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保長坑

指数 保長坑

保長坑,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東部。傳統上的保長坑範圍大致包含了保長里、保新里、保安里、長安里、建成里不含南端、城中里西北半部。 保長坑也是汐止區的一個次分區名稱。.

目录

  1. 33 关系: 基隆市基隆廳基隆河台5線友蚋大字姜子寮七堵區七星郡五堵五堵車站保甲制度保長坑溪北30線北31線石碇堡碉堡縱貫線 (鐵路)茄苳腳 (新北市)鵠鵠崙鄉長厝臺北州村里樟樹灣汐止 (大字)汐止區汐止街清朝明治新北市新北市私立崇義高級中學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國民小學摩天鎮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查看 保長坑和基隆市

基隆廳

基隆廳,原淡水廳雞籠所屬,為台灣清治時期暨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設立時將淡水廳分割成淡水縣、基隆廳與新竹縣而來《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隸屬於臺北府之下;1893年人口約88,000人。此行政區劃名稱持續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定,清朝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總督府將「臺北府基隆廳」改設「台北縣基隆支廳」為止,所轄範圍約為今基隆市及基隆北海岸以及新北市的汐止區等區域。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臺灣總督府再設基隆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則再併入臺北廳內。.

查看 保長坑和基隆廳

基隆河

基隆河是位於臺灣北部的河川,也是淡水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為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全長86.4公里,橫跨新北市、基隆市與臺北市。該河川雖以「基隆」為名,但實際上主流及其支流主要分布於新北市與臺北市,實際流經基隆市之河段僅約15公里(佔15%)。.

查看 保長坑和基隆河

台5線

台5線為中華民國連接臺北市與臺灣省基隆市的省道,故又名北基公路,路線自臺北市行政院前路口(臺灣公路原點)起,沿忠孝東路至南港區,後轉研究院路、南港路進入新北市汐止區,經過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仁愛區,終點位於南榮路與仁五路口,公告與實際里程均為27.9公里。臺5線共有支線1條(台5乙線已於2011年6月解編)。 本路線在過去是臺北基隆間聯絡之直接孔道,也是基隆港貨物運送至臺北的重要路線,國道一號通車後,本路線轉型為臺北、汐止與基隆地區的區域聯絡性質,其中臺北市路段帶動了臺北市東區甚至汐止的發展。.

查看 保長坑和台5線

友蚋

友蚋,是基隆市七堵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西北部,範圍包括友一里、友二里。.

查看 保長坑和友蚋

大字

大字(平假名:おおあざ)為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使用的區劃單位,其上層的區劃為市町村,下層的區劃為小字藤岡謙二郎・山崎謹哉・足利健亮《日本歴史地名辞典 新装版》,柏書房,pp.8-9。。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自1920年開始,也使用過大字和小字的區劃,為原街庄社鄉改制而來,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投降。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實施市町村合併時,將許多原本的村級行政區合併為新制的市町村行政區,便出現了許多村合併後,組成一個轄區更大的村,而原本的村名,就改成為大字。例如:○○村與其他村合併共同組成新的△△村時,新的地址變成為「△△村大字○○」。而原本在舊有的村級行政區下的更小的行政區單位,便成為小字。 現在已有許多地方不使用大字,甚至在最近的平成大合併中,有許多市町村合併時,同時廢除了大字的使用,地址的登記由原本的「▽▽市大字○○字□□」改成「▽▽市○○字□□」,沖繩縣則有許多地方直接將大字改為「字□□」。.

查看 保長坑和大字

姜子寮

姜子寮,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東南部。位於姜子寮極東點的姜子寮山,是汐止區、平溪區與基隆市暖暖區界山,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查看 保長坑和姜子寮

七堵區

七堵區是台灣基隆市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西南方,為基隆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由於基隆港附近腹地有限,加上七堵車站成為台鐵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主要起點和終點站,近年已逐漸發展為基隆第三都心。.

查看 保長坑和七堵區

七星郡

七星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台北州。 七星郡緊附台北市外圍,郡役所亦位於台北市,所址現為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七星郡轄下有汐止街、士林街、北投街、內湖-庄-、平溪-庄-及松山-庄-,其中平溪庄於1932年改隸基隆郡,松山--於1938年併入台北市。.

查看 保長坑和七星郡

五堵

五堵,是台灣基隆市七堵區和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基隆河貫穿其中,分隔為東北岸的「五堵北」及西南岸的「五堵南」。行政區包括位於五堵北的長安里、百福里、實踐里、堵北里,及位於五堵南的堵南里。五堵地區普日以盛產茶葉聞名。.

查看 保長坑和五堵

五堵車站

五堵車站位於台灣新北市汐止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

查看 保長坑和五堵車站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为中国自宋代使用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後來作罷。但於之后在各个朝代演变为农村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为10户为「甲」,10甲为「保」,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后才停止施行。.

查看 保長坑和保甲制度

保長坑溪

保長坑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基隆河的重要支流,也是汐止地區易氾濫成災的河川之一,因此政府在河道兩岸興建堤防及閘門,做洪水防治工程。.

查看 保長坑和保長坑溪

北30線

北30線 汐止-保長坑,是位於新北市的一條鄉道,北起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南至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坑,全長1.778公里。1961年此路首次列入鄉道系統,並保持相同編號與路線至今。.

