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5 关系: 太平洋,少将,亚太地区,縮寫,约翰·摩尔,飞行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皇家空军,英国,英联邦,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防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新加坡,新西兰。
- 20世纪军事同盟
- 21世纪军事同盟
- 亚洲国际性组织
- 冷战条约
- 国际军事组织
- 新加坡—澳大利亞關係
- 新加坡—英國關係
- 新西蘭—英國關係
- 澳大利亞—新西蘭關係
- 澳大利亞—英國關係
- 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關係
- 英國軍事同盟
- 英語圈
- 馬來西亞—新加坡關係
- 馬來西亞—英國關係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查看 五国联防和太平洋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查看 五国联防和少将
亚太地区
亞太地區,全稱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是西太平洋地區周邊國家包括島嶼的總稱。.
查看 五国联防和亚太地区
縮寫
縮寫(abbreviation),在语言学裡嚴格地说是一種詞語的簡易格式,又称缩略语或簡稱。但實際上,它是從詞中提取關鍵字來簡要地代表原來的意思。例如,「欧洲联盟」被省略作為「欧盟」。.
查看 五国联防和縮寫
约翰·摩尔
约翰·摩尔(John Moore,1970年生)是一名爱尔兰电影导演、制片人和编剧。.
查看 五国联防和约翰·摩尔
飞行器
飞行器指能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包括航空器(如飞机)、航天器(如:太空穿梭機)、火箭和导弹等。.
查看 五国联防和飞行器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查看 五国联防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
来西亚皇家空军(Royal Malaysian Air Force;Tentera Udara Diraja Malaysia)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海峡殖民地--愿空军部队,在当时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辅助部队;二战期间,部队改名为马来亚后备空军部队。战后,空军部队曾一度被解散,但在1958年6月2日由国会通过空军法令恢复运作,重新运作的空军部队被名为马来亚皇家空军。1963年9月16日,空军部队又易名为马来西亚皇家空军。.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五国联防和英国
英联邦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内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臺灣)或“--”(新馬地區)。英語裏,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英聯邦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部分人士认为英联邦是大英帝国体系的继承,但是英国在英联邦裏的影响力远不及19世纪和20世纪其对殖民地的影响力。 2018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提到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繼任者希望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53個會員國領袖討論之下同意下一任大英國協由查爾斯王子接任。.
查看 五国联防和英联邦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查看 五国联防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防部
#重定向 澳大利亚国防军.
查看 五国联防和澳大利亚国防部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澳洲皇家空軍(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縮寫为RAAF)是澳洲國防軍的空軍部隊,前身為於1912年3月成立的澳洲飛行隊(Australian Flying Corps),為世界上第二支空軍,於1921年3月獨立成軍。 澳洲皇家空軍參與過20世纪中許多重大軍事衝突,包括兩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南戰爭,以及近年的伊拉克戰爭。在皇家澳洲空軍的盾徽上印有拉丁文座右銘:「Per Ardua ad Astra」,意思是「Through Struggle to the Stars」。.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五国联防和新加坡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查看 五国联防和新西兰
另见
20世纪军事同盟
- 三国同盟条约
- 三國協約
- 三國同盟
- 中部公約組織
- 主要非北約盟友
- 五国联防
- 八國聯軍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
- 協約國
- 反共產國際協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
- 小协约国
- 巴爾幹同盟
- 布魯塞爾條約 (1948年)
- 東南亞條約組織
- 核保护伞
- 欧洲防务共同体
- 法俄同盟
- 波罗的海公约
- 維謝格拉德集團
- 美日安保條約
- 美菲联防条约
-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 英日同盟
- 英法協約
-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停火监督部队
- 轴心国
- 鋼鐵條約
-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21世纪军事同盟
亚洲国际性组织
- 上海合作组织
- 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合作计划
- 中亚联盟
- 五国联防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 亞洲主要都市網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 孟中印缅区域合作论坛
- 民主太平洋聯盟
- 海峽尋新
-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
- 经济合作组织
- 聯合國亞洲太平洋資訊通信教育院
- 阿拉伯国家联盟
冷战条约
- 上海公报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两德基础条约
- 中巴边界协定
- 中日和約
-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 中程导弹条约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中英聯合聲明
- 中葡聯合聲明
- 中部公約組織
- 五国联防
- 北大西洋公约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
- 南极条约体系
-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 南極洲動植物保護措施
- 反彈道飛彈條約
- 外层空间条约
- 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
- 奥地利国家条约
- 巴黎和平協約
- 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 日本国宪法
-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 日蘇共同宣言
- 月球协定
- 東南亞條約組織
- 柏林四强协定
- 核保护伞
-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 欧洲防务共同体
- 特拉特洛科條約
- 皇室典範
- 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
-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
-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
- 美日安保條約
- 美菲联防条约
-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 舊金山和約
- 英国马来亚防务协定
- 赫尔辛基协议
-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 開放天空條約
国际军事组织
新加坡—澳大利亞關係
- 五国联防
- 新加坡裔澳大利亞人
新加坡—英國關係
- 五国联防
新西蘭—英國關係
澳大利亞—新西蘭關係
澳大利亞—英國關係
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關係
英國軍事同盟
英語圈
馬來西亞—新加坡關係
- 1969年新加坡種族暴動
- 五国联防
馬來西亞—英國關係
- 1963年马来西亚法令
- 五国联防
- 英国马来亚防务协定
- 英屬婆羅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