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从废墟中崛起

指数 从废墟中崛起

《從廢墟中崛起》(Auferstanden aus Ruinen)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國歌。由後來成為教育部長的詩人約翰尼斯·貝歇爾作詞,漢斯·艾斯勒作曲。.

17 关系: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德国颂歌德语德意志之歌冷战兩德統一国歌联合国西德诗人霍斯特·威塞尔之歌蘭斯系列赫尔穆特·科尔東德汉斯·艾斯勒洛塔尔·德迈齐尔我完全奉献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Heil dir im Siegerkranz)是1871到1918年间德意志帝国的非正式国歌,此歌曾为普鲁士国歌,其旋律来自英国国歌《天佑女王》。故此国歌并未在德国全境流行。此国歌并未被在德国南部州接受,如巴伐利亚及符腾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不复存在,威玛共和国选用《德意志之歌》作为国歌。 德意志帝国的第二国歌为《守卫莱茵》(Die Wacht am Rhein),有时亦被作为国歌使用。.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 查看更多 »

德国颂歌

《德国颂歌》(Hymne an Deutschland)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第一首国歌,使用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2年5月2日。鲁道夫·亚历山大·施罗德(Rudolf Alexander Schröder)作词,赫尔曼·路德(Hermann Reutter)作曲。 由于《德意志之歌》在纳粹时期作为国歌的历史,西德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希望将《德国颂歌》采纳为国歌,其音乐风格接近宗教音乐,但并未被国民熟悉。1952年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最终说服总统将《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作为国歌。.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德国颂歌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Das Deutschlandlied)或《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是德國的現行國歌。 曲譜為著名古典音樂家海頓於1797年所做,後正式定為奥地利帝國國歌(《帝皇頌》)。德國版歌詞為自由主義詩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教授(Prof.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德意志之歌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透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的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東德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兩德統一 · 查看更多 »

国歌

国歌是被一个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或在传统上被国民使用的、能代表该国家的乐曲,一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 世界最古老的國歌制訂於1568年,為荷兰的《威廉颂》(Wilhelmus),不過大部分的国家的国歌制訂於19世纪和20世纪时。.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国歌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西德

西德(Westdeutschland),或聯邦德國,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稱。.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西德 · 查看更多 »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诗人 · 查看更多 »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Horst-Wessel-Lied),又根据首行称为《旗帜高扬》(Die Fahne hoch),是从1930年到1945年的纳粹党党歌,也是从1933年到1945年在《德意志高于一切》(Deutschland über Alles)之外的另一首德国国歌。 歌词作于1929年,作者霍斯特·威塞尔是纳粹激进主义分子和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区纳粹冲锋队负责人。1930年1月,威塞尔被共产党暗杀,柏林宣传机关党头目约瑟夫·戈培尔将他塑造成纳粹运动的头号烈士,这首歌成为纳粹党仪式的正式歌曲,广泛使用于该党集会以及冲锋队街头游行。 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1933年5月19日立法将《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定为国家象征。因此纳粹德国有两首国歌,由《德意志之歌》的第一段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组成。1934年《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的规则要求在唱第一段和第四段时举起右手行纳粹礼。在莱尼·里芬斯塔尔1935年拍摄的电影《意志的胜利》的结尾,纳粹的领袖们都在唱这首歌。 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霍斯特·威塞尔之歌》遭到取缔,其歌词和旋律至今在德国和奥地利仍属非法,除了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用途(德国刑法典86 、86a)。.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 查看更多 »

蘭斯系列

《蘭斯》(Rance),是日本電子遊戲公司AliceSoft於1989年發行的成人遊戲系列,各代的遊戲類型並不一致,主要包括了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與戰略遊戲兩種類型。故事是記述以「全世界的美女全都是本大爺的」為信條的鬼畜戰士蘭斯與他的奴隸魔法師希露一同展開的冒險歷程。.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蘭斯系列 · 查看更多 »

赫尔穆特·科尔

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德国政治家。曾任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1969年-1976年),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1973年-1998年),德国总理(1982年-1998年,1990年后统治全德)。 科尔在两德统一的进程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作出了很多贡献。但由於晚年捲入非法政治獻金醜聞,使其歷史評價尚有爭議。.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赫尔穆特·科尔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汉斯·艾斯勒

汉斯·艾斯勒(Hanns Eisler,),犹太人,奥地利反法西斯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的作曲者,在欧洲乐坛享有盛誉。 艾斯勒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作曲,师从勋伯格。1924年获维也纳市创作奖,1925至1933年在柏林音乐高等学校任教。希特勒上台后,他于1933年流亡国外,此间他曾为英国写电影音乐,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校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2年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写作,曾担任喜剧大师卓别林的音乐助理。1962年9月6日病逝于东柏林。.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汉斯·艾斯勒 · 查看更多 »

洛塔尔·德迈齐尔

#重定向 洛塔尔·德梅齐埃.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洛塔尔·德迈齐尔 · 查看更多 »

我完全奉献

《我完全奉献》(Ich hab' mich ergeben)是一首德国歌曲,歌词由汉斯·费迪南德·马斯曼在1820年创作。 原标题为《宣誓》(Gelübde),在德国士兵宣誓时有时会演奏这首乐曲。 这首歌曲也是西德在1949年到1952年的非正式国歌,随后德国政府选用了《德国颂歌》。 密克罗尼西亚国歌《密克罗尼西亚的爱国者》与台湾童谣《游子吟》亦使用这一旋律。.

新!!: 从废墟中崛起和我完全奉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從廢墟中崛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