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历山大广场

指数 亚历山大广场

亚历山大广场(Alexanderplatz)是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区的一个大型广场和交通枢纽,位于米特区,靠近施普雷河和柏林大教堂。柏林本地人通常将其简称为亚历克斯(Alex),指东北到 Mollstraße ,西南到 Spandauer Straße 和市政厅的一片街区。这座广场得名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24 关系: Alexa Internet卡尔·马克思大道塗鴉夜生活宁那·华纳·法斯宾德小说亚历山大一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俄罗斯兩德統一米特区綽號红色市政厅电影菩提樹下大街柏林柏林1920年代柏林大教堂柏林电视塔欧洲波茨坦广场法兰西大街施普雷河教师之家

Alexa Internet

Alexa Internet公司是亞馬遜公司的一家子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於1996年由布魯斯特·卡勒及布鲁斯·吉里亚特创立。作為互聯網檔案館的分支,受到杰奎琳·萨福拉的埃托勒投资支持。1999年,Alexa被亞馬遜公司以約價值兩億五千萬美元的股票買下。 Alexa分析提供各种網站的相關資訊與网页访问量,以其Alexa.com網站闻名。透過收集用户的上網資訊,以便統計網站流量及相關資訊。Alexa為Alexadex.com提供搜尋引擎,並為A9.com搜索引擎提供「網站資訊」服務。.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Alexa Internet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克思大道

卡尔·马克思大道(Karl-Marx-Allee)是德国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和米特区的一条大道,由东德政府在1952-1960年作为战后重建的社会主义样板大道建造,全长2公里,路宽89米。 该大道以1949-1961年曾用名斯大林大道(Stalinallee),1961年去斯大林化开始后,该大道以马克思主义的建立者卡尔·马克思命名。 1953年6月17日,在该大道上发生了东德六一七事件,建筑工人在斯大林大道示威游行,后被苏联军队镇压。 该大道是东德每年的五一节游行和共和国日国庆游行閱兵的道路。.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卡尔·马克思大道 · 查看更多 »

塗鴉

塗鴉指在公共、私有設施或牆壁上的人為和有意圖的標記。塗鴉可以是圖畫,也可以是文字。未經設施擁有者許可的塗鴉一般屬违法或犯罪行為。 「塗鴉」一詞除了作為"Graffiti"的中譯外,中國書法的題字,也有在下款署以「某某塗鴉」代替「某某題」的做法,以示謙卑(習慣上,書法到了一定水平的才能署以「某某題」)。 塗鴉早於一些文明古國如古希臘和羅馬帝國便有存在。如果把塗鴉定義得再廣一些,史前時期的人們在洞穴中塗上的壁畫也可算是塗鴉。 時至今日,「塗鴉」在一定程度上為這種街頭藝術賦予一定認受性。不然,這些作品的稱呼將會是「亂畫」「畫狗屎」或「塗污」。 塗鴉在英語中是以複數Graffiti表示。其單數詞為graffito。兩字均由意大利文借用得來,並且都是起源於希臘文γραφειν(graphein),意指「書寫」。關於這個字何時和如何改為代表「塗鴉」的意思,歷史學家並沒有定論。.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塗鴉 · 查看更多 »

夜生活

夜生活泛指人类從黄昏到凌晨時段盛行的活動。夜間活動一般被視為相对于日間勞動等正式活動,夜生活一詞也常偏向娛樂性質。夜晚有陰暗的意思,大部分人都於夜晚休息,夜晚活動的人被認為是做不法勾當,使之成为陰謀、恐怖、暴力及色情等等的代名詞。 以娛樂為主的夜生活形式包括有酒館、酒吧、夜總會、戲劇或秀場、歌廳、酒店、卡拉OK、咖啡廳、夜市、宵夜飲食店及夜遊等等;另外特定節日如中元節、中秋節、除夕及元宵節等等都有特殊的夜間活動習俗,民間更有為了結婚、生子及卜卦等等目的而有的夜間儀式或風俗。 世界许多大都市常常因其夜生活的豐富多采而聞名。例如巴黎、紐約、东京、伦敦等等;而對於努力於城市行銷,如上海、香港等都市,也會以其夜間生活,乃至於美麗的建築灯光表演來吸引世界的注意。.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夜生活 · 查看更多 »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Maria Fassbinder,),德国导演、演员和话剧作者,新德国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特-弗里斯霍芬(Bad Wörishofen),逝世于慕尼黑。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拍摄了41部电影。主要作品包括《與四季交易的商人》、《莉莉玛莲》等,他死于毒品过量服用。他的死被一致认作为德国新电影的结束。 法斯宾德是一个雙性戀者。.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可能为以下人物:.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亚历山大一世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重定向 東德.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透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的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東德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兩德統一 · 查看更多 »

