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來島通總

指数 來島通總

來島通總()是日本戰國時期伊予國的武將,後來成為豐臣政權下的一個大名,官位從五位下、出雲守。他在李舜臣的《亂中日記》中以馬多時的名字登場。 來島通總原名村上通總,是村上水軍一族中來島村上氏當主村上通康的第四子,其生母是河野氏實際掌權者河野通直的女兒。1567年父親病死後,由於外祖父的關係,通總超越了兄長,繼任家督的位置。但1570年起通總開始侵佔室町幕府發給主君河野通宣的公用錢,來島氏出現了脫離河野氏的苗頭。由於河野氏與毛利氏有同盟關係,因此在大友宗麟攻擊河野氏的時候毛利氏出兵援助,與大友水軍作戰。然而在海戰中通總與毛利水軍的村上武吉不和。 1582年,來島通總受到織田信長手下重臣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的勸誘,投靠了秀吉,因此遭到毛利氏、河野氏聯軍進攻,通總失去領地投奔秀吉。同時由於兄長得居通幸在攻取鹿兒島城的戰役中立下戰功,且當時秀吉與毛利氏達成和解,處在秀吉麾下的通總遂回到了自己的舊領地,改「村上氏」為「來島氏」。1585年在秀吉的四國征伐中,來島通總於小早川隆景的麾下作戰,充當伊予軍的先鋒,並在天正之陣中攻打原先的主君河野氏。由於這些戰功,來島通總獲得了伊予國風早郡一萬四千石的領地,成為大名。此後又在1587年(天正15年)參加九州征伐,1590年(天正18年)參加小田原之戰。 1592年,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來島通總隸屬於福島正則的第五番隊,參加了進攻忠清道的陸上戰役。由於朝鮮水軍十分活躍,通總被改編入水軍,參加海上的戰役。1597年秀吉第二次侵略朝鮮時,通總率600名陸軍參與了南原城攻防戰,此後再度率水軍騷擾全羅道沿岸地區。在鳴梁海戰中,來島通總充當藤堂高虎部的先鋒,突入鳴梁海峽;但朝鮮軍李舜臣設下了埋伏,借退潮之機襲擊日軍。來島通總受到朝鮮板屋船的襲擊,被擊斃,成為日本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唯一一位陣亡的大名。 次子來島長親繼承家督之位。進入江戶時代後,長親成為豐後國森藩的第一代藩主,為久留島氏之祖。 Category:村上氏 Category:來島氏 Category:日本戰國水軍 Category:日本海盜 Category:戰國大名 Category:織豐政權大名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37 关系: 南原市大友宗麟大名 (称谓)天正之陣室町幕府小田原之戰小早川隆景丰臣秀吉九州征伐亂中日記伊予國得居通幸來島長親忠清道出云全羅道四國征伐福島正則織田信長萬曆朝鮮戰爭風早郡豐後國豐臣政權鹿兒島城藤堂高虎李舜臣 (朝鮮)板屋船村上通康村上武吉村上水軍森藩毛利氏江户时代河野通宣河野通直战国时代 (日本)日本

南原市

南原市(),韓國全羅北道城市。 在這裡,有朝鮮古典傳說代表作《春香傳》的背景廣寒樓。此外,這裡也是韓國民謠的故鄉,伽耶琴、團扇等傳統工藝亦非常興盛。 在韓國的自治體的名字之中,「南原」這個名字的使用時期非常悠久,在統一新羅的景德王即位之前即已使用。 另外,南原亦有「愛的城市」之稱。.

新!!: 來島通總和南原市 · 查看更多 »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出生於享祿3年正月初三(1530年1月31日),卒於天正15年五月初六(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戰國大名、並同時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領主。本名大友義鎮。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門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記為藤原義鎮。最初他皈依禪宗、之後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 父親是大友義鑑、母親是義鑑的續弦(出自大内氏)。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大内義長。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宮奈多鑑基的女兒、田原親賢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義統、大友親家及大友親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衛門督。幼名塩法師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禮名Don Francisco(普蘭師司怙)。 透過海外貿易蓄積經濟實力以及優秀的家臣團、巧妙的外交策略等,將版圖擴大,並在大内氏及毛利氏等土豪・守護大名勢力錯綜複雜的戰國時代,將北九州東部完全平定。版圖最盛期包括支配北九州六國。但是建立「天主教王國」的美夢,於遭遇島津義久受挫,晩年為豐臣秀吉傘下的一位大名,僅領有豐後一國,勢力大幅衰退。.

