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关系: 亚拉巴马州,休伯特·汉弗莱,理查德·尼克松,种族主义,美国,美国总统,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阿尔伯特·布鲁尔,民主党 (美国),挡校门事件。
- 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美国枪击幸存者
- 美国种族隔离主义者
- 美国身心障碍律师
- 美國身心障礙政治人物
- 阿拉巴馬州律師
亚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Alabama,,又译作--)是美國東南部地區一個聯邦州。北接田納西州,東鄰喬治亞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西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是各州當中面積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馬州的全長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當中最長的。 阿拉巴馬州譽為「金色啄木鳥之州」,其名來自州鳥。同時阿拉巴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臟」和「棉花之州」為人所知。州樹是長葉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馬州的州府位於蒙哥馬利,按人口計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該城長期都是州內最工業化的城市;按面積計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維爾。最老的城市是莫比爾,1702年由法國殖民者建立,作為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首府。 自南北戰爭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阿拉巴馬州與其他美國南部州份一樣遭遇經濟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依賴農產品。與其他南部州份一樣,阿拉巴馬州議員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以及許多貧窮的白人。雖然工業和都市中心快速發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壟斷郊區利益,市區利益和非裔美國人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州將經濟由主產農業變得多元化。21世紀的州經濟是基於管理、汽車、金融、製造業、航天、提煉礦產、醫療、教育、零售以及科技。.
查看 乔治·华莱士和亚拉巴马州
休伯特·汉弗莱
小休伯特·霍拉蒂奥·汉弗莱(Hubert Horatio Humphrey, Jr.,),美国民主黨籍政治人物,曾任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1965年至1969年間出任第38任美国副总统。 汉弗莱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他在1948年民主黨全國大會發表關於民權的講話後,受到全國的注目。其後他當選參議員。 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林登·詹森總統退出初選後,他代表民主黨出馬角逐美國總統,因為他越戰的立場,期間8月芝加哥舉辦的民主黨全國大會示威引發的嚴重暴力衝突,雖然其後他調整部分立場,但最後仍以些微差距敗給共和黨候選人理查·尼克森。.
理查德·尼克松
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是美国政治家,曾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也是至今唯一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于1953至1961年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还曾任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众议员和联邦参议员。 尼克松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他于1934年从惠提尔学院毕业,1937年从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然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事法律工作。1942年,他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搬到哥伦比亚特区为联邦政府工作,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加入美国海军服役。1946年,尼克松获选成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的联邦众议员,又于1950年当选该州联邦参议员。阿尔杰·希斯伪证案让他成为反共主义的领导人物,也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家。尼克松在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成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搭挡,获胜后当了8年副总统。1960年他参选总统,但以微弱劣势不敌约翰·F·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仍然落败。1968年,他再度参选总统并胜出。 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力度,不过之后还是在1973年中止美国介入。1972年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新的篇章,同年还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国内政策方面,他领导的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州权,侧重将权力发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主持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载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期间,中东爆发赎罪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启。国内政治方面,水门事件不断发酵,导致他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面临国会弹劾罪名几乎必然会成立导致撤职压力的尼克松宣布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辞职后,尼克松编写九部著作,走访多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的公众形象。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于4天後逝世,享年81岁。.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racism)指一套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及互不附屬的「人种」,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種族主義也贊成對某些種族的人以輕蔑、討厭、瞧不起等方式的對待,即種族歧視"Racism" in R.
查看 乔治·华莱士和种族主义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乔治·华莱士和美国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查看 乔治·华莱士和美国总统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55年—1968年)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于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是美国黑人为争取与白人同等的地位而发起的群众性斗争运动,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鬥爭,這個全國性政治運動除了黑人外,亦有不少白人支持。 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等人。運動在1968年反越戰時達到最高峰,雖然同年马丁·路德·金和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遭到刺殺,但運動成功促使南方廢除實行一個世紀的種族隔離。.
阿尔伯特·布鲁尔
阿尔伯特·布鲁尔(Albert Preston Brewer,),是一名美国政治家,曾在1968年5月7日至1971年1月18日期间,担任美国阿拉巴马州州长。.
