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

指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

仁寿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仁寿路南口东侧、永安路北侧,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11 关系: 司礼监孝安皇后万历北京市元朝萬曆野獲編西城区馮保永安路 (西城区)汉传佛教沈德符

司礼监

司禮監,明初內廷內正司改典禮司,祀事司與典禮司再改典禮紀察司,典禮紀察司其職權按洪武十四年《皇明祖訓錄‧內門》:「掌內府一應禮儀,欽紀御前一應文字。凡聖旨裁決機務,已未發放,須要紀錄親切,御前題奏,及糾劾內官內使非違不公等事,而造筆墨表背匠屬焉。」至洪武十七年設司禮監,《明實錄》載職責為:「掌宮廷禮儀。凡正旦、冬至等節,命婦朝賀等禮,則掌其班位儀注及糾察內官人員違犯禮法者。」欽紀御前一應文字。凡聖旨裁決機務,已未發放,須要紀錄親切,御前題奏等事歸內官監。洪武二十八年,《明實錄》載「內官監掌成造、婚禮、粧奩、冠舄、傘扇、衾褥、帳幔、儀仗,及內官內使貼黃諸造作,并宮內器用首飾與架閣文書諸事。司禮監掌冠婚喪祭禮儀制帛,與御前勘合賞賜筆墨書畫,并長隨當差內使人等出門馬牌等事,及督光祿司供應諸筵宴之事。」司禮監「照閣票批紅」應自洪武朝即現端倪,《明實錄》載:「敕內官毋干預外事,凡諸司毋與內官監文移往來。」並未有清編明史所謂「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之事。事實上若非中旨,「照閣票批紅」產生的問題並不大,清代也並非皇帝親批,而是由大學士代為批紅。 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由於明代胡惟庸案廢相後,宦官權力上升,司禮監主管皇帝文書、印璽、宮內禮儀等業務,遂上升為「十二監」之首,成為內廷權力最大之機構,其主管雖僅具有外朝三品之級別,但有時權力可與內閣首輔匹敵,有「權過元輔」之稱。著名宦官王振、尚铭、馮保、劉瑾、魏忠賢等皆曾任司禮監之主管。.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司礼监 · 查看更多 »

孝安皇后

孝安皇后()陈氏,明穆宗朱载垕继--,通州人,錦衣衛副千户封固安伯陳景行之女。兄長陳昌言、陳嘉言、陳善言,陳名言之姐妹。.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孝安皇后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萬曆野獲編

《萬曆野獲編》,明人筆記,三十卷,補遺四卷。明代沈德符撰。.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萬曆野獲編 · 查看更多 »

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部,面积50.7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24.6万。西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核心区域,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民委等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區內有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北海公园、景山公园、故宮、白塔寺、月坛、广济寺、法源寺、西单、琉璃厂、什刹海、白云观、金融街、大栅栏等。.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西城区 · 查看更多 »

馮保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明代太監。.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馮保 · 查看更多 »

永安路 (西城区)

永安路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南部的一条道路。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360页.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永安路 (西城区)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沈德符

沈德符(),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布政司嘉兴府秀水县人,明朝文學家,舉人出身。.

新!!: 仁寿寺 (北京仁寿路)和沈德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