新!!: 來島通總和大友宗麟 · 查看更多 »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新!!: 來島通總和大名 (称谓) · 查看更多 »

天正之陣

天正之陣天正之陣」是天正13年(1585年)發生在伊予國地方的一系列戰爭的統稱,包括丸山城之戰、金子城之戰及高尾城之戰。1585年(天正13年)與羽柴秀吉(豐臣秀吉)聯盟之毛利軍派小早川隆景率軍在四國的伊予國新居郡(現在的愛媛縣新居濱市)登陸,金子城城主金子元宅率領地方勢力準備跟有壓倒性優勢的小早川隆景決一死戰。此戰為秀吉四國征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戰。.

新!!: 來島通總和天正之陣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新!!: 來島通總和室町幕府 · 查看更多 »

小田原之戰

小田原之戰(日語:小田原の役、小田原攻め、小田原征伐、小田原合戦)是日本戰國時代1590年(天正18年)豐臣秀吉與北條家之間的戰爭。戰爭起因於北條家家臣猪俣邦憲違反秀吉頒發的惣無事令,攻擊真田家的名胡桃城。豐臣軍一方面去包圍小田原城,一方面則攻擊北條家的領地,最後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開城投降,後北條家滅亡。.

新!!: 來島通總和小田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隆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毛利元就的三子,母親為吉川國經之女——妙玖夫人(妙玖為死後的法名),毛利隆元及吉川元春之同母弟。作為『毛利兩川』的其中一人,致力於毛利家的發展,主要擔任毛利水軍的指揮官。在豐臣政權之下,受到豐臣秀吉的信任,於文祿年間(普遍說法)出任五大老的其中一人。.

新!!: 來島通總和小早川隆景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來島通總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九州征伐

九州征伐發生於天正14年(1586年)至15年(1587年),是丰臣秀吉率领其同盟大名攻略岛津家,进而征服九州的战争。.

新!!: 來島通總和九州征伐 · 查看更多 »

亂中日記

《亂中日記》是朝鮮王朝將領李舜臣從1592年1月1日至1598年11月17日期間的日記,記載了壬辰倭亂期間的事情。整部史料共9卷,其中日記7冊、書柬帖1冊、壬辰狀草1冊。 1962年12月20日,亂中日記以「李忠武公亂中日記附書簡帖壬辰狀草」()的名字,被韓國政府列為國寶第76號。2013年6月18日,被列為世界紀錄遺產。 Category:朝鮮漢文典籍 Category:日記 Category:大韓民國國寶 Category:世界記憶名錄.

新!!: 來島通總和亂中日記 · 查看更多 »

伊予國

伊予國(),又稱「豫州」、「予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伊予國的領域即為現在的愛媛縣。.

新!!: 來島通總和伊予國 · 查看更多 »