查看 保長坑和北30線

北31線

北31線 保長坑-平溪,是位於新北市的一條鄉道,北起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坑,南至新北市平溪區平溪,全長18.330公里,俗稱汐平公路。1961年此路首次列入鄉道系統,並保持相同編號至今。惟當時通車路段僅限前四公里(至石硿子),1983年才將石硿子-平溪路段編入本鄉道。.

查看 保長坑和北31線

石碇堡

石碇堡,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新北市的汐止區、平溪區全部,瑞芳區南部,以及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全部。 石碇堡西邊為大加蚋堡、芝蘭一堡,北邊為金包里堡、基隆堡,東邊為三貂堡,南邊為文山堡。.

查看 保長坑和石碇堡

碉堡

碉堡,為使用木、石、鐵或混凝土製造的軍事防禦工事,完全或部分埋在地下以防禦炮火,並作為自衛基地。常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可作為指揮部、彈藥庫、儲存庫。常有地道、戰壕或交通壕連接,佈有機槍、大炮,能防禦上方炮火及空中攻擊,填補戰壕的防御漏洞,有些碉堡还可以抵禦毒氣和核辐射。 碉堡常以部份或完全埋在土中,用以隱蔽或防禦炮火。 碉堡的設計和用料皆為抵禦炮火,所以特別堅固耐用,一、二戰時的碉堡至今仍能保持良好。.

查看 保長坑和碉堡

縱貫線 (鐵路)

縱貫線,又稱縱貫鐵路,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是台灣第一條,也是台鐵西部幹線的核心路線,自1908年4月20日完工通車起,營運時間已逾百年。.

查看 保長坑和縱貫線 (鐵路)

茄苳腳 (新北市)

茄苳腳,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中部偏東南。.

查看 保長坑和茄苳腳 (新北市)

鵠鵠崙

崙,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南部偏東。.

查看 保長坑和鵠鵠崙

鄉長厝

鄉長厝,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東部的基隆河北岸。.

查看 保長坑和鄉長厝

臺北州

臺北州為大日本帝國的行政區劃之一,由原臺北廳合併宜蘭廳及桃園廳的三角湧支廳而成。其下管轄三市九郡,州治設於臺北市,轄域包括今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

查看 保長坑和臺北州

村里

村(--)為中華民國之第四級行政區劃名稱。隸屬於區、縣轄市、鎮者稱為--;隸屬於鄉者稱為村。村和--下還有「鄰」之編組。.

查看 保長坑和村里

樟樹灣

樟樹灣,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中部的基隆河南岸。.

查看 保長坑和樟樹灣

汐止 (大字)

汐止,是新北市汐止區的主聚落及鄰近地區,位於該區中部的基隆河南岸。.

查看 保長坑和汐止 (大字)

汐止區

汐止區 (tl),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屬於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由鎮改制為縣轄市。2010年12月25日,因原來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為新北市,所以所屬的原來縣轄市汐止市,便改制為汐止區。現今人口19.9萬餘人。 汐止區位於新北市東北部,西以大坑溪、基隆河、內溝溪與台北市相鄰,東則以丘陵地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介於台北市和基隆市之間。全區地形多元,僅在基隆河沿岸有狹長平原,氣候常年多雨。.

查看 保長坑和汐止區

汐止街

汐止街(),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七星郡。今新北市汐止區。 至今,老一輩汐止市民仍稱汐止鬧區為「街仔」,此等說法於其他臺北縣原有縣轄市相當普遍。 汐止街之區劃名稱為1920年(大正九年)所制定。該境域清朝初期之前為平埔族之一凱達格蘭族之「峰仔峙社」(Kypanas)所在,18世紀初期,陳賴章墾號首次批准漢人開墾權。1758年,漢人已於此形成街肆,名稱沿襲為峰仔峙--,之後則因此地為淡水河潮汐終點,故稱水返腳。 1870年代,台灣建省之後行政區劃歸基隆廳石碇堡,仍不成鎮。日治時期初期設水返腳辨務署,1920年設街,並將水返腳更名為日式地名「汐止」。而汐止街之名稱直至中華民國時期仍舊沿用,僅將「街」改為「鎮」。.

查看 保長坑和汐止街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保長坑和清朝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保長坑和明治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查看 保長坑和新北市

新北市私立崇義高級中學

崇義學校財團法人新北市崇義高級中學,簡稱崇義高中,是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學。.

查看 保長坑和新北市私立崇義高級中學

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國民小學

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國民小學(英語:Baochang Elementary School, Xizhi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簡稱保長國小,是一所位於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坑的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查看 保長坑和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國民小學

摩天鎮

摩天鎮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汐止區的大型集合住宅大廈群社區,座落於汐止區大同路三段路底,共有7幢大樓,樓高120.5米,33層,提供約1,902個住宅單位。摩天鎮位於臺北盆地邊緣的保長坑,建成當時為汐止第一高樓,目前為第二高,僅次於山圓建設在新台五路二段所建的江山萬-里-。摩天鎮是臺灣1990年代建築業熱潮的知名住宅案,與白雲山莊、東方科學園區同為東帝士公司在汐止的代表作。.

查看 保長坑和摩天鎮

亦称为 保長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