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2 关系: 劉珍,反共抗俄,反共文學,台灣,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台灣新生報,台灣文學,吳波,姚朋,孟瑤,尹雪曼,尼禄,丁衣,中央日報,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中國文藝協會,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日報,张英,張道藩,佩芝,何志浩,徐天榮,國立台灣文學館,嘉禾,周正榮,呂訴上,公論報,王鼎鈞,王藍,童華,端木方,立法委員,紀弦,瘂弦,聯經出版,鍾理和,詹姆士·梅遜,魯爾·巴禾,黃君璧,黄浦江,齊如山,郎靜山,自立晚報,陳紀瀅,陳芳明,...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劉珍
劉珍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劉珍
反共抗俄
反共抗俄為1950年-1960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台澎金馬(自由地區)所施行的重要基本國策及政治宣傳。其中,共指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俄則指蘇聯(蘇俄)。該國策基準為首先認定蘇俄為侵略者,其次指出靠蘇俄幫助的中共為漢奸,並以國家民族生存為诉求,對所轄台灣民眾大力宣傳以深植人心。 當時主導反共抗俄國策的國民政府為因國共內戰撤退至台灣。該國策歷經總統蔣中正(五任)、嚴家淦及蔣經國任內,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國策取代。.
反共文學
反共文學為台灣1950年代特有的文學型態,另外也有戰鬥文學的別名。此種將反共產黨或者反中國共產黨當成文學唯一主軸的作品,除了受到戰後駐台之國民政府的支持外,也普遍受到1950年代以中文為母語的外省族群青睞。.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台灣
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
#重定向 中國婦女寫作協會.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簡稱《新生報》,是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全國性報紙,其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控制的《台灣新報》。.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吳波
吳波可以指下列人物:.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吳波
姚朋
姚朋(),字尚友,筆名彭歌,生於中國天津,籍貫河北宛平,新聞界人物與作家,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台灣新生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央日報》社長、《香港時報》董事長。擔任過中華民國筆會會長,獲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第三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得主。.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姚朋
孟瑤
孟瑤可以指:.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孟瑤
尹雪曼
尹雪曼,河南汲縣人,中華民國記者、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台灣省政府、教育部官員。.
尼禄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又名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杜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羅馬帝國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尼祿被他的叔公收養並成為他的繼承人。54年,在克勞狄死後,尼祿繼承為古羅馬帝國的皇帝。 尼祿在位期間,他的注意力大部份集中在外交及貿易上,以及提高帝國的文化素质。他下令建造劇院和促進競技運動。在他統治期間,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洛在帕提亞的戰役上取得勝利以及和帕提亞帝國達成和談。不列顛軍團長官保利努斯粉碎了發生在不列顛的暴亂。此外,羅馬帝國還吞併博斯普魯斯王國,以及首次與猶太爆發戰爭。 64年,羅馬城發生大火,城市被大面積燒毁。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場大火是尼祿派軍隊去做的。尼祿被認為是想利用這場大火,將大量地方燒成白地,以便他可以興建富麗堂皇的金宮。68年,溫代克斯在高盧發起叛亂,以及加爾巴在西斯班尼亞的推波助瀾,直接將尼祿趕下台。最終尼祿在逃難過程沒逃過暗殺的威脅,於68年6月9日自殺身亡。 他執行多宗處決而為人所知,其中包括殺害他的母親,以及謀殺他的養父克勞狄之子:不列塔尼庫斯,逼迫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授業恩師塞內加自殺。 尼祿因為羅馬發生大火時,在一旁嘲笑人民而惡名昭彰,並使他廣為後人批評;然而史學家後來認為此事純屬謠言。他亦被指控為早期基督教的迫害者,有記載指稱他曾在後花園燃燒基督徒,用以作為照明。多位使徒包括聖保羅和聖彼得在其在位期間被處決。這些資訊主要依據塔西佗、蘇埃托尼烏斯及狄奥·卡西烏斯等羅馬史學家的著作,它們都在尼祿統治期間寫成並遺留至今。 在倖存的歷史文獻當中,很少有著作對尼祿作出正面評價,尼祿的統治往往被連帶專制以及鋪張浪費。儘管如此,某部份的文獻,包括一些上面提及過的,依然會將尼祿描述為一個廣受羅馬人,特別是受東方人歡迎的君主。 後世對他的史料與創作相當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例如他在20歲時與母親亂倫。.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尼禄
丁衣