得居通幸

得居通幸()別名通之、通久、通年。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伊予國海賊眾。他是村上水軍當主村上通康的嫡子、也是來島通總的兄長。 原名村上通幸,後自稱是南北朝時代伊予名門土居氏和得能氏的子孫,遂改稱得居氏。1578年(天正六年)至1580年(天正八年)任鹿島(今松山市沖)城主,與家臣前往該城。1582年(天正十年)陰曆四月,織田信長命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攻略中國地區,與弟弟通總(本家來島家當主)叛離舊主河野氏,投靠織田家。村上吉繼、村上吉鄉等村上水軍中繼續支持河野氏的人物將其視為叛徒,在河野氏和毛利氏的幫助下進攻得居通幸、來島通總兄弟。1583年(天正十一年)陰曆三月,通總逃去投奔秀吉,攻勢告一段落。此後,鹿島城受到毛利、河野聯軍的圍攻。 1584年,在豐臣秀吉的支持下,來島通總返回原駐地。為牽制秀吉,通幸受到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的容認。同年秀吉的四國征伐期間,得居通幸為小早川隆景、吉川元長等伊予方面軍的先導。戰後豐臣秀吉進行四國國分,來島通總獲得一萬四千石領地,得居通幸則獲得三千石。此後曾參加九州征伐、小田原征伐和第一次侵略朝鮮之役。1592年陰曆六月初二,在唐浦遭到李舜臣所率的朝鮮水軍擊敗,被朝鮮將領權俊殺死。死後領地被秀吉沒收,授予來島通總。 Category:村上氏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日本海盜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Category:日本戰國水軍 Category:伊予國出身人物.

新!!: 來島通總和得居通幸 · 查看更多 »

來島長親

來島長親(1582年-1612年4月15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大名。豐後森藩初代藩主。.

新!!: 來島通總和來島長親 · 查看更多 »

忠清道

忠清道(충청도)是昔日朝鮮八道之一,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道府位於公州(공주)。.

新!!: 來島通總和忠清道 · 查看更多 »

出云

出云可以指:.

新!!: 來島通總和出云 · 查看更多 »

全羅道

全羅道(전라도)是昔日朝鮮八道之一,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道府位於全州。.

新!!: 來島通總和全羅道 · 查看更多 »

四國征伐

四國征伐(しこくせいばつ)是羽柴秀吉對四國島最強大的勢力長宗我部氏所進行的攻擊,又名「長宗我部元親征伐」或「南海道征伐」。.

新!!: 來島通總和四國征伐 · 查看更多 »

福島正則

福島正則(、永祿四年-寬永元年七月十三)是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福島正信,母親是豐臣秀吉的叔母。幼名市松。.

新!!: 來島通總和福島正則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新!!: 來島通總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萬曆朝鮮戰爭

#重定向 萬曆朝鮮之役.

新!!: 來島通總和萬曆朝鮮戰爭 · 查看更多 »

風早郡

早郡()為過去隸屬日本伊予國的郡,廢藩置縣後屬愛媛縣,已於1897年與久米郡、和氣郡一同被併入溫泉郡。.

新!!: 來島通總和風早郡 · 查看更多 »

豐後國

豐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豐州。豐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大分縣北部以外的大部分。.

新!!: 來島通總和豐後國 · 查看更多 »

豐臣政權

豐臣政權(),或稱豐臣氏政權,是指日本自天正18年(1590年;一說天正13年/1585年)到慶長8年(1603年)為止,由豐臣秀吉建立的武家政權。.

新!!: 來島通總和豐臣政權 · 查看更多 »

鹿兒島城

鹿兒島城是位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城山山麓的城堡。是一座平山城,別名是「鶴丸城」,被鹿兒島縣指定為鹿兒島縣定古蹟,江戶時代是島津氏的居城。.

新!!: 來島通總和鹿兒島城 · 查看更多 »

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近江國富豪藤堂虎高。伊勢國津藩藩主。戰國時期歷經伺奉多位主君。以築城技術見長,如:宇和島城、今治城、篠山城、津城、伊賀上野城及膳所城等,與黒田孝高、加藤清正同為築城名人。.

新!!: 來島通總和藤堂高虎 · 查看更多 »

李舜臣 (朝鮮)

李舜臣(리순신/이순신,),字汝谐,本貫德水,朝鮮京畿开丰(今开城)人,朝鲜王朝‎時期名将,谥号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1604年朝鮮宣祖(李昖)追封其為孝忠仗義迪毅協力 宣武功臣,同列者有權慄和元均,加贈德豐府院君。 日本入侵朝鮮时期,李舜臣数次成功的在海上战术性的擊敗了日本人。改进了龟船,在近海骚扰日本朝鲜征伐军的海上供给,于国家即将完全沦陷的时刻,让日本知道朝鲜还是有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其中鸣梁大捷和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配合明军水师作战时,与明军鄧子龍老将军一起担任伏兵角色。日军失败后向外突围时在观音浦遭遇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鄧子龍。两位将军不幸双双遇难,死後被朝鲜民族誉为民族英雄。.

