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思巴字母

指数 八思巴字母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转写:mongxol tshi,意为“蒙古文字”;дөрвөлжин үсэг,转写:dörvöljin üseg,意为“方体字”;,意为“蒙古新字”。),也常被称为八思巴文,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時,由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种文字,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蒙古文字。然而此時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為大元和四大汗國各自為政,因此八思巴字一直只有元朝採用,並主要用作為漢字標音符號。被明朝推翻之後,八思巴字遂废弃不用,但還在北元通行過一段時期。到了明末,蒙古高原的蒙古人被其他國蒙古民族同化,转而重新採用蒙古文字。.

95 关系: 南村輟耕錄古今韻會舉要大中華女真文娘母定母宗王並母三十六字母幫母事林廣記介音影母從母微母徹母來母信安忽必烈心母匣母北元北方官话國師唇齒近音全音素文字八思巴元史元朝知母 (音韻)硬顎鼻音端母精母罗常培群母統一碼聯盟疑母牀母 (三十六字母)音韻學韻鏡额济纳旗西夏文見母諺文黑城齿鼻音齿龈音龈腭音藏語藏文...蒙古蒙古字母蒙古帝国蒙古人蒙古高原蒙古语蒙古文字邪母至大零聲母透母陶宗儀Unicode捲舌音捲舌鼻音捲舌近音梦溪笔谈梵语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汉字沈括泥母清唇齒擦音清聲門擦音清顎齦塞擦音清顎齦擦音清齦顎擦音清捲舌塞擦音清母溪母滂母漢語澄母濁圓唇軟顎近音濁唇齒擦音濁聲門擦音濁顎齦塞擦音明母明朝文字日母悉曇文字敦煌市書史會要曉母 扩展索引 (45 更多) »

南村輟耕錄

《南村輟耕錄》,又稱《輟耕錄》,共三十卷,元末明初陶宗儀作品。.

新!!: 八思巴字母和南村輟耕錄 · 查看更多 »

古今韻會舉要

《古今韻會舉要》是完成於元朝的一本韻書。.

新!!: 八思巴字母和古今韻會舉要 · 查看更多 »

大中華

大中華(Greater China)是概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概念,此概念目前尚有爭議。部份人士認為此概念包含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另一部份人士認為還包含新加坡,更有人認為包含東南亞、美洲、歐洲的海外華人。最早於1930年由美國地理學家葛德石所提出。 「大中華」不對包含地區的政治地位做出明顯政治判斷,支持者認為可以避免兩岸關係中的政治及主權爭議,以降低政治與意識形態的衝突,同時避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意涵。此用詞可以把臺灣、港澳、蒙古等地與中國大陸區別出來,同時也不等於指這些地域等同獨立國家。該詞也用於經濟與商業領域,如台灣經濟學家鄭竹園提出的「大中華共同市場」構想和「大中華經濟圈」概念。.

新!!: 八思巴字母和大中華 · 查看更多 »

女真文

女真文(女真文: )是女真族曾用来记录女真语的文字。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女真文创制于12世纪金國建立後不久,与汉字同为官方文字。 女真语名词有10个格,有音节式、辅音式两种复数后缀。女真字結構簡單,筆畫有橫、直、點、撇、捺等。書寫方式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換行。女真字制定後,成為金國官方通行文字,對金國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元灭金国后,金国人民,包括女真族,被蒙古人划分为汉人,几乎已经不再使用女真文字。元朝后,女真语中融入了大量外来词。 明朝初年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中还有少量使用。永乐年间四夷馆编写的《华夷译语》有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是研究女真文最主要的参考资料。1413年树立的永宁寺碑是现存唯一金朝灭亡之后的女真文碑刻,在黑龙江下游今俄罗斯特林附近。在中国大陆地区之外,还在原金国统治的其他区域发现女真文的石碑以及书册,包括俄罗斯、朝鲜和蒙古国。 明朝后期女真文已经消亡,明朝和女真的交流媒介变为蒙古语。后金创制的满文也采用蒙古字母,和女真文没有关系。 現存女真大字石刻共計12件,其中11件屬金代、1件屬明代。.

