘娶王氏為郡王妃。根据《唐会要》的记载,时间是在武周长寿二年(693年),当时李隆基年仅八周岁。 710年,在討伐韋-后-的唐隆之变時,王氏在幕後協助臨淄王,終於完成大業。唐隆之变后,李隆基受封平王,不久被立为皇太子。王氏当获封太子妃的册封。延和元年(712年),玄宗即位,改元先天。八月二十日,立王氏為皇后。 王皇后結婚多年,始終無子,而當時武惠妃很得寵,王皇后心中不滿,武惠妃便想詆毀她。然而因為王皇后對下屬們素有恩惠,故沒人願意說她壞話。玄宗也起了廢后之心,便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亲信姜皎,姜皎卻把這事說溜出去。开元十年(722年),她的一位妹夫嗣濮王李峤举报姜皎泄露唐玄宗意图废后。姜皎受杖刑后,死于流放途中。皇后因為失去玄宗的愛情,身處於隨時可能被廢的恐懼中,便哭著問玄宗:「陛下難道不掛念當年我爹拿衣服換一斗麵粉,給您做生日湯餅的事嗎?」玄宗聽了也為之感傷動容,遂暫時放下廢--的打算。 因為皇后無子,地位受損,再加上姜皎之事,讓皇后之兄王守一很害怕,遂導致「符厭事件」發生。他請來和尚明悟祭拜南斗與北斗,取來霹靂木並刻上天地文與玄宗名諱,讓王皇后佩帶,說道:「帶著它可保祐早生貴子,往後將可與則天皇后相比。」結果,在开元十二年(724年)事情被揭發,玄宗親自追查,果然搜獲物品。同年秋七月己卯,下诏廢皇后為庶人,賜死王守一。當時詩人王諲甚至作翠羽帳賦,諷刺玄宗的行為。在被廢的三個月後,即当年十月,王氏便過世了,玄宗詔令以一品禮將她葬於無相寺。後宮的人們對她相當思慕,玄宗自己也對此事感到相當後悔。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時,恢復其皇后封號。.

新!!: 刘华妃和王皇后 (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盜墓

墓是指進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盜取陪葬之物或掘出屍體的行為。 盜墓往往影響了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的研究工作,因為盜墓人往往先於專家开掘墓穴,其目的通常只是為了墓穴內的具高價值的精美陪葬品,在盜墓過程中極有可能故意或无意的破壞了墓穴的完整。 盜墓也有可能是為了洩恨报复。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郭子儀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大破吐蕃。是年十二月,有盗墓贼掘郭子仪之父的坟墓。民間傳聞是魚朝恩遣人所為。朝廷擔心郭子儀發兵謀叛,事發後郭子儀入朝流涕說:“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 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例如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秦始皇陵曾經遭盜墓贼挖掘及破壞,兵馬俑手上的武器大多都被拿走,陵墓亦有給放火燒毀的跡象。估計是項羽所為,他推倒秦俑士兵,令其身首異處。 又例如直至1968年所發現漢代墓穴的兩套玉衣,一直以來人們都只是以為玉衣的存在只是個傳說而已,但現時大部分人都相信歷來有大量盜墓贼盜去了大部分的玉衣。 在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有記錄指學習醫術及美術的學生會從殮房、民居、墓地等地方盜取的屍體,以學習人體解剖學。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都曾經從殯儀館或墓地裏盜取屍體,透過解剖認識人體,令他們作品更臻完美,不過這行為通常被視為盜屍,而非盜墓。.

新!!: 刘华妃和盜墓 · 查看更多 »

貞順皇后 (唐玄宗)

貞順皇后(),即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父恆安王武攸止,母郑国夫人楊氏。她是武則天的孫侄女。.

新!!: 刘华妃和貞順皇后 (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趙麗妃

趙麗妃(),本名不詳,天水郡人《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一》○和丽妃神道碑铭奉敕撰 丽妃赵氏,天水人也......开元十四年,春秋三十有四,七月十四日,薨於春华殿。,唐玄宗後宮嬪妃之一。.

新!!: 刘华妃和趙麗妃 · 查看更多 »

李琬 (唐朝)

李琬(),原名李嗣玄。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子,母为刘华妃。.

新!!: 刘华妃和李琬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琮 (奉天皇帝)

李琮(),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 景云元年(710年),祖父唐睿宗为帝,封许昌郡王。先天元年(712年)八月,玄宗即位,进改封郯王。开元四年(716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727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733年),授太子太师,改名李琮。二十四年(736年),进司徒。天宝元年(742年),兼太原牧。天宝十一年(752年)五月病死,被玄宗追谥为靖德太子。其弟唐肃宗即位后,追谥李琮为奉天皇帝,妃竇氏為恭应皇后,備禮改葬於華清宮北齊陵。以废太子李瑛之子李俅为嗣庆王,官拜秘书监同正员。 据新平郡王李俨墓志铭,李俨为李琮长子,但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俨为李瑛长子。 《明皇杂录》《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玄宗曾对李林甫提及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这很可能是他虽为长子却未能被立为皇太子的原因。肃宗为皇太子时,李林甫为了谋害太子,曾提议玄宗立长子为储,玄宗也有所犹豫,但最终因太子恭谨孝顺而没有易储。.

新!!: 刘华妃和李琮 (奉天皇帝) · 查看更多 »

李璲

李璲(),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二子,母为刘华妃,本名李潍。 生年不详,从他异母兄李一和异母弟李璬的生年推测,李璲的生年为716年至718年间。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封为仪王。十五年(727年),领河南牧。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璲。永泰元年(765年)二月李璲薨逝,废朝三日,赠太傅。其子李侁为钟陵郡王、光禄卿同正员,李僆为广陵王、国子祭酒同正员。.

新!!: 刘华妃和李璲 · 查看更多 »

惠妃

惠妃,古代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妃嫔封号。唐开元时设置,地位仅次于皇后。金、明、清皆有此封号。.

新!!: 刘华妃和惠妃 · 查看更多 »

戴孚

戴孚,唐代譙郡(今安徽亳州)人。 生平不詳,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與好友顧況同登進士第。授官校書郎,大曆六年(771年)在桐廬縣令鄭鋒家聽神仙誦詩,終官饒州錄事參軍。著有《廣異記》二十卷,多散佚。.

新!!: 刘华妃和戴孚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刘华妃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劉華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