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全新世滅絕事件

指数 全新世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廣泛視為第六次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前五次分別是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以及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因此又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紀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 廣義來說,全新世滅絕事件亦可包括發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間的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自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及散佈開始後造成巨型動物群消失。是次滅絕事件並非源自氣候的轉變或人類人口過多。不過全新世滅絕事件則延伸至現今的21世紀。 就全新世滅絕事件應否包攬近期的滅絕事件,或是只看為單一次的事件而並未有共識。近期的滅絕時件也包含了植物的滅絕。整體而言,這次事件的特徵就是人為成因的出現及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而這一次的滅絕事件,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仍是眾多次滅絕事件中最快的一次。人類文明誕生至今造成了83%的野生動物的滅絕。.

100 关系: 动物原牛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南美洲古原狐猴古大狐猴古生物学塚雉塞舌尔塔斯馬尼亞州夏威夷州大熊貓大西洋大洲大海牛大海雀太平洋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工業革命巨型動物群巨狐猴两栖动物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人口過多人類人類世彼得·雷文地球地质学地质年代北美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哺乳动物哈斯特鷹冰河時期全新世玻里尼西亞福克蘭狼科学家第四紀滅絕事件绝灭美國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羅德里格斯渡渡鳥爬行动物生物...生物集群灭绝留尼旺孤鴿物种物種面積曲線特有種狐猴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节肢动物联合国草食性萨摩亚非洲袋狼食腐動物馬達加斯加河馬馬氏鱷亞科象鸟麋鹿黑足鼬茂宜島肉食性自然 (期刊)艾德華·威爾森苏门答腊犀牛雨林考古学Science (journal)恐鳥恐龙植物欧洲歐洲野馬毛里求斯氣候污染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渡渡鸟演化澳大利亚澳洲斐濟新喀里多尼亞新西兰斑驢旅鴿撒哈拉以南非洲所罗门群岛更新世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原牛

原牛(學名:Bos taurus primigenius),是一種已滅絕的牛亚种,是現代家牛未馴化的野生近亲。最後一隻於1627年在波蘭滅絕。原牛出現在歐洲和西亞的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中,顯示牠是重要的獵物。其英文名 Aurochs 和 Urus 起源於日耳曼語,意謂原始牛。.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原牛 · 查看更多 »

卡羅萊納長尾鸚鵡

卡羅萊納長尾鸚鵡 (学名:Conuropsis carolinensis)是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鸚鵡品種。此鸚鵡被發現於俄亥俄谷至墨西哥灣一帶,一般居住於河流或沼澤旁的柏樹及槭樹上。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已經宣告絕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卡羅萊納長尾鸚鵡 · 查看更多 »

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

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是動物地理學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北美洲及南美洲陸地及淡水的動物群因巴拿馬地峽的形成,而經中美洲互相遷徙交換。這次遷徙的最高峰是於約3百萬年前的上新世中期皮亞琴察階。 這是事件在新熱帶界及新北界的結合,最後形成美洲時發生。這次遷徙可以從地層學及新生物學中觀察得知。其最明顯的影響是哺乳動物的動物地理學,且給予了不懂飛行的鳥類、節肢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及甚至淡水魚類機會遷徙。.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古原狐猴

古原狐猴(Palaeopropithecus)是馬達加斯加已滅絕的狐猴,碳十四測年顯示古原狐猴可能生存至1500年。.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古原狐猴 · 查看更多 »

古大狐猴

古大狐猴(Archaeoindris)是已滅絕的狐猴,且是馬達加斯加最大的靈長目。牠們重約200公斤 ,較雄性大猩猩還要大。古大狐猴是古原狐猴亞科下五個成員之一。由於牠們像現今南美洲的樹懶,故屬於狐猴下的懶猴分支。基於牠的重量,古大狐猴相信是陸上動物,而牠的四肢顯示適合緩慢及笨重的攀爬。.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古大狐猴 · 查看更多 »

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地质学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生物宏观进化模型、节奏与作用机制等历史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又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化石,用以确定地层的顺序、时代,了解地壳发展的历史,推断地质史上水陆分布、气候变迁和沉积矿产形成与分布的规律。.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古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塚雉

塚雉是一類敦實、中等至大型及像雞的鳥類。牠們的頭部細小,腳大,都是分類在塚雉科(Megapodiidae,或譯儗雉科)之下。牠們都是吃嫩葉的,除了眼斑塚雉外,其他的都是棲息在林地中,且大部份都呈褐色或黑色。孵化時的塚雉是所有鳥類中最為成熟的,已經長滿翼羽及絨毛、能夠打開眼睛、平衡身體、奔跑追蹤獵物、甚至於孵化當日已能飛行。 属于早成性鸟类。.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塚雉 · 查看更多 »