新!!: 八思巴字母和女真文 · 查看更多 »

娘母

娘母(nr)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知組,即舌上音,次濁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二、三等,與列在一、四等的泥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娘母 · 查看更多 »

定母

定母(d)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中的舌頭音,即端組,全濁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一、四等,與列在二、三等的澄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定母 · 查看更多 »

宗王

宗王是元朝及以后蒙古地区各部之首领封号之一,类似于亲王爵位。.

新!!: 八思巴字母和宗王 · 查看更多 »

並母

--母(b)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全濁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注意--母在簡化字中不應寫作“--母”,因爲“--”字屬全清幫母。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並母 · 查看更多 »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三十六字母的系统和《切韵》的声类体系相吻合,但忽略了《切韵》一些重要的声类。清朝的学者陈澧以縝密的研究找出了三十六字母的不足,提出了更完整的声类系统。(详见切韵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三十六字母 · 查看更多 »

幫母

幫母(p)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全清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幫母 · 查看更多 »

事林廣記

《事林廣記》,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陳元靚作,是一部日用百科全書類型的中國古代民間書籍,收藏有很多與當時民間生活有關的資料,並開拓了類書附載插圖的體例。淺顯易懂,因此成書後流傅廣泛。通過《事林廣記》“帝系”一欄中所列的“大元聖朝”一節,寫有“今上皇帝,中統五年(1264年),至元萬萬年”一條可知:該書成書於元初,為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到至元年初期寫成。此書原本已經失傳,現存元朝、明朝時代和日本國刻本多種,都是經過增廣和刪改的。.

新!!: 八思巴字母和事林廣記 · 查看更多 »

介音

介音(prenuclear glide)是汉语語音學的术语,指在汉语音节的构成中位於辅音和主要元音之間的過渡音,都是闭元音。介音又叫介母,与韵腹和韵尾并提时则也称韵头。.

新!!: 八思巴字母和介音 · 查看更多 »

影母

影母(ʔ)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喉音,全清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影母 · 查看更多 »

從母

從母(dz)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齒音精組,全濁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從母 · 查看更多 »

微母

微母是中古汉语中的一个声母,是三十六字母之一。属轻唇音,次浊音,一般构拟作唇齿鼻音星号“*”不表音,表示是拟音。下同。。.

新!!: 八思巴字母和微母 · 查看更多 »

徹母

徹母(thr)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知組,即舌上音,次清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二、三等,與列在一、四等的透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徹母 · 查看更多 »

來母

來母(l)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次濁音,在三十六字母中稱作半舌音。該聲母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但二等字很少,三等沒有重紐。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來母 · 查看更多 »

信安

信安可以指:.

新!!: 八思巴字母和信安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八思巴字母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心母

心母(s)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齒音精組,清音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心母 · 查看更多 »

匣母

匣母(ɦ)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喉音,濁音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匣母 · 查看更多 »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新!!: 八思巴字母和北元 · 查看更多 »

北方官话

北方官话是汉语其中一个方言官话的一个分区,但最为流行的官话分区法(由语言学家李荣提出)中并没有这个分区。 北方官话可指:.

新!!: 八思巴字母和北方官话 · 查看更多 »

國師

国师,一如帝師,为古代天子帝王封赐德学兼备僧人與宗教人士的尊号。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南北朝時代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因此高僧获得国师称号,一般以北齐时代(550年—577年)法常为始。不过这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早已存在。 佛教东传之后,西域亦有此称,傳至西夏,以国师兼功德司正。而元代则十分宠信喇嘛,对于喇嘛特赐或追谥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有些国师,兼有政治的权力。最著名的即八思巴。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以八思巴(1235年—1280年)为国师,授以玉印,统释教。十年后(1270年)又将其封为帝师、大宝法王。 明清两代虽保留国师尊号,但受赐者及其礼遇已远不如元代,仅为宗教官员。明代对管理西藏地方的僧人首领也称为国师,秩五品,赐银印,三年一贡,并许其依律呼畢勒罕轉世承袭。清康熙44年康熙帝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管理内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事务。.