丁衣(),台湾剧作家、文学家,是台湾1950-1960年代著名剧作家。字克用,笔名尼羅,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丁衣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中國婦女寫作協會
中國婦女寫作協會,是台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民間文藝團體,曾與中國文藝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合力執行國民政府的文藝政策,像是推動文化清潔運動、反共文藝(尤其是反共文學)、戰鬥文藝等活動。.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
#重定向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
中國青年寫作協會
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英文名稱為:Chinese Youth Writing Association 。一個在台灣文學史上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團體。1950年代成立,迄今仍存在。該團體曾經與「中國文藝協會」、「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等民間文藝團體,共同執行官方主導的反共文藝政策,推動反共文學的發展。文殊院寫作協會,以及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寫作協會,都是其分會。協會的直屬單位有「中國文藝函授學校」、「中國筆友會」。台灣不少作家與學者受惠於該協會,一些是該協會的重要會員,例如:林水福、林燿德。.
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簡稱救國團,為中華民國的社團法人組織。1952年成立的最初名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部,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兼任團長,蔣經國為首位主任,當時為帶有中央政府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1969年脫離國防部,1989年改向內政部及臺北地方法院申請、登記為:「教育性、服務性與公益性之社團法人,服務對象主體是大專院校、高中職的學生。」2000年更名為中國青年救國團。如今,救國團的工作還包括接待遊客以及個人教育進修活動。.
中國文藝協會
中國文藝協會,英文名稱:Chinese Writer's & Artist's Association 。是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相當重要的一個文藝團體。 在台灣文學史上,該協會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等文藝團體齊名。由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尹雪曼,以及王藍等人發起,當時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其昀、教育部部長程天放、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陳雪屏等的支持贊助,及文化界、新聞界的協力籌備,1950年5月4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召開草創成立大會。該協會長期配合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與其他親官方的民間文藝團體協力執行官方的文化政策。 該會於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假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目的是聯合全國各地的詩人、詩刊、詩社,以推展詩道宏揚詩教為宗旨。.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中華日報
《中華日報》是中國國民黨1946年在臺灣臺南市所創辦的地方報。公司全名為「臺灣中華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张英
张英可以指:.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张英
張道藩
張道藩(),本籍貴州盤縣,美術教育者。曾於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擔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
佩芝
#重定向 Pugh.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佩芝
何志浩
何志浩(),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浙江宁波象山人。 国立中央大学經濟系肄業。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曾在陸軍步兵學校、陸軍大學、陸軍參謀大學、國防大學學習。抗戰期間擔任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主席等職。曾任浙江綏靖總部中將副司令等職。1949年到臺灣。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師長、總政治部政戰計畫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參軍等職。退役後受聘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何志浩將軍也是一位詞人。軍紀歌、中國抗日軍歌、國軍陸軍軍歌等都由他作詞。他也曾擔任中華民族舞蹈協會理事長。曾加入中國文藝協會。 1950年何志浩將軍到「大嶼」七美人塚憑弔,感念她們英雌不讓鬚眉,遂立碑改「大嶼」為「七美嶼」。碑文如下: 明嘉靖間,倭寇侵澎湖掠大嶼,有七美女不受寇辱投井全貞,鄉人掩井葬之,塚上長香花樹七株,終年不凋,令改大嶼為七美嶼,以紀念節烈。民國三十九年秋,余與李縣長玉林至島上弔七美人塚,感其氣節,逐為之歌: 「七美人兮白壁姿,抱貞拒賊兮死隨之,英魂永寄孤芳樹,井上長春兮開滿枝。.
