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樂團
大樂團(Big band),又譯大樂隊,是演奏爵士樂的樂團,流行於美國1930年代初到1950年代末的。大樂團的編制通常有10到25位樂手,包括演奏薩克斯風、小喇叭、伸縮喇叭、鐵琴的樂手,還有歌手以及負責節奏樂器的樂手。 大樂團所演奏的音樂多經過改編,且會依照事前預備好的書面樂譜(charts)來演奏。唯有當編曲者指定時,才會有樂手擔任即興獨奏。.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大樂團
小號
小號(英語:Trumpet),是一種銅管樂器,常用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是銅管樂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演奏小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現代的小號一般有3個按鍵(有時或有4個),透過讓吹奏者按下按鍵來調低音高;按鍵通常為活塞式,而轉閥式按鍵較為少見。一般最為常見的小號是降B調小號,為移調樂器。.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小號
纽约州
纽约州(State of New York),暱稱帝國州(Empire State),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首府是奧爾巴尼,由上州、紐約市及郊縣(下州)所組成。 纽约州西部及北部与加拿大接壤,东邻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即“新英格兰三州”)和大西洋,南接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西北部連接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通常人们说起纽约州时不能像称呼美国绝大多数州那样省略最后的“州”(State)字,因为简单地说纽约多指纽约市。.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纽约州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美國
羅徹斯特
羅徹斯特是一個地名,可以指:;澳大利亞.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羅徹斯特
爵士
爵士(Sir)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對「騎士」和「從男爵」的一種敬稱。.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爵士
爵士乐
爵士樂(Jazz)是一種音樂流派,它於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起源於美國新奧爾良的非裔美國人的社區,植根於藍調和拉格泰姆音樂以及歐洲的軍樂,並且由其發展而來。自1920年代的爵士時代以來,爵士已經被認為是音樂表達的一種主流形式。其後,爵士樂亦以若干相對獨立的、傳統的流行音樂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相對獨立的風格間亦有關聯,其間的紐帶即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與歐裔美國人音樂之間的互相融合.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爵士乐
迪齐·吉莱斯皮
约翰·伯克斯·迪齐·吉莱斯皮(John Birks Dizzy Gillespie,1917年10月21日南卡罗来纳州奇罗 - 1993年1月6日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美国爵士小号手、乐队领袖、歌手、作曲家。.
藍調
藍調(英文:Blues,被稱為藍調,音譯為布魯斯)是一個音樂流派和音樂形式,起源於19世紀末,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南方腹地及美國各地。這種流派的根源是從非洲傳統音樂而來,非裔美國人的歌曲作品,黑人聖歌及歐洲白人移民美國傳統的民間音樂,藍調融合了黑人靈歌、工作歌曲、現場大聲叫喊及回應、歡呼、吟唱和押韻成簡單的民謠。爵士樂、節奏藍調和搖滾樂中無處不在都有藍調音樂形式的特點,就是呼叫-回應模式,藍調音階和特定的和弦進行,其中十二小節藍調是最常見的。藍色音符(或“擔憂音符”),通常是音高變平的三分之一或五分音符,也是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藍調洗牌或行走低音加強恍惚般的節奏,並形成一個重複的效果,被稱為凹槽。 藍調作為一種音樂流派的特點是在於歌詞、低音線和樂器。早期的傳統藍調詩歌由四行重複的單行組成。直到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最普遍的現行結構才成為標準:AAB模式由四條第一條線上的一條線組成,它在下四條線上重複,然後是一條較長的結束線最後的節拍。早期的藍調經常採用寬鬆的敘述形式,往往涉及非洲裔美國人遭受的種族歧視和其他挑戰。 許多元素,如呼叫和響應的格式和使用藍色的音符,可以追溯到非洲的音樂。藍調的起源也與非裔美國人的宗教音樂黑人聖歌有著密切的關係。藍調的第一次出現往往是在奴隸制結束之後,以及後來的的發展。這與前奴隸新獲得的自由有關。編年史開始在20世紀初報導藍調音樂。藍調樂譜的第一次出版是在1908年。藍調已經從無伴奏聲樂和口頭傳唱的奴隸演變成各種風格和其他風格。藍調其他風格包括鄉村藍調如三角洲藍調和皮埃蒙特藍調,以及城市藍調風格如芝加哥藍調和西海岸藍調。第二次世界大戰標誌著從原聲到藍調的轉變,藍調音樂逐漸向更廣泛的受眾,特別是白人聽眾開放。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逐漸發展了有快慢節奏的藍調搖滾的混合形式,將藍調風格與搖滾音樂融為一體,及節奏藍調。.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藍調
Singer-songwriter
#重定向 創作歌手.
