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二弦 (粵樂)

指数 二弦 (粵樂)

二弦,亦稱廣東二弦,係廣東音樂特性樂器、古腔粵曲棚面(樂隊)和粵樂「硬弓五架頭」(二弦、月琴、三弦、竹提琴、直簫或橫簫)之頭架(領奏樂器)。 「三架頭」組合係二弦、竹提琴、月琴或二弦、竹提琴、三弦或二弦、月琴、三弦。 亦有「四架頭」(二弦、竹提琴、月琴、三絃或二弦、竹提琴、月琴、直簫或橫簫或二弦、竹提琴、三弦、直簫或橫簫)組合,二弦都係頭架。 現時的五架頭是高胡、椰胡、揚琴、秦琴、喉管或直簫或橫簫(竹笛)。 琴身、琴筒竹製,蒙蟒皮,張掛2蠶絲弦或鋼弦,以硬弓(弓上馬尾較緊,相對的軟弓馬尾較鬆)拉奏,定純五度,音色激昂高亢。 Category:胡琴 Category:廣東音樂.

10 关系: 三弦广东音乐喉管秦琴粵曲纯五度高胡揚琴椰胡月琴

三弦

三弦中国彈撥乐器。張3根弦,故名“三弦”。或為秦朝樂器“弦鼗”所演變而成。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而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在崑曲、淮海戲、大弦子戲等戲曲與單弦、大鼓、三弦書等曲藝中為主奏樂器,亦用於京劇的「三大件」、江南絲竹的「八大件」、廣東音樂的「五架頭」。由於其獨特音色,在民族樂團中有重要的地位。有大量由戲曲伴奏音樂和古琴曲移植的合奏曲,卻缺乏專為發揮三弦特色之獨奏曲。 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三弦稱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長122厘米,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三弦稱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長95厘米。 1920年代出現加弦三弦,並未普及。2000年代末,王振先改良加弦三弦,並編寫相關文章。.

新!!: 二弦 (粵樂)和三弦 · 查看更多 »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器乐曲,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廣東音樂形成於清末,很多樂曲是由戲曲過場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曲牌演變而來。广东音乐也吸收了江南和北方音乐以及中原古乐的因素,结合本地语言的特点而产生。由于其出现较晚,许多曲目都是由音乐家创作的。.

新!!: 二弦 (粵樂)和广东音乐 · 查看更多 »

喉管

喉管,接近管的低音区,音色粗厚,略带鼻音。过去常被用来担任吹管乐器的低音声部。目前的民族乐队大多增添低音笙或低音唢呐等乐器来扩充吹管乐器组的低音声部,喉管已经很少采用。 Category:雙簧樂器.

新!!: 二弦 (粵樂)和喉管 · 查看更多 »

秦琴

秦琴,撥弦類民樂器,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漢樂常用。 音箱(共鳴箱)、品項(琴格)、琴頸、旋軸都是木製,音箱常做成梅花形,所以又名梅花琴或梅花秦琴。 通常張3條弦,質地是蠶絲或尼龍。 台灣北管、歌仔戲、布袋戲亦有使用。 Category:中國琉特琴類.

新!!: 二弦 (粵樂)和秦琴 · 查看更多 »

粵曲

粵曲源自粵劇清唱的表演方式,經過了清朝時期,結合了嶺南一帶的大調、小調、粵謳、龍舟歌、木魚歌、南音,以音樂伴奏,唱說戲文的表演藝術。 清道光年間,大八音班在嶺南一帶把粵劇以唱說方式表演給聽眾。同治年間,被稱為「瞽目師娘」或者「瞽姬」的失明女藝人主導了粵曲。现代粤曲始于民國初期,「女伶」開始登上曲壇,诞生了一大批名伶,造就了粤曲的盛世。粵曲與粵劇互相吸收音樂的養分,在1930至1940年代非常流行。.

新!!: 二弦 (粵樂)和粵曲 · 查看更多 »

纯五度

音数为3又2分之1的五度音程称之为纯五度,在台灣稱作完全五度,如C-G,D-A,E-B,bB-F,B-#F,#F-#C,bC-bG等就是纯五度。纯五度的二個音,其頻率比會有3:2的關係。 Category:音樂理論.

新!!: 二弦 (粵樂)和纯五度 · 查看更多 »

高胡

胡,高音二胡的簡稱,又叫粵胡,是一種弓弦樂器,於1920年代由司徒夢巖及其學生呂文成創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高胡的琴筒比二胡小,皮膜和音窗通常是圓形,定弦是G4到D5,比二胡高四度。高胡是坐著演奏,大腿夾住皮膜和音窗以控制音色、音量,並能減少狼音。演奏時皮膜向右,弓毛置於兩弦之間,弓桿置於外側。高胡的音色比二胡清澈明麗,因此常用於演奏歡快明媚的曲。 高胡原用於廣東音樂,為滿足模仿管弦樂團的民樂團對高音域弓弦樂器的需求,與二胡、中胡、板胡、大提琴(或革胡)和低音提琴(或低音革胡)組成弓弦樂器組。.

新!!: 二弦 (粵樂)和高胡 · 查看更多 »

揚琴

揚琴是一種東亞民族樂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但在-zh-tw:國樂團;zh-cn:民族管弦乐团;zh-hk:中樂團;zh:現代中華管弦樂團-裡還是編制為「彈撥樂器」。.

新!!: 二弦 (粵樂)和揚琴 · 查看更多 »

椰胡

椰胡是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流行的弓弦樂器,粵語、客語、潮語、台語等語種的口語和書面語稱為「冇弦」,「冇」潮語、台語讀pah(帶鼻音);粵語、客語讀mou。 椰胡以椰子殼為琴筒,面板為桐木,琴馬為貝殼製。音色低沉、渾厚。廣東音樂、粵謳、粵劇、地水南音等重要的伴奏樂器。在潮乐中作为主音樂器,亦用於潮州箏曲的伴奏;而在粵劇、粵曲、潮樂裡是胡琴的第2把手。 客家音樂,尤其是客家山歌和客家八音以及延伸發展出來的客家戲曲,椰胡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伴奏樂器,搭配客語稱為「二弦」的殼子弦演奏。 北管、歌仔音樂和戲曲,有時以冇弦代替大管弦,做胡琴的第2把手。 在传统的潮乐独奏、潮州弦詩或潮州箏曲伴奏中,只可以一弓奏一音,連音是被禁止的。 Category:胡琴 Category:南音.

新!!: 二弦 (粵樂)和椰胡 · 查看更多 »

月琴

月琴是源於中國彈撥樂器,傳為樂器阮咸所演變而成。宋陳陽《樂書》載「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轉軫應律,晉阮咸造也。」流傳於中國、越南。 琴頸短,圓形音箱為木製,有8角形,在面背板中間橫置2音樑,音樑中間有2音柱。張4根弦,通常是5度定弦,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持撥子彈奏,音域約2個8度。音量較小,音色清脆柔和,適合抒情性的說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氣氛,多用於戲曲、曲藝和歌舞伴奏,也用於合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革月琴,按十二平均律增加品數以拓寬音域,改良共鳴箱構造以放大音量,並開辦月琴專業,劉錫津等作曲家創作許多月琴曲和月琴協奏曲。.

新!!: 二弦 (粵樂)和月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