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任伯雨

指数 任伯雨

任伯雨,字德翁,宋代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16 关系: 宣和宋史宋徽宗宋哲宗宋神宗任孜元丰元符知州章惇眉山市眉州東都事略正言淳熙昌化軍

宣和

宣和可以指:.

新!!: 任伯雨和宣和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任伯雨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書畫方面造詣極高,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新!!: 任伯雨和宋徽宗 · 查看更多 »

宋哲宗

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原名傭,曾封为延安郡王。生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駕崩,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得年二十三岁,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新!!: 任伯雨和宋哲宗 · 查看更多 »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新!!: 任伯雨和宋神宗 · 查看更多 »

任孜

任孜,字懋善,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民籍,治《春秋》,年二十八歲中式正統十三年戊辰科第三甲第六十五名進士。五月初六日生,行三,曾祖任士原;祖任文中;父任志;母陸氏。慈侍下,妻周氏,兄政;敏。由國子生中式應天府鄉試第五十五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八名。.

新!!: 任伯雨和任孜 · 查看更多 »

元丰

元丰可以指:.

新!!: 任伯雨和元丰 · 查看更多 »

元符

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三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三年,改元原因為咸阳百姓段义捡到一枚玉印,经鉴定认定该符印是上天降的传国之宝,為祥瑞,因此改元“元符”,以示庆祝。 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沿用。.

新!!: 任伯雨和元符 · 查看更多 »

知州

知州指的是中国宋朝以及之后、越南后黎朝和阮朝州的行政长官,雅稱為太守或刺史。.

新!!: 任伯雨和知州 · 查看更多 »

章惇

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為宋朝的政治人物,新舊黨爭的要角。 章惇是父親章愈與其乳母的私生子,“惇豪俊、博学善文”。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取進士,可是侄子章衡卻考取狀元,便不就而去,而再舉進士甲科,調商洛令。章惇能攀絕壁題字,面不改色,蘇軾說他:“子厚必能殺人”,因為他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懂愛惜。 雖然章惇力主改革,但是由於與王安石不合,而僅用其為中書校正,後為宋神宗起用,熙宁五年(1072年),受命察访荆湖北路,於1077年調參知政事,平定四川、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少数民族叛亂,招抚45州。但是由於章惇強硬對付少數民族的政策,引發湖南、湖北一帶的騷動,被貶為起居注。宋哲宗即位之後,章惇又因為廢除新法的問題與司馬光當著宣仁太后之前犯顏爭議,而出知汝州。 元祐九年(1094年),章惇於宣仁太后死後入京,出任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首相),主持恢復熙丰新法,史稱“紹述”,北宋国力因而得以恢复发展,更取得对西夏的多次战略性军事胜利。然而在章惇當政期間,絕大部分支持司馬光的舊黨黨人都被放逐,甚至於貶到嶺南等蠻荒地區;而章惇也進行言論控制,設立元祐提制局等單位對於反對新法的言論加以控制,甚至於在宮廷內部興獄。绍圣三年(1096年)章惇以巫蠱詛咒的罪名,要求宋哲宗廢宣仁太后所立的孟皇后,改立劉皇后,連宋哲宗都大嘆:「章惇壞我名節!」 宋哲宗死後,章惇反對端王趙佶繼位,议立简王赵似遭向太-后-所拒,宁愿立年长但有眼疾的申王赵佖,也不愿拥立端王,甚至当向太-后-之面明言「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不仅遭同侪曾布怒斥道:「章惇,聽太后處分!」端王趙佶即位,是為徽宗。徽宗初封章惇為申國公;但由於章惇反立徽宗,不久后便罢相,貶雷州司戶,再貶舒州團練副使,死於任上。死後被追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宋史》以他:「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列入〈奸臣傳〉,後世學者對他恢復王安石新法、加強遼夏邊境軍備而被列入奸臣,多有不同看法。 南宋淳熙年间,赐谥号忠敏。.

新!!: 任伯雨和章惇 · 查看更多 »

眉山市

眉山市(四川话拼音:Mi2san1;本地发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市境北临成都市,东界资阳市、内江市,南接乐山市,西邻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东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岷江纵贯市境,青衣江在西部贯穿。总面积7,140平方公里,人口300.13万。眉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建有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任伯雨和眉山市 · 查看更多 »

眉州

眉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次年改青州为眉州,治所在通义县(北周改安乐县,后改齐通县,隋复名通义,宋改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隋朝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乾元时曾改通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 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州治眉山县入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县,十三年(1380年)复升为州,治据今眉山县。直隶四川布政司。清朝时,属四川省。1913年废州为眉山县。.

新!!: 任伯雨和眉州 · 查看更多 »

東都事略

《東都事略》是記載北宋歷史的紀傳體書籍,為南宋宋孝宗時王稱所著。由於北宋建都汴梁(即今開封,又稱東京),所以被命名為《東都事略》。 全書共分一百三十卷。由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內容含蓋直到宋欽宗趙桓為止:.

新!!: 任伯雨和東都事略 · 查看更多 »

正言

正言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任伯雨和正言 · 查看更多 »

淳熙

淳熙(1174年-1189年)是南宋皇帝宋孝宗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6年,亦作“湻熙”。代表淳正熙洽。 淳熙十六年二月宋光宗即位沿用。.

新!!: 任伯雨和淳熙 · 查看更多 »

昌化軍

昌化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宋神宗熙宁六年(1173年)改儋州设昌化军,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旧儋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儋州、昌江县、东方县等市县地。下辖三县:宜伦、昌化、感恩。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废昌化军、万安军、吉阳军三军为县,隶琼州。十三年(1143年),为军使,十四年(1144年)复为昌化军,以属县还隶本军。宋理宗端平年间改名南寧軍。元丰八百五十三户。贡高良姜。元丰贡银。 Category:宋朝的军 Category:海南的军.

新!!: 任伯雨和昌化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