塞舌尔

塞舌爾共和國(塞舌尔克里奥尔语:Repiblik Sesel;République des Seychelles;Republic of Seychelles)是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方,印度洋中西部一個群岛国家。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首都維多利亞。.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塞舌尔 · 查看更多 »

塔斯馬尼亞州

塔斯曼尼亞州(Tasmania)是澳洲唯一的島州,原名--迪门斯地(Van Diemen's Land),位于澳大利亚大陆東南角約240公里的外海,是一座呈心型的島,與澳洲本土最南方的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隔海相望。塔斯马尼亚州的範圍包括塔斯马尼亚本岛与周围的小岛,官方和民间都将塔斯曼尼亚州简称为“塔州”。 塔斯曼尼亞州陆地面积68,401 km²,在六個州中佔地面積最小。該州人口49.3萬(2007年),最大城市是首府霍巴特,人口21萬(2006)。 塔斯曼尼亞為澳洲自然生態保護得最完善的地方。塔斯曼尼亞號稱“天然之州”,亦被譽為“蘋果之島”,亦有“澳洲版的紐西蘭”之稱,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地理上,作為獨立島嶼,當地有較大的未開發天然地帶,全州約40%被正式列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或世界自然遺產。.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塔斯馬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夏威夷州 · 查看更多 »

大熊貓

#重定向 大熊猫.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大熊貓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大洲

#重定向洲.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大洲 · 查看更多 »

大海牛

大海牛(學名:Hydrodamalis gigas),又名巨儒艮、無齒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已滅絕的巨大哺乳類動物。牠們是海牛目中已知體型最大的物種,比起其近親海牛與儒艮都要來得大,而牠們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動物中,唯一適應寒帶氣候的物種。大海牛于1741年在白令海峡发现,发现者為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当时他正与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過大海牛活體的生物學家。當時大海牛的數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科曼多尔群岛白令岛與铜岛(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大海牛 · 查看更多 »

大海雀

大海雀(学名:Pinguinus impennis),又称大海燕,因外表和企鹅相似而有时又被称作北极大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曾广泛存在于大西洋周边的各个岛屿上,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而在19世纪灭绝。大海雀是大海雀属唯一的现代物种。从前,大海雀属包括另外一种不会飞的巨型海雀,它们分布于大西洋地区。大海雀在多岩石孤岛繁殖。大海雀们能很容易地从这些孤岛到海洋并获取充足食物。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大海雀能拥有这种稀少的繁殖地。繁殖期过后,大海雀在北大西洋中觅食。范围南至西班牙北部,北达加拿大、 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挪威、爱尔兰和英国。.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大海雀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重定向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工業革命

#重定向 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工業革命 · 查看更多 »

巨型動物群

巨型動物群在生物科學上有兩個含意:一是指任何可以在沒有儀器協助下眼見的動物,定義與微小動物相反,但較少人知。最為人知悉的是指一些巨大或非常大型的動物,但下限卻沒有準確定義。一些定義指最少的可以達40-45公斤重Defense of the Earth.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巨型動物群 · 查看更多 »

巨狐猴

巨狐猴(Megaladapis)是馬達加斯加已滅絕的一屬靈長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巨狐猴 · 查看更多 »

两栖动物

兩棲動物(學名:),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殼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牠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动物也就是变温动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两栖动物 · 查看更多 »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ráter de Chicxulub),又譯奇虛樂隕石坑或契克苏勒伯陨石坑,是一個位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撞擊隕石坑,埋藏在地表之下。這個隕石坑的名稱,取自於隕石坑中心附近的城市希克蘇魯伯;希克蘇魯伯在馬雅語意為「惡魔的尾巴」。根據推測,隕石坑整體略呈橢圓形,平均直徑約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擊地形。希克蘇魯伯隕石是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事件中規模排名第一的,規模相當於100萬億噸黃色炸藥(1014TNT當量)。 在1970年代晚期,地質學家Glen Penfield在猶加敦半島從事石油探勘工作時,發現此隕石坑。目前已在該地區發現衝擊石英、重力異常、玻璃隕石等地質證據,可證明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由撞擊事件造成。從岩石的同位素研究得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年代約為6,500萬年前,時當白堊紀與古近紀交接時期。由於該隕石坑的規模與年代,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常被認為是造成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成因,並造成恐龍等生物的滅絕;但也有科學家提出當時另有其他的滅絕因素Bakker interview.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 查看更多 »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重定向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人口過多

