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

指数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意大利作曲家。15岁即在洛雷托圣母音乐院任教,22岁时为那不勒斯大地震而作弥撒曲,大获成功。代表作幕间剧《女仆作夫人》(1733年)。26岁时长期肺结核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所作《圣母悼歌》为十八世纪经典音乐作品。他是意大利喜剧歌剧的先驱,并对欧洲喜歌剧和古典时期音乐风格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目录

  1. 3 关系: 弥撒曲喜歌剧肺结核

  2. 1710年出生
  3. 1736年逝世
  4. 18世紀死於結核病者
  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弥撒曲

弥撒曲,原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的弥撒仪式所用声乐套曲,歌词使用拉丁文,分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大类,用于葬礼、婚礼、就职、登基等不同的仪式。宗教改革之后,新教作曲家也创作弥撒曲,但是内容和形式与天主教弥撒曲有所不同。 早期,弥撒曲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文艺复兴之后加上管风琴伴奏,17世纪起有了管弦乐队伴奏。演唱不仅有合唱,还有独唱和重唱。全曲通常包括垂憐經(Kyrie)、光榮頌(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降福经(Benedictus)、羔羊颂(Agnus Dei)六个乐章。個別作曲家或會對樂章的多少有所調整,例如貝多芬的彌撒曲,聖哉經和降福經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海頓、莫扎特等則將降福經和聖哉經再現部獨立成為一個樂章。 當遇上特定的禮儀,例如葬禮時,樂曲的內容便會和一般用的有所出入,雖然皆屬彌撒曲一種,但通常會另外稱為安魂曲以區識別。.

查看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和弥撒曲

喜歌剧

喜歌剧(Opera buffa)指前古典主义时期在意大利首先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歌剧形式。通常包括的角色不多,常对喜剧性的人物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题材,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叹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并使用宣叙调代替对白。意大利的喜歌剧(Opera buffa)最早作为正歌剧的幕间剧出现,19世纪前半叶趋于衰落。法国喜歌剧成型于18世纪初,早期具有喜剧性内容,以说白与歌唱并用为特征。19世纪末,与法国大歌剧已无显著区别。 Category:歌剧 Category:樂曲形式 en:Comic opera it:Opera comica.

查看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和喜歌剧

肺结核

#重定向 结核病.

查看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和肺结核

另见

1710年出生

1736年逝世

18世紀死於結核病者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亦称为 佩尔戈莱西,佩尔戈莱西,G.B.,喬凡尼·巴蒂斯塔·裴高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