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二氧化钍

指数 二氧化钍

二氧化钍,别名氧化钍,化学式ThO2。.

12 关系: 二氧化鏷二氧化铪二氧化铈硝酸钍莫氏硬度草酸草酸钍萤石放射性

二氧化鏷

二氧化鏷是一種無機化合物,由氧和鏷組成,化學式為PaO2,是黑色結晶,可由氫氣还原五氧化二鏷制得。由於最穩定的鏷231Pa半衰期為32760年二氧化鏷能被制備、保存。.

新!!: 二氧化钍和二氧化鏷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铪

二氧化铪(化学式:HfO2)是最常见的铪化合物之一。.

新!!: 二氧化钍和二氧化铪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铈

二氧化鈰(化學式:CeO2 ),是稀土元素鈰最穩定的氧化物。它在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加热时黄色加深。.

新!!: 二氧化钍和二氧化铈 · 查看更多 »

硝酸钍

硝酸钍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h(NO3)4,为极易潮解的放射性氧化剂。.

新!!: 二氧化钍和硝酸钍 · 查看更多 »

在各种酸碱理论中,碱都是指与酸相对的一类物质。鹼多指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的氢氧化物,而对碱最常见的定义是根据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酸碱离子理论作出的定义:碱是一种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阴离子的化合物。随后这个定义被扩展为提供氢氧根或者吸收氢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不同的酸碱理论,碱有着不同的定义。.

新!!: 二氧化钍和碱 · 查看更多 »

莫氏硬度

莫氏硬度,是一種利用礦物的相對刻劃硬度劃分礦物硬度的標準,該標準是德國礦物學家腓特烈·摩斯(Friedrich Mohs)於1812年提出的。 莫氏硬度標準將十種常見礦物的硬度按照從小到大分為十級,即(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具體鑒定方法是,在未知硬度的礦物上選定一個平滑面,用上述已知礦物的一種加以刻劃,如果未知礦物表面出現劃痕,則說明未知礦物的硬度小於已知礦物;若已知礦物表面出現劃痕,則說明未知礦物的硬度大於已知礦物。如此依次試驗,即可得出未知礦物的相對硬度。 若某種礦物的硬度在兩種標準礦物之間,則會.5表示,例如黃鐵礦的莫氏硬度為6.5。 需要指出,莫氏硬度是一种相對標準,與絕對硬度並無正比關係。.

新!!: 二氧化钍和莫氏硬度 · 查看更多 »

草酸

草酸(英文:Oxalic acid,全称酢浆草酸),也称乙二酸,是一種強有機酸,化學式為H2C2O4。常见的草酸通常含有两分子的结晶水(H2C2O4·2H2O)。草酸在菠菜和植物大黃中廣泛存在。.

新!!: 二氧化钍和草酸 · 查看更多 »

草酸钍

草酸钍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h(C2O4)2。.

新!!: 二氧化钍和草酸钍 · 查看更多 »

萤石

螢石(Fluorite),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含杂质较多。其中的鈣常被釔和鈰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和微量的Cl、O3和He等。自然界中的萤石常显鲜艳的颜色,硬度比小刀低。螢石可以用于制备氟化氢:CaF2 + H2SO4 → CaSO4+ 2HF;它的折射率和色散极低,对红外线、紫外线的透过性能高,适合做光学元件。但天然萤石晶体往往不纯,混有杂质,而且体积不足以制造大型光学元件,所以人工结晶萤石成为了製造鏡頭所用低色散光學元件的材料之一。.

新!!: 二氧化钍和萤石 · 查看更多 »

钙(Calcium)是一種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鈣是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軟性。雖然在地殼的含量也很高,為地殼中第五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總質量3%,因其化學活性頗高,可以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或是在空氣中便可氧化(形成緻密氧化層(氧化鈣)),因此在自然界多以離子狀態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沒有单质存在。在工業的主要礦物來源如石灰岩、石膏等,在建筑(水泥原料)、肥料、制鹼、和医疗上用途佷广。.

新!!: 二氧化钍和钙 · 查看更多 »

酸(有时用“HA”表示)的传统定义是当溶解在水中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大于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化合物。换句话说,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水的pH值(25℃时为水的pH值是7)。酸一般呈酸味,但是品尝酸(尤其是高浓度的酸)是非常危险的。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作用,生成水和盐。酸可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两种。.

新!!: 二氧化钍和酸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

放射性或輻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數在83(鉍)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數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而有趣的是,從原子序84開始一直到鉳元素有以下特性:原子序是偶數的,半衰期都比相邻的长。这是由於原子序数为偶數的元素的原子核含有適當數量的質子和中子,能够形成有利的配置結構。〈即魔數〉 對單一原子來說,放射性衰变依照量子力學是隨機過程,無法預測特定一個原子是否會衰变。不過原子衰变的機率不會隨著原子存在的時間長短而改變。對大量的原子而言,可以用量測衰變常數計算衰變速率及半衰期。其半衰期沒有已知的時間上下限,範圍可以到55個數量級,短至幾乎瞬間,長至久於宇宙年齡。 有許多種不同的放射性衰变。衰变或是能量的減少都會使有某種原子核的原子(父放射核素)轉變為有另一種原子核的原子,或是其中子或質子的數量不同,稱為子體核素。在一些衰变中,父放射核素和子體核素是不同的化學元素,因此衰变後產生了新的元素,這稱為核嬗变。 最早發現的衰变是α衰變、β衰變、γ衰變。α衰變是原子核放出α粒子(氦原子核),是最常見釋放核子的衰變,不過原子核偶爾也會釋放質子,或者釋放其他特殊的核子(稱為)。β衰變是原子核釋放電子(或正子)及反微中子,會將質子轉變為中子(或是將中子轉變為質子) 。核子也可能捕獲軌道上的電子,使質子轉變為中子,這為電子捕獲,上述的衰变都屬於核嬗变。 相反的,也有一些核衰变不會產生新的元素,受激態原子核的能量以伽馬射線的方式釋出,稱為伽馬衰变,或是將激发态原子核将能量转移至轨道电子上,轨道电子再脱离原子,稱為。若是核子中有大量高度受激的中子,有時會以中子發射的方式釋放能量。另外一種核衰变是將原來的原子核變為二個或多個較小的原子核,稱為自發性的核分裂,出現在大量的不穩定核子自發性的衰变時,一般也會釋放伽馬射線、中子或是其他粒子。 著名的例子像是鈾和釷,但也包括在自然界中,半衰期長的同位素,例如钾-40。例如15種是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像鐳及氡,是由衰變後的產物,也有因為而產生的,像碳-14就是由宇宙射線撞擊氮-14而產生。放射性同位素也可能是因為粒子加速器或核反應爐而人工合成,其中有650種的半衰期超過一小時,有數千種的半衰期更短。.

新!!: 二氧化钍和放射性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