人口爆炸(又稱人口過剩)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人类数量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口过剩也可被视为不可再生能源大幅耗尽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无法支持人口数量。 词汇人口过多讨论的是整个人类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球或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国家。人口过多可以由出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移民涌入、生物群系不可持续或资源枯竭造成。如果某一贫瘠之地难以为生,虽然人数稀少但也可能会人口过多(如荒漠)。支持人口适度的说法常引述生活质量、环境承载力及饥荒风险来反驳持续高人口增长,支持人口下降。科学家认为人口过多、 过度消费和技术应用导致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地球进入新的地质世,即人类世。.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人口過多 · 查看更多 »

人類

#重定向 人.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人類 · 查看更多 »

人類世

人類世,又称人新世,是指地球最近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並沒有準確的開始年份,可能是由18世紀末人類活動對氣候及生態系統造成全球性影響開始。這個日子正與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於1784年改良蒸汽機吻合。一些學者例如威廉·拉迪曼則將人類世拉到更早的時期,例如人類開始務農的時期。 人类世工作组则建议将1945年7月16日人类首次进行原子弹测试的时间定为人类世的开始。.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人類世 · 查看更多 »

彼得·雷文

彼得·汉密尔顿·雷文(Peter Hamilton Raven,)是一位植物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在著名的密苏里植物园长期担任主任和名誉主席而知名。.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彼得·雷文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质学

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 探討壓力與時間、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质学(Astrogeology)。.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地质学 · 查看更多 »

地质年代

地質年代是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在地質學和考古學中使用。.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地质年代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IUCN),是一個國際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10月。致力於尋找解決當前迫切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該組織發佈IUCN紅色名錄,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支持科學研究,並協調管理全球範圍內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以及地方社群間各項合作計劃,共同推行政策、法規和最佳的實際行動。IUCN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全球環境保護系統---一個民主的會員制聯盟,擁有超過1000個政府和NGO組織會員,以及來自160多個國家的超過11,000名志願科學家團隊。IUCN在全球分佈有超過60間辦事處,超過1,000名專業員工,并有來自公共領域、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上百合作夥伴。IUCN是唯一在联合国大会具有常任观察员席位的自然保护组织。聯盟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格蘭德。 IUCN的願景是展望“一个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公平世界”,聯盟的任務是“影響、鼓勵和支持社會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公正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哈斯特鷹

哈斯特鷹(學名:Harpagornis moorei)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鵰,目前已經在地球上絕跡,牠們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南島,也稱為Harpagornis Eagle。毛利人稱牠們為與Hokioi(或hakawai),Hokioi這個經常被引用的名稱則是與虛幻的鳥類紐西蘭鷸有關連-特別是牠們已經絕種,棲息在南島的亞種Miskelly, C. M. (1987): The identity of the hakawai.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哈斯特鷹 · 查看更多 »

冰河時期

#重定向大冰期.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冰河時期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一直持续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後應該另分為人類世。其名称源自希腊语“ὅλος”(holos,完全的)和“καινός”(kainos,新的),意即“完全新近的”。 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详细研究全新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纬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积物纪录,树轮,石笋及其他洞穴沉积物,高沉积速率的深海沉积物等。 格陵兰岛的冰芯记录提供了年纪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它显示了自新仙女木事件以后全新世气温很稳定。但这种稳定的气温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很多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同样很明显,并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目前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原因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全新世 · 查看更多 »

玻里尼西亞

玻里尼西亞地圖。玻里尼西亞的三個端點分別是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及復活節島。 右 玻里尼西亞(Polynesia,是從希臘語名稱Πολυνησία而來,poly相當於眾多之意,而nesi則相當於島)是由位於太平洋中南部,大致在180°经线以东和南北纬30°之间;一大群超過1,000個以上的島嶼所組成,陆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島嶼零星分布,人煙稀疏。 數百年前,善於航海的玻里尼西亞人經過遠洋航行到達這些無人島嶼並在此定居,成為玻里尼西亞各島嶼的最初居民,如新西蘭的毛利人等。.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玻里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福克蘭狼

福克蘭狼(學名:Dusicyon australis,原本的名稱為Canis antarcticus)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被稱為南極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动物。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南美大陆的鬃狼。目前已知在西福克蘭島與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牠們之間差異多大並不清楚。 福克蘭狼的毛是黃褐色的,尾巴的尖端則是白色的,以什麼為食則不清楚。由於福克蘭群島缺乏原生的齧齒類動物,所以福克蘭狼很可能是以在地面築巢的鵝、企鵝、幼蟲與昆蟲為食,就像海岸清道夫一樣。牠們有時被認為是居住在洞穴之中。.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福克蘭狼 · 查看更多 »