徐天榮
徐天榮 為台灣資深名導演及編劇,晚年致力於電影劇本教學。曾執導《瘋女十八年》等知名影片。其多幕劇本作品〈血海花〉得到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發的國父誕辰紀念獎金;而另一多幕劇本〈更上一層樓〉則榮獲該會的國父誕辰紀念獎金。徐天榮2008年在台灣電影《停車》飾演一名祖父。於2009年10月因前列腺癌病逝台北榮總醫院,享壽86歲。.
國立台灣文學館
#重定向 國立臺灣文學館.
嘉禾
嘉禾可以指:.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嘉禾
周正榮
周正榮(),台灣京劇演員,工生行。 民辦上海戲曲學校科班出身,與顧正秋、孫正陽、黃正勤、汪正華、王正屏、關正明、張正芬等同班。 1941年還在正字科學藝時就參加了《四郎探母》等京劇唱片的錄製。 1940年代末到台灣工作,參加台灣中華民國陸軍的京劇團陸光劇隊工作多年。 1954年,周正榮的短篇平劇作品〈弒父獻妹〉,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發的五四獎金。 周正榮嗓子天生較為單薄,高音不足,亦不甚渾厚,其實天賦條件並不甚佳。但因其對於藝術的熱誠與勤勉,對己甚嚴。 他常說自己要勤能補拙,每日天亮即起,練功吊嗓子,以長期且刻苦的訓練,讓嗓子得以在舞台上有良好表現。 在後天的苦練之下,原先枯乾的嗓音,反倒開始生潤,加上其行腔吐字即為要求,使觀眾有種回甘的溫醇韻味。 特別是他長期研究余叔岩、楊寶森兩派的唱腔,將此兩派的唱腔配合自己的條件精準地演出,其表演風格唱唸與作表並重,細膩嚴謹,無一字不講究、無一音不瓷實。 觀眾對其評價甚高,與胡少安、哈元章、李金棠並列台灣四大老生。 最拿手的壓箱作品為以及。 1996年軍方的京劇團隊解散後,在學校教授京劇表演藝術,2000年辭世前,他是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京劇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教授。 曾收復興劇校第二期的吳興國為徒,但吳興國並沒有將其重心放在向周正榮問藝,卻致力於將京劇結合西方舞台劇以及舞蹈,師徒兩衝突日多。 由於周正榮對京劇演出要求極為嚴格,不能接受吳興國這種致力於擴大觀眾群卻無實質藝術深刻度的走向,周正榮將吳興國逐出師門,兩人至周正榮過世不曾聯絡。 在繼承上,台灣的著名老生葉復潤雖然沒有正式磕頭拜師,反而較繼承更多周正榮的藝術精華。.
呂訴上
呂訴上(),台灣戲劇學家。.
公論報
《台灣公論報》為早期台灣的一份新聞報紙。1947年10月25日,時任《台灣新生報》董事長的李萬居創立《公論報》,李萬居擔任社長,陳其昌為總經理,鄭士鎔為總編辑,陳祺升為發行人。原《台灣公論報》於1961年9月遭奪取轉賣予聯合報系之後,即被改組為《經濟日報》。 亦有一份同名之《台灣公論報》,係於1981年由台灣獨立聯盟副主席洪哲勝於美國長島創辦,行銷於美國台僑社群之間。 該報與李萬居創辦之《台灣公論報》並無直接關係。 另外,2006年由巫曉天創辦之同名報紙,與1947年李萬居創辦者亦無直接關係。.
王鼎鈞
王鼎鈞(),山東省臨沂縣蘭陵镇(今属臨沂市兰陵縣)人,台灣當代散文作家,曾用筆名方以直。創作以散文為主,其它還有詩、小說、劇本及評論。現旅居美國紐約市,專事寫作。.
