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扎塔

指数 亚扎塔

亞扎塔(阿維斯陀語:Yazata)意為「值得被崇拜者」。中古波斯語稱亞扎特(Yazat),現代波斯語稱亞茲丹(Yazdān)或埃澤德(Eyzed)。是瑣羅亞斯德教中神祇的統稱,在《阿維斯陀》尤其是《亞什特》中被反覆提及,也是瑣羅亞斯德曆中部分月份和日期的守護神。一般認為這些神祇源於古老的波斯信仰,主要的有三十多位。.

22 关系: 天狼星密特拉中古波斯语亞什特佛拉瓦奇現代波斯語琐罗亚斯德教烏魯斯拉格納马赫胡姆阿塔爾阿希阿維斯陀語阿胡拉·馬茲達阿梅沙·斯彭塔阿斯拉阿扎尔沃尔特·巴德波斯古经拉姆拉曼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新!!: 亚扎塔和天狼星 · 查看更多 »

密特拉

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語主格形式為*mitras,現代波斯語為میثره)是一個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这一神祇原是阿利安人萬神殿裡共有的崇拜對象,在伊朗-阿利安人和印度-阿利安人分化之後,開始向著不同特徵發展。.

新!!: 亚扎塔和密特拉 · 查看更多 »

丁可以指:.

新!!: 亚扎塔和丁 · 查看更多 »

中古波斯语

中古波斯语(波斯语:پارسی میانه)或稱巴列维語(英語:Pahlavi language),是印欧语系伊朗语支的一种语言,主要伊朗西南部的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4年)使用,并由于其声望而在其他地区得以使用。中古波斯语被分为西伊朗语支,发源自古波斯语并演化为现代波斯语。.

新!!: 亚扎塔和中古波斯语 · 查看更多 »

亞什特

《亞什特》(阿維斯陀語:Yaštī)是《阿維斯塔》的一部份,與《亞斯納》、亞扎塔詞根同為「亞茲」(Yaz),意為「崇拜」、「祈禱」。內容主要是對善神們的歌頌,與《亞斯納》不同的是,亞什特的一篇章對應具體的一位神祇。現存二十一篇,一般認為原本至少該有三十多篇。.

新!!: 亚扎塔和亞什特 · 查看更多 »

佛拉瓦奇

佛拉瓦奇(阿维斯陀语:fravaši)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用语。指的是由上帝所设计,类似于自然规律的一种精灵。它代表着上帝所设计的正确生活方式。 据祆教《创世纪》(Bundahishn)所述,上帝在最初的三千年裡,创造了无数的“虚空”和“佛拉瓦奇”。虚空用来分割明暗,保护光明不为黑暗所污染。而佛拉瓦奇则是一种其他宗教都没有的精灵,祂存在于天堂。但会进入任何一种创造物中,促使该创造物按上帝预定的方向运动、发展和演化。如日月的升降、生物的成长,都与佛拉瓦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 亚扎塔和佛拉瓦奇 · 查看更多 »

現代波斯語

#重定向 波斯语.

新!!: 亚扎塔和現代波斯語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论,有學者認為它對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以及印度的佛教的宗教之中,现今西方圣诞节即为密特拉节。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聲稱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拜火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說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遠古的繼承。.

新!!: 亚扎塔和琐罗亚斯德教 · 查看更多 »

烏魯斯拉格納

烏魯斯拉格納(阿維斯陀語:Vərəθraγna,Verethragna)是古波斯的神名,瑣羅亞斯德宣稱祂是英雄神,因此後來成為瑣羅亞斯德教的守護戰神。.