科可指:.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科 · 查看更多 »

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使用系统化的活动来发现新知识的人。狭义的定义指使用科学方法做研究,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重要影响或者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科学家一般是某个,或者多个科学领域里的专家。.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科学家 · 查看更多 »

第四紀滅絕事件

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是於第四紀發生的大量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事件,大部份都是在過渡到全新世之間發生的。有些學者會將此次生物集群滅絕看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之一,也有認為是獨立事件。古生物學家認為其成因可能是氣候轉變、疾病的傳播、或被人類過度獵殺等。.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第四紀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绝灭

滅絕指一個種族完全消失。 物種滅絕在早期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这一概念很易与「其所有後代都死光」混淆。在地质时代,灭绝是司空见惯的事件,那麼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現代的生物死絕,就不可能進化成現代的生物。現在「滅絕」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觀相似,可被識別為同一物種的後代死絕,而存活的後代是透過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成爲與祖先不同的物種在現代生存。 目前,许多环境组织和政府担心由人类的干涉导致的物种的灭绝。.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绝灭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科學促進會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缩写为AAAS),創建於1848年9月20日,是世界最大的非營利科學組織,下設21個專業分會,所涉包括數學、物理学、化學、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學学科。現有265個分支機構和1000萬成員。《科學》雜誌的主辦者、出版者。.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美國科學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化學、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查看更多 »

羅德里格斯渡渡鳥

羅德里格斯渡渡鳥(学名:Pezophaps solitaria)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種鳥類,也是罗岛渡渡鸟属的唯一物种,仅分布于毛里求斯的羅德里格斯岛上,与同样生存在毛里求斯另一种鸟类 渡渡鳥(Raphus culullatus)是近亲。.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羅德里格斯渡渡鳥 · 查看更多 »

爬行动物

行綱(学名:Reptilia)动物通稱爬行動物、爬行類、爬蟲類,是一類脊椎動物,屬於四足總綱的羊膜動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 本分类过去傳統上包含了史前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却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據親緣分支分類法,鳄鱼与鸟类的关系更亲近,因此,现代爬行動物必须包含鸟类才能组合成单系群,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因此有学者一度提出以蜥形綱取代传统的爬行纲,无论如何,也有分类学者选择重新定义爬行纲,即将鸟类包含进来,而原本归类于此的古合弓类则剔除出去,使本分类成为有效的单系群分类。 除了鸟类归类于鸟纲,其他現存的爬行動物都包含在以下4個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爬行动物 · 查看更多 »

生物

生物(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又称有機體)是指稱類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这是類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古早的生命分類已經過時,近代古典生物學的分類又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为兩大域: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这两个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比他们和真核生物的关系更为接近。在演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一直缺乏联系。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隨著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出現了有如物理學中存在量子現象一般,在特定微觀世界下許多傳統認知出現錯誤,導致以往常理被顛覆的情況。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製造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细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来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 of 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 。多细胞生物(又稱至於生物實在30班一年且出來則指包含多于一个细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生物 · 查看更多 »

生物集群灭绝

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宏观生物,因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很难推测和测定。据科学家推测,自地球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生物已灭绝了超过98%。每次灭绝事件所灭绝生物的比率都有较大的差别。 生物集群滅绝要滿足四個條件:.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生物集群灭绝 · 查看更多 »

留尼旺孤鴿

留尼旺孤鴿(Threskiornis solitarius),早期有留尼旺渡渡鳥一稱,且被認為有可能就是葡萄牙水手於1613年所發現的同一種渡渡鳥(Raphus solitarius)。是留尼旺已滅絕的特有種。 留尼旺孤鴿最初是由Edmund de Sélys-Longchamps於1848年所描述,但其存在要到20世紀末在留尼旺發現了其骨頭才得到確定。這些骨頭確定了牠其實是一種朱鷺,並與早期探險家所述符合。 留尼旺孤鴿獨自生活在森林中,牠們吃蠕蟲及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若受到威脅,牠們會奔跑逃走,以雙翼滑翔一段短距離。牠的羽毛呈白色,翼尖及尾巴呈黑色,頭部沒有羽毛。牠的喙及腳都很長,喙稍微向下彎。牠們的外觀像雙翼較短的埃及聖鷺。 最後紀錄留尼旺孤鴿的是於1705年,估計約於該世紀初滅絕。.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留尼旺孤鴿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物種面積曲線

