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尚-皮耶·達胡桑,左派黨 (法國),亞希安·阿斯卡希德,亞美尼亞,德国,傑哈·梅隆,凯撒电影奖,凱薩獎最佳導演獎,凱薩獎最佳影片獎,第55屆坎城影展,第55屆柏林影展,第58屆柏林電影節,第74屆威尼斯影展,罗讷河口省,盧米埃獎,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荷里活報道,馬賽,让-吕克·梅朗雄,路易·德呂克獎,柏林国际电影节,歐洲電影獎,法国,法语,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 亞美尼亞裔法國人
- 德國裔法國人
- 法国国家功绩勋章军官
- 法国左翼党党员
- 法国电影制片人
尚-皮耶·達胡桑
尚-皮耶·達胡桑(Jean-Pierre Darroussin,)是法國男演員、導演和編劇,他曾以《》獲得凱薩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左派黨 (法國)
#重定向 左翼党 (法国).
亞希安·阿斯卡希德
亞希安·阿斯卡希德(法語:Ariane Ascaride)是法國演員,她因演出《》(1997)而獲得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查看 侯貝·葛地基揚和亞美尼亞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侯貝·葛地基揚和德国
傑哈·梅隆
傑哈·梅隆(Gérard Meylan,)是法國男演員,他與電影導演侯貝·葛地基揚有著長期合作的關係。.
凯撒电影奖
凯撒电影奖(César du cinéma)是每年於法國舉辦的電影獎項,主要是表彰前一年度傑出的法國電影,被認為是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榮譽,地位等同於美國的奧斯卡獎。始于1976年,以法国著名雕塑家凱撒·巴達奇尼命名。.
凱薩獎最佳導演獎
凱薩獎最佳導演獎(César du meilleur réalisateur)是法國凱撒電影獎(César du cinéma)的獎項之一,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導演,1976年開始頒發,是法國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
凱薩獎最佳影片獎
凱薩獎最佳影片獎(César du meilleur film)是法國凱撒電影獎(César du cinéma)的獎項之一,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影片,1976年開始頒發,是法國電影界最高榮譽。.
第55屆坎城影展
54屆坎城影展於2002年5月15日至5月26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美國導演伍迪·艾倫執導的《》,閉幕片則為法國導演克勞德·雷路許執導的《》。 本屆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頒給波蘭/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戰地琴人》;另外伍迪·艾倫也獲頒榮譽金棕櫚,以表彰他在電影上的傑出成就。.
第55屆柏林影展
55屆柏林影展(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05),於2005年2月10日至2月20日於德國柏林舉辦,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執導的《》,閉幕片則為美國導演比爾·坎登執導的《金賽性學教室》,評審團主席則由德國導演羅蘭·艾默瑞奇擔任。.
第58屆柏林電影節
58屆柏林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08)於2008年2月7日至2月17日舉行在德國柏林舉辦,開幕片為美國導演馬丁·斯科西斯執導的滾石樂團紀錄片《》,閉幕片則為法國導演米歇·龔德里執導的《》。評審團主席則為希臘-法國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第74屆威尼斯影展
74屆威尼斯影展於2017年8月30日至9月9日舉辦。意大利男演员亚历山德罗·博尔吉将接替意大利女演员索尼娅·贝格马斯科,成为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持人。評審團主席將由美國女演員安妮特·班寧擔任 。.
罗讷河口省
罗讷河口省(法文:Bouches-du-Rhône)是法國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13,首府為馬賽。.
盧米埃獎
盧米埃獎(Prix Lumières),法國表彰前一年度傑出法語電影的獎項。.
查看 侯貝·葛地基揚和盧米埃獎
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San Sebastián)是每年在西班牙的聖塞瓦斯蒂安舉辦的一個電影節,由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設立於1953年。.
荷里活報道
《荷里活報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又译好莱坞报道者)是一份美國娛樂界的行業日報,是娛樂界行內兩大報刊之一(另一份是《綜藝》)。雜誌由William R. Wilkerson於1930年9月1日創辦,最初只報道有關荷里活的電影新聞,在1950年代電視普及後亦開始報道電視新聞。.
馬賽
#重定向 马赛.
查看 侯貝·葛地基揚和馬賽
让-吕克·梅朗雄
让-吕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是一位法国左翼政治家,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现任欧洲议会议员。.