新!!: 亚扎塔和烏魯斯拉格納 · 查看更多 »

马赫

赫(Mach number)是表示速度的量词,又叫馬赫數。一马赫即一倍音速:馬赫數小於1者為次音速,馬赫數大於5左右為超高音速;馬赫數是飛行的速度和當時飛行的音速之比值,大於1表示比音速快,同理,小於1是比音速慢。 其中U為流速,C為音速。音速為壓力波(聲波)在流體中傳遞的速度。馬赫數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奧地利學者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 马赫一般用于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不同的条件而不同,因此马赫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单位,每“一马赫”的具体速度并不固定。在低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低些,一马赫对应的具体速度也就低一些。因此相对来说,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马赫数。 1947年10月14日,耶格尔驾驶X-1试验飞机在加州南部上空脱离B-29母机,上升到一万二千公尺高空,并在此高度上达到每小时1078公里的速度,首次突破音障,超过了一马赫。 當馬赫數Ma1.0,稱為超音速流(Supersonic flow),此類流況在航空動力學中才會遇到。 任何超過音速移動的物體會從頭部向後產生錐狀的能量震波(速度越高錐角越小),其力量可能會破壞接觸物體,而且會摩擦製造高溫,因此其體型設計必須盡量限制在錐狀震波的範圍內,同時要採用高抗熱性的材料。 在地表的速度換算相當於一馬赫≈1225km/h,767mph,1125ft/s。飛行物在相同的速度下,其馬赫會因所在高度空氣的音速不同而有差異;高度越高,音速越低,而使得馬赫越高,因此高空飛行的速度會降低以免產生衝擊。.

新!!: 亚扎塔和马赫 · 查看更多 »

胡姆

胡姆(Hum;Colmo;Cholm)是位於克羅埃西亞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中部的一個城鎮。據2001年人口普查,胡姆的人口只有17人,但胡姆擁有正式城鎮地位。.

新!!: 亚扎塔和胡姆 · 查看更多 »

阿塔爾

阿塔爾(أطار)是毛里塔尼亞西北部的城市,也是阿德拉爾省的首府,位於乾旱的撒哈拉大沙漠,一個俄羅斯的科研小組科研小組透過衛星分析地形發現一條水量足夠5萬人使用的地下河流,市內有機場、博物館和一座1674年建成的清真寺,2000年人口24,021。.

新!!: 亚扎塔和阿塔爾 · 查看更多 »

阿希

阿希(Achy)是法国瓦兹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西北部地区,属于博韦区。该市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334人。.

新!!: 亚扎塔和阿希 · 查看更多 »

阿維斯陀語

阿維斯陀語(Avestan)是一種古老的印歐語言,屬於伊朗語支的東伊朗語,亦是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成書時所使用的語言。「阿維斯陀」一詞與印度的「吠陀」相似,所以有語言學家認為這是伊朗語族與印度諸語相近的一個歷史印證。.

新!!: 亚扎塔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阿胡拉·馬茲達

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Ahuramazda)又譯阿胡拉·馬--達。另稱歐馬茲特(Ormazd)、阿馬茲(Aramazd)、阿茲山卓(Azzandara),名稱來自阿維斯陀語,是古波斯的神名,公元前1200年前後,瑣羅亞斯德(Zoroaster)宣稱它是創造一切的神,將阿胡拉·馬茲達奉為“唯一真正的造物主”,因此後來成為瑣羅亞斯德教的最高神。瑣羅亞斯德宣揚,是阿胡拉·馬茲達使人們看到了光明,所以他常常被塑造成太陽的形象。然而太陽和月亮有時會被形容成他的雙眼。 阿胡拉·馬茲達是《波斯古經》中最常被提到的神名,古伊朗的至高神和智慧之神,被尊為“包含萬物的宇宙”,它是全知的神,但並非全能。在善惡二元論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與代表黑暗的惡神阿里曼(Ahriman)進行長期的戰鬥,最後獲得勝利。.

新!!: 亚扎塔和阿胡拉·馬茲達 · 查看更多 »

阿梅沙·斯彭塔

阿梅沙·斯彭塔(阿維斯陀語:Aməša Spənta)意為「不死的聖者」,或譯「天使」、「天神」。是瑣羅亞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從神,分別代表了部分抽象的教理。一般的說法是「六大天使」。.

新!!: 亚扎塔和阿梅沙·斯彭塔 · 查看更多 »

阿斯拉

阿斯拉(德语:Achslach)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0.06平方公里,总人口971人,其中男性518人,女性453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32人/平方公里。.