物種面積曲線,或種數-面積曲線在生態學上是在某一地區內,物種數量與棲息地(或部份棲息地)面積的關係。當面積越大時,物種的數量也傾向較多;實驗顯示兩者的關係依循一套系統數學關係。物種面積關係一般會以單一類生物建構,如所有維管植物或特定營養級的所有物種;很少會為所有生物建構。這條曲線與有關,但並非完全相同。.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物種面積曲線 · 查看更多 »

特有種

特有種(endemic species,指特有性之現象或性質,英文為endemism)是指「因歷史、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僅侷限於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或大陸,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現」的物種。有些特有種原來就起源於該地區,這些物種因此又可以稱為該地區的固有種或土著種,比如說無尾熊和紅袋鼠,都僅產於澳洲,而未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發現過,因此兩者都是澳洲的固有種動物。有些則是從其他地區遷來的,比如說南美洲的駱馬(Lama guanicoe),根據古生物學的資料,它原發生於北美洲,是北美洲的固有種,後來卻在原產地絕滅了,現在的駝馬只分布在南美洲,成為該洲的特有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特有種 · 查看更多 »

狐猴

#重定向 狐猴科.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狐猴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簡稱K-T事件、K-T滅絕),又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簡稱K-Pg事件、K-Pg滅絕),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約發生於6600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與新生代第三紀之間,並導致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動物與植物消失,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這個事件因為造成大部份恐龍滅亡與哺乳動物的興起而聞名,但是綜觀地球歷史,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地球約90%的生物种类,才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生物集體滅絕事件。 由於國際地層委員會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而由古近紀與新近紀取代,因此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又可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之間,有一層富含銥的黏土層,名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恐龍(不包含鳥類)的化石僅發現於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下層,顯示牠們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或之前)迅速滅絕。有少部份恐龍化石發現於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之上,但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因為侵蝕等作用,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並沉積在較年輕的沉積層。除了恐龍以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都在這次事件中滅絕。哺乳動物與鳥類則存活下來,並輻射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 大部分的科學家推測,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個或多個原因所造成,例如:小行星或彗星引起的撞擊事件、或是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隕石坑以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爆發,與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時間相近,被認為最有可能與這次滅絕事件的主因。撞擊事件或火山爆發將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中,遮闢了陽光,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對全球各地的生態系造成影響。但也有少數科學家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緩慢發生的,而滅絕的原因是逐漸改變的海平面與氣候。.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 查看更多 »

节肢动物

节肢動物是動物的一类,由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等外骨骼動物組成被稱为节肢动物门(学名:Arthropoda)的分類單位。在動物界中所屬物種最多的一門,已被人類命名的昆蟲類就有超過75萬種 。除昆蟲外,常見的蝦、蟹、蜘蛛、蜈蚣及已滅絕的三葉蟲都屬於节肢動物。 节肢動物的特點為其分節的肢體,以及主要成份為α-甲殼素的角質層。甲壳生物的角質層中也包括了碳酸鈣,是的產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节肢动物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草食性

#重定向 食草动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草食性 · 查看更多 »

萨摩亚

薩摩亞独立国(薩摩亞語:Malo Sa'oloto Tuto'atasi o Samoa,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简称萨摩亚,是一個南太平洋岛国,約位於夏威夷与新西蘭的中間、美屬薩摩亞的西方,為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中心。1962年独立。.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萨摩亚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袋狼

袋狼(學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现已全部灭绝,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曾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袋狼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样,母体有育儿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动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袋狼 · 查看更多 »

食腐動物

食腐動物是指主要靠進食腐肉維生的動物。如秃鹫、禿鸛、鬣狗、狼獾、豺等。 事实上绝大部分肉食性动物,都会在捕食的同时食腐(如狮子、科莫多龍)。另外亦有以腐木、腐植質維生的草食性食腐動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食腐動物 · 查看更多 »

馬達加斯加河馬

達加斯加河馬(Malagasy hippopotamus)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幾個河馬物種,但相信已經滅絕。牠們與現存的河馬及倭河馬很相似。化石紀錄發現馬達加斯加河馬的最少一個物種曾生存至一千年前,但是其他證據卻顯示牠們有可能生存至更近的年代。這類河馬的分類並不清晰,且沒有廣泛的研究。一般相信牠們生存至全新世。.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馬達加斯加河馬 · 查看更多 »

馬氏鱷亞科

氏鱷亞科(學名:Mekosuchinae)是澳洲及南太平洋的鱷魚亞科,現已滅絕。化石紀錄顯示牠們最初於始新世的澳洲出現,並一直生存在澳洲至更新世,及在人類到達斐濟、新喀里多尼亞及萬那杜前。其分類被受爭議,一些認為應為鱷科之下的一個亞科,也有指應為一個獨立的科。.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馬氏鱷亞科 · 查看更多 »