米特区

米特区(Mitte)是德国首都柏林的第一区,也是该市最中心的一个区。米特在德语中即“中部”之意。米特区是柏林的历史核心区,包括柏林最重要的一些旅游名胜,如博物馆岛、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街和德国国会大厦等,其中大部分曾经属于东柏林。 2001年,柏林的行政区进行了改组。过去的米特区,完全位于从前的东柏林范围内,与从前属于西柏林的威丁(Wedding)和蒂尔加滕合并,组成新的米特区。 新的米特区下设6个分区:.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米特区 · 查看更多 »

綽號

綽號是人的一種非正式的名字,是別名的一種。表示親密或喜愛的綽號也叫暱稱;表示幽默感或嘲弄的綽號也叫諢號(渾號)、諢名(渾名)。 在某些場合下,人們習慣不使用本名,而是用綽號來代替,表示關係親密、喜愛之情、幽默感或嘲弄等意味。從綽號產生、獲得(對於本人來說)的角度來說也稱作外號,意思是其他人所取的名字,儘管綽號可能並不被本人所接受。 在粵語地區,綽號亦被稱作為“花名”。.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綽號 · 查看更多 »

红色市政厅

红色市政厅(Rotes Rathaus)是德国柏林的市政厅,位于米特区亚历山大广场附近的市政厅大街(Rathausstraße)。 这座市政厅修建于1861年到1869年之间,意大利北部文艺复兴风格,由Hermann Friedrich Waesemann设计。它模仿了托伦(今属波兰)旧市政厅,以及法国拉昂圣母院。 这座建筑在二战中遭受盟军轰炸而损失惨重,1951年到1956年按原规划修复。重建的红色市政厅位于苏联占领区内,因此充当东柏林市政厅,而舍恩贝格区政府(Rathaus Schöneberg)用作西柏林市政厅。两德统一以后,1991年10月1日,统一的柏林市政府正式迁入。.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红色市政厅 · 查看更多 »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电影 · 查看更多 »

菩提樹下大街

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或按字面譯作椴樹下大街,也常直接音譯為林登大道,是一條位于德國首都柏林、歐洲最著名的大街之一。它西起勃蘭登堡門東面的巴黎廣場,那里有柏林艺术学院和著名的阿德龍飯店,向東延伸1.5千米經過宫殿桥和柏林博物館島,直到高聳的柏林電視塔。菩提樹下大街是柏林市中心的交通樞紐,並且將不計其數的重要景觀和名勝連接在了一起。作爲傳奇性的首都景觀大街,它有很多動人的歷史故事。.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菩提樹下大街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柏林1920年代

柏林的黄金1920年代是柏林历史、德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上生气勃勃的时代,一直延续到1933年初希特勒掌握政权并扑灭所有对纳粹党的反抗为止。纳粹曾谴责柏林是堕落的避风港。一种尖端、创新的文化在柏林及其周围发展起来,包括高度发展的建筑和设计——包豪斯,1919年至1933年;文学——艾弗烈·德布林(Alfred Döblin)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年;电影——弗里茨·朗的《大都会》,1927年,玛莲娜·迪特里茜的《蓝天使》(Der blaue Engel),1930年;绘画——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音乐——贝尔托·布莱希特和寇特·威尔,《三文钱的歌剧》,1928年;文学批评——瓦尔特·本雅明;哲学/心理学——卡尔·荣格,和时尚。这种文化往往被右派视为颓废和破坏社会的。 德国自由主义的魏玛宪法(1919年)在面对右翼暴力时,不能保证一个稳定的政府,1922年拉特瑙遭暗杀,而共产党拒绝与社会党合作。政府开始印刷大量的货币支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赔款;这造成了惊人的通货膨胀,几乎摧毁了中产阶级的储蓄。然而,1920年代中叶以后,由于美国贷款的帮助,德国经济重新扩张。当时,文化的发展尤为蓬勃。 在这一时期的柏林,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技术和艺术的进步,并兴起了有影响力的运动,称为德国表现主义。有声电影变得越来越受全欧洲民众的欢迎,而柏林制作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这一时期,政治极端主义变得很普遍,共产党和纳粹党在柏林都可以找到。 柏林的全盛期开始于1920年代中叶。它成为欧洲大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柏林-坦佩尔霍夫机场开放于1923年,柏林城铁从1924年开始电气化。柏林还是德国第二大内陆港,所有这一切的基础设施满足了1920年代的400多万柏林人交通和物资的需求。 柏林洪堡大学(原柏林大学)成为德国,欧洲和全世界主要的学术中心。科学尤其幸运 — 从1914年到1933年,爱因斯坦担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今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所长,直到反犹的纳粹党上台才离开。 所谓的“神秘艺术”在这段时期的柏林经历了复苏占星术、神秘的宗教和非宗教习俗变得较为主流,并被公众接受进入大众文化。.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柏林1920年代 · 查看更多 »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夜景(从100路公交车站方向)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是德国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于柏林市区博物馆岛的东部,曾是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的宫廷教堂。由于其英文写作Berlin Cathedral,柏林大教堂有时被误译作“柏林主教座堂”,但该教堂并不是主教座堂,也从未有主教进驻。.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柏林大教堂 · 查看更多 »