搖擺樂
搖擺樂(Swing music)是1930年代早期發源於美國的一種音樂類型,至1935年已形成獨特的風格。搖擺樂依靠由低音大提琴和鼓組成的節奏組來支撐旋律組(旋律組包含小喇叭、伸縮喇叭等銅管樂器、薩克斯風、單簧管等木管樂器,有時也會加入小提琴、吉他等弦樂器。)節拍速度大致多為中等至輕快,帶有搖擺的節奏感。 音樂之所以稱為「搖擺樂」,是由於音樂強調小節裡的下半拍或弱拍,因而帶來搖擺的感覺。搖擺樂樂團通常會有獨奏樂手為編制好的音樂加上即興演奏。 1935年至1945年稱為「搖擺年代」(Swing Era),在各大樂團以及班尼·古德曼等樂團領班的演奏下,可供跳舞的搖擺樂稱霸當時的美國流行樂壇。 而2017年台北爵士音樂節亦以《全城搖擺 city of swing》為主題。.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搖擺樂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查看 凱伯·凱洛威和歌手
另见
搖擺歌手
美國爵士歌手
- 伊娃·卡斯迪
- 佩蒂·奧斯丁
- 保羅·安卡
- 克莉絲汀·錢諾維斯
- 冰·哥羅士比
- 凡妮莎·威廉斯
- 凯文·马哈戈尼
- 凱伯·凱洛威
- 切特·贝克
- 劳拉·尼罗
- 勞勃·戴維
- 厄莎·凯特
- 喬治·班森
- 塞思·麦克法兰
- 夏卡·康
- 妮娜·西蒙
- 安內特·皮考克
- 小亨利·康尼克
- 巴比·达林
- 巴迪·瑞奇
- 愛絲佩藍薩·斯伯汀
- 托尼·班奈特
- 拉蒂法女皇
- 斯盖拉·格蕾
- 朱迪·西爾瓦諾
- 桃乐茜·丹缀之
- 比莉·荷莉戴
- 法蘭·仙納杜拉
- 米爾翠·貝莉
- 納·京·高爾
- 胖子華勒
- 艾塔·瓊斯
- 艾拉·費茲潔拉
- 艾爾·喬遜
- 艾爾·賈諾
- 茱莉·倫敦
- 莎拉·沃恩
- 莫利·林沃德
- 菲爾·派瑞
- 蓮納·荷恩
- 诺拉·琼斯
- 賀比·漢考克
-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 迪安·马丁
- 達克·奇特漢
- 雷·查尔斯
- 霍奇·卡迈克尔
- 馬修·莫里森
- 鲍勃·迪伦
美國舞台演員
- 凱伯·凱洛威
-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美國藍調歌手
- 伊丽莎白·科顿
- 伊娃·卡斯迪
- 伊特·珍
- 保羅·巴特菲爾德
- 傑瑞·李·劉易斯
- 凱伯·凱洛威
- 切斯特·阿瑟·伯内特
- 史蒂维·雷·沃恩
- 史蒂芬·席格
- 吉米·亨德里克斯
- 吉米·沃恩
- 安德拉·戴
- 小沃尔特
- 巴迪·盖伊
- 弗雷德·金
- 梅莉莎·埃瑟里奇
- 歐蒂塔
- 波·迪德利
- 泰勒·希克斯
- 狄托·傑克森
- 珍妮絲·賈普林
- 約翰·梅爾
- 艾克·特纳
- 艾尔伯特·金 (音乐家)
- 艾爾·喬遜
- 艾維斯·皮禮士利
- 贝西·史密斯
- 雷·查尔斯
- 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