新!!: 八思巴字母和國師 · 查看更多 »

唇齒近音

唇齿近音是与f和v相对应的一个近音。发音方式如同v但是摩擦度小是个近音。 个别北京人说"W"声母的时候,上门牙触及下嘴唇就是这个音。 吳語中「」(vhen)於連續變調語句中會出現此声母,作此聲母者本為濁音。 荷兰语的W、芬兰语的V是此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唇齒近音 · 查看更多 »

全音素文字

全音素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種,它是以音素為單位的文字。和不標出元音的辅音音素文字不同,它的字母表中除了輔音字母,還有元音字母,用來表示語言中的元音。 比較常見的全音素文字有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希臘字母、諺文、蒙古字母、滿文等。 多數全音素文字採取線形拼寫,如拉丁字母從左往右拼寫、蒙古字母從上往下拼寫。卻也有例外,如諺文,其採取音節塊形拼寫,每個音節裏的字母上下左右排列組合成一個方塊字,以便在文章中和漢字一样整齊排列;迪維希語從右向左書寫,元音字母卻總是寫在輔音字母的右方和下方構成音節。.

新!!: 八思巴字母和全音素文字 · 查看更多 »

八思巴

八思巴(梵文:ārya आर्य ,意为圣者;),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王,也被認為是達賴喇嘛的前世之一。本名羅卓堅贊(blo-gros-rgyal-mtshan),或譯洛珠坚赞,意为“聖者慧幢”,乌思藏萨斯迦人(今西藏萨迦县)。.

新!!: 八思巴字母和八思巴 · 查看更多 »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新!!: 八思巴字母和元史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八思巴字母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知母 (音韻)

知母(tr)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知組,即舌上音,全清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二、三等,與列在一、四等的端母互補。從反切來看,端母和知母偶有相混的現象,在閩南語、朝鮮語和日語漢字音中也混而不分,因此知母與端母的分化應該較晚。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知母 (音韻) · 查看更多 »

硬顎鼻音

顎鼻音(palatal nasal)是輔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中以表示,在X-SAMPA中以表示。.

新!!: 八思巴字母和硬顎鼻音 · 查看更多 »

端母

端母(t)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中的舌頭音,即端組,全清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一、四等,與列在二、三等的知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端母 · 查看更多 »

精母

精母(ts)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齒音精組,全清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精母 · 查看更多 »

罗常培

羅常培(Lo ch'ang P'ei、),滿族,本姓萨克达氏,字莘田,號恬庵,北京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的「三巨頭」。其學術成就對當代中國語言學及音韻學研究影響極為深遠。.

新!!: 八思巴字母和罗常培 · 查看更多 »

群母

#重定向 羣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群母 · 查看更多 »

統一碼聯盟

統一碼聯盟(The Unicode Consortium;le Consortium Unicode)是一個統籌統一碼(Unicode)發展的非營利機構,其宗旨為最終以統一碼取代現存的字符編碼,因為現存編碼不能夠在多語言電腦環境中使用,而且字符數有侷限。同時它也制定了數種統一碼轉換格式(UTF,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統一碼的成功讓電腦使用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並應用於很多新技術,如XML、Java程式語言和現今的作業系統。 統一碼聯盟有來自多個國家政府和各大軟件商的代表參與。統一碼聯盟積極與各標準制訂機構合作,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萬維網聯盟(W3C)、網際網路工程工作小組(IETF)和歐洲計算機製造協會(ECMA)等。.

新!!: 八思巴字母和統一碼聯盟 · 查看更多 »

疑母

疑母(ŋ)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牙音,濁音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疑母 · 查看更多 »

牀母 (三十六字母)

母(ʂ)是中古漢語三十六字母的一個聲母,屬正齒音,全濁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牀母 (三十六字母) · 查看更多 »

音韻學

音韻學可以指:.