象鸟

象鳥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內一種巨型、不會飛的科,其下有「隆鳥屬」和「Mullerornis」兩屬,至少在16世紀以前便已滅絕。象鳥曾被認為是世界所存在過最大的鳥類,身高可超過三公尺、體重達半公噸《巨蛋尋根》(''Attenborough and the Giant Egg''),明珠台,2012年9月25日。,直到2006年的十月被駭鳥的化石(Phorusrhacidae)比下為止。 「隆鳥」的成鳥和蛋都有陸續地被發現,某些蛋長軸甚至有1英尺長(34cm長)。現今有四個種被歸類於「隆鳥屬」之下:A.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象鸟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鸟 · 查看更多 »

麋鹿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一種鹿科麋鹿屬的動物,中國古代稱之為麈,別稱四不像,西方也稱之為大衛神父鹿()。其体长达两米,重300--。常和馴鹿混淆。 麋鹿原生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以青草或水草为食,有时也到海中衔食海藻。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之后由于饲养的失败,麋鹿数量曾一度减至18头,直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在大约5000头,其中中国约有3000头。.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麋鹿 · 查看更多 »

黑足鼬

黑足鼬(学名:Mustela nigripes),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动物和唯一原產于北美地區的雪貂,亦是俄国草原臭鼬的近親。鼬科。同科物种有:黄鼬(黄鼠狼)、水貂、臭貂、貂屬和獾亞科。牠與被馴化的白鼬或矇眼貂外型非常相似,常被別人混淆。 黑足鼬是北美著名的濒危物种。 1937年,加拿大野生黑足鼬灭绝。1967年在美国被列为濒危物种。 2008年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出黑足鼬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黑足鼬 · 查看更多 »

鱉目(学名:Testudines)通称为龜、乌龟,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的一目,現存14科共341種,它們的肋骨進化成特殊的骨製和軟骨護盾,稱為龜甲。 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像很多爬行動物一般,龜是變溫動物。但是由於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棱皮龜的體溫要高於周圍環境水溫。 龜鱉目下包括現存和已滅絕物種,最早的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億2000萬年前, 甚至早於蛇、蜥蜴和鱷魚,因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其下很多生物都活到了現在,并包括一些極度瀕危物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龜 · 查看更多 »

茂宜島

茂宜岛(又作毛伊岛,the island of Maui,)是美国夏威夷州的第二大岛,面积为727.2平方英里(1,883平方公里,在美國岛屿中排名第17位)。 茂宜岛是夏威夷州的知名观光地,也是茂宜县四个岛屿中最大的岛屿。2010年该岛人口为144,444人,在夏威夷群岛中排名第三,次于欧胡岛和夏威夷岛。茂宜岛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居民点位于卡胡路伊,该处在2010年的人口为26,337人。瓦伊鲁库是茂宜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岛上第三大居民点。其他主要的地区包括基黑(包括瓦伊里和马克纳,是岛上第二大居民点);拉海纳(包括卡纳帕利和卡帕卢阿);马卡瓦奥;帕伊亚;谷拉;海库以及哈纳。.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茂宜島 · 查看更多 »

肉食性

#重定向 肉食動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肉食性 · 查看更多 »

自然 (期刊)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於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其它类似期刊有《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期刊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期刊内最重要的文章。期刊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及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期刊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期刊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紧密,非常具有技术性。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因此科学家之间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上的竞争非常强。但是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自然 (期刊) · 查看更多 »

艾德華·威爾森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美国昆虫学家、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他尤其以他对生态学、演化論和社会生物学的研究而著名。他的主题研究对象是蚂蚁,尤其是蚂蚁通过信息素进行通讯。 威尔森于1996年从哈佛大学退休。目前他和他的妻子艾琳在美国麻省列克星敦市居住。.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艾德華·威爾森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 简称 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後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 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到100隻。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苏门犀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为其角而引发的偷猎。犀角在中医药材中极其珍贵,每公斤值3万美元,不過藥材店現在很多都偷偷改用水牛角了。反而現在大規模伐木与森林的开发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威胁。苏门犀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适应较差。.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苏门答腊犀牛 · 查看更多 »

