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前372年

指数 前372年

没有描述。

17 关系: 宋桓公 (戰國)中山桓公周烈王儒家無余燕後桓公燕桓公韓共侯衛聲公魏武侯魯共公趙成侯楚肅王戰國

宋桓公 (戰國)

宋桓公(),原名闢兵(也作辟兵或辟),宋休公之子。為了與前代的宋桓公禦說分別,又作宋後桓公。前356年与魯共公、衛成侯、韓昭釐侯朝梁文惠王。.

新!!: 前372年和宋桓公 (戰國) · 查看更多 »

中山桓公

中山桓公,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三任君主,他為中山武公兒子,承襲中山武公的政權。前406年,為魏將樂羊所滅。約前380年左右復國,初定都於顧,後遷於靈壽,分別於前377年、前376年在房子、中人兩地與趙國軍隊交戰,於南方修築長城以抵禦趙國。在位約30餘年。中山王即位後,追謚為桓王。.

新!!: 前372年和中山桓公 · 查看更多 »

周烈王

周烈王(),又稱周夷烈王,姓姬,名喜,中國東周君主,在位7年。他是周安王之子。周烈王在位期間,秦獻公遷都櫟陽(今陝西省臨潼市),開啟秦國強盛的序幕。周烈王五年(庚戌,前371年),秦獻公發兵攻占韓國六座城市。烈王六年(前370年)齊威王朝見周天子,威王賢名更盛。.

新!!: 前372年和周烈王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前372年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無余

無余(?─前361年),古本《竹書紀年》稱初無余之、莽安,《越世家》稱之侯,是戰國時期越國的君主,其君錯枝讓位後繼承為君主,前372年至前361年在位12年去世。 卿大夫寺區平定內亂,因為越王錯枝力求逃離此王位,所以翌年大夫寺区立無余之為越王。.

新!!: 前372年和無余 · 查看更多 »

燕後桓公

燕後桓公(),是中國戰國時代燕國的君主,因燕國共有二位桓公(一說有三位),故稱後桓公,继燕簡公之位,在位十一年卒,由燕后文公即位。 Category:燕國君主 公.

新!!: 前372年和燕後桓公 · 查看更多 »

燕桓公

燕桓公可以指:.

新!!: 前372年和燕桓公 · 查看更多 »

韓共侯

韓共侯(),《史記》於韓世家作懿侯,于六國年表作莊侯,名若山,或單稱若《韓世家》索隱引《紀年》。,戰國時期韓國君主。.

新!!: 前372年和韓共侯 · 查看更多 »

衛可以指:.

新!!: 前372年和衛 · 查看更多 »

衛聲公

衞聲公(?-前362年),即姬訓,為戰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他是衞慎公兒子,前373年承襲衞慎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1年。.

新!!: 前372年和衛聲公 · 查看更多 »

魏可以是指:.

新!!: 前372年和魏 · 查看更多 »

魏武侯

魏武侯(? - 前370年)中國戰國時魏國統治者。名擊。前396年繼魏文侯位,前370年卒。.

新!!: 前372年和魏武侯 · 查看更多 »

魯共公

魯共公(),即姬奮,為戰国諸侯国魯国君主,魯国第三十任君主。他為魯穆公兒子,承襲魯穆公擔任該国君主,在位30年。 楊寬考証其在位時間在前382年—前353年。 魯共公十年(前373年),齐国田午弒君自立,国內動蕩,魏国伐齐至博陵,魯国伐齐至陽關。 魯共公二十七年(前356年)与宋後桓公、衛成侯、韓昭釐侯朝梁文惠王。因与楚宣王飲酒不歡,導致了楚国聯合齐国伐魯。.

新!!: 前372年和魯共公 · 查看更多 »

趙成侯

趙成侯()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姓趙,名種,趙敬侯之子。前372年,趙成侯在邢地(今河北邢台漿水村附近)高築檀台,以朝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前353年,魏國派大將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圍趙都城邯鄲。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於桂陵。趙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邯鄲城南的漳水會盟,趙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條約。.

新!!: 前372年和趙成侯 · 查看更多 »

赵可以是.

新!!: 前372年和赵 · 查看更多 »

楚肅王

楚肅王,原名熊臧,楚悼王子。楚悼王剛死,舊貴族射殺吳起,吳起跑入靈堂,伏在楚悼王的屍體上,結果貴族殃及楚悼王的屍首。楚肅王繼位後,以傷害悼王屍體罪,收捕作亂貴族七十餘家,並處以三族之刑。楚肅王四年,巴伐楚,取茲方(今湖北松滋),楚被迫築扦關(今湖北宜昌市西),进行防御。楚肃王六年(前375年)魏攻楚,战于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韩国乘机而攻灭郑国,并迁都至郑(今河南新郑)。前371年,魏國遣軍攻佔魯陽。楚肃王十一年(前370年)卒,其弟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新!!: 前372年和楚肅王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前372年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