新!!: 八思巴字母和音韻學 · 查看更多 »

韻鏡

韻鏡是現存最古的韻圖,作者不詳,推測成書於五代時期。北宋時因避宋太祖祖父諱而改名"韻鑑"。南宋張麟之校正刊行(初刊1161年、第二刊1197年、第三刊1203年)。傳入日本後受日本學者詳細研究,產生所謂“韻鏡學”。.

新!!: 八思巴字母和韻鏡 · 查看更多 »

额济纳旗

額濟納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下的一個旗。.

新!!: 八思巴字母和额济纳旗 · 查看更多 »

西夏文

西夏文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用於書寫西夏語。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如今,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的雷同。西夏語属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嘉绒语关系最密切。.

新!!: 八思巴字母和西夏文 · 查看更多 »

見母

見母(k)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牙音見組,全清聲母。該聲母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新!!: 八思巴字母和見母 · 查看更多 »

諺文

諺文,现在的韓國称其为韓字(한글),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以区别於历史上的名称「朝鲜文」()。其俗称「朝--鮮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鮮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頒布使用。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韓國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諺文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能组成许多音节。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是世上最为系統化的文字。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고사」。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文義辭彙。.

新!!: 八思巴字母和諺文 · 查看更多 »

黑城

#重定向 亦集乃路.

新!!: 八思巴字母和黑城 · 查看更多 »

齿鼻音

没有描述。

新!!: 八思巴字母和齿鼻音 · 查看更多 »

齿龈音

齿龈音(舌尖中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牙齦。如现代标准汉语的 d、t、n、l。 英语的/t/,/d/塞音是齿龈塞音,但法语、俄语等语言的舌尖塞音会是齿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齿龈音 · 查看更多 »

龈腭音

腭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按被动发音部位分类的说法,也叫前硬腭音;按主动发音部位分类,则称为舌面前音之一類。 龈腭音發音部位大概在舌葉之前,发音时舌面前部上升,趨向硬齶的位置上,接近硬腭前部。在国际音标中的位置大體相當於列在“Palatal”這一欄下的發音或者舌面更靠近上顎的位置上的發音,在漢語普通話中,表現為j-,q-,x-這樣的發音部位。.

新!!: 八思巴字母和龈腭音 · 查看更多 »

藏語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語言。藏语使用区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若干区域。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藏语使用者分布。 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苯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爲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係。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 藏语的分支语言为卫藏方言(如拉萨话)、康方言(如昌都话)、安多方言三大方言。這三種語言可能同樣源自古书面藏語,其中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別意義的聲調,保持了古藏語的特色。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藏文。現代最通行的標準藏語源自衛藏方言中的拉薩方言。 藏语文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学之一。藏语文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完整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藏文中记载和保存。除了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包括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还有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集等,都是世界文學遺產中不朽的經典。.

新!!: 八思巴字母和藏語 · 查看更多 »

藏文

藏文(བོད་སྐད་)是藏语、宗喀語、锡金语等语言的文字系统,基本上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它根據古典藏語语音而建立。目前通用的藏文罗马化方案为威利转写方案。除此之外,還有藏語拼音、《藏文拼音教材(拉薩音)》拼音方案、及THL拼音等羅馬化方案。 藏文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參照梵文字母創製的。 藏文字母能一一對應的转写梵文字母。不过,藏、梵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文,藏文虽能毫不失真地复述出梵文的语音,却对其意思仍毫无办法,还是只能倚靠翻译。.