王藍
王藍,筆名果之,知名作家及藝術家,曾在原籍河北省阜城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他的小說藍與黑,描寫抗戰時期感人的烽火戀情,被譽為四大抗戰小說之一,也曾在台灣拍成連續劇。其父王勛卿是宣統三年的進士。.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王藍
童華
童華,字研薇,浙江鄞縣(今屬寧波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漳州府知府、左都御史,京查後左遷禮部右侍郎。著有《竹石居詩草》。.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童華
端木方
端木方(),本名李玮,早期有作品以筆名阿拙發表。端木方出生於山东省利津縣;中文小说家,1948年1月於成都中央军校第22期畢業後,被指派在国民革命军擔任基層排長。之後於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歷任排長、连長、营长、旅参谋等職位。 1951年,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利,端木方隨著國民政府前往台灣,並即退役。之後任教於台中一中、台中私立晓明女中。 除了任教之外,端木方最為稱道的是以質樸文筆,山東俚語以及寫實筆法,書寫出1940年代的華北都市與農村的習俗。作品計有《疤勛章》、《四喜子》、《星火》、《拓荒》、《殘笑》、《七月流火》及《摸梦》等多种。其作品〈四喜子〉、〈星火〉、〈拓荒〉、〈青苗〉、〈疤勛章〉等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發的獎金。部分研究文章顯示:端木方的文學屬於反共文學。.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紀弦
紀弦,原名路逾,字越公,筆名路易士、章容、青空律等,陝西省扶風縣盩厔人,中華民國台灣現代著名詩人。.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紀弦
瘂弦
王慶麟(),筆名,是一位祖籍河南省南陽市的現代詩作家。他在臺灣於1960年代同其他著名詩人崛起。他的作品充滿超現實主義色彩並具有音樂性,經常表現出其悲憫情懷,以及對於生命甜美之讚頌,還有對現代人類生命困境之探索。.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瘂弦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簡稱聯經,為聯合報系旗下第一家出版社,創立於1974年5月4日,定位為綜合性出版社。其子公司「創新書報」經營全球發行業務,代理發行台灣各家雜誌社、出版社的雜誌與圖書至全球各地之書店、超商、量販店、圖書館及各類書展等華文出版品銷售通路。.
鍾理和
鍾理和(),筆名江流、里禾、鍾錚、鍾堅,是一位出身臺灣六堆的客家籍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笠山農場》、中篇小說《雨》及短篇小說《原鄉人》、《貧賤夫妻》等,一生創作共計長篇小說一部、中篇小說七部、短篇小說四十一篇,還有部分詩歌和散文等。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詹姆士·梅遜
詹姆士·梅遜(James Mason,)出生於英國約克郡,剑桥大学建筑系毕业。好萊塢著名影星,常扮演优雅反派角色,以《第七层面纱》打开国际知名度,作为演技派成功演绎过多类形象,二战后曾连续三年登顶英国电影票房冠军,共出演过100多部電影。 代表作有《洛丽塔》(1962),《西北偏北》(1959),《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1954),Georgy Girl(1967),《虎胆忠魂》(Odd Man Out ,1947)等 曾以《一个明星的诞生》贏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男主角,亦三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魯爾·巴禾
魯爾·巴禾·西菲利斯(Raúl Bravo Sanfélix,),簡稱魯爾·巴禾(Raúl Bravo),出生在巴倫西亞省的甘迪亞,是一名西班牙足球員,司職後衛,現效力奧林比亞高斯。 巴禾主要出任左閘,亦可以出任中堅。.
黃君璧
黃君璧(),原名允瑄,本名韞之,號君璧,廣東南海祿舟人,當代國畫大師。與張大千、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
黄浦江
黃浦江(简称黄浦、浦江),旧称黄歇浦(简称歇浦)、春申江(简称申江),是上海市界内最大河流,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两岸分别形成了举世知名的外滩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标。.
齊如山
齊如山(),直隶省保定府高陽县人,中国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历史学家阿声,〈齐如山与梅兰芳:戏曲知音千古绝响〉,《当代人》2008年第10期,將京劇称为“国剧”。.