民主党 (美国)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美國的一个政黨,與共和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 1828年第七任美國總統安德鲁·杰克逊創建民主黨,1848年成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為首任主席,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於1792年創立的民主共和黨。 民主党在建立之初主要为保障美国农业发展。因此民主党在19世纪中期通过法案强制驱逐印第安人,发动美墨战争,获得大量土地以供农耕。在美国内战中则支持奴隶制以维护成型的农业体制。20世纪初,民主党支持维护工人权利,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并通过了反垄断法。自從1932年以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總統推行新政並稱之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成為了之後民主黨的主要政策走向。逐渐将民主党根基由银行和商人向工农倾斜。新政一直到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及越戰導致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對國外軍事干預的立場及國內政策嚴重分歧,這種分歧導致之後民主黨失去執政地位,但民主黨維持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權直至至1995年。比尔·克林顿1993年上台後,由於共和黨1995年起控制國會兩院,民主黨轉走溫和中間路線,吸引不少中產及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2009年巴拉克·歐巴馬領導民主黨重新上台後,民主黨加強其自由派和進步主義路線,強調對少數族群的支持(包括非裔、拉美裔少數族裔及LGBT族群),但同時失去不少白人藍領階層的支持,導致2017年再度成為在野黨。.
挡校门事件
挡校门事件(Stand in the Schoolhouse Door)发生于1963年6月11日的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福特斯礼堂,事情的起因是时任亚拉巴马州州长的乔治·华莱士为了恪守自己的竞选承诺,试图不讓学校取消种族隔离制度。为了阻止和这两名黑人学生向学校报到,乔治·华莱士站在福特斯礼堂门前并阻挡两人前进。Elliot, Debbie.
查看 乔治·华莱士和挡校门事件
另见
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乔治·华莱士
- 休伯特·汉弗莱
- 喬治·羅姆尼 (州長)
- 林登·约翰逊
- 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
- 纳尔逊·洛克菲勒
- 貝利·高華德
- 鄺友良
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美国枪击幸存者
- 50 Cent
- Game (歌手)
- 乔治·华莱士
- 傑基·斯貝爾
- 加布里埃尔·吉福兹
- 卡尔·兰德里
- 史蒂夫·斯卡利斯
- 唐納·川普
- 喬·馬塞里亞
- 圖帕克·夏庫爾
- 大卫·考雷什
- 大衛·歐提茲
- 奥休斯·杰弗斯
- 奧利華·史東
- 威廉·乔伊斯
- 威廉·沃克
- 安德雷·布拉切
- 安德鲁·杰克逊
- 安芬尼·哈达威
- 安迪·沃荷
- 小韋恩
- 山姆·畢京柏
- 強尼·托里奧
- 彼得·方達
- 德马雷·卡罗尔
- 提姆巴蘭
- 本傑明·林肯
- 李·馬榮
- 榮·巴勃
- 洋基老爹
- 瑞空
- 神奇小子 (歌手)
- 科里·贝克
- 約瑟夫·哥倫布
- 约翰·康纳利
- 罗伊德·丹尼尔斯
- 罗德尼·金
- 罗纳德·里根
- 荷西·坎塞柯
- 蓋瑞·雪菲爾
- 西奥多·罗斯福
- 詹姆斯·勞森·肯柏
- 詹姆斯·朗格文
- 賴瑞·卡爾頓
- 邁爾士·戴維斯
- 马格西·博格斯
美国种族隔离主义者
- 乔治·华莱士
- 伍德罗·威尔逊
- 大衛·杜克
- 威廉·皮爾斯
- 小威廉·F·巴克利
- 帕特·布坎南
- 欧文·费雪
- 汉娜·阿伦特
- 爱德华·道格拉斯·怀特
- 特倫特·洛特
- 約翰·W·坎貝爾
- 约翰·威廉·戴维斯
- 约翰·康纳利
- 羅伯·摩斯
- 羅伯特·伯德
- 艾伦·泰特
- 艾兹拉·庞德
- 詹姆斯·厄尔·雷
- 詹姆斯·弗朗西斯·伯恩斯
- 路易斯·布蘭迪斯
美国身心障碍律师
美國身心障礙政治人物
- 丹內爾·馬洛伊
- 丹尼爾·井上
- 乔·拜登
- 乔治·华莱士
-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 加文·纽森
- 古弗尼尔·莫里斯
- 喬恩·泰斯塔
- 基特·邦德
- 塞闊雅
- 大衛·帕特森 (政治人物)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布萊恩·馬斯特
- 拉姆·伊曼纽尔
- 格雷格·阿博特
- 派屈克·萊希
- 米奇·麥康諾
- 約瑟夫·普立茲
- 約翰·麥凱恩
- 艾力·新關
- 芭芭拉·喬丹
- 詹姆斯·布雷迪
- 詹姆斯·朗格文
- 谭美·达克沃斯
- 迈克·格拉韦尔
- 鲍勃·多尔
- 麥克·班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