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河內郡

指数 中河內郡

中河內郡是日本大阪府轄下的一郡,已於1958年10月1日因無管轄町村而被廢除。 在1896年設立之初的轄區包括現在的東大阪市全部區域、松原市的大部分區域、大阪市平野區的東部地區、東住吉區的南部地區、生野區的東部地區、八尾市的大部分區域、柏原市的東北部區域。.

39 关系: 南河內郡大縣郡大阪市大阪府丹北郡市町村合併平野區志紀郡八尾市生野區高安郡柏原市東大阪市東住吉區松原市 (日本)河內國1896年1903年1912年1913年1923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29年1931年1933年1937年1939年1942年1943年1947年1948年1950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

南河內郡

南河內郡()是日本大阪府轄下的一郡,現轄有以下行政區劃:.

新!!: 中河內郡和南河內郡 · 查看更多 »

大縣郡

大縣郡为過去日本大阪府轄下的一个郡,已于1896年4月1日与周邊的郡合并为中河內郡。 在1880年實施時的轄區包括现現在的柏原市的東北部區域及八尾市的東南部一小部分區域。.

新!!: 中河內郡和大縣郡 · 查看更多 »

大阪市

大阪市()是日本大阪府的府治,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亦是大阪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乃至於近畿地方的中心城市。全市面積223平方公里,夜間人口(居住人口)約有269.5萬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日間人口則超過353萬人,位居日本第二。 大阪自奈良時代開始,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並曾在此建立「難波京」。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做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旺盛的都市,被譽為「天下的廚房」。明治時代之後,大阪仍是日本最重要的產業都市,人口數曾一度超過東京,有「」之稱。在戰後由於東京一極集中的進展,大阪雖然在人口數和經濟發展上被東京拉開距離,但仍然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除了經濟之外,大阪也以其獨特的文化而著稱。今日的大阪和東京並列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也是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國際性都市。2014年,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大阪市位居世界第55位。.

新!!: 中河內郡和大阪市 · 查看更多 »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新!!: 中河內郡和大阪府 · 查看更多 »

丹北郡

丹北郡为過去日本大阪府轄下的一个郡,已于1896年4月1日与周邊的郡合并为中河內郡。 在1880年實施時的辖区包括现在的大阪市東住吉區南部、平野區南部、松原市大部分區域、八尾市西南部小部分區域、羽曳野市西北部小部分地區、藤井寺市西部小部分地區。.

新!!: 中河內郡和丹北郡 · 查看更多 »

市町村合併

市町村合併(日本の市町村の廃置分合,にほんのしちょうそんのはいちぶんごう)包括了日本市町村的分割、分立、合并、編入等。地方自治法第7條對此的定義是「市町村的廢置分合與市町村邊界的更改」。日本基於強化市町村的效率與能量、擴大其治理規模,並因應財政困難,120年來持續推動市町村合併。自明治以后,市町村的數量就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合并的情況壓倒性的多于分割的情況。而由于多次的政區調整,行政區之間有時也會出現飛地。 先后共有三次大規模的市町村合并,分別是明治大合并、昭和大合并、及平成大合并,各自有其不同的背景因素、政策目標與後續影響。觀其成果,確實使市町村的平均規模擴大,行政服務上也有所變革,並因此節省了部分開支;但自治體合併後必須面對許多內部的不協調,財政上更由於財政紀律的缺乏和中央補助的減少,仍存在相當的困難。.

新!!: 中河內郡和市町村合併 · 查看更多 »

平野區

平野區()是大阪市的24個區之一,位於大阪市的西南部,是大阪市人口最多的區,曾超過20萬人。.

新!!: 中河內郡和平野區 · 查看更多 »

志紀郡

志紀郡()為過去日本大阪府轄下的郡,已於1896年4月1日被拆分,分別與周邊的郡合併為南河內郡和中河內郡。 在1880年實施時的轄區包括現在的藤井寺市南部部分地區、八尾市南部部分地區和柏原市的西部部分區域。.