新!!: 來島通總和李舜臣 (朝鮮) · 查看更多 »

板屋船

板屋船(韓語:판옥선),是約在朝鮮之役開始出現的大型戰艦。 板屋船體積龐大,約可乘載百人以上的軍隊。雖然其航行速度並不快,但是戰鬥時僅需數十人的水手便能靈活操作,為其優點。當時的朝鮮水軍常以板屋船為主力戰艦,搭配劍船、猛船等較小型的快船作為護衛,構成水軍艦隊。.

新!!: 來島通總和板屋船 · 查看更多 »

村上通康

村上通康(1519年—1567年11月2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於伊予國的武將。家臣。村上水軍(來島水軍)的大將。城主。 以來島通康一名而為人所知,不過實際上,改姓來島氏的是四男通總仕於豐臣秀吉以後的事,通康自身並無以來島氏為姓。.

新!!: 來島通總和村上通康 · 查看更多 »

村上武吉

村上武吉(、天文2年-慶長9年8月22日),是活躍於瀨戶內海的村上水軍當主,別名能島武慶。父親是村上義忠,兒子是村上元吉及村上景親。.

新!!: 來島通總和村上武吉 · 查看更多 »

村上水軍

村上水軍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到室町・戰國時代在瀨戶內海活動的水軍(海賊眾)。勢力據點是以芸予諸島為中心的海域,之後大致分成能島村上家、來島村上家、因島村上家。代表的家紋是「丸內上文字」。.

新!!: 來島通總和村上水軍 · 查看更多 »

森藩

森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位於九州豐後國,藩廳在森陣屋(今大分縣玖珠郡),藩主是久留島氏,家格屬於外樣大名。 藩組來島長親,是瀨戶內海村上水軍頭領之一來島通總的次男,正室是福島正則的姪女,在父親死後繼承伊予國來島一萬四千石的領地,但是來島長親因為在1600年(慶長5年)的關原之戰中因加入西軍,戰後領地被沒收,最終是仰仗福島正則向本多正信說情,才於1601年(慶長六年)重新在豐後國獲得一塊領地成立森藩,石高同樣為一萬四千石,可是被掉離沿海,不再能像往昔訓練水軍作戰。 2代藩主通春於1616年(元和2年),將姓氏改作久留島,3代藩主通清時又將領地分出一千石給二弟通貞、五百石給四弟通迴。石高降為一萬兩千五百石。不過石高雖降,但是在鶴見山開發的明礬礦後來産出量達全国30%,成為森藩的重要財源。久留島氏整整支配了森藩12代,直到明治時代後,末代藩主久留島通靖於版籍奉還後仍擔任藩知事,但在廢藩置縣後被去職,但仍被列為子爵,其後裔包含知名童話作家久留島武彥,玖珠町為紀念他的功績,在1950年(昭和25年)舉辦「日本童話祭」。.

新!!: 來島通總和森藩 · 查看更多 »

毛利氏

大江系毛利氏是日本氏族,原姓大江。是鎌倉時代大江廣元四男大江季光的後代。最初在越後國生活。後來遷往至安藝國。從國人成為了大名,最興盛的時代曾統領達七國。在關原之戰後,領地只剩下長門國及周防國兩國,成立長州藩並維持到幕末。江戶時代末期,長州藩出現許多優秀的志士,是成就明治維新的原動力。 據說長州藩每年新年會的慣例,家臣會詢問藩主「今年倒幕時機如何?」藩主會回答「時機尚早」,此慣例持續至德川幕府倒台為止。.

新!!: 來島通總和毛利氏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來島通總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河野通宣

河野通宣()是伊予國的當主,可以是指:.

新!!: 來島通總和河野通宣 · 查看更多 »

河野通直

河野通直是伊予國的當主,可以是指:.

新!!: 來島通總和河野通直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來島通總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來島通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