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福臨門神木

指数 五福臨門神木

五福臨門神木,是位於臺灣臺中市石岡區龍興--萬仙街的樹群,被當地人視為神樹,原先是以樟樹為中心,加上環繞的榕樹、相思樹、楠樹、朴樹五種樹組成。.

31 关系: 劉東啟台中市文化資產台灣日治時期大里杙樹王公中國電視公司廖了以北斗大榕樹國立中興大學石岡區神木細葉榕烏面將軍廟相思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颱風道格 (1994年)颱風杜鵑 (2015年)謝東閔 (台灣)蔣經國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民政局臺中縣臺灣臺灣光復節臺灣樟腦局陳孟鈴林金生樟树澤民樹朴樹愛心 (公益節目)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古蹟

劉東啟

劉東啟,台中人。 日本千葉大學畢業,現任台灣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日本第17屆樹醫生,為台灣第二位取得日本樹醫生執照之樹木醫師。結合美國植物病理學家 Alex Shigo 四道壁理論和以德國物理學家 Claus Mattheck 樹木力學等學說,致力於台灣老樹的保護,和無毒樹木養護推廣等教育。 劉東啟本人對於自己是樹醫生表示:「(樹醫生)這個名字太過於偉大了,我們其實並沒有真正稱的上是去醫治樹...因為我們其實都是藉著樹的力量來讓樹健康。.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劉東啟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文化資產

#重定向 臺中市文化資產.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台中市文化資產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大里杙樹王公

大里杙樹王公,或稱涼傘樹王公,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大里區樹王里的茄苳樹,被當地人視為神樹,與當地流傳的嘉慶君遊台灣故事有關。.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大里杙樹王公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廖了以

廖了以(),出生於臺灣臺中縣豐原區豐原鎮(今臺中市豐原區),畢業於逢甲工商學院(今逢甲大學)統計系,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具日本血統。.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廖了以 · 查看更多 »

北斗大榕樹

北斗大榕樹,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北斗鎮西德里的榕樹,被當地人視為神樹。.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北斗大榕樹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縮寫NCHU),簡稱興大,是台中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有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農資學院、生命科學院、獸醫學院、法政學院、文學院、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及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領域見長 。 近年興大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床上,未來積極與教育部爭取中部地區第一家公立醫學院設立;並積極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此外,興大亦是EUTW、TCUS的成員之一。.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國立中興大學 · 查看更多 »

石岡區

石岡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shagˋ gong+ ki+),位於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置在臺中市中部偏北。西與豐原區相鄰,南與新社區銜接,東及北與東勢區以大甲溪為界,設有石岡水壩。區內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熱而濕潤,特產有鶯歌桃、椪柑、葡萄、楊桃、柿子、高接梨及柳松茸等。.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石岡區 · 查看更多 »

神木

木是指樹齡超過百年的樹。通常體積龐大,故又稱巨樹、巨木。.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神木 · 查看更多 »

細葉榕

細葉榕(學名:Ficus microcarpa),是桑科榕屬植物常見物種,其它中文俗名包括正榕、山榕、雀屎榕、千根樹及万年青(云南)。細葉榕外型類似另一近親——孟加拉榕(Ficus benghalensis)。 細葉榕適合於炎熱潮濕地區生長,在南中國海、广州、香港、馬來西亞、台灣等地方很常見。細葉榕的葉細有蠋質表面,能光合作用,是常綠植物,是四季變化不明顯的樹木。.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細葉榕 · 查看更多 »

烏面將軍廟

烏面將軍廟,是位於臺灣彰化縣秀水鄉陝西村的陰廟,有說法是主祭鄭成功陝西籍的部下馬信,並傳說當地人為明鄭陝西軍人的後裔,而引起臺灣戰後時期陝西籍移民的注意。.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烏面將軍廟 · 查看更多 »

相思樹

思樹(學名:Acacia confusa),又名台灣相思、香絲樹、相思仔、假葉豆,為豆科含羞草亞科金合歡屬植物,原產於台灣南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一帶,於台灣日治時期被日本人廣泛種植至全台各地,是台湾早期知名的造林树种之一。近數十年於香港也被廣泛種植於郊野公園和市區公園內,與紅膠木和濕地松合稱香港「植林三寶」。.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相思樹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是中華民國林業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附屬機關,主管全國森林、保安林的經營管理及自然生態保育等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其前身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精省後改隸中央。林務局也是多數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主管機關,並規劃推動國家步道系統。.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查看更多 »

颱風道格 (1994年)

颱風道格(Typhoon Doug,國際編號:9413,中國大陸編號:94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itang)為199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三個被命名的風暴。造成台灣「八一二水災」。.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颱風道格 (199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杜鵑 (2015年)