新!!: 八思巴字母和藏文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蒙古字母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字母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

蒙古人,可以指:.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人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地区),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南界戈壁沙漠,包括蒙古国全部,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布里亚特共和國与外貝加爾邊疆區,中国东四盟地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南部邊緣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这一带有记载以来先后成为多个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例如匈奴、乌桓、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等。欧洲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地区主要为蒙古族的活动区域,故被称为“蒙古高原”。.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高原 · 查看更多 »

蒙古语

蒙古语是蒙古民族说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語族。蒙古语有很多方言,主要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卫拉特语)、北部方言(布里亚特语)和东部方言(科尔沁-喀喇沁)。蒙古语接近辽国的契丹语,但是由于契丹文尚未完全解读,很难进行语言历史比较。 现在中国内蒙古以傳統蒙古語字母书写,並和簡體中文一起並列使用,而蒙古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由於苏联影响,废除了传统蒙文,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現已恢復使用傳統蒙文,使用量較少。 为了方便,这里使用的是蒙古文的转写,这种写法代表蒙古语在13世纪的发音,与现在的方言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写法可以推断现在各种方言的读音,而进行相反的转换(从现在的发音推断古蒙古语的发音)则很困难。.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语 · 查看更多 »

蒙古文字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新!!: 八思巴字母和蒙古文字 · 查看更多 »

邪母

邪母(z)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齒音精組,濁音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邪母 · 查看更多 »

至大

至大(元年:1308年—末年:1311年)是元武宗的年号。元朝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至大四年三月元仁宗即位沿用。.

新!!: 八思巴字母和至大 · 查看更多 »

零聲母

零聲母(zero consonant、silent initial、null-onset letter、聲門塞音)是一個汉语語音學的名詞。汉语由于一般为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其中「前置辅音」称为声母,而元音和「后置辅音」(韻尾)一起称为韵母。每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但当一个字只有元音或元音和「后置辅音」,而没有「前置辅音」时,即认为这个字的声母为零声母,例如:啊、喔、骯……等字。但實際上,很多漢語分支以韻母為起始音時,其實包含了一個前置輔音聲門塞音,在古代韻書中稱為影聲母,亦即「影」這個字的聲母,所以實際上是有一個聲母,只是並不將它寫出。而在華語中,以介音開頭的字,實際上介音會弱化為輔音,作為聲母,例如華語的「雅」,弱化為來做聲母;「挖」的弱化為做聲母;但在注音上,並沒有做轉換,仍然省去聲母,而在漢語拼音中,則會將/i/改寫為/y/,/u/改寫為/w/來表示。.

新!!: 八思巴字母和零聲母 · 查看更多 »

透母

透母(th)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中的舌頭音,即端組,次清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一、四等,與列在二、三等的徹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透母 · 查看更多 »

陶宗儀

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黃岩清陽人(今屬浙江台州路橋)人。元末明初文史學家。 父陶煜官至上虞縣尹,叔陶復初是書畫家。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三月,科举失利,舉進士不第,八月避兵出遊浙東、浙西。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后,定居雲間(今上海松江),開館授課。終身不仕。人稱“南村先生”。工書法,尤能小篆,勤於筆記,隨身攜帶筆墨,遇事即記。著有《書史會要》、《南村輟耕錄》、《說郛》、《南村詩集》等。 T T T Z.

新!!: 八思巴字母和陶宗儀 · 查看更多 »

Unicode

Unicode(萬國-)是電腦科學領域裡的一項業界標準。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統進行了整理、編碼,使得電腦可以用更為簡單的方式來呈現和處理文字。 Unicode伴隨著通用字符集的標準而發展,同時也以書本的形式對外發表。Unicode至今仍在不斷增修,每個新版本都加入更多新的字符。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8年6月5日公布的11.0.0,已經收錄超過13萬個字符(第十萬個字符在2005年獲採納)。Unicode涵蓋的資料除了視覺上的字形、編碼方法、標準的字符編碼外,還包含了字符特性,如大小寫字母。 Unicode發展由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負責,該機構致力於讓Unicode方案取代既有的字符編碼方案。因為既有的方案往往空間非常有限,亦不適用於多語環境。 Unicode備受认可,並廣泛地應用於電腦軟體的國際化與本地化過程。有很多新科技,如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簡稱:XML)、Java程式語言以及現代的作業系統,都採用Unicode編碼。.