新!!: 中河內郡和志紀郡 · 查看更多 »

八尾市

八尾市()位於日本大阪府東部的城市,目前是中核市。 轄區位於近畿平原的東部,其東側為屬於的山區,並以此區域與奈良縣相隔。 轄區南部的八尾機場則是陸上自衛隊、大阪府警察航空隊、大阪市消防局航空隊的基地。.

新!!: 中河內郡和八尾市 · 查看更多 »

生野區

生野區()是大阪市的24區之一,位于大阪市東部,西側為大阪環狀線,北側為近鐵大阪線;区內總人口約在13萬,其中登記的外国人達2.7萬,其中外國人的國籍主要包括韓國、朝鮮、中國、越南,是大阪市內外國人最多的一區,外國人的比例占該區總人口的20%以上。.

新!!: 中河內郡和生野區 · 查看更多 »

高安郡

安郡为過去日本大阪府轄下的一个郡,已于1896年4月1日与周邊的郡合并为中河內郡。 在1880年實施時的辖区位於現在的八尾市東部區域。.

新!!: 中河內郡和高安郡 · 查看更多 »

郡,是中国、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汉语中,也常常将某些外国的二、三级行政区划翻譯為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为第一或第二级行政区划,唐朝之后已经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

新!!: 中河內郡和郡 · 查看更多 »

柏原市

柏原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東部的城市,主要市區位於轄區西部大和川和匯流處附近的平原區域,東部約三分之二區域為包括和的山區。由於主要市區距離大阪市市區約20公里,因此也發展成大阪市的臥城。 由於本市和鄰近的奈良縣橿原市的日文發音為非常相近的「Kashiwara」和「Kashihara」,而奈良縣御所市也有個名為「柏原」且日文發音相同的地區,這些區域因此經常造成混淆。 主要農產為葡萄,也因此本地有釀葡萄酒產業,通常以「河內葡萄酒」或「柏原葡萄酒」的名義在銷售。.

新!!: 中河內郡和柏原市 · 查看更多 »

東大阪市

東大阪市()是日本大阪府東部的城市。其人口規模位居大阪府第三,僅次于府內兩個政令指定都市大阪市和堺市。目前是中核市。将来有成為政令指定都市及與八尾市和柏原市進行市町村合併的構想。現任市長為長尾淳三。.

新!!: 中河內郡和東大阪市 · 查看更多 »

東住吉區

東住吉區()是大阪市的24個區之一,位於大阪市的東南部,南以大和川與松原市接鄰,但在大和川南岸的周邊及過去屬於其參道的區域,由於神社歷史的緣故,現屬於大阪市東住吉區,形成在松原市轄區內有一台細長的帶狀區域屬於大阪市。.

新!!: 中河內郡和東住吉區 · 查看更多 »

松原市 (日本)

松原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中部大阪市和堺市之間,大和川南側的城市。由於緊鄰兩個大城市,也發展成這兩個城市的卧城.

新!!: 中河內郡和松原市 (日本) · 查看更多 »

河內國

河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河州。河內國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大阪府的東部。.

新!!: 中河內郡和河內國 · 查看更多 »

1896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896年 · 查看更多 »

1903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03年 · 查看更多 »

1912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12年 · 查看更多 »

1913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13年 · 查看更多 »

1923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23年 · 查看更多 »

1925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25年 · 查看更多 »

1926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26年 · 查看更多 »

1927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27年 · 查看更多 »

1929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29年 · 查看更多 »

1931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31年 · 查看更多 »

1933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33年 · 查看更多 »

1937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37年 · 查看更多 »

1939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39年 · 查看更多 »

1942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42年 · 查看更多 »

1943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43年 · 查看更多 »

1947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47年 · 查看更多 »

1948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48年 · 查看更多 »

1950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50年 · 查看更多 »

1953年

没有描述。

新!!: 中河內郡和1953年 · 查看更多 »

1955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55年 · 查看更多 »

1956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56年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中河內郡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