柏林电视塔

柏林电视塔(Berliner Fernsehturm),柏林电视塔位于柏林东区的中心,靠近亚历山大广场,共高368米,是德国最高建筑物同时也是欧洲第四高的建筑物。在1969年建成时曾是世界第二高电视塔同时每年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 也属于 德国十大最受欢迎的景点。 在1965年至1969年之间由原民主德国的德国邮政在历史性的柏林中心(中间区域部分)建成了这座具有国际风格的电视塔。在1969年十月三日正式开放。该建筑超过城市西部建于1920年老的柏林无线电发射塔达220米。作为象征以及地标它影响着城市的天际线。在柏林公司的开业典礼时除了使用勃兰登堡门,胜利柱以及国会大厦时,也经常使用电视塔作为首都的象征。 在内部被称为 „电信发射塔 32“的建筑物主要功能除了用于发射各种广播和电视信号外,还作为观景塔包括203米的酒吧以及旋转餐厅。因此柏林电视塔也成为各项活动的举办地。这座深深影响着城市的建筑也经历了重大的标志性变革。曾近是原民主德国政治上的国家标志,在两德统一后成为的柏林统一象征由于其简约以及经典的建筑风格,人们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将其作为柏林和德国的标志。在1979年民主德国将柏林电视塔作为文物保护建筑,在德国统一后继续保持。 柏林电视塔的观光台设在204米处,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42千米远,旋转餐厅在观光台上部,原为每小时旋转一圈,1990年改为每30分钟转一圈,电梯到达观光台需时40秒。.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柏林电视塔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广场

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是德國柏林中部一個重要的廣場和交通枢纽,位于勃兰登堡门和德国国会大厦以南大约1公里,靠近蒂尔加藤公园的东南角,以其西南方25公里处的城市波茨坦命名,此处原是前往波茨坦的旧道路通过柏林城墙处的波茨坦门。曾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波茨坦廣場是歐洲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处被彻底摧毁成为废墟,随后在冷战时期,柏林墙在其原址上将其分为两半。但自柏林墙倒塌以后,再度发展为该市闪耀的新的核心和新柏林最显著的标志。主要建筑包括索尼中心和铁路塔等。.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波茨坦广场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大街

法兰西大街(Französische Straße)是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从维尔德什市场到城墙街(Mauerstraße)。 威廉大街以西的延伸线称为汉娜-纳阿伦德大街(Hannah-Arendt-Straße)。 法兰西大街上有御林广场,在腓特烈大街转角处,法国百货商店连锁老佛爷百货公司设有分店。法兰西大街地铁站得名于此。 Category:柏林街道.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法兰西大街 · 查看更多 »

施普雷河

施普雷河(德语:Spree,索布语: Sprjewja, 捷克语: Spréva)是条流经德國萨克森自由州、勃兰登堡、柏林和捷克烏斯季州的河流,哈弗尔河的左支流,之后汇入易北河,注入北海。全長4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發源於勞西茨山北麓,向北流經寛闊的沼澤,形成多个湖泊,在柏林施潘道區滙入哈韋爾河,春季為洪水期。科特布斯附近年平均流量12米3/秒。呂本以下153公里可通航。.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施普雷河 · 查看更多 »

教师之家

教师之家(Haus des Lehrers)是一座柏林建筑,位于亚历山大广场附近。该建筑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建造,始建于1962年,1964年完工。其最著名的特色是二层到五层间的壁画,由瓦尔特·沃马卡设计,其标题是《我们的生活》(Unser Leben),描绘了东德社会中不同的职业群体。 2003年11月,在教室之家一侧建起了柏林会议中心。.

新!!: 亚历山大广场和教师之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