雨林

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區系。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溫帶雨林。雨林大多数靠近赤道,在赤道经过的非洲、亚洲和南美洲都有大片的雨林。湿润的气候保证了树和植物的快速生产。同时,树和植物也为雨林中的成千上万种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雨林曾經覆蓋了14%地球土地表面,但現在只剩下6-8%土地表面,即整體表面的2%。虽然雨林只覆盖地球的6%的土地,但却有一半以上的动物和植物的品种在雨林中出现。 雨林有時被稱為「世界最大藥廠」,因為大量自然藥物或藥物的原材料都在雨林中找到。全球所用的藥物中,幾乎一半來自雨林。科學家相信更多疾病的解藥將來可以在雨林中找到。雨林地区往往有大河流过,如南美洲的亚马逊河。许多雨林在一年中有几个月会暴发洪水。.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雨林 · 查看更多 »

考古学

考古學(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考古学 · 查看更多 »

Science (journal)

#重定向 科学 (期刊).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Science (journal) · 查看更多 »

恐鳥

恐鳥(學名:Dinornithidae),又稱摩亞鳥(毛利語:),是對生活於紐西蘭的一群體型高大、外型近似現今的鴯鶓而不能飛行的平胸鳥類的總稱。恐鳥是現今已發現最高的鳥類,目前已知有九個有效物種,其中巨恐鳥屬(Dinornis)鳥類高度可達3米(10英尺),重量約250公斤(550磅)。牠們曾經是紐西蘭的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優勢草食性動物。.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恐鳥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歐洲野馬

歐洲野馬(学名:Equus ferus ferus),又名泰班野馬,是一種歐亞大陸的野馬。最後一頭野生的歐洲野馬是於1876年在烏克蘭死亡,最後一頭眷養的歐洲野馬則是在1909年死於俄羅斯動物園。另一個名字的「泰班」是其突厥語的名稱。 由1930年代開始,就已經不斷有行動來令歐洲野馬復生。.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歐洲野馬 · 查看更多 »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Republic of Mauritius;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Repiblik Moris)位于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岛外,其国土还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岛、罗德里格斯岛以及阿加莱加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以及毛里求斯岛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共同组成了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夺取了毛里求斯的统治权,统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为止。独立后的毛里求斯以议会共和制立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英联邦等国际组织成员。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在的人口由多样种族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法语和英语。英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报纸和电视节目也主要使用法语。此外,亚洲语言也在亚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岛曾经是世界上仅有的渡渡鸟栖息地,但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不到80年,就因为殖民者的捕猎而灭绝。.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毛里求斯 · 查看更多 »

氣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与气候相比,天气是指这些气象要素在近两周内的实时状态。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受该地的纬度、地形、海拔、冰雪覆盖情况、以及附近水体及其水流状况影响的。气候可根据不同气象要素的平均范围和特殊范围进行分类,最常采用温度和降水量,其中最普遍使用的分类系统是柯本气候分类法。1948年开始使用的桑斯维特费气候分类系统,在温度和降水量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壤水分蒸散量,该系统应用于研究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伯杰龙和空间天气分类系统侧重于通过气团的形成来确定某些地区的气候状况。 古气候学是对古代气候的研究和描述。由于19世纪前气候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因而古气候是通过代理变量推断得到的,这些代理变量包括非生物迹象如在湖床和冰核中发现的沉积物,以及生物迹象如树木年轮和珊瑚生物。气候模型是指包括古代,现代和未来的气候的数学模型。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氣候 · 查看更多 »

污染

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雖然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造成腐蝕。 污染有兩種規模,區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過去人們的注意力只放在區域性污染上面。如燃燒煤會產生煙霧和二氧化硫,有害人的呼吸道健康,降低污染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去除煙霧和處理二氧化硫方面。但最近幾十年,科學研究發現污染會造成全球效應,如燃燒煤會產生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的二氧化碳,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會造成劇烈的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 是否是污染取決於行為造成的後果,例如由於工業、農業生產或人類生活排放含有氮、磷的有機營養物質,會造成水體中藻類異常繁殖,因此在淡水水體中產生水華,在海洋中產生赤潮,也是一種污染。 一般污染被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現在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有船舶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熱污染和過度消費等各種新興污染開始被人們關注。 主要的污染源來自各種化學工業、有毒、有害、放射性廢棄物及醫療廢棄物的處置不當、農藥過量使用、生產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機動車廢氣排放;各種噪音,包括工廠、機動車和商業噪音;工業、生活燃燒燃料排放的廢氣等。核電站和油輪的事故會造成局部地區的嚴重污染事故。.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污染 · 查看更多 »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Late Devonian extinction),又稱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五次主要的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之中的第四大物種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泥盆紀晚期。本次滅絕事件又可被細分為許多個別的小事件,而其中發生在3.74億年前的凱爾瓦塞事件(Kellwasser event)是本次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並標誌著泥盆紀最後一個時期的開始,亦即 - 的邊界Racki, 2005。另外第二大的(Hangenberg Event)則終結了泥盆紀時期。總體而言,約19%的科和50%的屬在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中消失。.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渡渡鸟

