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傑斐遜州

指数 傑斐遜州

傑斐遜州(State of Jefferson)是美國一個構想中的州,其范圍包括了奧勒岡州的南部地區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北部地區。名稱來自於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19世紀和20世紀,一直都有成立傑斐遜州的呼聲。在1941年,傑斐遜州幾乎就要成立,但因為珍珠港事件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最終設州一事無疾而終。如果當時傑斐遜州真的成立的話,那麼其將是美國人口最少的一州。.

8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战争俄勒冈州珍珠港事件美國美國第51州美国州份托马斯·杰斐逊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傑斐遜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傑斐遜州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俄勒冈州

俄勒冈州(State of Oregon)是美国的一个州,位于美国西北的太平洋沿岸,西临太平洋、北接华盛顿州、东面是爱德荷州、南面是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2012年人口3,899,353。州别称:海狸州,邮编代号OR。本州的行政區劃,共管轄36個郡。.

新!!: 傑斐遜州和俄勒冈州 · 查看更多 »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新!!: 傑斐遜州和珍珠港事件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傑斐遜州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第51州

美國第51州」是個尚未實現的美國政治體。「美國第51州」,可以是一個政治術語,是指下一個將會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成員邦,但亦可以是一個幽默的片語。尤其在加拿大和英國等歐洲國家,當地人會說自己的地方已經變成「美國第51州」,用以諷刺自己國家大量受到美國文化影响,而自己的文化過度「美國化」,或者是在經濟、政治或軍事上與美國的關係密切。.

新!!: 傑斐遜州和美國第51州 · 查看更多 »

美国州份

美国州份是指其主權與美國聯邦政府共享的五十個政治實體之一。由於各州的主權與聯邦政府共享,因此美國人同時是聯邦共和國的公民及其戶籍州的居民。各州民眾的戶籍與居住地是可更動的,在州與州之間搬遷不需要經過政府同意,除了受到特定法庭命令限制的人外(例如假釋犯或離婚伴侶共享監護權的兒童等)。 各州之內又劃分出不同的郡或同等地位行政區(county-equivalent),其中可能有各自的政府單位,但不具有主權。各州的郡或同等地位行政區架構組織不盡相同。肯塔基、--、賓夕法尼亞和維吉尼亞在其官方名稱中使用了「」(聯邦)而非「州」(State)。 美國憲法除了賦予了聯邦政府特定的權力,也對聯邦和各州政府設下權力範圍限制。州政府的權力是由各州人民透過該州自有的憲法賦予。各州同時認可美國憲法,因此其部分一部分的主權被轉移給了聯邦政府。根據第十修正案,「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或由人民保留。」 歷史上來說,州政府的主要責任範圍包括公眾安全(犯罪控制)、公眾教育、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和基礎建設等,但許多上述的項目現在都受到聯邦政府的資金補助和管理(主要是依據美國憲法中商業條款、稅收與支出條款和必要和適當條款)。 由於美國憲法經過多次修訂,其中各條款的解釋與應用也有所改變,主要的原則朝向中央化和合併進行,因此聯邦政府的角色漸漸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對於方面一直有著許多爭論,議題包括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和主權關係,以及每個人各自的權力等。對於各州權限的爭論也曾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美國國會有權核准新的州份在與其他各州平等的基礎下加入聯邦,最近一次的核准是1959年加入的阿拉斯加與夏威夷。美國憲法中没有提及各州是否有單方面從聯邦脫離或分裂聯邦的權力,但在南北戰爭後,美国最高法院已裁定分裂行為違憲。Aleksandar Pavković, Peter Radan,, p. 222, Ashgate Publishing, 2007.

新!!: 傑斐遜州和美国州份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义與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他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国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国副总统(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国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1824年分裂為止。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zh-cn:肯尼迪;zh-tw:甘迺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傑佛遜獨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托马斯·杰斐逊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人物第12位。.

新!!: 傑斐遜州和托马斯·杰斐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傑佛遜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