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 关系: 卢森尼亚语,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匈牙利语,羅馬尼亞語,马扎尔人,诺威萨,斯洛伐克语。
- 1945年南斯拉夫建立
- 1945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 1990年南斯拉夫廢除
- 1990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南斯拉夫行政区划
-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塞爾維亞共產主義
卢森尼亚语
卢森尼亚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在语言分类上最接近乌克兰语。卢森尼亚语使用者分布在乌克兰、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因为使用者分布在多国,卢森尼亚语未有一个统一的拼字法,而根据了各自的方言来拼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是流行在東歐巴爾幹半島前南斯拉夫諸國的語言。 現由於政治因素,該語言在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名稱,但是使用者依然可以自由通話。.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重定向 伏伊伏丁那.
匈牙利语
匈牙利语又称马扎尔语,是一種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支的語言,为马扎尔人的语言。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匈牙利,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欧盟24个官方语言之一。此外匈牙利语还分布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家。 由於沒有其他语言能夠与匈牙利语沟通,匈牙利语也视作世界上数一数二最孤立的语言。.
羅馬尼亞語
羅馬尼亞語(limba română,國際音標:)属于罗曼语族的東羅曼語支。它是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的官方语言,被大约两千四百万人当作母語,其中大部分聚集在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两国,同时也有大约四百万人把罗马尼亚语当作第二語言。罗马尼亚语也是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 为了在各种方言之间做出分别,罗马尼亚语也被称作为达哥罗马尼亚语(Daco-Romanian)。在苏联时期,在摩尔多瓦也将罗马尼亚语稱为“摩尔多瓦语”,不过摩尔多瓦的宪法法庭已于2013年判定“(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罗马尼亚语”。 罗马尼亚语的使用者分散在世界各地,例如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乌克兰,保加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希腊,土耳其,以色列,俄罗斯,葡萄牙,英国,賽普勒斯,法国,德国等国家。.
马扎尔人
札兒人(;又譯--人)為匈牙利主要民族(於2001年人口約為1千萬),因此又稱匈牙利人,為烏拉語系,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因此現代馬札兒人帶有突厥血統。他们為匈牙利主体民族,也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烏克兰,少数生活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与澳大利亚。認為,他们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西南方巴什基尔一帶;与他们最似的民族為曼西人。.
诺威萨
诺威萨,又译诺维萨德, (塞爾維亞語:Нови Сад;德语:Neusatz),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临近首都贝尔格莱德。 诺威萨位于首都贝尔格莱德以北,北纬45.25°,东经19.85°,海拔72-80米。多瑙河从南部流经市区。诺威萨是伏伊伏丁那的首府,也是塞爾維亞人口第二多的都市。 此名在南斯拉夫语里的意思是「新庄园」,全市由代特来尼来盟、帕德那沃尔基、塞尔维亚、斯塔锐格连德、帕特沃雷丁和斯来特姆斯、卡拉沃奇7个行政区组成,面积69.913公顷。2005年全市人口19万4千。在多瑙河对岸有佩特罗瓦拉丁城堡。诺维萨是一个重要的大学城。有「塞爾維亞人的雅典」之稱。.
斯洛伐克语
斯洛伐克語(slovenský jazyk / slovenčina)屬於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西斯拉夫語支,同波蘭語和捷克語以及索布語相近,特別是跟捷克語的使用者可以無障礙的交流。斯洛伐克語主要使用在斯洛伐克,其次使用于捷克和塞爾維亞。.
另见
1945年南斯拉夫建立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南斯拉夫人民軍
- 南斯拉夫王國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1945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 上巴拉那省
- 中爪哇省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博克龍省
- 卡坦端内斯省
- 卡瓜蘇省
- 卡緬縣
- 卢湾区
- 印度尼西亚
- 同盟國軍事佔領奧地利
-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 奧爾什丁省
- 嫩江省
- 屈米省
- 巴拉瓜里省
- 德国苏占区
- 扎爾科夫斯基區
- 拉潘帕省
- 捷克斯洛伐克
-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法属交趾支那
- 瓦基爾卡區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 聯邦屬地 (委內瑞拉)
- 臺中縣
- 臺灣省
- 英國軍事管制區 (婆羅洲)
- 英屬香港
- 越南帝国
- 越南民主共和国
- 辽西省
- 遼北省 (中華民國)
- 錢吉略區
- 錫比烏縣
- 闸北区
- 阿塞拜疆人民政府
- 阿曼拜省
- 高雄縣
1990年南斯拉夫廢除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1990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 乌德穆尔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 什未林区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 南奧塞梯自治州
- 卡尔·马克思城区
- 哈雷区
- 布里亞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德累斯顿区
- 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新勃兰登堡区
- 東德
- 格拉区
- 沃拉區 (華沙)
- 法兰克福区
- 波茨坦区
- 波蘭流亡政府
- 爱尔福特区
- 科特布斯区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納希切萬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罗斯托克区
- 苏尔区
- 莫科托夫區
- 莱比锡区
- 西南非洲
- 西柏林
- 貝南人民共和國
-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 韃靼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马格德堡区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兄弟情與統一
- 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克羅埃西亞之春
- 十日戰爭 (斯洛文尼亞)
- 南斯拉夫人口
- 南斯拉夫和平會議仲裁委員會
- 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
- 南斯拉夫王國國徽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經濟
- 南斯拉夫第纳尔
- 嘿,斯拉夫人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 穆斯林族
- 苏南冲突
- 铁托主义
-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
- 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斯拉夫行政区划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塞爾維亞人自治州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
- 黑塞哥-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
- 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中塞爾維亞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
塞爾維亞共產主義
-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