路易·德呂克獎
路易·德呂克獎(Prix Louis-Delluc)是法國每一年度歲末的電影獎項,通常在十二月的第二個禮拜四公布得獎名單。路易·德呂克獎成立於1937年,目的在紀念記者、影評人路易·德呂克(Louis Delluc)。 自2000年起,路易·德呂克獎增設「首部作之路易德呂克獎」。.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歐洲電影獎
歐洲電影獎是歐洲重要的一个電影獎項,於1988年設立,由主辦,每年11月公佈入圍名單。 歐洲電影獎總共分成10個不同的獎項,當中最重要的獎項是最佳影片獎。.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侯貝·葛地基揚和法国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查看 侯貝·葛地基揚和法语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於2017年4月23日及5月7日舉行。總統選舉實行兩輪選舉制,第一輪投票中,中間派政黨共和前進!(原名前进!)創辦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及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玛丽娜·勒庞分别以約23%及21%的得票率位居前两名,但因没有候选人的得票率超越50%的简单多數,第二輪投票在同年5月7日舉行,马克龙以66.06%的得票率击败勒庞,成为第25任法國總統。 法国国民议会的兩大政黨:中間偏左的社會黨、以及中間偏右的共和黨,都舉辦初選決定候選人提名人選。共和黨在2016年11月20日和27日舉辦,由前總理弗朗索瓦·菲永獲得提名。社會黨在所屬的現任總統弗朗索瓦·奥朗德放棄角逐連任之下,於2017年1月舉辦,由前教育部長貝諾瓦·阿蒙出線。在兩大黨之外,玛丽娜·勒庞、埃曼努爾·馬克龍、以及曾多次參選總統的左派政治家讓-吕克·梅朗雄,是這次選舉中在兩大黨之外最受矚目的第三黨候選人。 第一輪投票中,傳統左右派兩大黨的候選人均被淘汰,在11名候選人的得票數中分別排名第5及第3,合共得票僅26%,創下法國第五共和以來首例。.
另见
亞美尼亞裔法國人
德國裔法國人
- 亨利·穆傑
- 伊力·盧馬
- 伊莎贝尔·阿佳妮
- 侯貝·葛地基揚
- 克里斯蒂安·克蘭普
- 克里歐·德·梅洛德
- 古斯塔夫·埃菲尔
- 喬治-歐仁·奧斯曼
- 夏爾·戴高樂
- 巴伐利亚的伊萨博
-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
- 弗洛朗·施米特
- 查理·明希
- 查理八世 (法兰西)
- 派翠西亚·凯丝
- 瓦勒里安·伊斯梅尔
- 米歇尔·内伊
- 索拉雅·伊凡迪亞利-巴克提亞利
- 罗娜·韦斯贝克尔
- 罗密·施奈德
- 罗贝尔·舒曼
- 莉莉-蘿絲·戴普
- 莎拉·伯恩哈特
- 蕾雅·瑟杜
- 讓·梅金傑
- 让-保罗·萨特
- 让-马里·莱恩
- 里羅·薩內
-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
- 阿莫里·比紹夫
- 阿道夫·亚当
- 阿黛兒·艾奈爾
- 雷吉·道尔
- 馬雲·甘柏
- 鲁道夫·克鲁采
- 麥斯·馮·西度
法国国家功绩勋章军官
- 于格·迪博斯克
- 伊莎貝·雨蓓
- 伊蓮·雅各
- 侯貝·葛地基揚
- 切爾努什·山多爾
- 周亦卿
- 埃都尔德·吉约
- 尚·連奴
- 帕特里克·克朗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 法布里斯·让内
- 法比安·勒菲弗
- 漢斯·察赫
- 热罗姆·让内
- 热罗姆·费尔南德斯
- 玛丽·皮尔斯
-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 皮埃尔-让·雷米
- 皮埃爾·貝爾傑
- 皮耶·阿帝提
- 科斯塔·加夫拉斯
- 米歇尔·普拉蒂尼
- 紀堯姆·吉勒
- 艾絲特·杜芙若
- 蜜雪兒·摩根
- 让·努维尔
- 让·多麦颂
- 让·梯若尔
- 让-克洛德·特里谢
- 让-皮埃尔·柯拉马帝
-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
- 让-马里·莱恩
- 贝特朗·吉勒
- 迪爾里·奧梅耶
- 阿兰·德龙
- 阿兰·贝尔纳
- 阿莫里·勒沃
- 雅克·蒂茨
- 雷蒙·多梅内克
- 露西·德科斯
- 韦斯利·克拉克
法国左翼党党员
- 侯貝·葛地基揚
- 让-吕克·梅朗雄
法国电影制片人
- 亞歷山大·阿甲
- 侯貝·葛地基揚
- 克勞德·貝黎
- 克勞德·雷路許
- 克里斯多弗·藍伯特
- 史蒂芬·布塞
- 吉爾布都
- 吉约姆·高丽安
- 奥利维埃·马夏尔
- 尚-皮爾·桑里
- 尚盧·高達
- 文森·卡索
- 札維耶·賈諾利
- 法蘭索瓦·杜魯福
- 法蘭索瓦·歐容
- 瑪莉安·歌迪雅
- 羅曼·波蘭斯基
- 茱莉·嘉葉
- 菲利普·里奥雷
- 让-保罗·贝尔蒙多
- 让-雅克·阿诺
- 貝特朗·波尼洛
- 賈梅·德布茲
- 路易·馬盧
- 路易斯·賴托瑞
- 阿布戴·柯西胥
- 阿諾·戴普勒尚
- 馬修·亞瑪希
- 馬瑟·巴紐
- 马修·卡索维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