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傑維恩

指数 傑維恩

傑維恩,台灣作家,本名王俊傑,1976年出生於台中縣清水鎮(今臺中市清水區),著有散文集《傑維恩愛說故事》、長篇小說《深藍色與27號》。其作品曾榮獲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台中縣文學獎,以及第五屆皇冠百萬小說獎初選入圍。 文學評論家認為,他的小說當中習慣使用第二人稱敘事觀點的書寫策略,經常造成尖銳的梳理、探掘、對話,乃至論辯的效果;他的作品擅長表達小說人物內心的荒蕪、欲求,以及情感的探索,同時具有私語、對話與辯證性,形式與內容的密合度高,含攝深沉的生命思索,人物角色的光影反差大,立體感佳,是個才情洋溢的作家。 2004年9月前往英國普茲茅斯(Portsmouth)大學攻讀碩士。.

10 关系: 台灣小说作家臺中市臺中縣英国清水區 (臺中市)朴次茅斯文學散文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傑維恩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傑維恩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傑維恩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傑維恩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新!!: 傑維恩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傑維恩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清水區 (臺中市)

#重定向 清水區 (台灣).

新!!: 傑維恩和清水區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朴次茅斯

朴次茅斯(Portsmouth,讀音:),別名龐培(Pompey),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漢普郡,南臨索倫特海峽的港口城市,位于伦敦西南70英里(110公里),南安普顿东南19英里(31公里),人口20540。朴茨茅斯是南汉普郡都市带的一部分,南汉普郡都市带包括南安普顿,哈文特,滑铁卢镇,等市镇。 朴茨茅斯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时期。历来都是英国最为重要的军港。她见证了英国800多年的海军历史,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干船坞。1545年朴茨茅斯为防止法国入侵而进行了堡垒化,当时的防御设施还基本保存。19世纪为防止法国入侵朴茨茅斯继续堡垒化,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防守最严密的城市,也留下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大规模的生产线式造船基地。二战期间,朴茨茅斯的工业设施遭到德国毁灭性轰炸。 朴茨茅斯见证了英国很多历史性事件,1787年,由亚瑟.菲利普斯船长率领的11艘船组成的第一舰队,前往澳大利亚建立了流放地,现代澳大利亚从此建立。1805年尼尔森勋爵率舰队从朴茨茅斯出发,在特拉法加海战击败法西联合舰队,1945年,盟军登陆指挥部设立在朴茨茅斯,登陆部队从此地出发。1982年,由朴茨茅斯出发的英国舰队击败阿根廷海军重新控制福克兰群岛。1997年,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从朴茨茅斯前往香港移交主权,象征大英帝国的最后落幕。 朴茨茅斯至今还是英国皇家海军三分之二水面舰艇的母港。位于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内,但是已经开放旅游的朴茨茅斯历史船坞里陈列了勇士号,马丽玫瑰,胜利号等著名的博物馆军舰,以前的伟农军事基地已经改造成了著名的大炮码头购物中心。还拥有百年历史的朴茨茅斯足球俱乐部。 朴茨茅斯的铁路线直达英国南部各大城市和伦敦滑铁卢车站,拥有商业码头和能到达法国和西班牙的国际渡轮码头。是英国第二繁忙的国际旅客码头。 朴茨茅斯也是作家狄更斯和著名工程师布鲁内尔的家乡。.

新!!: 傑維恩和朴次茅斯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傑維恩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散文

散文是一種文學形式,與之相對的稱為韻文或詩文。散文可分為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其中,廣義散文最容易辨識與定義的方式,是“松散”的結構。也就是說,扣除其它文学形式重叠部分,運用普通語法結構,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束縛及限制的文字梳理方式,都可稱為散文。除此,狹義散文是單指文學範疇內,結構鬆散之非韻文作品。文學專指的散文,歷代作品有著各時代不同流变的脉络,而正因為鬆散帶來的自由,散文作品表達出的思想通常有著丰富与圆满的特色。。.

新!!: 傑維恩和散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