新!!: 八思巴字母和Unicode · 查看更多 »

捲舌音

捲舌音,又稱翹舌音、舌尖後音。指輔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觸以形成對氣流的阻礙而發出來的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捲舌音 · 查看更多 »

捲舌鼻音

捲舌鼻音是輔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中以ɳ表示,在X-SAMPA中以n`表示。.

新!!: 八思巴字母和捲舌鼻音 · 查看更多 »

捲舌近音

卷舌近音或称卷舌无擦通音屬於近音。許多澳洲原住民之語言亦有此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捲舌近音 · 查看更多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分为26卷,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因為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新!!: 八思巴字母和梦溪笔谈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新!!: 八思巴字母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四庫全書總目、四庫總目、四庫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国清代紀昀等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是中國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

新!!: 八思巴字母和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八思巴字母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沈括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是中国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随母寿昌县太君许氏入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八思巴字母和沈括 · 查看更多 »

泥母

泥母(n)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中的舌頭音,即端組,次濁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一、四等,與列在二、三等的孃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泥母 · 查看更多 »

清唇齒擦音

清唇齒擦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唇齒擦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唇齒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聲門擦音

#重定向 清声门擦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聲門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顎齦塞擦音

清顎齦塞擦音或清拱齦後塞擦音(voiceless palato-alveolar affricate 或 voiceless domed postalveolar affricate)是一个清塞擦音,也称舌叶清塞擦音。属于比较常见的辅音。 英语、西班牙语的ch,法语的tch,德语的tsch,意大利语的ci,巴斯克语、加泰罗尼亚语的tx,和法罗语的tj就是这个清龈后塞擦音。 汉语方言中,廣東話、客家話、寧波話有这个音。上海话带点尖音的"千"也是这个音。北京话中有些j、q的发音偏前也接近这个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顎齦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顎齦擦音

清顎齦擦音或清拱齦後擦音(voiceless palato-alveolar fricative 或 voiceless domed postalveolar fricative)為輔音之一,屬齒齦後音,用於一些語言當中。國際音標以代表此音,X-SAMPA音標以代表此音。 漢語普通話並無此音,但臺灣客家語海陸腔、闽中语永安话、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等語言具有此音,雖然在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部份具有此音的語言裡面,此音有時會有圓唇化的現象,但圓唇化事實上並非很常見。.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顎齦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齦顎擦音

清齦顎擦音為在語音學裡辅音之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齦顎擦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 發音時候舌面前部擡起,氣流通過舌面前部發出摩擦的聲音,聲帶不振動。 汉语普通话拼音和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中的辅音X、威妥瑪拼音之中的hs、以及日语假名し/シ就是此音。國際音標編號為182,X-SAMPA音標為,ASCII音標為。.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齦顎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捲舌塞擦音

清卷舌塞擦音(voiceless retroflex sibilant affricate)即清舌尖后音塞擦音。发音时候舌尖略卷起,普通话ch是送气的清卷舌塞擦音,zh是不送气的清卷舌塞擦音。这是一种用于某些语言的音标。国际音标中代表这个声音的符号是⟨ʈʂ⟩,有时简化为⟨tʂ⟩,X-SAMPA符号是⟨ts⟩。.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捲舌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母

清母(tsʰ)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齒音精組,次清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清母 · 查看更多 »

溪母

溪母,又称谿母,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牙音見組,次清聲母。該聲母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新!!: 八思巴字母和溪母 · 查看更多 »

滂母

滂母(ph)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次清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滂母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八思巴字母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澄母

澄母(dr)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舌音知組,即舌上音,全濁聲母。該聲母在韻圖中列在二、三等,與列在一、四等的定母互補。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澄母 · 查看更多 »

濁圓唇軟顎近音

濁圓唇軟顎近音(labio-velar approximant)是一个輔音。在英語中用音素/w/表示。。濁圓唇軟顎近音在國際音標中以符號表示,在X-SAMPA音標中以表示。在多數語言中,濁圓唇軟顎近音是圓唇化軟顎近音,也是閉後圓唇元音的半元音。在辅音表中, 常与唇软腭辅音位于同一列。若辅音表没有唇软腭辅音列,则往往放在(双)唇音列或软腭音列或两列均放置此音。这样安排更多是出于音韵学而非语音学考虑。 有些语言的浊唇前软腭近音发音位置介于浊唇前软腭近音的原型音和唇硬腭近音之间。.