郎靜山
郎靜山(),是一位祖籍浙江蘭溪、出身江蘇淮安的攝影家。.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陳紀瀅
陳紀瀅(),河北安國人,台灣作家,反共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陳芳明
陳芳明(),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施敏輝」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陳芳明在1988年以前流亡海外多年,在美國時曾經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推手。返國後,任教於靜宜大學;後來應施明德之邀,投身政治,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在許信良為負責縣市長選舉未達預期目標而辭職後,一同去職,應李家同之邀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教。 在文學上與曾經有所批判的余光中、洛夫修好,並在政大台文所所長任內舉辦余光中研討會。2006年,因不滿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表現,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持續以「台灣獨立」意識,批判陳水扁總統。 陳芳明的政治立場也為他帶來爭議,譬如2011年6月12日及9月24日陳芳明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時即遭遇蔣為文、李文正、巫義淵等人抗議。.
掃蕩報
《扫荡报》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所创的国民革命军报刊,1931年5月创刊於江西南昌,名为《扫荡三日刊》;1932年更名为《扫荡日报》;1935年迁至武汉,更名《扫荡报》;1945年战后更名《和平日报》。国共内战后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
林洪
林洪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林洪
李中和
李中和,作曲家,生於江西九江,1949年移居台灣。早年作品以軍歌、愛國歌曲、藝術歌曲居多,晚年也創作許多佛教樂曲,一生致力於音樂創作與教育工作,培養許多音樂人才。 詩人鍾雷曾讚曰:「蓬瀛到處動弦歌,慷慨激昂鼓舞多,大漢天聲傳海宇,何人不唱李中和。」,以形容李中和創作的歌曲廣泛流傳。 李中和畢生創作千餘首歌曲,手稿均已由家人捐贈給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李熙
李熙可以指:.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李熙
李永剛
李永剛,音樂教育家,作曲家。河南省太康縣人。李從小接觸音樂,曾跟隨父親學習風琴。1935年畢業於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學院藝術系音樂科,同期畢業的同學有蔣樹模、馬孝駿等人。曾任河南信陽師範學校校長、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政戰學校音樂系主任等。1949年到台灣,曾任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學校教務主任、1953年任政工幹部學校音樂系教授兼主任多年直到退休。李夫人周瑗為中央大學音樂系同班同學,於1938年6月在河南信陽結婚。文藝學者李歐梵為其子。 李永剛的作品〈進!進!進!〉(曲譜),曾經榮獲1950年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發的五四獎金。.
梁又銘
梁又銘(),為近代中国画家,出生於廣東順德。梁又銘與雙胞胎弟弟梁中銘自幼隨其兄長梁鼎銘學習水彩、油畫與素描,爾後投筆從戎,效命革命軍,曾主編革命畫報,中央畫刊,文華畫報....等抗戰文獻。 一九四九年移居台灣,隨即開始藝術教學生涯,編撰無數藝術雜誌,在台期間受託擔任愛國獎券編制工作達十餘年。曾經加入中國文藝協會。其藝術範圍涵蓋國畫及西洋畫。傳世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畫、漫畫、水墨畫,並以吉羊及人物畫見長。無數忠孝節義之歷史典故在其筆下重新被世人注重,故又稱「史畫畫家」。 梁又銘,終生以繪畫教學為業,重新註解「墨分五彩」的道理,認為繪畫應該是一種人生哲理,亦即中國老莊思想天、地、人中,應以「人」為重心,「人」是萬靈之首,觀「人」觀「心」。並提倡現代人物画,以水墨來宣釋當時民生甘苦。.
段彩華
段彩華(),原籍江蘇宿遷,台灣小說家。.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沈潛
沈潛,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42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二年四月,散館,俱著以部属用。.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沈潛
潘人木
潘人木(),女性,本名潘佛彬。祖籍江蘇,生於遼寧。作家,小說家,兒童文學家。.
星火
《星火》是一本由下放至农村的兰州大学右派学生于1960年创办的杂志,仅印出了一期,因其内容不见容于当时的中共政府,很快被镇压。.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星火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查看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