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何梁何利基金

指数 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是一个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基金,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并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

47 关系: 卢嘉锡叶笃正吴征镒吴汝康宋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万钢张香桐张锦秋彭桓武何厚鏵何善衡何添徐光宪侯仁之侯祥麟利國偉刘延东唐敖庆党和国家领导人王大珩王应睐王德民王淦昌香港马永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谷超豪路甬祥黄汲清黄昆赵忠贤薛其坤钱学森钱伟长邹承鲁苏步青柯召林元培杨学军杨振宁梁銶琚港元潘建伟朱光亚房建成施一公

卢嘉锡

卢嘉锡(),福建厦门人,祖籍福建龍巖市坎市鎮浮山村,中国化学家。.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卢嘉锡 · 查看更多 »

叶笃正

叶笃正 ,天津人,祖籍安徽安庆市,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叶笃正 · 查看更多 »

吴征镒

吴征镒(),原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出生于江西九江,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8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吴征镒 · 查看更多 »

吴汝康

吴汝康,江苏武进人,解剖学、人类学家。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7年取得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又取得该校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吴汝康 · 查看更多 »

宋健

宋健( ),出生于山东荣成,莫斯科包曼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参与主持了中国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夏商周斷代工程”,还曾领导和主持了中国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提出了人口控制论,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总设计者,还担任了三峡大坝建设项目委员会副主席。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际数学建模学会最高奖——艾伯特·爱因斯坦奖,何梁何利基金1998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精通俄语、英语。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2014年10月8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小行星210210正式命名为“宋健星”。.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宋健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簡稱科学技术部、科技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家科学技术事務。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查看更多 »

万钢

万钢(),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潜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领域专家,主要科研方向为清洁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曾任科学技术部部长。 自2007年出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后,成为1972年以来首位非中共党籍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负责人。.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万钢 · 查看更多 »

张香桐

张香桐()是一位中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香桐被认为是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参与创办了以神经科学研究为主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前身)。他对脑电的产生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光强化脑兴奋性的现象,这一现象后被人称为“张氏效应”。.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张香桐 · 查看更多 »

张锦秋

张锦秋(),女建筑师,師承清華大學梁思成。張錦秋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委员,陕西省科协副主席,西安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张锦秋 · 查看更多 »

彭桓武

彭桓武(),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彭桓武 · 查看更多 »

何厚鏵

何厚鏵(Edmund Ho Hau-wah,),廣州番禺人,生於澳門,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至二届行政長官,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何厚鏵 · 查看更多 »

何善衡

何善衡(),香港著名企業家,祖籍廣東番禺,乃恒生銀行創辦人、新世界發展首任主席及創辦人之一。他領導編制的恆生指數,作為股市升跌的參考係數,以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為世界所接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何善衡 · 查看更多 »

何添

何添,香港銀行家及慈善家,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何添 · 查看更多 »

徐光宪

徐光宪(),浙江绍兴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徐光宪 · 查看更多 »

侯仁之

侯仁之(),祖籍山东省東昌府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生于直隶冀州枣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侯仁之 · 查看更多 »

侯祥麟

侯祥麟(),广东揭阳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石油化工科学家。.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侯祥麟 · 查看更多 »

利國偉

利國偉爵士(,),香港銀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恆生銀行董事長,1968年和1976年先後獲香港政府委任為行政及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1978年退出兩局後,於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並於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 1946年,利國偉在何添招攬下加入恆生,由低做起,拾級而上,1964年當上副總經理,後於1967年和1983年分別獲委任為總經理和董事長,服務滿51年,到1997年才告引退。在恆生工作多年的他曾於1965年銀行擠提風潮期間,代表恆生與英資匯豐銀行談判,達成恆生賣盤予匯豐的協議,從而避過結業倒閉的下場;1969年,他又倡導向外界推出恆生指數,該指數從此成為香港股市表現的參考指標,兩個決定對恆生均具深遠影響。 利國偉在政商界也甚具影響力,除了擔任兩局非官守議員以外,更在1988年至1991年受港府所託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對交易所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外,在八十年代中英兩國展開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他曾協助財政司彭勵治爵士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設法保住港元幣值以穩住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他後來又於1984年隨兩局議員代表先後奔走中英兩國,拜會過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向他們表達港人對前途問題的看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主權移交步入倒數階段,受中方重視的他還先後獲委任為港事顧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職。 利國偉也十分重視香港的教育發展,與中文大學的關係尤其密切,在擔任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以前,他早自1963年起出任該校校董會的首任司庫,多年來一直支持該校的發展。另外,在他的支持下,恆生商學書院和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分別得以在1980年和1992年創校。利國偉在1976年到1989年間又先後擔任過港府教育委員會主席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參與制定香港的教育政策,任內曾經歷1978年的金禧事件,以及在1988年富爭議性地落實港府提出中文大學「四改三」的方案。 憑藉其在政商界和教育界的表現,利國偉曾屢獲英廷授勳,並在1988年獲冊封爵士。1997年,他再獲新成立的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儘管未曾接受大學教育,但包括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在內的多家本地和海外專上院校均曾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對他的成就予以肯定。.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利國偉 · 查看更多 »