颱風杜鵑 (Typhoon Dujuan,國際編號:15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1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enny)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杜鵑」由中國所提供,指杜鵑花。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兩次使用分別是在2003年和2009年,當中2003年颱--風杜鵑曾肆虐華南並造成嚴重破壞。 杜鵑形成初期的發展非常遲緩,結構惡劣之餘更一度出現高低層分離的現象,但杜鵑在徘徊西北太平洋的同時重整環流,之後逐步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颱風,更是年內第10個達到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分級、第4個達到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之「猛烈的」程度的熱帶氣旋。而杜鵑形成後不久,各個官方氣象部門均預測杜鵑轉向北上,移至日本以南海域,詎料不消多久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的預測便告翻盤,最終杜鵑以西北至西北偏西的移動路線直撲臺灣及中國東南部,並成為繼2008年颱風薔薇後,首個以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等級登陸臺灣的風暴。杜鵑橫掃臺灣及福建的路徑與同年8月的颱風蘇迪羅非常接近,但減弱速度卻遠超預期,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杜鵑登陸福建後3小時內便把杜鵑連降兩級。.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颱風杜鵑 (2015年) · 查看更多 »

謝東閔 (台灣)

謝東閔(),原名謝進喜,自號求生,台灣半山政治人物,彰化廳北斗支廳二八水區--人(今彰化縣二水鄉光化村)。中華民國第六任副總統,是台灣人中第一位擔任此要職者。晚年被人們尊稱為謝求公。.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謝東閔 (台灣)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簡稱臺中市民政局)為臺中市政府的一級機關,2010年12月25日因臺中縣市合併而成立。主要管理戶政、區政、地方自治、兵役、殯葬事務及宗教寺廟、祭祀等。下轄29個戶政事務所、生命禮儀管理處、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等31個附屬機關。另直接督導28個區公所(除和平區公所),服務全市625個里、13005個鄰。 每年辦理的活動有228紀念活動、績優及資深里鄰長表揚、市民聯合婚禮、未婚聯誼、民政業務聯繫座談、慰問市籍新兵及替代役、三節勞軍、春秋季國殤的祭祀及慰問傷殘官兵、祭孔大典等。.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光復節

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舊稱光復紀念日,定於10月25日,是中華民國官方認為臺灣於1945年當日光復,因而制定的紀念性節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全國法規資料庫。.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臺灣光復節 · 查看更多 »

臺灣樟腦局

臺灣樟腦局是臺灣日治時期初期負責管理樟腦專賣事務的機構,正式成立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7月24日,由臺北樟腦局升格而來,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6月1日與臺灣總督府製藥所、臺灣鹽務局一同併入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業務由該局腦務課繼承。.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臺灣樟腦局 · 查看更多 »

陳孟鈴

陳孟鈴(1934年—2009年),中華民國臺中縣人。畢業於淡江文理學院英語科,後來進入革命實踐研究院研讀。先後曾經擔任中原學校教職員、教務主任,後來晉升成為臺中市立潭子國民中學校長兼臺中縣國中英語教學輔導員。期間由於致力中學教育獲選成為臺灣省特優校長,因而獲得地方聲望。1972年時,在中國國民黨提名下陳孟鈴當選成為臺中縣縣長,之後重視發展教育並且推行經濟和文化建設。1976年時,其被列為考績結果呈閱及保舉最優人員且多次獲獎。1980年時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甲等獲得及格後,於隔年出任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長。1990年時陳孟鈴升任成為中華民國內政部政務次長。之後陳孟鈴還成為第二屆監察院委員,並且於1999年至2005年期間擔任監察院副院長。同時他也是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之一,並且著有《台灣省社會工作員制度之研究》一書。.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陳孟鈴 · 查看更多 »

林金生

林金生(),臺灣嘉義縣新港鄉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嘉義縣縣長、雲林縣縣長、交通部部長、內政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此外,林金生是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父親。.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林金生 · 查看更多 »

樟树

樟树(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别名香樟、本樟、鸟樟、栳樟、樟仔。.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樟树 · 查看更多 »

澤民樹

澤民樹,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后里區月眉--、月眉糖廠鄰近的樟樹,被當地人視為神樹,由時任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取名,也是洪秀柱兒時的嬉戲處。.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澤民樹 · 查看更多 »

朴樹

--樹(学名:Celtis sinensis),別名有沙朴、朴子樹、朴仔樹、桑仔、青朴、粕仔等,属大麻科朴属,为喬本落葉樹,一般10-25米高,部份可達40米。.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朴樹 · 查看更多 »

愛心 (公益節目)

《愛心》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公共服務節目,介紹弱勢族群不畏逆境、奮鬥向上者,以及報導需要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的個案。播出時間自1977年至1999年1月31日,開播初期由梁興國主持;後來主持人迭有更替,由王世綱、寇紹恩、龐祥麟等人陸續接棒。中視在1974年時有播出周遊製作的同名連續劇《愛心》,兩者名同而實異。.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愛心 (公益節目) · 查看更多 »

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古蹟

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古蹟指的是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之前,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的344處暫定古蹟;而這裡的「暫定古蹟」並不具法律地位,與現行《文資法》的暫定古蹟不同。這份名單的產生要回溯到1972年,當時內政部指示各地方政府對轄區內古蹟進行調查,於1975年彙整了541處;之後由內政部邀請的專家學者進行審查,依其價值分成一到三級。1979年公布時,原本提報的541處刪去了224處、增列27處,共計344處暫定古蹟,其中一級者有53處、二級者有84處、三級者有207處。 以下列表將依據中華民國現行行政區劃分類,而要注意的是:在這份名單產生時,新竹市與嘉義市仍是縣轄市,故兩市的暫定古蹟當時是算在新竹縣及嘉義縣底下;而新北市當時名為台北縣。.

新!!: 五福臨門神木和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古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