新!!: 八思巴字母和濁圓唇軟顎近音 · 查看更多 »

濁唇齒擦音

濁唇齒擦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濁唇齒擦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漢語中的吳語、关中话均有此音,其餘像北京官話及粵語均清化為。.

新!!: 八思巴字母和濁唇齒擦音 · 查看更多 »

濁聲門擦音

浊声门擦音(英:voiced glottal fricative)是 /h/ 相应的浊音,亦稱「濁喉擦音」。发音时候气流通过声门并且带有声带的振动。此音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为,在X-SAMPA中的符号为。 吳语和閩北語建陽話中存在此音素,中古漢語中亦可能有此音素。部分語音學家將中古漢語中的匣母擬為濁喉擦音。宋代韻書廣韻中從匣母的字有:「鞋」、「红」和「咸」等。匣母在中國其他方言中大部分都經過中古後期(即大約在晚唐至宋初期間)的濁音清化而消失。.

新!!: 八思巴字母和濁聲門擦音 · 查看更多 »

濁顎齦塞擦音

濁顎齦塞擦音或濁拱齦後塞擦音(voiced palato-alveolar affricate 或 voiced domed postalveolar affricate)dʒ是 tʃ 相应的浊音。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的dj的发音。德语dsch的发音。.

新!!: 八思巴字母和濁顎齦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明母

明母(m)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次濁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其例字如下:.

新!!: 八思巴字母和明母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八思巴字母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文字

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而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所以古代中國文字在不同的語系區域是擁有不同發音的,即方言的存在。漢朝已經被鄰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為書寫紀錄。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出現后产生的。 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其后歷經不同演變,部分發展成语言的符号系统,後亦可用來紀錄人生經驗與見聞。 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從古埃及文、羅馬文字、及拉丁文字則发展到后期都成为語音符號,即外文的字母,不同的外文字母合併成一個外國文字。由於不同字母分別付予一個音,不同的字母合併成切音(混音),形成音節,合併不合的音節,成為了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

新!!: 八思巴字母和文字 · 查看更多 »

日母

日母(nj)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半齒音,次濁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日母 · 查看更多 »

悉曇文字

悉曇文字(सिद्धं ,意為成就或完美;或者),又称梵字,是西元約600至1200年間書寫梵語的文字。悉曇文字是對笈多王朝時使用的笈多文的改良,笈多文源於婆羅米文又是藏文等文字的祖先。名稱起源於在文首寫 或 (祝願完美)的字樣的做法。 悉曇文字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並非全音素文字,因為每個字符表示一個音節,不加輔助符號時以a為元音,加輔助符號表示其他元音、鼻化音或止韻。悉曇文字多以毛筆書寫,但亦可以竹筆或鋼筆等書寫。.

新!!: 八思巴字母和悉曇文字 · 查看更多 »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新!!: 八思巴字母和敦煌市 · 查看更多 »

書史會要

《書史會要》,共9卷,明代輯錄歷代書法家傳記的著作,明初陶宗儀編著。 《書史會要》編錄上古至元代的書法家傳記,約400餘人,卷一記三皇至秦代;卷二記汉代、三国;卷三記晋代;卷四記宋、齐、梁、陈、北齐、隋代;卷五記唐代、五代;卷六記宋代;卷七記元代;卷八記辽、金;卷九,书法则,摘錄前人技法理論。另有補遺1卷。明代朱謀垔另有《书史会要续编》。 Category:中國書法 Category:明朝典籍.

新!!: 八思巴字母和書史會要 · 查看更多 »

曉母

曉母(h)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喉音,清音聲母。.

新!!: 八思巴字母和曉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