刘延东

刘延东(),籍贯江苏南通,生于江苏淮安;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法学博士。196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七、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继邓颖超之后,中共第二位连任的女政治局委员。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也是国务院历史上第四位女副总理。2015年4月30日担任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刘延东 · 查看更多 »

唐敖庆

唐敖庆(),生于中國江苏宜兴。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唐敖庆 · 查看更多 »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术语。该词用于国内领导人时,是一个指称中央层面具有特定职务及级别的高级领导人的政治术语,常见于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和官方公文中。.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党和国家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王大珩

王大珩(),江苏省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日本东京。光学专家。中国光学界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王大珩 · 查看更多 »

王应睐

王应睐(),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王应睐 · 查看更多 »

王德民

王德民(),河北唐山人,中国石油工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德民196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此后长期在大庆油田工作,研究出多项新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大会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业部)特等奖等24项奖励。曾任大庆石油管理局总工程师、副局长,以及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王德民的母亲为瑞士人。2013年9月,王德民的旧照在中国互联网上走红,被网友称为“学霸版吴彦祖”、“(中国)石油大学史上最帅校友”。.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王德民 · 查看更多 »

王淦昌

王淦昌(),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支塘鎮楓塘灣,逝於北京。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参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被中国政府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61至1978年研究原子弹和氢弹间,为保密需要化名王京。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王淦昌物理奖授予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王淦昌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永生

永生()中国沉积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马永生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谷超豪

谷超豪(),生于浙江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得主。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温州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虞彬,丁士华,周桂发,张剑,段炼,谷超豪大事年表,《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7(1):105-116.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谷超豪 · 查看更多 »

路甬祥

路甬祥(),浙江慈溪人;中国当代流体传动及控制学专家,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学博士。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AC)共同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路甬祥 · 查看更多 »

黄汲清

汲清(Te-Kan Huang,),字德淦,四川省仁寿县青岗场人,中国地质学家,第一届中研院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地质部石油局总工程师,创立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和陆相生油论,对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黄汲清 · 查看更多 »

黄昆

昆(),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获得者。.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黄昆 · 查看更多 »

赵忠贤

赵忠贤(),中国超导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学部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超导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赵忠贤 · 查看更多 »

薛其坤

薛其坤(),中国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薛其坤 · 查看更多 »

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国曾用威氏拼音Hsue-Shen Tsien,回中国后改用汉语拼音Qian Xuesen),浙江杭州人,国际著名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前美国空军上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级文职干部、一级英雄模范,中国科学院院士暨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以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起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大陆。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是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长期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位列国家级副职党和国家领导人。.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钱学森 · 查看更多 »

钱伟长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钱伟长 · 查看更多 »

邹承鲁

邹承鲁()祖籍江苏无锡,生于青岛,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邹承鲁 · 查看更多 »

苏步青

苏步青(),字雲亭,原名尚龍(訛作“尚良”),中国数学家、微分幾何學專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校長、名誉校长。 出生于浙江平阳農家。专长微分几何,是中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49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教务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到复旦大学任教。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58年他筹建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任所长。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80年他创办《数学年刊》,任主编。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历任第二、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苏步青 · 查看更多 »

柯召

柯召(),中國浙江温岭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名誉校长。研究領域主要為代数学、数论及组合数学等。 1926—192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预科。1928—193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導師為路易斯·莫德爾。.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柯召 · 查看更多 »

林元培

林元培 (),祖籍福建省莆田县,中国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林元培 · 查看更多 »

杨学军

杨学军(),山东武城人,计算机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学军1983年毕业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后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199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1995年晋升为教授。他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与并行分布计算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加过银河—I、银河—II巨型机的开发。1994年,年仅31岁时就成为银河-III巨型机总设计师。后又出任天河一号总设计师,2010年10月由他主持研制的天河-1A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浮点运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2004年晋升少将。2007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长,2009年任副校长,2011年升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晋升中将军衔。2017年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学军曾获得过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1年)、陈嘉庚科学奖(2012年)等奖项。.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杨学军 · 查看更多 »

杨振宁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中國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戰爭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唸本科、碩士,后赴美唸博士。他與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最早的华人諾獎得主。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三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SU(2)的伴随表示。这就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和R.J.Baxter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V.G.Drinfeld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经过系统的发展,已经证明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扭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杨振宁 · 查看更多 »

梁銶琚

梁--琚博士(Dr.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梁銶琚 · 查看更多 »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港元 · 查看更多 »

潘建伟

潘建伟(),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潘建伟 · 查看更多 »

朱光亚

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原籍湖北汉阳,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41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2年夏转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回国后,朱光亚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3年1月,全国院校调整,调往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任教授。1956年,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1957年划归北京大学),担负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 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与邓稼先等负责并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6月至1996年5月,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主席,1996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1994年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同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朱光亞出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長。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中国核学会第一届、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三届、四届名誉理事长。他还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官方评价朱光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朱光亚 · 查看更多 »

房建成

房建成,山东费县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1988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取得东南大学博士学位。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得主。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飞行器定位导航、航天器姿态稳定与机动控制执行机构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房建成 · 查看更多 »

施一公

施一公,汉族,祖籍云南大姚,生于河南郑州,童年在驻马店长大,无党派人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中国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南代表团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新!!: 何梁何利基金和施一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何梁何利何梁何利奖何梁何利基金会何梁何利基金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