新!!: 亚扎塔和阿斯拉 · 查看更多 »

阿扎尔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格鲁吉亚语:აჭარის ავტონომიური რესპუბლიკა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拉丁字母转译为:Atscharis Awtonomiuri Respublika Sakartwelo),为格鲁吉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格鲁吉亚的西南角,南与土耳其接壤,西临黑海,东面和北面毗邻格鲁吉亚本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首府巴统。.

新!!: 亚扎塔和阿扎尔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巴德

威廉·海因里希·沃尔特·巴德(Wilhelm Heinrich Walter Baade,),德国天文学家,在美国度过了大部分科研生涯。巴德提出了两类星族的概念,正确区分了两类造父变星,并对宇宙距离的尺度做出了重要的修正。.

新!!: 亚扎塔和沃尔特·巴德 · 查看更多 »

波斯古经

《波斯古經》,也译作《阿維斯陀》、《阿維斯塔》,是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的經典,當中最古老的部份可追溯至公元前1323年。 教義概括為神學上的一元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認為宇宙初期有善惡兩種神,善神為阿胡拉·瑪茲達,意思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創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惡神為安格拉曼鈕,是黑暗、死亡、破壞、謊言、惡行的化身。最後善神擊敗惡神,成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 传世者有两种版本,其一《阿维斯陀》(Avesta),以阿维斯陀文形成,为祈祷文汇集,以阿维斯陀文字书就。时至今日,琐罗亚斯德教神职人员祈祷时亦颂之。其二,《曾德·阿维斯陀》(Zend·Avesta,即《阿维斯陀注释本》),内容与前者基本相同,编排有所不同,旨在供研究,而非诵读。此版本分为卷、章、节,附有“注释”。《曾德·阿维斯陀》以中古波斯文形成,并非以阿维斯陀文字母,而是以巴列维文字母书就。 《阿维斯陀》的古文内容庞杂,约三十五万字,写在约一万两千张羊皮上,编成于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伐波斯遭焚,仅存一卷。安息王朝时期重新搜集、整理,萨珊王朝时期始告完成(公元三世纪),辑为二十一卷,分为五部分: 《温迪达德》(Vendidad),为中古波斯文“Videvdat”之误读,来自阿维斯陀文“Vi devo datem”,意即“降德弗文典”(又做驱魔书,降魔书),为律法和戒律汇集,其意旨在于:相符邪恶和魔怪(德弗)、确立义。采取查拉图什特拉(琐罗亚斯德)与至高神阿胡拉·玛兹达对话的形式,其内容设计仪典的纯正、赎罪、种种戒律以及神话。共二十二章。 《维斯配雷德》(Vispered),中古波斯文“维斯普拉特”,来自阿维斯陀文“Visporatavo”,意即“一切统御者”,即“一切善者的守护者”,为祈祷颂歌,通常为二十四章,其内容与《耶斯那》相近。 《耶斯那》(Yasna),来自阿维斯陀文“ias”,意即“诵读”、“敬拜”,其内容包括献祭和祈祷时所用祷词、对神之赞颂和吁求。共七十二章,其中十七章属《伽泰》(被视为阿维斯陀中最古老的的部分)。 《耶什特》(Yashts),意即“崇拜”、“赞颂”,来自阿维斯陀文“ias”,为赞颂之歌,共二十二歌。每一首歌为对一神而发,包容众多神话内容。 《库尔达》(Khurda),包容祈祷词,其中部分以中古波斯文形成,《库尔达》通常包括《耶什特》。 波斯古經除了記述伊朗的宗教神話、讚歌、禮儀、戒律外,還包括其民族起源、歷史、民間傳說、英雄史詩等內容;波斯宗教中對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觀念和末日審判等之說,無疑都對當時的猶太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來更為基督教所繼承。 现在所流行的版本并非完整的古老全文,约为古卷的1/3,根据后来琐罗亚斯德教的传说,其中的佚失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在攻破古波斯后,对其文化的破坏所致。.

新!!: 亚扎塔和波斯古经 · 查看更多 »

拉姆

拉姆可以指: 人物.

新!!: 亚扎塔和拉姆 · 查看更多 »

拉曼

拉曼(Raman),是印度旁遮普邦珀丁达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9549(2001年)。.

新!!: 亚扎塔和拉曼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