渡渡鳥(學名:Raphus cucullatus)又称毛里求斯愚鸠、愚鸠、孤鸽,是已灭绝的渡渡鸟属的唯一物种,属鸽形目鸠鸽科,仅产于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模里西斯島上,是一种不会飞的鸟 。罗德里格斯渡渡鸟是本属的姐妹群,亦已灭绝。现在,与本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现生种为(Caloenas nicobarica)。曾經错误地认为白色的渡渡鸟存在于留尼旺岛上。 这种鸟在1505年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裡,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減少。約在1660年代前後,彻底绝灭。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渡渡鸟 · 查看更多 »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演化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斐濟

斐濟共和國(Republic of Fiji,Matanitu Tugalala o Viti,斐濟印地語:रिपब्लिक ऑफ फीजी)為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的群島國家,由330個島嶼組成(一半為無人島,而維提島和瓦努阿島兩個主要島嶼的人口佔全國的87%)。國家名稱是源自東加語中的「島嶼」,並且轉為斐濟文中的“Viti”。.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斐濟 · 查看更多 »

新喀里多尼亞

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位於南回歸線附近,是法國在大洋洲西南部的一個特别集体(Collectivité sui generis)。該地區整體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组成。作爲法國的海外属地之一,除官方語言法語以外,美拉尼西亞語和玻里尼西亞語亦通用於此。.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新喀里多尼亞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斑驢

斑驢(学名:Equus quagga quagga)又名擬斑馬,是南非洲一種已滅絕的動物,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是平原斑马的亚种之一,於19世紀後期滅絕。它曾长期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但遗传的研究表明它是平原斑马最南端的亚种,与(E.)的亲缘关系最近。它的种小名“quagga”取自它的叫声——近似“呱哈哈”一样的发音。 斑驴身长257厘米(8英尺5英寸),高125-135厘米(4英尺1英寸-4英尺5英寸)。與其他斑马的区別在於由其特殊的毛色,主要由褐色和白色条纹图案所構成,分佈在主体的前部。背面呈黄褐色,无条纹。条纹分布样式的因不同个体而有较大的差异。人类对斑驴的习性所知不多,但一般相信一个群落可由30到50隻斑驢组成。 一般上,斑驢被認為是野性难驯,但相对而言又比布氏斑马来得溫馴。 南非南部的开普省卡鲁和奥兰治自由邦是已知曾经拥有大批斑驢分布的地区。 在荷兰人殖民南非以后,斑驴开始遭到严重猎杀,因为它会与草食家畜竞争草地。虽然一些斑驢被带到欧洲的动物园,但是育种计划均告失败。1878年,最后一只野生的斑驢在奥兰治自由邦野外灭绝;1883年8月12日,最後一只圈养的斑驴也在阿姆斯特丹死去,现在只有一只斑驴生前的照片和23张皮毛存世。在1984年,斑驴是第一种DNA序列被完整分析出来的绝种动物,而“”正在通过人工选育布氏斑马,试图重现斑驴的皮毛斑纹样式。斑驢利用人工選殖,自1980年代開始試圖將一百年前滅絕的斑驢(平原斑馬的亞種)從平原斑馬中重新育種出來,至2013年已經繁殖到第五代,個體帶有斑驢的特徵。.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斑驢 · 查看更多 »

旅鴿

旅鴿(學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又名候鴿、旅行鴿,为鸽形目鸠鸽科的一种,也是旅鸽属的唯一物种,曾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鳥類。主要以植物果实和小昆虫为食。據估計,過去曾有多達50億隻的旅鴿生活在美國。他們是共同生活的一大群──最大可達寬1.6公里和長500公里的飛行團,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個地區,而其中大約包含10億隻的個體。後來推論是由於低遺傳多樣性,被人類大量食用和棲息地喪失,沒有時間去適應因而滅絕。絕種年份在1914年。.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旅鴿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又稱亞撒哈拉地區、下撒哈拉、漠南非洲,也有稱黑非洲(Negro Africa)。政治上,包括了所有或部分领土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苏丹除外,尽管其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缘)。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北部非洲,其通常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和毛里塔尼亚地理上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所罗门群岛 · 查看更多 »

更新世

更新世(英語:Pleistocene),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冰期:、、、、、和玉木冰期(第四紀冰河時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都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属”一级的生物,甚至包括松柏科植物、被子植物、昆虫、软体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新!!: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更新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全新世灭绝事件第六次大滅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